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冷漠的孩子怎么养成的

冷漠的孩子怎么养成的

429

  •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非常的自我,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整天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那么,冷漠的孩子怎么养成的?

    冷漠的孩子怎么养成的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因为他的无情,冷漠,很可能是在家里,父母之间可能是有什么事情对他有些忽略了,所以说他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个不爱与外界交流的一种性格。喜欢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表现,这种情况要早早的去改善,才能让孩子往更好的方向发展。

    2、跟家人对孩子的态度有关

    这跟自己的家庭环境跟家人对他的一种态度与方式都是有关系的,可能父母之间就不是能够相亲相爱的,彼此之间都是经常打打闹闹的,或者都是不愿意主动的去向对方和解。

    这样就会让孩子感受不到亲情,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所以孩子也会变得特别的冷血,如果想要孩子好一点的话,那么父母就要相亲相爱。

    3、家长过分溺爱

    孩子变得冷漠,没有亲情,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父母过分宠爱子女,要啥给啥,没要也给弄来,甚至有讨好取悦子女之嫌,使孩子产生唯我独尊的感觉,对孩子缺乏礼貌道德教育。

    冷漠的孩子的表现

    1、不敢承担责任的孩子

    做错事只会找理由和借口,从来不敢承认是自己的错。这样的孩子看似有点小聪明,实际上长大后,会因为不敢承担责任,而无法获得大家的信任。

    那些做大哥级别的人物,肩上扛的都是责任,不敢承担责任的人,根本就无法获取众人的拥护。一个人的优秀品德,也包含了他是否感承担责任,否则会被别人觉得你“冷漠”。

    2、喜欢表现

    冷漠的孩子还体现在,特别喜欢打断别人说话,或者是总是喜欢反驳别人的看法。有些孩子为了表现自己就喜欢在别人讲话的时候打断他人说话,甚至小朋友提出的建议它就是喜欢否定,一心认为只有自己的想法才是最好的。

    3、不爱说话

    冷漠就是“面无表情、很冷、不爱说话、不懂关心别人,不懂怎么样去爱别人、对什么都不在乎的感觉”,真正的性格上的冷漠,我觉得应该像自己在内心给自己设了一道门,锁上一把锁,不让别人走进自己一样。

    真正的性格冷漠容易对别人发脾气,实质是在对自己发脾气,但他希望跟人交流,很矛盾,这根从小长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  

    冷漠的孩子怎么养成的,无限娇纵,有求必应,缺乏素质培养,挫折教育,这样家庭的孩子就会逐渐变得自私冷漠,缺乏爱心,走向社会难立足。

    2022-05-17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都是一张白纸,孩子的性格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方式,因此孩子性格冷漠多半是和家长有关。

    孩子性格冷漠怎么办?

    一、避免两个极端

    一是过度放纵,二是盲目压抑,两者都不会有好的教育效果。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坚持基本的道德原则,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教育孩子,防止偏离正确的生活轨迹。

    二、尊重儿童,实行鼓励型教育

    把孩子当成大人对待,把话语权还给孩子,给孩子选择和决策的权利。家庭中一些重要的事情允许孩子们参与讨论和决策,及时肯定孩子的长处和成就,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少鼓励、少批评。

    三、鼓励孩子主动接触和了解社会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脱离低级趣味,培养高雅趣味。同时,培养竞争意识和坚定的意志,鼓励孩子与人交往,体验成功与挫折,培养心理承受力。从挫折和困难中逐渐成长,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在情感上都是冷漠的,孩子冷漠的原因大部分和父母有关,父母很少付出努力与孩子建立联系,而且当孩子表现出对他们的爱的时候他们不重视,没有及时给予孩子肯定的回馈,孩子变得越来越冷漠。

    孩子性格冷漠怎么回事?

    一、社会环境的影响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他人分享的成长环境,这使得他们对家庭和他人漠不关心,自私。

    二、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爱

    父母没有给他们的孩子足够的爱,导致孩子心中非常缺乏爱。孩子总是被忽视,被排斥,缺乏爱的能力,所以他不知道如何去爱他的父母和他人,导致冷漠。

    三、过分溺爱孩子

    许多被溺爱长大的孩子已经被父母陪伴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知道如何去考虑别人,也不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

    2023-12-22 查看全文
  • 对于家长来说,大多会偏爱懂事、听话的孩子。然而,懂事和听话并不是衡量一个孩子好坏的标准。有的孩子就是因为太懂事听话,就从来不会拒绝别人,很怕麻烦他人,慢慢的变成讨好型人格,这样的娃长大后,将永远低人一等。怎么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看看这篇文章,会给你解答。

    孩子的讨好型人格是怎么养成的?

    1、家庭氛围不好

    家庭氛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关系不好经常争吵的话,孩子会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他甚至是会把父母关系不和的过错揽到自己的身上,觉得是自己不好,爸爸妈妈才会经常吵架冷战,而这会让孩子内心产生一种负罪感和恐惧感。

    2、父母无端责备孩子

    有的父母常常会把很多事情无端地怪罪在孩子身上,即便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的错。这样不理智的行为会直接导致孩子在长时间地逆来顺受后,习惯性地将所有事情的过错怪罪在自己身上,因为父母平时对他的责备,已经让他形成了自己做什么都会错的错误念头了。

    3、额外的条件附加

    “如果你……妈妈就不爱你了”,在平时的日常相处中经常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如果是,让孩子提心吊胆,时时看着父母的脸色做事,总是万一害怕自己做的不好,就失去爸爸妈妈的爱了。

    4、父母经常忽略孩子

    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等原因就会忽略自己的孩子,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有的是二胎,所以有的时候孩子就会被忽略,那这个被忽略的孩子往往就是讨好别人的孩子。因为他们的观念里,我要是能够讨好你,我就可以得到关注。就是父母这样对待孩子的方式导致孩子形成讨好型人格。

    孩子讨好型人格家长该如何引导?

    1、尊重孩子

    每个孩子都会经历叛逆期,在很多家长的眼中,这样的孩子很不听话,于是就让孩子无条件服从自己,认为自己只有严厉一些,才能够让孩子改掉坏习惯。家长严厉一些没有错,但是要把握好尺度,要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生活中尊重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才是正确的教育方式。

    2、教育孩子要理智

    父母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理智,一定要意识到不能靠“吼”来解决问题,不管是什么事情,吼孩子或者吵骂孩子永远都是最不可取的方式,这一点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之所以称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是在不断的学习和成长,而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就会犯错。

    3、帮孩子树立自信心

    不论是因为什么事情家长都要鼓励他们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论在什么场合都要给孩子面子,不能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不论他们想做什么事,只要不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就无条件的支持他们。之后不要急于否定他们,通过沟通夸赞他们有勇气,以此去增强他们的自信,这样他们的内心才会日益强大。

    4、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问题

    家长不要总跟孩子说“听话”“乖”这三个字,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哪怕事情小到穿衣吃饭,家长都不要限制孩子只能加以辅助。让孩子在自己建立的思维系统中制定原则并坚守原则,独立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这样孩子在生活中就不会容易吃亏。

    5、不要用亲情的名义去绑架孩子

    每一位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只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才会有安全感,会变得越来越像自己,以后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会更加从容。父母在给孩子提供关爱的同时,不能用亲情去绑架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只有适当放手,才能够让孩子飞得更高。

    6、多去夸奖孩子

    每个人都需要别人的鼓励和肯定,孩子也是如此,当孩子受到了父母的夸奖时,会产生荣誉感,会变得更加上进,也能够变得越来越自信。所以当孩子表现得很好的时候,父母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要多去夸奖孩子,让孩子知道自己有很优秀的一面。

    2023-02-08 查看全文
  • 孩子还在成长阶段,而且即便是自私,也不是可耻的行为,只是自私的度,家长要教会孩子把握。因为,过度自私,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会让别人远离孩子,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孩子自己。

    孩子自私冷漠不懂感恩怎么办?

    1、教会孩子懂得分享

    家长要经常告诉孩子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跟别人分享,孩子才能体会到与人分享的那种幸福感,自然也能懂得受到别人的礼物是多么开心的事情,这样才能懂得发自内心的感谢别人的礼物。

    2、教导孩子多帮助别人

    家长在教导孩子帮助别人的同时,让孩子学会感受那种别人的感谢,这样孩子的内心会有满足感,只有亲身体会到这种感觉,孩子才会明白在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感激别人的重要性。

    3、采用移情法

    家长教育孩子感恩可采用移情法。在孩子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因此父母可以正确运用移情方法,让孩子学会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感,控制消极行为,做出互助、分享和谦让等积极行为。

    4、父母要尊重孩子

    有时孩子自尊心比较强,父母要尊重的孩子的自尊心,不打骂孩子,不否定孩子,不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对于孩子的做法和想法,要多鼓励和表扬孩子。

    5、不要过度宠溺孩子

    父母之爱比山高比水深,刻进骨血。这是一种血浓于水的本性。不过父母可以控制自己对孩子的爱的表达。当表达爱的程度过深时,适当收回一些,过浅时多释放一些,既能让孩子感受到爱,又不会恃宠而骄。父母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满足孩子的需求,不要将孩子放在特权阶层去养育。

    6、利用身边的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不懂得感恩,那么这个时候就必须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可以利用身边的一些小事对孩子进行教育。父母在生活之中可以做好一个引导,父母如果在生活之中,懂得尊重爷爷奶奶,那么这个时候孩子也是可以看到的。

    2023-02-01 查看全文
  • 现在家长讨论的都是孩子学什么知识,参加什么兴趣班,分享的都是学习材料、资源等等。但其实,随着搜索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获取各种知识的门槛会越来越低。要知道成功没有捷径,但需要一些好习惯。

    孩子怎么养成好习惯?

    1、给孩子制定进步表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制定,开始在制定表的时候没什么经验,导致孩子每一项的完成度不高。 所以在给孩子制定进步表的时候,每次一项或者两项即可。 如果太多,孩子会处于混乱的状态,并感觉时刻受到束缚,会有逆反心理。制定的内容,最好由家长和孩子一同商议决定,提出建议也参考孩子的想法,这样孩子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会更高。

    2、让孩子保持时间观念

    现在很多孩子都缺乏时间观念,明明说今天要完成的任务非得拖到明天去,行动力极差,而如果父母从小培养孩子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那么这一切问题将不复存在,孩子做事不会拖延,反而拥有更多可支配的自由时间。

    3、让孩子有爱思考的习惯

    爱思考对孩子的影响是长达一生的。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养成爱思考的习惯,那么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遇事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变成一个更有深度的人,这样的孩子,天生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未来也会拥有更高的成就。

    4、坚持运动

    爱运动能带给孩子很多好处。运动可以让孩子提高身体素质,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要知道,健康可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在运动过程中,孩子会出大量的汗,在这个发汗的过程中,也能让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5、让孩子体会到养成好习惯的好处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发地在日常生活中把这些好习惯落实到位。比如:家长要帮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家长自身就要尽量避免熬夜追剧或打游戏,并且在第二天早上自觉早起,这样做能让孩子醒来以后看到井井有条的家庭环境,体会到早起的各种好处。

    6、让孩子学会在实践中反思总结

    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家长要引导孩子阅读并理解教科书上的内容,再借助教辅书和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孩子一起探讨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只要家长坚持让孩子独立预习、反思总结,孩子就能养成好习惯。

    2023-02-01 查看全文
  • 孩子不体谅父母,自私冷漠,怎么办?

    1、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偶尔给孩子提出明确要求,可以跟孩子索要一些爱,讲些小条件,这是习惯养成的需要,也是合情合理的。只有在这种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是永远跟随你的,但是也是有条件的,父母的付出不是理所当然的,孩子应该珍惜,学会感激。

    2、要改变溺爱孩子的行为,作为家长,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不要什么事情都包办,而应适当地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生活,给孩子更多自由的空间。比如,让孩子自己检查作业、收拾书包、整理房间,这样既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又有助于孩子体会到父母以往对自己的照顾的辛劳。

    3、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责任,要让孩子学会感恩。而要做到这些,必须先让孩子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做,不要代替他,这是最起码的。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不仅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更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此基础上,父母的关爱才能触动孩子,才能在孩子心里得到回应。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理解父母,体谅父母,并逐步学会关爱别人。

    4、榜样示范,培养孩子的同理心,父母需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心中有他人,家人就要平时多关爱家庭中的每个成员,尊重他人、满足他人的需求,只要示范给孩子,无需刻意教化。

    5、经常和孩子交流,亲子之间应多交流,家长要和孩子做朋友,这样孩子才愿意把心里话讲给父母听。一旦他们遇到问题和麻烦的时候,也会主动向父母求助。家长便能准确把握孩子的心理,及时进行疏导,帮助孩子变得阳光开朗。

    6、让孩子适当的遇到些挫折,父母对于孩子的宠爱无可厚非,但是如果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对于感恩的理解也许并不深刻。让孩子适当的遇到些挫折,感受到生活的不容易,反而更加能够明白感恩的意义,更加愿意对生活充满感激。

    2023-01-04 查看全文
  • 自卑的孩子是怎么养成的?

    一、家长的言行。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行也对孩子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喜欢拿自家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相比较,甚至还会当众说自家的孩子不如他人,其实父母的这种做法是非常不正确,这样很有可能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以至于产生自卑心理。

    二、家长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

    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为此他们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学习上,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还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会责怪孩子,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三、学校环境。

    在学校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会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忍受同学们鄙夷的目光,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产生羞怯、自卑的情绪,觉得自己比别人差,不敢与人交往,习惯用一种退缩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受伤的心灵。

    自卑的孩子家长怎么教育?

    一、父母期望值不要过高。

    父母应根据孩子的能力和水平量力而行,尤其是交代孩子一些小任务让他完成时,孩子圆满地完成了,他会有成就感,孩子自信心就上来了。

    二、尊重孩子的想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孩子也一样,当孩子不想做某件事的时候家长可以通过和孩子交谈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不要随意对孩子进行打骂批评。这种做法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慢慢的就会形成自卑心理。

    三、多给予关爱、支持和鼓励。

    当孩子担心自己某些事情做不好或不会做,但是他有这个能力将这件事情做好的时候,父母应该多给予支持和鼓励,可以帮孩子一起完成这件事情,在帮助的同时给予关爱,让孩子体会到其实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是她自己不够自信而已。

    四、父母不要当众指责孩子。

    比如孩子犯错时,父母当面指责孩子,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孩子就感受不到自己的价值,特别是父母的指责会让孩子变得不自信,导致孩子不愿意跟别人表达。因为他总是在这方面受挫,总是有一些失败的、负面的情感体验,所以慢慢地就会逃避这样的事情。

    五、家长要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一个性格懦弱的父母,很难养出一个有自信的孩子。因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和语言,都是通过父母模仿出来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给孩子做好榜样,做到与人说话不怯懦,遇事不退缩等。平常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家长可以假装遇到困难,然后和孩子一起去面对。当家长不畏惧前行的时候,孩子也会学习家长不畏惧困难的精神。

    2022-12-0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