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有1条答案
共情就是感同身受,能够站在去尊重他人的角度上,不予评价,不会去多说什么,更多的是去体会感受当事人在所在情景下所经历的和所遭受的一切。共情能力是可以后天提升的能力,对孩子一生的性格塑造,气质,修养和能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要积极帮助提高孩子的共情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1、通过人际交往培养孩子的共情能力
人际交往是共情产生的背景和环境,人际关系越亲密,共情能力会更高。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交往能让孩子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进而促进共情能力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多与同龄的孩子接触玩耍,帮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发展共情能力。
2、构建亲密的亲子关系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社会化很大程度上是在亲子互动中进行的,亲子关系的质量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性格和共情能力等多个方面。孩子喜欢模仿家长,容易受到家长的影响,如果家长在照料孩子的过程中能经常表现出同理心,孩子也能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同理心。
3、夸奖孩子的善举
家长可以常常夸赞孩子小小的善举,长此以往,孩子的共情行为就会得到强化。如果家长总是斥责孩子的善举是“多管闲事,会惹祸上身”的话,就会让孩子认为帮助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很容易形成“冷漠”的态度。
4、教会孩子换位思考
所谓的共情能力,其实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换位思考,了解他人的感情,才能去更好的和他人相处。教会孩子换位思考,也能让孩子在学习和工作中,更加的得心应手。因为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就不会只想着自己,在很多需要配合的事情上,也能够接受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
5、言传不如身教,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共情力的父母还会担心孩子没有共情力吗?如孩子哭时,父母一定要懂得忍耐,把自己摆在孩子的位置上,思考一下孩子为什么会情绪崩溃,体会孩子的感受,给孩子温暖的安慰和拥抱。
6、向孩子展示自己的情绪
如果父母总是隐忍、伪装,孩子在这种虚假的环境下长大,就无法接受家长任何的情绪,慢慢的,也会失去共情的能力。父母要适当地在孩子面前展示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对家长的感情产生共鸣感,主要是让孩子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能够让孩子把他人表达的情绪,和自己表达的情绪联系起来。
7、让孩子思维更开阔,格局更大
思维会局限一个人的共情能力。生活在狭窄的环境当中,身边的人都是一样的性格,对于孩子来说有着很大的影响。孩子的思维不够开阔,很多时候都会有点自私,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会想到更长远的地方。父母可以多带孩子去见世面,让孩子的格局变大,孩子对人和情感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强,自然也就会培养出自己的共情能力。
相关问题
- 1 如何培养孩子共情能力 04-16
- 2 如何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方法 05-12
- 3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05-02
- 4 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能力 05-01
- 5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能力 05-01
- 6 如何培养小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05-01
- 7 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能力 05-01
- 8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05-01
- 9 父母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04-30
- 10 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能力 04-30
上一条 :孩子很粗心用什么办法去改变他
下一条 :如何培养孩子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