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502
-
孩子怎么教育是每位家长都焦虑的事情,当孩子生出来的时候,父母就不停的为孩子做各种打算,想让孩子多学一点东西,多一点兴趣,多一点爱好,多一点能力,这都是父母对于孩子的爱,但其实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同,所以适合孩子的东西也都不一样,所以说家长在孩子的教养上还需要花更多的心思。那么,父母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父母怎么做才能教育好孩子?
1、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是要培养教育才会更有出息的。有些家长或许会说,父母一字不识,可他的孩子长大以后依然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就认为孩子的将来跟父母的教育关系不大或是根本就没有关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知道,那些父母虽然不识字,但并不是就没有教育孩子。
2、懂得倾听,多跟孩子沟通
孩子在不断地长大,想法也就会越来越多,我们作为父母,不应该还如同孩子小的时候一样,什么都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而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多讲,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说出来,如果父母不爱听,孩子就不愿意讲,沟通也就没有意义了。
3、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4、规则教育
教孩子从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教育孩子做到这点并不太难,法制教育融汇在社会生活和学校教育之中,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全方位熏陶,心中都有一道道德底线和法制底线,还往往会反过来影响家长。
5、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由于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的关系,所以说父母对孩子的宠爱会更多,孩子出门书包都需要家长来提回家,衣服也会有家长来洗,完全没有这个年纪应该有的生活能力和生存能力,要知道,不管在家里受多少的宠爱,终究要去社会上迎接更多的挑战,如果这些小事都做不好,那么长大离开家庭之后又如何去面对社会呢?所以,家长们不要过于溺爱孩子,要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6、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子女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子女阅读的内容,和子女一起讨论,引导子女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2022-04-28 查看全文 -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平平安安、出人头地,因此,会竭尽全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教育方式也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错误的教育只会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拦路虎,而正确的教育方式,则会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如虎添翼。那么,父母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呢?
父母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
1、相信孩子
家长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最优秀的!伟人的成功是因为伟人母亲非常相信自己的孩子,给予伟人精神上的支持。相信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培养,相信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2、要重视对孩子的教育
作为父母,我们都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很聪明的,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是要培养教育才会更有出息的。有些朋友或许会说,有些家长一字不识,可他的孩子长大以后依然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所以就认为孩子的将来跟父母的教育关系不大或是根本就没有关系。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要知道,那些父母虽然不识字,但并不是就没有教育孩子。
3、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
正常情况下,每个小孩会自然地,但是我们期望他有更好的表现,就会有人为的干预。要开展比较规范、科学的教育,前提是科学地理解儿童成长的节奏和规律。父母进行时,要符合和尊重这个规律。
4、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教孩子时并非一定要正襟危坐,有板有眼。父母要见缝插针,比如吃饭或休闲时,要选择合适的题目来引起孩子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提问或者回答问题。要遵循儿童的天性,选择孩子们最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育,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开启儿童的智慧是最有效的。这样的教育可以迅速激发起孩子对知识的兴趣。
5、注意培养孩子好习惯
一个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种好的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是很重要的,作为父母应该知道,好的习惯也是养出来的。有些父母将孩子身上不好的习惯怪在学校或是老师身上,说是学校老师没有教好,却往往没有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其实孩子身上的很多习惯,都是作父母在有意无意当中培养出来的。
6、沟通时多听孩子讲
孩子在不断地长大,想法也就会越来越多,我们作为父母,不应该还如同孩子小的时候一样,什么都要求孩子按自己的想法来做事。而应该多与孩子进行沟通,在沟通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多讲,让孩子把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都说出来,如果父母不爱听,孩子就不愿意讲,沟通也就没有意义了。
7、父母要终身学习
教育孩子,父母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面和耐心。因为家长有广阔的知识面才能够满足孩子们的心,孩子们的好奇到满足,思维能力才会迅速发展!说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教育孩子,没有任何捷径,更没有灵丹妙药。需要的就是父母的用心和耐心,父母的坚持和淡定,父母的探索和学习,父母的行动和自省。
2022-05-16 查看全文 -
孩子的叛逆期是正常的生理表现,也是必须经历的一段时光,但是请各位家长不要过于担心,不要把叛逆期想的太可怕。家长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叛逆期,只有正确认识了,才能平静对待,这样就不会显得慌乱,也不会因为自己不好的情绪影响到孩子。
怎么才能教育好孩子的叛逆期?
1、接纳孩子的变化
从心理上接纳孩子已经独立,离你越来越远的事实。孩子到了一定年纪以后,有了自己的交际圈,自己的话题,对大人的话题,大人的聚会都不再感兴趣。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像手里的沙子,握的太牢跑的越快。我们要做的是接纳孩子这样的变化,从而也接纳孩子自己独立的社交圈。
2、关注孩子好的情绪状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远远比学习更加重要。只有情绪好了,他才能够用心高效的学习。也就是说,好的亲子关系是孩子良好生活的基础,家长们不要以“为了孩子好”这个理由,而去破坏好的亲子关系,剥夺孩子快乐成长的权利。这么做往往得不偿失。
3、平等的沟通
把孩子当做大人,平等的沟通。可以把自己的意见传递给孩子,不要急于让孩子当时就认可你的观点。叛逆期的孩子,越要求,孩子越是想逃跑。给时间让孩子自己去消化也很重要。
4、要相互尊重
家长由于与孩子的年龄段不同,社会经验、阅历上差距很大,容易与孩子之间心里隔着一堵墙。所以,父母要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不插手对方的隐私,给对方应有的空间。生活中要多倾听对方的意见,给出自己的看法,让孩子自己考虑。
5、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有不好的言行举止,不要争吵打架,闹着离婚,这些都会给孩子带来很坏的负面影响。父母还要注意跟孩子之间的交流方式,以及处理问题的手段。对于孩子的错误不要对孩子大喊大叫、拳打脚踢。良好的家庭环境,会有助于孩子的健康的成长。
孩子的叛逆期有哪些表现?
1、性格执拗,情绪反应激烈
孩子认定一件事情或者东西的时候,就一直坚持,不听家长说话,否则就发脾气、大哭大闹、打人等。
2、情绪不稳
孩子处在叛逆期,脾气会特别不稳定,情绪控制比较差,比如容易激动,因为很小的事就和父母大喊大叫,而且乱发脾气,有时总觉得父母特别唠叨,甚至父母的意见、建议也无法听进去。
3、逆反心理严重
有很强的反抗心理,总觉得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总是约束自己,所以就会试图与权威对抗,比如与父母吵架、与老师对着干等。
2023-02-01 查看全文 -
单亲家庭怎么教育好孩子?
1、在家庭成员中树立一个替代性榜样
孩子和父母一方生活,客观上缺少另一方的爱,可以在生活中寻找替代性榜样,有利于孩子更好的成长。孩子和母亲一起生活时,可以让孩子的舅舅、姨夫等成为孩子的男性榜样;孩子和父亲一起生活,可以让姑姑、奶奶等成为替代,给予母性的关怀。
2、父母双方应该做到继续关心孩子
目前不少离婚的父母,在离婚前争吵、反目,离婚后,还继续相互仇恨,不相往来,使儿童不胜痛苦。夫妻虽已离婚,但是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仍然存在,父母仍应该关心子女,为了孩子的幸福着想。如果父母双方确实能够为孩子着想,那么不仅离婚后能继续关心子女,离婚前也不应该相互诋毁、仇恨,以免刺伤孩子的心灵。
3、不要诋毁对方
大多数夫妻离婚后,很容易就变成反目成仇的状态。如果不是必要的话,建议父母们不要闹得太大,以免影响到孩子。因为对方也是孩子的父母,对于孩子来说,对方也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亲人。如果在离婚之后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的话,就可能会把大人之间的仇恨牵扯到孩子的身上,这会让孩子产生畸形的思想观念。
4、多和孩子们沟通,调节孩子的不良心理
很多孩子在刚刚处于单亲生活的时候,会非常的脆弱和害怕。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双方的疏导。因为孩子对于突如其来的改变是需要适应和安慰的,如果一不小心孩子钻进牛角尖里了,总以为是妈妈/爸爸不想要自己了等等之类的那就不好了。如果孩子已经懂事了的话,一定要和孩子解释好为什么父母分开的原因,不要让孩子胡思乱想产生一些消极的情绪和想法。
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1、孩子产生怨恨的消极情绪
孩子从小和父母在一起成长的过程中,突然父母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变故,随之演变成争执、动手,甚至会拿孩子作为挡箭牌,那么最终的是不得不分开,而孩子很容易将父母的消极情绪强加在自己身上。久而久之,孩子会认为导致父母分开的原因是自己,逐渐变得自卑、多疑和产生怨恨。
2、容易让孩子变得冷漠
有些夫妻感情破裂后,认为孩子是“拖油瓶”,所以互相推卸责任,经常为了抚养权问题争吵,对孩子不管不顾。父母的这种负面情绪很容易投射到孩子身上,使其变得敏感、焦虑,甚至为了得到父母的关心故意做出越轨行为,例如,逃学、打架等,如果父母仍旧毫无反应,很容易让孩子变得冷漠,将来误入歧途。
2022-12-08 查看全文 -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懂事又感恩?为什么很多家长现在经常会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就现在的教育体制而言,明事理和感恩这两堂教育都还做得不够好。如果孩子不能从家庭,从父母身上,学到这两样东西的话,他只能从社会中去学习,很有可能要走很多的弯路,然后在不停的反思中,慢慢的明白事情的道理和感恩的价值。先弄明白了,然后还要慢慢的能够做到,这样才算真正理解。那家长具体该怎么做呢?
怎样才能教育好孩子懂事又感恩
一、不要过分地溺爱孩子
当今社会家家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造就了孩子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习惯,孩子处处依赖家长或长辈。同时孩子不懂得生活中的东西都是来之不易,需要珍惜,很多孩子都是花钱不眨眼,一不满意就哭闹不休,直至满意为止。
溺爱子女是最可怕的陋习,就是这些一点一滴的溺爱行为造就了孩子不懂得感恩和尊重。因此改掉溺爱的习惯是培养孩子懂得感恩的第一步。
二、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活
家长一定要克服溺爱的心理,多鼓励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多独立完成事项,比如可以孩子的兴趣方面多鼓励孩子自己去完成感兴趣的活动,这样逐步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一旦孩子尝到独立自主自由主动的好处之后就会自觉地独立起来的。
三、培养孩子不读死书的习惯
读书的目的是拓展人的视野,增长知识,锻炼才能,提高修养和欣赏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做人和提高道德品质,所以,读书终究是为了学做人。事实证明,并不是学历高的人才才知道感恩。
相反只会读书的孩子,成绩再好,不懂得做人,不会感恩死读书的人对社会并没有太大的贡献,也不会取得太大的成绩。埋头死读书只会造成孩子的一种优越感,高高在上的感觉,让人很难接近,也更不会懂得感恩。
四、以身作则培养孩子的亲情和爱心
父母是孩子生活过程中的一面镜子。父母的所作所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成长。因此作为长辈的父母,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在生活中做好爱心和感恩的表率,这样的影响远比说教要来的深刻。
同时要让孩子从小懂得家庭亲情,尊老爱幼,孝敬父母是人的最可贵的美德。让孩子从小事做起,在体验被爱的同时,学会爱别人,学会尊重别人,进而懂得感恩家庭,感恩社会,感恩世界!
2022-05-17 查看全文 -
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应该及时满足其生理需要;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的将其当作朋友,每个孩子所处的阶段不同,教育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别,那么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呢?
怎么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一、补强计:让孩子由自卑变自信。
“补强法则”指的是: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因此,当孩子受到认可时,他(她)的自信就会被激发出来,不断重复令人满意的行为,直至摆脱自卑,成为自信上进的好孩子。
二、放手计: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不要什么都为孩子做好,爸妈们应当试着放开手,让孩子自主地去做。第一次也许做不好,但以后就会做得又快又好。千万不要做包办父母,放开手为孩子创造做事的机会和平台,孩子才能有自立能力,父母们也会少些麻烦。
三、扮弱计:让孩子充当一次“小大人”。
有些爸妈常常抱怨,孩子对父母漠不关心,缺少责任感。其实,孩子的责任感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如果你总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风雨无惧的样子,孩子就会认为:父母是不需要他们关心照顾的。因此,爸妈们不妨偶尔扮一次弱,向孩子求助,你会惊奇地发现孩子竟因此变成了懂事的“小大人”,而你也可以从孩子的帮助中获得很多东西。
四、榜样计:父母要给孩子当好第一任老师。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镜子,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到孩子。因此,父母要严于律已,处处事事以自己的正确言行,为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五、纵容计:帮助孩子开发潜力。
一些家长经常抱怨,自己的孩子“太淘气”、是“破坏狂”。其实,这类孩子往往很聪明,求知欲、好奇心都比较强,意志力也比一般孩子来得坚定。因此,聪明的家长要试着“纵容”孩子的淘气和“破坏”行为,并借机挖掘潜能,培养兴趣。说不定,你的孩子就是另一个“爱迪生”。
六、冷淡计:让孩子有一点自控能力。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然而,这样的生活却让孩子养成了任性的习惯。这个坏习惯,将给孩子未来的生活埋下巨大隐患。因此建议爸妈在孩子任性时,不妨试试冷处理。这会使孩子因得不到关注,而自动收敛脾气。
七、包容计:让孩子感受父母无条件的爱。
孩子也许不够聪明,也许有很多缺点,可是作为父母,你绝对不能对孩子存有偏见,羞辱或嫌弃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一定要包容,要有耐心和信心。
生活中,孩子总难免有些过失、错误。有的是无意,有的是有意的。如果孩子所犯过错的性质不是很严重,那么家长就不妨给予包容、谅解,这样孩子不仅会在内疚自责中,更认真地改正错误,还可以使孩子形成良好的宽容心态。
八、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也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待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九、点拨计:巧妙地引导孩子自觉走向正途。
絮絮叨叨的说教,凡事替孩子包办的父母,都是孩子最不喜欢的。聪明的家长,只会在孩子遇到难题或行为错误时,从旁稍加提示引导,帮孩子解决疑难问题。这样,孩子明白了道理,家长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十、倾听计:认真了解孩子的感受。
孩子再小,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家长一定要耐心地去倾听,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才能对孩子生理及心理上的问题、变化做出及时而细致的引导。有了这样的基础,亲子之间才能良好沟通,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
2022-04-08 查看全文 -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怎么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怎么样才能教育出一个好孩子?
1、良好的生活习惯
优秀的人是自律的,而这往往就能够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就能够看出来,良好的作息时间,固定的学习时间、有益的兴趣爱好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自律、自我提升的表现。而家长们想要让孩子成为优秀的人,首先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充足的知识储备
拥有足够学识的人在很大程度上也证明了这个人的能力高低,这就是知识摄取对于人的改变和塑造。一个有学识、知识领域宽广的孩子,往往会有更突出的表现。家长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不同领域的书籍去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内容,同时也可以多带孩子去旅游、去博物馆,给孩子做科普,这些方法都能拓宽孩子的知识储备和眼界。
3、培养孩子的道德品质
优秀的人往往也表现在其人品之上,待人接物之上能够懂礼貌、与人相处能够有同理心,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诚实友善等等,家长即便是不能够给予孩子更好的学识教育,但也有能力在道德品德上给予孩子更好的引导和教育,而这也是家庭教育中最为主要的一部分。
4、培养孩子稳定的情绪
情绪稳定的孩子往往也生于幸福的家庭之中,他们拥有父母足够的爱和关注,更重要的是成长中能够得到尊重。而情绪稳定的孩子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恰如其分地进行自我情感的表达,这样的孩子才能拥有一个更稳定优秀的发展空间。
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就需要有优秀的家庭教育支撑,家庭教育是孩子教育的基础。
2022-04-07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18岁叛逆期怎么教育 10-22
- 16岁的孩子叛逆怎么去引导 10-22
- 孩子上初一英语特别差怎么办 10-22
- 学生沉迷手机的原因是什么 10-22
- 初三数学听不懂怎么办 10-22
- 12岁娃儿严重叛逆期怎么办 10-22
- 孩子不想上学想去打工怎么办 10-22
- 孩子爱看手机家长如何应对 10-22
- 孩子成绩不好家长怎么调整心态 10-22
- 孩子焦虑厌学怎么办 10-22
最新问答
- 经常看手机的孩子有什么危害 03-28
- 高三下学期不想上学怎么办 03-11
- 小孩不想上学怎么办最好的方法 03-11
- 厌学的孩子如何沟通心理 03-11
-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了怎么沟通 03-09
- 孩子不想去学校心理怎样疏导 03-09
- 高中孩子厌学怎么办有什么方法 03-06
- 15岁女孩子心理有问题的表现 03-05
- 孩子沉迷原神游戏怎么办 02-20
- 孩子太叛逆可以断绝关系吗 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