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家庭教育能培养孩子哪些精神人格

家庭教育能培养孩子哪些精神人格

提问者:匿名| 1116次浏览| 2024-01-07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1-07 12:11:09
赞 99

父母对孩子的一生影响深远,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不管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健全人格,我们党和国家在教育上的最终目标也是立德树人。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以下两点至为关键。

第一,健全人格的培养要从幼儿开始。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人格培养上,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陈会昌教授的研究对一二百名2岁幼儿进行10多年的追踪研究,最终发现:

(1)2岁时的自我控制力,可以显著预测小学五年级时的语文、数学成绩;

(2)2岁时候的自控能力可以预测11岁时候在学校的表现(获奖情况和攻击性行为);

(3)4岁、7岁时对玩具的内在兴趣,可以显著预测小学期间的发散思维得分和课堂学习的灵活性。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克曼教授对各年龄阶段的教育投资回报率研究表明: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逐渐降低,婴幼儿时期是教育投资回报率最高的时期。赫克曼教授认为幼儿时期应该加强品格等非认知因素的培养。

第二,健全人格的培养要从习惯着手。训子百遍,不如形成一个习惯。人格是内化的,其外在表现就是稳定的好习惯。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晓认为良好习惯编造健康人格。

关于习惯培养的六个步骤:

(1)提高认识: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认同和信心。

(2)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3)榜样示范:适时进行榜样教育,让孩子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产生亲切而向往的感情。

(4)坚持训练: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再主动再到自动。

(5)及时评估:及时评估和奖惩,让孩子在成功地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

(6)形成环境: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