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 > 高中生叛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高中生叛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提问者:匿名| 1214次浏览| 2024-01-26
我要回答

我来帮他解答

收起解答框

0/1000

您的回答审核通过后将获得:系统奖励5 积分

已有1条答案

学会长大
回答数:1 2024-01-26 08:25:08
赞 99

青春期孩子生理发生了极大的改变,面对变化,新奇、尴尬,又不知所措。生理的迅猛发展,让青春期孩子觉得,自己已像个成年人了。渴望自我独立,但面对问题,又常常无力解决,于是,产生了矛盾的心态和情绪。

高中生叛逆到底是什么造成的?

1、传统思想影响着一些家长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2、家长认识上的错误,造成教育方式不当

一些家长缺乏普通的心理学常识,对子女教育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经常无视子女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是孩子们有了过失时,不是与孩子们一起分析错误,商量补救办法,而是责骂甚至殴打孩子,使孩子在犯错误时感到孤立无援,产生叛逆心理。还有,如前面举过的小军的家长的例子,认为只要是主观上对孩子好,就可以不讲究教育方法。

3、父母与子女缺乏双向交流,产生思想矛盾

随着高中生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4、青少年时期生理和心理的矛盾

这种矛盾和不平衡主要表现在生理上的成熟和心理上的不成熟.具体来说青少年在心理学认知发展中,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造成其认识的不坚定性和易动摇性;他们的思维虽然具有独立性、批判性,但他们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的偏差太大,从而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固执和极端化。对老师的正常教育往往从对立面去,思考,把老师的劝说、要求、批评,把家长的指点、提醒、督促等看成是“管”、“卡”、“压”,是和自己过不去,是对自己自尊心的伤害,进而把自己放在施教者的对立面上。

5、年龄与生理条件

逆反心理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可能产生,但青少年时期逆反心理是最重的。这主要是青少年迫切希望扮演的角色要求与家长、老师对他们不合实际的角色期待发生激烈冲突所致。同时,也和青少年知识经验不足以及思维的片面性有关。当人进入青春期后,生理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出现了第二特征,各种生理机能基本发育成熟。在心理上正处于断乳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独立意识不断增强,他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大人看待,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而他们不久之前毕竟还是小孩,许多家长、教师的观念还来不及或不愿转变,仍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对于青少年的烦恼、要求不能充分地理解和给予积极引导。于是,青少年因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自然产生了很强的逆反心理。

高中生的叛逆心理:

1.自主逆反:如果家长对孩子过分运用控制手段,使孩子感到自己的行动自由受到威胁时,他们就有可能拒绝办本来愿意办的事,甚至故意去做与要求相反的事。

2.平衡逆反:当家长与孩子之间情绪比较对立时,即使家长的立场、观点与孩子基本一致,孩子也可能产生抵制甚至故意表现出相反的态度,以显示自己与家长不合拍,从而维持心理平衡。

3.情境逆反:在特定场合,学生个体有不同的“心理热点”,内心产生不同寻常的情感和情绪状态,如果家长不顾及孩子当时所处的情境,就会诱发孩子的情感障碍,使孩子紧闭心扉,对家长的教育采取排斥的态度,拒绝接受本来可以接受的东西。

4.超限逆反:这是由于教育的容量过大、时间过长、或者教育内容机械地、无时间间隔地重复而产生的一种逆反态度。

5.禁果逆反:人们往往有一种倾向,越是禁止的东西,反而常常诱使人们产生好奇并引起试探性反射,产生与禁止相悖的意向与行动。

6.评定逆反: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分渲染、夸大其词等,导致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评定差距过大,从而诱发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高中生叛逆怎么办?

1. 不要事事苛求

父母应该尊重、适应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个人意愿,具体表现在能够接受孩子的喜好和行为方式与自己的不同,尤其是在一些无关原则的生活琐事上,千万不要凡事都作苛刻的要求。对于诸如回家后就洗澡还是临睡前洗澡,冬天外出戴不戴帽子,上学去是坐公交车还是骑自行车之类的问题,家长(尤其是母亲)应该给于孩子自己选择的权利。

2. 不要以自我为中心

在亲子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与子女假如都以自我为中心,对相互的沟通、尊重与理解而言是非常不利的。父母与子女出生的年代不同,日常接触的事物也不同,自然存在认知上的差异,如果在双方沟通中都以各自为中心,“自说自话”,那么,既无法让对方理解,更别说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了。

3. 不要总是谈学习

父母与子女少有共同的兴趣爱好,想要找到话题还真难。所谓“话不投机半句多”,而凡父母主动与孩子谈论的话题,多半是围绕着学习的,这恐怕是父母最喜欢而孩子最厌烦的一个话题。可是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复不断询问孩子学习上的事情,给他们增加了心理压力。而就此引发孩子“叛逆”后,家长又束手无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