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关于男孩初中教育的书籍

关于男孩初中教育的书籍

提问者:匿名| 737次浏览| 2024-05-31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5-31 16:30:58
赞 99

初中阶段可以说是每位家长心目中的“敏感阶段”。尤其是读初中的男孩,叛逆、早恋、打群架、逃课乃至于辍学的真实案例比比皆是,让众多家长提心吊胆,总担心自家孩子读初中后也出现这些问题。家长可以先阅读一些初中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前做好充分准备。

关于男孩初中教育的书籍

《一生的学习》

《一生的学习》介绍了我们做父母的不足,想想我们曾经受过的教育,想想我们是如何一天天变得平庸的。如果教育只是像用模具来塑造各种标准样式的人,教导人们去寻求安全感、成为重要人物,或是早日过上舒服日子,那么,教育只有助长了这个世界的不幸与毁灭;如果教育只是一个职业,一项赚钱的方法而已,那么老师怎么会用爱心去帮助每一个学生,让他们对自己和这个世界充满好奇?

《10-18岁青春期,男孩最需要的100个引导》

在《10-18岁青春期,男孩最需要的100个引导》中,我们将向您——全面揭示青春期孩子内心的那些秘密——他们那些最为迫切的心理需要,以及无数的青春期困惑与烦恼。深入阐述做青春期孩子父母的大学问——如何不与青春期的孩子较劲,如何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提升成绩,如何与孩子更好地沟通,如何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如何防范孩子成长之路上的那些危险。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是2004年9月京华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吉诺特。

父母可以帮助孩子成为一个品质高洁的人,一个有着怜悯心,敢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人,一个有勇气、充满活力、正直的人。光有爱是不够的,洞察力也不足以胜任,好的父母需要技巧如何获得并使用这些技巧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园丁与木匠》

你以为孩子总爱胡乱地打闹?其实孩子在学习社交互动;

你以为孩子在安静地玩玩具?其实孩子是在探索世界奥秘;

你以为孩子因为无聊才问为什么?其实孩子是在寻找答案;

本书带你走出传统“让孩子成才”的教养误区,告诉你养孩子不是套用公式,具体的教养方法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以及你与孩子的关系怎么样。高手父母与普通父母的根本分野,在于你是园丁,还是木匠。真正的高手父母,都懂得为孩子搭建成长生态。《园丁与木匠》直击当代父母焦虑的核心根源,给你教养思维的全新升级。

《什么是最好的父母》

日本顶级心理大师、村上春树一生推崇的心灵导师河合隼雄,用朴实的语言轻巧地破解父母的48个养育困惑,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娓娓道破养育本质。抛开高深的心理学术语,用智者般的人生禅语,谈天说地间让万千父母豁然开朗。

《男孩女孩学习大不同》

大多数家长都听过一个古老的传言,就是“女孩语言能力强,所以文科好;男孩脑子灵活,数理化比女生强。”事实真是如此吗?为什么生活在同样环境中的男孩和女孩,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会有所不同?有没有一套让男孩女孩都受益的学习方法?

在这本书中,古里安也汇聚毕生科学研究及教育实践成果,为父母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了一套让男孩女孩都受益的教育方法,从幼儿园到高中,从语文、读写到数学、科学,用大量真实案例及具体的实操方法告诉父母和教师如何善加利用孩子的性别优势,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知识。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教育一个初中阶段的男孩?下面来具体说一说:

一、了解男孩子的性别差异,做到情感交流

男孩子在情感表达上相对较差,不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感受,甚至压抑自己的情感,而这些情感会通过各种形式暴露出来,比如发脾气、失控等。因此,要了解男孩子与女孩子的性别差异,做到情感交流。家长可以和男孩子一同玩游戏、运动,分享生活的点滴,培养男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

二、注重行为规范,塑造良好的家风

男孩子在行为上一般比女孩子更加活泼好动,因此很容易走向对各种不良行为。家长应该重视男孩子的行为规范,加强管教和引导,教育男孩子如何正确处事,尊重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家庭要营造出良好的家风,为男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环境和支持。

三、倡导阳光乐观,培养自信心

初中男孩正处于青春期,存在心理上的不稳定性,需要家长的理解、鼓励与支持。家长可以和男孩子谈心,聆听他的心声,鼓励他克服困难,培养阳光、乐观、积极的心态。同时,家长可以对男孩子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建立自信心。

初中是一个孩子重要的成长时刻,家长常常为了孩子而焦头烂额,却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下面便将家庭教育中的几大问题总结出来,和各位家长来探讨一下。

家长心中的“乖”孩子情结

很多心理学研究提醒我们,那些所谓的“好”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一直都很听话、很乖,那么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这样的好孩子很可能在初中阶段更容易叛逆,在成年后表现出抑郁的情绪甚至是罹患抑郁症,他们会因为没有机会发展“自我”而陷入悲观厌世的情绪障碍里;受父母控制的“乖”孩子通常有明显的社会退缩倾向,这种社会退缩最终会导致情感孤独。所以,“顺从”与“听话”并不是一个值得追求和赞誉的优秀品质,当我们想尽一切办法控制孩子,让孩子服从家长意志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意识到,深藏在家长们心中的那个“乖”孩子情结正粗暴地剥夺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中国的家长们不应急于把不听话的孩子教育成听话的孩子,更不应该总是为孩子规划和设计未来,把自己的人生体验强加到孩子身上。孩子的成长需要过程和体验,家庭教育的关键是父母端正心态,用平和的态度对待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生命体验,家庭教育不是上课,而是影响;家庭教育也不是管理,而是陪伴,总想让孩子“听话”、“顺从”和“乖”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鼓励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大胆表达,不惧失败,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给孩子创设探索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机会去体验和模仿,不插手孩子的事务,而不是为了追求一时的所谓效率逼迫孩子按照家长的要求去做。

性教育缺乏

作为家长的我们应该适当对孩子实施性教育,很多学校也应该开始开设相关课程教给孩子必要的知识,比如在小学德育课进行“护蛋”课程,通过让孩子小心看护“蛋宝宝”,体会家长照料孩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辛苦;我们可以允许孩子把电子娃娃带在身边,以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影视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情人节时身着正装的小男孩去给小女生送花或者巧克力,教孩子礼貌地表达爱意,把与两性交往有关的内容渗透到孩子的生活中。这种镜头告诉我们,不是戴上领结就变成了绅士,风度翩翩的绅士也是从小就开始训练和学习的,就这些教育内容和方法都非常值得中国的家长学习和借鉴。毕竟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的内容远比分数更重要。

无处不在的攀比心理

追求成功与卓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但很少有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像我们一样让孩子从一出生就背负着家族的理想和期待,把家长们在竞争中的压力直接转嫁到孩子身上。在很多国家,孩子的分数都是孩子的隐私,家长只能知道自己孩子的分数,老师也不会提供孩子考试的排名,其他孩子的成绩都是保密的。在中国,学校不仅会告知家长孩子的分数,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告诉家长孩子在班级和年级的排名,几乎每一个孩子前面都有很多人,都有巨大的努力空间,在孩子们求学的这些年,由攀比引发的紧张焦虑不仅让家长也让孩子们时刻都生活在莫名的惶恐里。作为初中生家长的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成绩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