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自私的心态是正常的。为什么呢?因为在孩子很弱小的时候,都是父母或者长辈在一路帮衬他,他根本不用帮别人。而很多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时候,大多都有这种心态——好好管好自己,不用管别人。结果孩子取得稍微好点的成绩,都会认为跟家人无关,跟老师无关,不过是自己的努力成就的自己罢了。
那么,想要防止孩子形成过分自私的心理,在哪个年龄段进行教育,才是最佳时期呢?
1、在孩子跟家长坐着一块吃饭开始,就立下规矩
我们都知道,在孩子三岁以前,家长们总是习惯于端着小碗,追着喂孩子吃饭。而等到孩子四五岁的时候开始,大部分都会上桌跟大人一起吃饭了。这个时候,家长就可以跟孩子立下规矩——大人不动筷子,你就不能先吃饭。
作为过来人,我们都知道人生最基本的痛苦就是饥饿,而孩子以后走向社会走向人生,他的痛苦会很多。而很神奇的是——人只有在自己痛苦的时候,才能体会别人的痛苦。孩子也一样,要让他在这种小小的痛苦面前,知道别人跟他一样 ,所以要学会等待和控制自己。
2、培养孩子的整体意识,让孩子知道家是一个整体
现实生活中,贪图享受的孩子太多太多。他们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在外花天酒地,谈情说爱,铺张浪费,丝毫不曾回忆父母为自己提供这样的经济条件,付出了多少汗水和精力。在他们眼中,永远只有自己,其他人的感受都与自己无关。
为了防止孩子长大后成为这样的人,建议家长在六岁前就要懂得如何培养孩子的整体意识,让孩子知道家是一个整体。
在我们家,不管是谁给孩子买了零食,在孩子吃零食之前,她一定会先主动的分享给家里的每个人之后,自己才吃。刚开始,她也不愿意,我们会鼓励她:
“宝贝儿,这个零食是爷爷给你买的,你是不是应该先喂爷爷吃点呢?”“宝贝儿,奶奶帮你煮饭可辛苦了,你是不是应该分一点给奶奶吃呢?”“宝贝儿,爸爸挣钱好累哦,如果你肯分享一点给爸爸吃,那爸爸会很开心的哦。”“宝贝儿,妈妈看你拿着的零食,我也感觉好饿呀!”
3、在吃东西的时候,就算有家人不在场,也要拨一份出来
我小时候是留守儿童,上学期间住舅舅家,寒暑假回伯父家。每次寒暑假回家,爷爷就会第一时间给我拿出他为我存好的瓜子、花生、糖、酥肉等。
这些东西都是爷爷每一次走亲戚的时候,把自己那份省下来,为我留着的。刚开始我只是很开心,觉得这么多东西,已经足够我吃整个寒暑假了。但渐渐的,我会体味到爷爷的这份爱,以致于每次拿到爷爷给我留的东西,我就忍不住感动得大哭。
在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我也会引导孩子,如果吃什么好东西,就算家人不在场,也要拨一份出来。比如,女儿很喜欢吃车厘子,每次买回家,我都会提醒她:“爸爸还在下班路上,要先给爸爸留一部分哦。”渐渐的孩子也习惯成了自然,现在都是她提醒我要给爸爸留一部分起来,别吃完了。
培养孩子的家庭意识,就能巧妙的防止孩子自私。这些都是深入到生活中各种小细节里,而非枯燥无味的灌输大道理。
相关问题
- 1 高中17岁孩子离家出走怎么办 05-24
- 2 孩子17岁谈恋爱怎么办 05-24
- 3 女孩子17岁叛逆怎么办 05-24
- 4 17岁女孩子谈恋爱家长该怎么办 05-21
- 5 17岁女孩子叛逆老是出去玩怎么办 05-20
- 6 孩子17岁很叛逆怎么办 05-18
- 7 17岁孩子严重叛逆怎么办 05-18
- 8 17岁孩子不上学怎么办 05-17
- 9 17岁的孩子叛逆厉害怎么办 05-16
- 10 17岁孩子不听父母话怎么办 05-14
上一条 :6岁小孩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下一条 :8岁孩子成绩差怎么办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