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1条答案
为父母打开一扇窗,屋内是自我成长,是爱与自由。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身不断感悟和学习的过程。为了让各位家长更好的学习和教育孩子,今天特意为各位家长精选了几本好的儿童教育书籍,每一本都值得认真读。
好的儿童教育书籍:
《P.E.T.父母效能训练:让亲子沟通如此高效而简单》
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想给孩子最好的,怕他们犯错,走弯路,但我们的过分介入,有时候却不知不觉地剥夺了他们自己去经历自己人生的可能。与孩子一起长大,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爱,是“如其所是”,而非“如我所想”。P.E.T.就是可以协助家长把世界归还给孩子的一套方法。让家长可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对自己的需求负责。而孩子,有他们的路,有他们的人生,有他们的精彩。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
这本书主要是告诉父母“尊重感受、寻求合作、代替惩罚、如何赞赏、应对愤怒”的方法和技巧。阅读这本书的经历,是一次学习爱的技巧和接受爱的训练的过程, 它给了家长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指引家长切身体会孩子内心的感受。以孩子为主体,不再是一味的批评,体罚,……而是先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自己做出改变。里面有很多好的方法,不管是懂事的孩子,还是不懂事的孩子,都可以慢慢去尝试,让孩子由内而外的改变!
《教育漫话》
《教育漫话》是英国哲学家洛克的教育代表作,集中反映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教育观。书中分为上下两篇,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从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生活习惯再到他们的学习成长,进行了详尽的叙述。在书本的后面,还加上了洛克的经典教育格言以供读者学习。书中对教育力量的深刻信念、对父母的教育责任和早期教育的重视以及具体教育工作的见解,能带给家长很大的启迪。
《家庭教育百宝箱》
这是青少年教育家崔跃松编写的一部家庭教育类图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在全国各地进行的青少年教育演讲实践,解析了家庭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导家长更有针对性地解决孩子的困惑。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更好地帮助父母和孩子建立良性的互动,帮助孩子塑造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性格和习惯。这本书是一部能够有效提高家长教育水平的优秀图书。
《童年的秘密》
从生理学和心理学角度分析了孩子的本质和特性,提出了敏感期的观念,揭示了“儿童只有在一个与他的年龄相适合的环境中,他的心理生活才会自然的发展,并展现他内心的秘密”。我们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的那些的行为背后包含着如此重大的意义。我们因理解开始自省,而理解是真爱的基础。
《发现孩子》
前半部分将《童年的秘密》的部分内容进行了概括,后半部分则从意志培养、智力发展、想象力的培养方面着重介绍了培养孩子的新观念和新方法。我个人认为“爱的导师”这一节真的能够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在培养孩子的同时,我们也受着孩子的引导而成长。做父母(一辈子的职业)难道不是我们成长的一个契机吗?我想没有哪个职业比这个更有挑战性、更有意义。
《有吸收力的心灵》
揭示了孩子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及我们这些直接教育者在孩子教育中所起的作用。这应该是在以上两本书(《童年的秘密》,《发现孩子》)的基础上延续,从理解孩子开始转变教育观念到真正理解什么是儿童教育,说是一场革命也不为过,三本书的历程,我们可能要走很久。
人这一生,会经历三次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下,被教育“内卷化”拖着走的父母,往往以为给孩子报最昂贵的辅导班、买最好的学区房,把孩子送进最顶尖的学校,就是赢在了起跑线上,却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有时效性,而家庭教育却是贯穿一个人一生的教育,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眼界、性格、为人处世的方式。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息息相关,对于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
最好的家庭教育,是教会孩子以下3件事情。
一、守规矩:规矩使孩子更加自由
立规矩是个痛苦的过程,立晚了,孩子会反抗;而六岁前,孩子还依恋你,说的话,孩子会顺从。所以,要在六岁前立规矩。“哲学家黑格尔说:”秩序是自由的第一条件。“人们的自由不是无拘无束,而是在一定的规则范围内活动。
教孩子守规矩,让孩子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是为人父母的基本职责。稻盛和夫曾说过:很多家长把不守规矩当作活泼可爱,把不守规矩当作独立自主,这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要求孩子做到:对人有礼貌,不在公众场合喧哗,不撒谎,多沟通、守时等规矩。同时,父母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父母要求孩子守规矩,自己也要做到,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管教的勇气》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养孩子最幸运的事情就是,小时给他”扎针“,长大给他翅膀。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给他们立的规矩,不是用来限制和束缚他们的,恰恰是在给予他们最大的保护和自由。
二、懂自律: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引导孩子自律是本事
自律性差,自主学习的能力低,一旦缺少父母的监督和管教,很容易管不住自己。有研究证明:孩子6岁之前,大脑前额皮质发育不成熟,学习动机尚不明确,自控力也非常弱。孩子并不是一开始就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习,什么时候该玩,对学习等艰苦的事情,不主动是常态。所以父母一定要早早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刘璇曾因对儿子的”铁血教育“引发争议。孩子的计划表,除了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动画片一天只能看15分钟。有网友认为太苛刻了,毕竟孩子才4岁。但刘璇却认为:这是在教育孩子懂得自律,孩子只有小时候引导好了,长大了才能自觉。
孩子自律的习惯,越早培养越好。孩子自律的起点,一定是依赖于父母的”他律“。董卿的父亲,从小就要求她每天抄成语、背古诗,天还没亮就让她起来跑步;所以才有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知名主持人,到如今,她仍然坚持每天阅读一小时。易烊千玺的妈妈,自他2岁起,就给他报十几个兴趣班,风雨无阻带他上课;所以才有了现在,这个演技精湛、唱跳俱佳、极度自律的少年。
正如高考状元杨晨煜的妈妈所说:一定要在孩子没有自主思考能力时,帮助他养成习惯;监督的过程很痛苦,因为你得时时刻刻盯着他,但定型之后,孩子未来的路会很好走。
孩子不自律是本能,父母教会孩子自律是本事;懂自律的孩子,未来的路会走得更加顺畅。
三、钝感力:拥有钝感力的孩子更加优秀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父母越焦虑,孩子难免也会陷入压力漩涡当中。父母关心满盈,却不知这份过于敏感的关心,也会是压倒孩子的重负;而钝感力,恰恰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土壤。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说:在各行各业中取得成功的人们,当然拥有才能,但在他们的才能背后,一定隐藏着有益的钝感力。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成功似乎总是与敏锐谨慎联系在一起。其实,不论做什么,敏感之余,都需要一份钝感力。
教育之中需要一些钝感的留白,孩子的创造力才能自由生长,一点一滴都汇聚成他长大成人时的凭身之技,一步一脚印,成为最优秀的自己。钝感力往往可以”遗传“,父母越钝感,孩子越优秀。所以,为人父母,请记得怀着一份钝感而单纯的爱。
心理专家陈默说:中国孩子已经变了,父母却还没跟上。深以为然,孩子需要父母的指引,但是当孩子在不断前进的时候,不断把天赋发挥到极致的时候,父母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拖孩子的后腿。
和孩子共同成长,才是最好的家风。父母的状态,是对孩子最大的催眠。立足做好自己,活出自身的幸福和精彩,拥有愉悦积极的生命状态,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和滋养。我始终都相信的: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相关问题
- 1 关于儿童教育的书籍有哪些 05-30
- 2 儿童教育方面的书籍有哪些 05-30
- 3 留守儿童隔代教育 05-29
- 4 儿童教育心理学的书籍推荐 05-28
- 5 教育孩子比较好的书籍 05-28
- 6 比较好的教育孩子的书籍推荐 05-28
- 7 教育孩子有哪些好的书籍 05-28
- 8 世界着名儿童教育书籍 05-27
- 9 儿童教育类书籍推荐 05-27
- 10 关于儿童教育的经典语句 05-27
上一条 :父母教育方面的书籍
下一条 :如何教育孩子的书籍有哪些
最新提问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本周热门问题
- 初中学生叛逆期应该怎么教育 01-06
- 孩子厌学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01-13
- 家庭教育怎么能教育好孩子 01-10
- 初中孩子经常逃课怎么办 01-05
- 15岁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比较好 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