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如何有效指导孩子做语文阅读理解题?语文阅读理解一直是孩子考试的难点和痛点,明确孩子们的弱项在哪逐渐提高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引导去喜欢阅读而非去强制,通过做游戏、讲故事,做主持等任务安排调动积极性逐步的引导。
怎么教孩子阅读理解?
1、鼓励孩子大量阅读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必须有阅读量,不拓展阅读量,再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阅读量达不到,词汇量不丰富,孩子的语言思维就不会清晰。先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觉得一天不读书就像少了什么似的,让书成为孩子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营造良好的氛围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这样孩子的阅读量就会比平时更多,当周围的人都在读书的时候,孩子会更容易沉浸在书的海洋,这些外部因素会积极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说图书馆是一个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好地方。
3、读到把有趣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出来。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而且喜欢带入场景,妈妈不妨投其所好,讲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配合孩子,进行分角色表演,将故事还原出来,不仅能调动起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感受,提高理解能力。
4、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
也就是孩子在读书时要养成“圈圈画画”的习惯,主要是指孩子平时阅读课文或其它课外书时,要边读边想边动笔,用符号在书上圈、点、勾、画。比如用符号标出段落、重点词语、中心句等。这个过程即读书的过程,是读、思、记的有机结合,能够促进孩子对课文的阅读理解。
5、及时和孩子交流读书收获和感悟
只有能说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理解了的。父母不仅要引导孩子爱读书,不断输入,还要鼓励孩子勤思考、多输出,这样能持续训练孩子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能力,最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每次和孩子一起看完书或给孩子讲完故事后,自己先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抛出一些有引导性的观点。孩子受到启发,也会尝试讲出他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6、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
课文后的“想一想”等思考题,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是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的有效形式。因此,应根据具体课文,采取勾画、填空、批注、读后说说等方法,把“想一想”这一抽象思维过程变为摸得着、看得见的具体操作。孩子一旦养成了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就会提高其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关问题
- 1 孩子不懂阅读理解怎么教 04-16
- 2 怎么教三年级孩子做阅读理解 03-09
- 3 怎么教孩子写作业 05-08
- 4 怎么教孩子写作业的方法 04-29
- 5 怎么教孩子勇敢不胆怯 04-21
- 6 家长没文化怎么教孩子做作业 04-18
- 7 我该怎么教孩子与其他孩子沟通 04-17
- 8 怎么教孩子和同学交朋友 04-16
- 9 怎么教孩子才肯主动学 04-11
- 10 怎么教孩子面对校园欺凌 04-07
上一条 :孩子不能听别人的批评怎么办
下一条 :过分溺爱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