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课堂>孩子老是丢三落四怎么改掉这个坏毛病

孩子老是丢三落四怎么改掉这个坏毛病

236

  • 到了学校,才发现作业本没带、水杯落在家里了;考试总是不能拿高分,不是看错题目,就是计算错误;老师前一天要求带的学习用具,第二天上课时才想起没准备……孩子总是丢三落四、忘东忘西,令家长们很头疼。那孩子有这几种情况的家长不如试试这些方法:

    孩子老是丢三落四怎么改掉这个坏毛病?

    1、可以试着让孩子自己整理自己的房间

    家长们可以试着把孩子的东西交给他们自己处理,让孩子自己整理,摆放物件,对物件的摆放和记忆,能让孩子的记忆力提升,也能让孩子减少丢三落四的坏习惯。家长们在平时家里的物品摆放,也要注意把东西都放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地方,这样能让孩子更加容易记住。

    2、适当的惩罚孩子

    让孩子承担丢三落四的后果,让孩子知道错。孩子总是丢东西、忘东西,家长们不加以惩罚,纵容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反正丢了也没事,就更加不去上心,加重孩子丢三落四的坏习惯。

    3、给孩子独立的机会

    不要过多地包办孩子的生活,试着让孩子去尝试,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的成长需要陪伴和关爱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孩子也需要一定的独立发展空间,学会独立的孩子,才能真正地长大。

    4、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要有责任心,做事要有担当,对自己的事情要负责。上学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不要过分依赖他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忘记拿作业本一次,可以,家长不要去给送,下次就记住了。

    5、让孩子体验后果

    若是觉得说教无用,那就让孩子独自品尝丢三落四带来的严重后果。不带作业,自然会被老师批评或者罚站;出门忘了带东西,那就让孩子自己回家取。总之,因为丢三落四导致的后果,都让孩子独自承担,让他知道后果真的很严重。慢慢的,孩子也会意识到丢三落四是不对的。

    6、培养孩子严谨的做事习惯

    很多孩子的粗心,是态度问题,比如应付了事。如果发现孩子因这种态度做事粗心,就要从小事起,培养孩子严谨做事的习惯。比如,让孩子洗袜子,如果发现洗不干净,就要让他重洗,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7、言行举止影响

    有多少父母,自己也存在丢三落四的毛病,却总是挑剔孩子,这样的心理是不对的。在家庭生活中,每个成员的好习惯和坏习惯,都会在潜移默化中相互影响。所以孩子的丢三落四,并非他个人的错误,父母要清楚这一点。

    2023-03-01 查看全文
  • 如今的社会离家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了,他们有的是因为家长给予的压力太大了,有的是因为家长管的太多,孩子喘不过气,还有的是因为受到周围朋友的影响,家长要根据孩子离家出走的原因去对症解决。

    孩子老是离家出走怎么管教?

    1、和孩子做朋友。

    如今还有不少家长在孩子面前端着家长的架子。其实,如果放下家长架子,和孩子平等相处,彼此能推心置腹地进行交谈,孩子也有可能成为你的知己,无话不谈,而孩子成长中的烦恼可能就在交谈中得到缓解、消除,离家出走的可能性也会减少。

    2、给孩子倾诉的机会。

    当孩子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家长应主动与孩子交流,要鼓励孩子。如果孩子犯错之后就打骂、讽刺挖苦,以后孩子就不敢对家长说心里话了。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自卑心理加剧。当内心的忧伤无处诉说,孩子就更容易对当前家庭失去希望,离家出走。

    3、建立和谐的家庭。

    有些孩子说我不喜欢父母吵架,他们吵架时,我不想回家。曾经看到很多孩子们因为父母吵架而离家出走的新闻。家庭和谐是留住孩子的最好方式。我们的父母应该建立和谐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让家庭成为孩子的安全的港湾。

    4、改变教育方式。

    孩子之所以会离家出走,与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些父母很强势,经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更不懂得尊重如何尊重;有些父的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只要孩子犯了错,就把孩子痛骂一顿,或者暴揍一顿;其实平时只要多关注一下孩子,注意观察孩子的心理,或许可以避免很多让孩子出走的念头。

    5、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适应能力,让他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这可以通过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鼓励他们尝试新的事物等方式实现。

    6、激发兴趣和热情。

    离家出走的孩子可能缺乏积极的活动和兴趣爱好。家长们可以鼓励孩子参与体育、艺术、音乐或其他有益的活动。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尊心和自信,还可以让他们感到生活更有意义。通过培养兴趣和热情,孩子们可能会减少逃离家庭的欲望。

    孩子老是离家出走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教育的孩子方式有误,给孩子的压力过大。

    孩子学有所成,几乎是所有父母的心愿。所以,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业方面,没少下功夫,费时费力地监督孩子好好学习。不过,有父母教育孩子,进入了“误区”——过于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比如,要求孩子必须考试考多少分、考试考多少名。当孩子无法达成父母的心愿,知道自己让父母失望了,害怕惩罚或者父母失望的眼神,可能就会离家出走。

    2、父母经常吵架。

    现实生活中夫妻关系矛盾重重,两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的现象比比皆是,特别是在离婚率日益攀升的今天,有多少孩子因为父母的离异而产生了严重的身心问题;有多少夫妻不顾孩子的感受,大吵大闹,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却孤零零的一个人躲在角落里偷偷地哭泣,吓得胆战心惊,这些孩子宁可离家出走,也不愿意呆在家中,因为此时的家已经不再是家了。

    3、报复感。

    在被宠溺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不能面对压力,年龄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更多的能力提升,而是更多对父母的要求,只要没有被满足,就会做出不成熟的离家举动来威胁父母。

    2023-12-29 查看全文
  • 有些家长会发现自家孩子,写作业或考试时总有粗心的毛病,经常把数字或字写错、字写半边、没标音调、句子写一半、题算了一半漏了一半、忘记标点符号、没填最终得数......但其实所有的都会,但就是有点粗心大意、毛手毛脚,那么,孩子做题粗心大意该怎么克服呢?

    怎么改掉孩子做题粗心大意的毛病?

    1、非常手训练   

    一些低年级的孩子考试时常常会有跳字、串行的问题;有的孩子还会不看要求就答题,结果答非所问,成绩自然不理想。  

    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问题,非常手训练就是一个不错的训练方法,帮助孩子改掉毛躁的坏习惯。我们可以让孩子用左手(如果孩子是左撇子,就用右手)练习写字。写字时,孩子要一边用手指字一边读。这样同时调动了孩子的手、眼、口,就牢牢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提升了,错误也就消失了。  

    2、找关键   

    有时候,题目要求孩子从大到小排序,孩子偏偏从小到大作答。有时候题目要求画直线,孩子却画了波浪线。  

    这种“题目能看懂,答题格式却出错”的现象是不是也很常见,这是因为孩子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不足。  

    我们可以要求孩子写作时养成找“关键字”的好习惯,用圆圈把关键字圈起来。圈出关键字的过程就是再次确认的过程,这样就可以降低孩子答非所问的概率了。  

    3、睡眠习惯  

    睡眠质量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和专注力的发挥,直接影响了考试状态和考试成绩。

    如果考试前一晚睡眠质量很差,孩子考试时就会思维迟钝,注意力差,分心和粗心就不可避免了。  

    4、整理文具盒   

    粗心和分心是一对孪生兄弟,只要改掉分心的坏习惯,粗心也就消失了。

    平时孩子写作业的时候,课桌除了文具和课本外不要有其他的东西,以免孩子分心。

    除此之外,孩子的文具袋里也不要有太多的文具,一两支笔和尺子就可以了,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分心,也可以避免孩子选择困难,帮助孩子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5、习惯建立   

    当然避免孩子粗心的最好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做题规范。

    比如列横式的题,等号两侧都要写数字;竖式计算时上下数字一定要对齐,写答案必须带单位等。

    总之规范越具体,孩子操作越简单,效果也会越好。

    孩子做题粗心,家长该怎么做呢?

    1、别给孩子不良暗示  

    有时,粗心来自于家长的口头禅。  

    我们一看到小错误就会主观地认为,这是孩子粗心造成的。并且画出一幅美好的图画:只要孩子仔细点,他就都能做对。

    所以,对孩子的帮助也只是批评一句“下次细心点”就结束了。  

    殊不知,这种批评不但对孩子没有帮助,而且会让孩子觉得,我就是个粗心的孩子。孩子一旦给自己定了这个调性,就更难克服粗心了。   

    2、尊重孩子气质类型  

    在心理学中,将人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4种气质类型。  

    其中,胆汁质精力旺盛,思维灵活却脾气暴躁;多血质活泼好动,反应迅速,但注意力转移快;黏液质比较稳重,善于忍耐,有良好的注意力;抑郁质则很敏感,拥有细致的观察力,只不过有些优柔寡断。  

    如此可见,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孩子比较容易犯粗心大意的毛病,而黏液质和抑郁质的孩子则要好一些。  

    这意味着,有些孩子天生就爱粗心,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较细心。所以家长要接受自家孩子的气质特点,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发挥气质中的优势,孩子都能在今后的人生中取得进步和成功。   

    3、关注粗心背后的心理根源 

    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会面临各种困难,有时他们就是看不清加减号,就是会把b写成d,他们会觉得这些好难啊。

    但相比克服这些困难来讲,被说成“粗心”好像就好了很多。  因为孩子会自我安慰:只要我细心,我就能做对。

    家长对此也是一句“下次不许粗心了”就过去了,这让孩子觉得与其去克服困难,不如就做个粗心的孩子吧。  

    因此,家长一定要正确看待粗心这件事,理解这是孩子发展的一个阶段,从战略上藐视它,别给孩子贴粗心的标签,接受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类型,允许孩子犯错,也要积极帮助孩子改正。

    2023-12-26 查看全文
  • 孩子丢三落四,书本经常丢,这应该是相当一部分孩子的“通病”,家长应该及时正确的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下面整理了孩子丢三落四的应对方法,分享给大家!

    初中孩子丢三落四怎么教育?

    1、引导孩子养成有序的生活习惯

    家长可以在家里把所有的东西都是按一定的顺序摆放,并且定好每个东西的位置,不轻易的改变,使用完之后,再把它放回原处。这样既可以方便取用,也可以教孩子有条理地摆放自己的东西。长期如此,孩子就能够井井有条。

    2、培养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

    家长不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包揽在自己的身上,可以让孩子自己来尝试着做,那时间久了,孩子自然会记住对自己来说重要的东西,并且会好好的保存。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清单,让孩子按照清单上面来整理自己的东西。

    3、不给孩子贴“粗心”的标签

    有些父母,总跟孩子说:“你怎么那么粗心啊。” “做事总是丢三落四的。” 这其实,给孩子贴了一个“粗心”的标签,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同时,孩子也会形成自我认知---我是一个粗心的人。当孩子自己都认为自己是一个粗心的人,那他怎么会有细心的行为出现呢?所以,父母不要给孩子贴标签,只告诉孩子的哪些行为不对,可以怎么做。孩子需要改变的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4、让孩子自食其果

    在必要的时候,父母要让舍得让孩子承担自己丢三落四带来的后果。比如,孩子因为丢三落四忘记带学业习用品了,父母要忍着,不给他送到学校去,让他因此吃点苦头。当孩子体验到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是痛苦的,他就会自觉的想办法,避免这种结果再次发生。进而就改掉了粗心的行为。

    初中孩子丢三落四的原因:

    一、家长包办,不独立

    很多孩子在念幼儿园的时候,基本上都是父母帮助孩子整理书包,上学的时候叮嘱孩子一番,书包里有什么什么的。长期如此,孩子便养成了对家长的依赖心,无法独立,不知道怎么去收拾,自然也没有条理性,如果某天父母没有帮孩子收拾好,那么孩子自然就会丢三落四,搞的乱七八糟。

    二、家里不整洁,环境杂乱

    有的家里,整洁有序,物品摆放整齐;而有的家里,乱七八糟,东西没有固定摆放的位置,衣服随手一扔,要用什么都是临时找来找去。 在前者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显然会比后者在条理性上好很多。家里如果总是乱糟糟的,孩子想不丢三落四,也不可能。 家长们都知道,不懂得管理自己的物品,丢三落四,是非常不好的习惯。

    三、孩子做事欠缺条理性

    有的孩子乱放东西,房间内没有固定的位置放置自己的书本、文具,书包里面乱七八糟,对自己每天上学需要带哪些东西不能做到心中有数,这种做事没有条理性的孩子经常丢三落四再正常不过。

    2023-12-23 查看全文
  • 自卑是加在孩子灵魂上的一把锁。它锁住了孩子的快乐和勇敢,阻止了孩子向美好的未来奔跑,自卑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利的。

    如果孩子老是有自卑心怎么办?

    一、为孩子们树立积极的榜样

    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如果别人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成功,他一定能够做到。

    二、多了解孩子,及时为孩子解决困难

    除了积极肯定孩子的学业外,如果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家长一定要和孩子一起解决,让他知道他并不孤单,父母一直在支持着他。

    三、适时地鼓励和赞美孩子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一定要鼓励、肯定和支持孩子,尤其是在孩子取得进步的时候,一定不要吝惜自己的赞扬。当然,这种鼓励和肯定是适度的,不要过分夸大,否则会适得其反。

    四、在孩子面前减少抱怨

    如果父母作为成年人有那么多的无力感,那么作为孩子,他的弱势地位就会更加突出,这会让孩子缺乏自信。

    孩子老是有自卑心的原因有哪些?

    一、过多地赞扬别人的孩子直接或间接地损害孩子的自信心

    二、父母对孩子的冷漠和不满

    三、即使孩子努力做得很好,父母仍然忽视或不满意,一直否定孩子

    四、很少创造让孩子成功的机会

    五、父母关系不好,总是责骂孩子

    2023-12-22 查看全文
  • 人天生是纯洁的,干净的,不为世俗困倦,没有挣扎。但有些事情在你成长过程中发生,让你变得暴力和失控,孩子也是一样的,在经历一些事情之后会变得特别的暴躁,甚至出现打架的行为,这是为什么呢?

    孩子为什么老是打架?

    1、希望得到关注

    这种情况下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但孩子知道,如果使用这种方法,老师和同学可能会关注他,甚至他们的父母也会更加关注他。例如,孩子在家里经常在情感上被忽视。爸爸妈妈工作忙,爷爷奶奶来带,他们只管吃、穿、住、行,其他的事情就没有办法管了。父母可能下班晚了,陪孩子的时间少了,孩子就得不到关注,会通过打架的方法获得他人的关注。

    2、自我防御

    为什么它是一种自卫机制? 这是因为孩子相信只有一种行为可以取得有效的结果,所以当他或她想要某样东西时,他或她就会启动这个机制,并用这个方法去得到它。原因是他们在家里被殴打的次数更多。 例如,父母说,“你不能这样做,我就这样做。” 然后父母扇了孩子一巴掌,孩子立马不干了。

    这似乎奏效了,父母立即解决了问题。 但是孩子也会发现得到他或她想要的东西是有效的。所以他或她记住这种行为,当他或她没有得到他或她想要的东西时,他或她会激活这个机制,他或她用打击来得到他或她想要的东西,因为他或她看到这种行为是有效的。

    3、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设立边界

    也就是说孩子做的很多行为,家里是不会管教的,家长可能认为这没问题啊,这样做不吃亏,又有什么关系呢。比如有的孩子打人后,不管他在任何情况下打人,父母都会去理论,他会认为自己的孩子没有错,然后用各种形式让对方认错,而孩子就看着父母处理这件事。

    很自然地,孩子认为我可以打人,因为当我打完后,有人在我身后支持我。这种情况下的家庭基本上都是放纵的,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宠爱。

    孩子老是打架怎么教育?

    一、阻止孩子打人的行为

    告诉孩子打是不对的,打不能解决问题,严重还会造成身体伤害,两个人之间有问题要学会解决问题,不能打架。

    二、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

    孩子之间打架肯定是有原因的,父母要了解争吵的原因,不偏袒任何一方,然后针对性的解决。

    三、教孩子如何解决问题

    家长要正确引导孩子解决问题,比如:比如:弟弟抢姐姐玩具,姐姐打他,要给弟弟讲,姐姐的东西要得到姐姐同意才能玩,让弟弟知道东西是有归属权的道理。给姐姐讲,姐姐要爱护弟弟,可以告诉弟弟,你不玩的时候可以让弟弟玩,弟弟可以先玩别的,但不能出手打人的道理。

    四、不要带着情绪处理问题

    家长在孩子处理问题时,不要看到孩子哭就开始骂他们,要用平和的心态去看问题,给孩子讲道理,这样孩子往往容易接受。

    五、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

    家长和孩子谈过之后,让孩子意识到用打人的方法处理问题是错误的,让哭闹的孩子知道规则的重要性,不要越过规则去抢,或者涂鸦别人的事物。要让孩子懂得互相谦虚,互相帮助。

    教育孩子不是一次两次就能教好的,父母要一次又一次的灌输思想,行为上也要做好表率,听的多了,看的多了,孩子自然就懂了也知道怎么做了。   

    2023-12-22 查看全文
  • 随着手机的普及,现在玩手机的孩子越来越多了,适度的玩手机可以缓解孩子的压力,让他们学习更有效率,但是如果玩手机过度的话,会影响他们的学习跟身心发展,因此当孩子有沉迷手机的表现时,家长要及时发现并做好引导。

    孩子老是想玩手机怎么办?

    一、良好的沟通。

    让孩子远离手机,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要对孩子耐心地劝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二、建立规矩。

    孩子还处于成长发育期,他们需要有一定的限制和规矩来引导他们的行为。因此,家长们可以给孩子们一些规矩,如限制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手机的目的和应用。同时,也可以规定孩子只能在家长陪同下使用手机等等。建立规矩需要家长们在孩子使用手机时进行相关提醒和督促,让孩子意识到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重视自己的榜样作用。

    我们是孩子们方方面面的表率,他们时时刻刻都在模仿着我们。我们爱读书,他们也会跟着爱读书;我们爱劳动,他们也会学着动手实践。所以,我们要给孩子们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减少玩手机的行为。

    四、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家长要把孩子放学回家后到睡觉前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不要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就没事情可干,脑袋里会冒出玩手机的念头。这个时候你可以安排孩子阅读一些课外故事书,而你也可以借这段时间来把你有些不清楚的问题,找书理解一下,久而久之的,孩子和你的阅读习惯就培养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五、创造有趣和亲密的家庭环境。

    为孩子创造一个有趣和亲密的家庭环境,让他们更愿意与家人交流和互动。安排固定的家庭活动,如一起做饭、看电影或户外游玩。这样的互动可以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

    孩子老是想玩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一、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二、逃避现实带来的压力和烦恼,逃避人际交往。

    青少年在进入学校之后,已经是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特别是高中生,面对考试成绩,就是压力倍增,所以他们通过手机,可以发泄自己的压力,用虚拟空间带来的自由,让自己逃避现实,逃避人际关系。

    孩子老是想玩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一、身体免疫力下降。

    孩子长时间坐着躺着玩手机,会导致其视力下降,身体肥胖,其免疫力下降是必然的。

    二、智力减退。

    研究表明,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不仅会破坏其神经系统,导致其记忆力减退,而且也会导致他们的大脑萎缩,减弱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会变得越来越笨。

    三、缺乏安全感。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其食欲不振,经常无精打采,又加上其成绩的下滑,会进一步增加其内心的自卑感,进而缺乏自信心和安全感。

    2023-12-1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