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怎么教育

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怎么教育

提问者:匿名| 1474次浏览| 2024-01-02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1-02 17:14:30
赞 99

如今的社会沉迷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了。13岁的孩子正在上初中,初中的孩子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弱,因此他们一旦开始接触游戏很快就会沉迷其中,从而影响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想要解决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的问题,家长要想办法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转移他们对游戏的注意力。

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怎么教育?

1、耐心包容。

在面对孩子厌学沉迷游戏的问题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包容心。我们需要理解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尝试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引导孩子,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向孩子明确说明游戏的危害性。

首先对眼睛的伤害是很大的,以后近视了戴着着眼镜是非常难受的。并且戴着眼镜以后去打篮球或者踢球都会受到影响。另外,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容易出来腰酸背痛的症状,对身体危害也是很大的。

3、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

首先,我们需要设定合理的游戏时间。例如,我们可以规定每天的游戏时间不超过1小时,或者只在周末玩游戏。同时,我们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完成学习任务后才能玩游戏,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的首要任务,而游戏只是休闲娱乐的一种方式。

4、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想让孩子玩游戏,首先你家长得做好。晚上下班回家了你也找些书看,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一件很放松的事情,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起来也就会舒服很多。这个需要家长朋友持续坚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5、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孩子沉迷游戏的一个原因是缺乏其他有趣的活动。因此,我们需要鼓励他们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潜力,并引导他们尝试各种不同的活动,如体育运动、音乐、绘画、阅读等。通过多样化的兴趣爱好,孩子可以发展自己的技能和才能,同时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这样,他们将逐渐摆脱对游戏的依赖,找到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

6、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

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奖励机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与孩子一起制定可行的目标,例如每天完成一定的作业或阅读一本书。同时,设立相应的奖励机制,如小礼物、家庭活动或额外的娱乐时间,作为他们努力学习的激励。这样的目标和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孩子的动力,并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律和奋斗的习惯。

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学习毕竟是一项长久的事情,需要一定的时间及毅力,很多孩子是家中的宠儿,生活中的任何困难几乎都是父母帮助解决,因此很多学生坚持性差,意志薄弱。一旦碰到困难便打退堂鼓,害怕去学、去动脑,长期下去,便产生厌学情绪。

2、猎奇心理。

网游世界是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充满了未知的剧情和奖励,可以满足孩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满足他们天马行空的幻想。网络游戏世界的代谢感,满足了孩子们的猎奇心理,让他们有种可以在神奇世界里遨游的感觉。

3、孩子学习压力过大。

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普遍过大,学校里面要学习的科目不仅多,难度也不小。孩子每天在学校里面上课,回到家写作业,再加上考试和测验,让孩子整个人疲惫不堪。这个时候孩子就很想放松一下,再加上游戏具有易上手和乐趣性,孩子能够很快融入进去,所以游戏就成了孩子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

4、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于是他们需要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13岁孩子沉迷游戏厌学的危害有哪些?

1、导致社会功能弱化。

孩子因为长期沉迷高度自由的虚拟世界,在现实中就会放纵自己的行为。比如在游戏里可以说任何话,即使说错了也不会负责。但现实就不一样了,孩子会有可能觉得被限制住,不愿意和人交流。时间久了,现实生活会让孩子无法适应。久而久之,会让孩子产生对现实的逃避。

2、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因为沉迷游戏,会使孩子对此产生强烈的依恋感。习惯了游戏里的畅快自在,就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厌恶心理,从而开始自我封闭,甚至会造成不合群性格。如果任其发展,还会引发心理上的问题。

3、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

如果孩子一直沉迷于游戏,那么它就会把重心放在游戏上,从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业。如果孩子不重视自己的学业,不把心思花费在学习上,那么他的成绩就会一落千丈,一塌糊涂。没有一个优异的成绩,孩子未来的择校与工作都会成为问题。孩子有可能会成为一个碌碌无为的普通人,挣扎在温饱线上。

4、社会身份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没有文凭可能会被他人视为文化素质不够,影响孩子的社会地位和发展。长时间的缺少教育背景也可能导致沉迷于低收入、低地位的生活方式,甚至损害自信心和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