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教育孩子内心强大的书籍

教育孩子内心强大的书籍

提问者:匿名| 447次浏览| 2024-05-25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25 10:47:55
赞 99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孩子幼儿园以前的教育都是在家庭在父母或者其他看护人的监护下来完成的。这个阶段是孩子打好一切基础的时期。基础打得好,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好处。好的书藉虽不能使人内心强大,但也不能完全否定书藉对人心灵的影响。如对人思想的启迪,给人的鼓励和勇气。当然这只是外因,真正使自己内心强大必须靠自己。

教育孩子内心强大的书籍:

一、《绽放自我》

这本书是海豚出版社于2015年5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歪歪兔关键期早教项目组,旨在开启孩子独立思考的大门,引导孩子学会珍爱和提升自我,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实现自我生命的价值,全10册。

二、《小鸡彩虹》

全能拓展启蒙系列绘本,通过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讲述了彩虹小鸡们的成长历程,重现了这一年龄阶段孩子日常的典型心理和行为特征:乱发脾气、胆小不自信、与其他小朋友吵架、做事不专心……通过“咔哒故事”的阅读,孩子可以轻松地在故事里找到自己,通过强烈的认同感引出6大情商主题:情绪管理、责任心、自信心、解决问题、社会交往、专注力,引导孩子学会调节情绪,关怀、尊重、包容他人,主动解决困难,最终成为拥有强大内心的孩子。

三、《坚毅》

《坚毅》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安杰拉·达克沃思,她在积极心理学领域也很有建树。很多人认为,智商和情商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本书让我们看到了关于成功的另一面,那就是: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和人生使命,在挫败中不断磨炼自己,成为一个坚毅的人,从而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

四、《非暴力沟通》 

 此书作者是马歇尔·卢森堡,《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它鼓励倾听,培育尊重与爱,使我们情意相通,乐于互助。有些人用非暴力沟通理解自己,有些人用它改善人际关系,还有人借助它改进工作。在世界各地,非暴力沟通被用来协调各个层面的争论和冲突。

五、《真实的幸福》

马丁·塞利格曼,当代心理学巨匠,他一针见血地点破了当代心理学发展的弊病,指出心理学不应该只研究人类的弱点和问题,而应该同时关注人类的美德和优势。他大力提倡建立一门研究积极的心理学课——积极心理学,并为这门学科奠定了结构体系,是世界公认的“积极心理学之父”。

六、《平凡的世界》

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六卷。作者在近十年间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一幕幕激动人心的爱情故事催人泪下,一次次苦难中展现出的顽强坚韧使人精神升华,读起来令人荡气回肠,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平凡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平民意识和抗争意识,它深情关注着普通劳动者的命运,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巨著。

教育孩子内心强大的方法:

一、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意识与能力

许多家长为孩子过度操心,事事包办,养出了自私无能的“巨婴”。有的家长严格控制,为孩子规划人生,最终孩子感觉过着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家长的替代,培养出“空心”孩子。家长不放手,处处限制孩子,不让他自作主张、按自己的想法解决问题,不让他试错,孩子就不可能有自主意识,也谈不上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也就不可能得到成长。

二、培养孩子丰富的内在精神世界

境由心生。有些人内在精神世界富足,能把平凡的生活、琐碎的日常过得充实而快乐;有些人却需要不断寻求刺激,来填补内心的空虚。那么,家长如果能引导孩子发现探索研究新事物,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和多方面的爱好。这样的孩子每天忙得充实,乐在其中,身处顺境积极向上,处于逆境自得其乐,韧劲十足。

三、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是要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谈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主见,这样孩子的能量就能提升,不要培养总听大人话的孩子,听话的孩子是没有自我的,他是弱小的,他面对困难时,他很容易求助于别人,而自己不去克服。尊重孩子,就允许他做自己,允许他拥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等等。

四、给孩子安全感

不要吓唬孩子,让孩子有恐惧感,所以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是父母情绪平稳,没有威胁,恐惧和不安全感来自于对未知的恐惧,所以家长要给孩子一个目标教育,要告诉孩子未来是什么样子,他对未来是已知的,他知道自己要去到何处,那他对人生就没有恐惧了,他就不怕遇到困难了。

五、学会做正确的夸奖孩子

其实,夸孩子也是技术活,如果只是笼统地夸孩子聪明、真棒、真乖,而不指出他到底是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够好,这样孩子遇到失败,就很容易将其归咎于自己的天赋或能力,陷入挫败感之中。真正的夸奖,是父母用心观察孩子、真心欣赏孩子,尊重和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称赞其实是很自然的情感表达,不需要一定的形式。孩子感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情感和欣赏,从而被激发并逐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