家长课堂 > 不爱学习怎么办

不爱学习怎么办

提问者:网友| 377次浏览| 2022-05-24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2条答案

回答数:40 2023-01-06 18:16:16
赞 0

孩子不爱学习这说明孩子有厌学情绪,对于厌学情况的出现,比较好的解决方法是耐心地开导,循序渐进,千万不要用强硬的方式跟对方对着来,因为现在孩子处于叛逆的阶段,任何强硬的方式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所以要尽量顺着孩子的意愿进行。

孩子不爱学习,不能使用暴力。要正确引导孩子,家长以身作则,空闲的时候看看书,写写字,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孩子自然而然就喜欢学习了。兴趣是最大的爱好,不学习可根据他的爱好慢慢的引导去激励他,时间久了孩子自然就会主动学习了。

回答数:219 2022-05-24 19:10:29
赞 0

当家长发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有情绪的时候,千万不能大意,不要简单地认为孩子只是随便说说,孩子不会真的不学习或者不去上学的。这个时候家长应该静下心和孩子好好沟通了,问问孩子最近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情绪和想法的,然后慢慢的去引导孩子,帮助孩子重新爱上学习。

不爱学习怎么办?

一、父母自己先对学习感兴趣

父母要经常读书、读杂志、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向孩子表现出对学习的热爱;经常谈论令你感兴趣的事情,告诉孩子你所学到的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经常询问孩子在学校里学到哪些新知识。让孩子感觉到你对学习的兴趣,他自己就会被感染。

二、鼓励孩子尝试不同的事,直到发现兴趣所在

学习兴趣的培养首先要观察孩子的兴趣是什么,从他感兴趣的事入手,然后把兴趣变成他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于那些不知道自己兴趣在哪儿的孩子,可以先尝试不同的事情直到他们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这一路尝试他们也会一直在学习,一旦发现他们的兴趣所在,他们就会加速前进。

三、引导孩子主动体会学习的快乐

只有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才有可能养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这样问:“感觉怎么样,背完这首诗你是不是很快乐。”这样主动引导他,让他主动地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他学会了一首诗,让他体会到那种成就感,价值感。

引导孩子体会学习快乐,关键是让他主动体会,这样他才会感觉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最后,即使你不去引导了,他自己也形成了这样主动体会学习快乐的思维模式,那么他学习上的进步,就会不断地凸现出来。

四、走出去,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从多方面、多渠道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成更有情趣、更丰富多彩的过程。

如有意带孩子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带孩子走入大自然去郊游、旅游,引起他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兴趣,让他对周围事物和现象产生兴趣和热爱,渴望获得知识。同时,采用多种形式如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阅读课外书等,帮助孩子掌握和积累知识。

五、把日常生活与学习结合起来

让孩子制定家庭旅行计划也许会使他爱上地理;让孩子学会剪报也许会使他留意政治、新闻;领孩子去参观博物馆;全家人至少每天有一段在一起学习的时间;留意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平时散步、购物、访友时拐进书店,浏览群书……

六、适度给孩子自由

我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已经给孩子们很多的压力了,家长不应该再给了,可以要求孩子把学校的作业无折扣的完成,其余时间自由安排,让他快乐成长!

七、营造好的家庭环境

父母需要营造一个有利于集中注意力的家庭学习环境。孩子能够保持良好的注意习惯,周围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的书桌上,只能放有书本等相应的学习用品,不可摆放玩具、食品,更不能有电视机、电话等声音干扰。父母也尽可能不在孩子学习时进进出出,大声干扰。此外,室内的光线也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光线柔和适度有助于孩子集中注意力。

不爱学习的原因:

1、基础不牢:如果基础知识不牢,孩子无法学下去,因为学新知识一般都要用到旧知识。对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助辅导班来补基础。所以在这里要说的是补习班不是把孩子送到补习班就行了,一定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2、学习方法不当:高效的学习方法能快速地帮助孩子提高成绩,高效的学习方法也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找到轻松快乐的感觉。对于这一点家长要善于借力,需要找专业的人指导。

3、用功程度不够:虽然我们一直提倡的是要在学习上找到快乐,我们也一直提倡要给孩子学习减压,但是学习是一种能力,能力就必须要通过训练,所以必须下一定的功夫。

4、压力过大:对于压力是一个褒义词,适当的压力使人前进,过大的压力只会把人压垮。所以这一点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家孩子的情况,比如孩子的性格,基础等进行预判,把握好这个节奏,帮助孩子稳步推进。

5、不自信:这个因素不管是在孩子学习方面还是我们工作中都需要的,孩子在学习上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孩子学习每天面临的都是新知识,如果孩子不够自信就无法坚持下去。所以当孩子考得不好的时候,我们家长要有意识地去激励孩子,鼓励孩子,而不是揪着孩子的错误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