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

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

654

  • “抬头不看黑板,低头只顾手机。”随着智能手机在未成年群体中的广泛普及,智能手机在校园里的使用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而学校的一些管理措施也受到学生、家长的质疑和挑战。记者调查发现,手机的校园管理已成为中小学校普遍性难题。

    孩子偷带手机去学校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针对首次带进学校的孩子,教导孩子迷恋手机的危害,尽量让孩子戒除迷恋手机的坏习惯,以及把手机带进校园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帮助,还会对周围的其他孩子都有影响。

    第二,学校原则是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需要学校、老师、家长联合管理,加强学生带手机进校园的监管,如有发现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学校以及老师应该暂时保管手机并及时联系学生家长,在必须使用的时候可以询问老师前提下使用手机解决通话需求。严令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家长也严格监管孩子使用手机的频率、时间,监督孩子使用手机的空间(例如:只允许在家使用手机,并上学期间把手机放在家里的固定位置)。

    第三,中小学生正是长身体的非常关键时期,此时主要任务应该是孩子的健康成长,积极学习而不应该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环境。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每一位学生家长的个人教育都应该以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为主,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以及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不得将手机带入校园。

    总结,手机的危害非常大,引导孩子多做一下有益的课外活动,禁止孩子把手机带入校园甚至带入课堂,学校、老师、家长加强监督,让每一位孩子都快快乐乐健康成长!

    孩为什么喜欢带手机去学校:

    1、因为老师讲课听不懂,拿手机查询。

    作为老师,就要跟拿手机的学生谈谈,是因为老师讲的太快,听不懂。还是老师没有表达明白,还是学生距离黑板太远,看不清楚,所以带手机来学校查询,这样的话,老师可以给学生调下座位,也可以适当单独给拿手机的学生补补课,杜绝他们因为听不懂,拿手机查询的习惯。

    2、因为看到别的班级学生拿手机,有攀比心理。

    如果是这种原因,作为老师就要跟拿手机的学生好好沟通一下,告诉他,不能有攀比心理,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不能有这样的心理,告诉他们攀比的害处。毕竟学生什么都不懂,就像一棵小树一样。只有从源头杜绝他们有这种心理。

    3、为了玩游戏,把手机带到学校。

    那就需要老师好好督促孩子,可以严厉批评教育他,不可以使用暴力,要跟他讲明白道理,总看手机的危害和对学习的影响!

    2024-02-04 查看全文
  • 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手机可能会成为一种影响学习和成长的因素。因此,家长们需要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管理,尤其是在孩子上学的时候。

    孩子偷偷带手机去学校怎么教育?

    1、分析孩子带手机的原因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带手机。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害怕与家长失联,或者是担心发生紧急情况时无法及时联系家长,因此才会偷偷带手机。还有些孩子可能是因为沉迷于手机游戏或者社交媒体,无法自控,因此才会在学校偷偷带手机。通过了解原因,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2、与孩子沟通

    父母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责怪他们的孩子。他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间耐心地与孩子沟通,告诉他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这不仅会影响学习,还会让你担心。也可以找机会和孩子沟通,问孩子偷偷带手机上学的原因。如果孩子只是玩,就没收他的手机。

    3、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当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应该知道一些事情。他知道每天玩手机不好,但他就是忍不住玩。这实际上是自我控制能力差的表现。因此,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合理玩手机,自律的人会更好。父母和孩子约好不玩手机。

    4、与学校合作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在学校偷偷带手机,可以与学校合作,共同制定管理措施。学校可以对学生进行手机检查,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同时,也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避免手机对学习和生活的干扰。

    孩子偷偷带手机去学校的原因: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让他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所以才会在父母不允许的情况下,偷偷带手机到学校。

    2、父母的影响

    现代移动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手机和其他电子生活设备,已经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让学生完全隔离手机,几乎不可能,也并不完全正确。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有它存在的合理价值,父母对手机的态度观点越正,孩子对手机的态度也才能越端正,才不会发生孩子偷偷带手机的行为了。

    孩子偷偷带手机去学校的危害:

    1、手机带到学校会造成孩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手机带到学校后,孩子在上课都想着:那一关游戏应该怎么打;那部小说后面写的什么呢;那部电视剧后面的情节是怎样的呢?如果头脑中每天装着这些东西,上课如何能做到注意力集中呢?

    2、手机带到学校影响教师正常上课秩序

    课堂是老师组织教学的地方,老师上课是希望每个孩子能上课认真听讲。可偏偏有些孩子好像特意和老师过不去,上课也把手机拿出来玩,可想其它孩子的注意力也被这个孩子所吸引!老师批评就把手机拿进去,如果老师收了孩子的手机,有些孩子可能会选择沉默,而有的孩子却在老师的面前耍泼。因为孩子已沉迷于手机,老师把他心爱的东西抢了,绝对要抢回来。往往会导致整堂课老师都无法进行下去。

    3、利用手机在考试中有违规行为

    学生利用手机在考试中作弊的负面新闻屡见报道。在考试中弄虚作假,不仅违反纪律,也影响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害人害己。

    4、相互攀比,助长虚荣心理

    手机款式与功能差别很大,同学间相互鐢比品牌,有学生甚至将手机视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盲目攀比,贪图虚荣,自我意识膨胀。

    5、玩物丧志,误入歧途

    受网上不良信息诱惑,容易玩物丧志,误入歧途、绝大部分学生使用手机并非用于和父母沟通联系,而是为了个人娱乐与休闲放纵。过多时间玩游戏、。上网聊天、浏览不良网页、看小说,庸俗无聊的聊天交友,使孩子们欲罢不能、欲舍不忍,成为在校学生精神污染的主要来源。

    2024-05-06 查看全文
  • 相信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的苦恼,肯定有不少家长都面对过,也许有人能顺利解决这类问题,但一定也有相当多的爸妈,发现孩子被班上的同学孤立之后,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或是选择了错误的解决方式。当确定孩子的“被孤立”是社交关系中出现了正常的障碍,就可以从父母的角度,替孩子出一些主意,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家长应该怎么做?

    1、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一方面帮助孩子学会选择朋友,另一方面发现孩子被孤立了,就要及时跟孩子沟通,安抚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先自我处理,如果解决不了,家长也要帮助协调,让孩子重回集体。

    2、鼓励孩子坦诚沟通、独立解决

    如果和朋友闹了矛盾,也要分情况视之,若是自己的责任,那么一定要诚恳地道歉和补救;如果是他人的错误,要鼓励孩子对他人多一些宽容之心,但也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意愿。及早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培养相应的社交能力,不冲动、不情绪化地以坦诚之心认真沟通,以期问题的顺利解决。

    3、鼓励孩子主动推销自己

    孩子入学后跟同学相处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家长引导孩子掌握了这些技巧,就能快速融入集体并收获友谊。积极推销自己的孩子是最容易被他人认识,所以同学们对这类孩子的接受度也会更高一些。家长们鼓励孩子多跟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快速融入集体,还能让孩子的性格更加开朗、乐观。

    4、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和进行自我调整

    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他被孤立的原因,并和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案。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往往不愿意父母直接干预,父母不要直接去找老师或者找其他孩子的家长,而应该先分析孩子被孤立的原因,然后帮助孩子自己做一些行为上的调整。父母除了给孩子建议,还必须跟踪事情转变的情况及结果。

    孩子在学校被同学孤立的影响:

    1、孩子不愿意去上学

    人是社会性动物,与人交往也是人的本能。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无论他向他周围的人发送任何互动的信号,别人也会视而不见,当做没有收到这些信号。孩子无法向他人表述自己的想法,传递自己的情绪,生存在讨厌的社会环境之下,会逐渐厌倦学习,不愿意去上学。

    2、性格出现缺陷

    当一个孩子被他的同学孤立时,他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其他人都讨厌他。孩子会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是否做得不够好,反思自己应该如何才能被别人喜欢。当一个孩子沉浸在不断的反思和自责中时,他的性格会变得越来越敏感和自卑。

    3、容易遭受校园暴力

    家长们不应该认为“校园暴力”离我们的孩子很远。在许多情况下,孩子们会因为被孤立而受到伤害。被孤立的孩子会慢慢接受别人的特殊对待,无法抗拒的时候则会选择顺从。并且,孩子的无力抗拒的态度会成为“施暴人”的一种消遣,甚至变成了一种乐趣。

    2024-04-07 查看全文
  • 开学季,对于家长来说轻松不少,但对于孩子来说就是换了个地方玩手机,虽然学校已经三申五令不能带手机,电子设备进学校,但是还是会有漏网之鱼,孩子在这方面一个个都是小天才。家长对这种孩子应该怎么做,怎么处理也是一大难题。

    孩子拿手机去学校家长该怎么办?

    1、增强孩子的自制力

    孩子长这么大应该懂点事,知道天天玩手机不好,但就是忍不住玩,这其实是自制力差的表现,所以家长应当重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让孩子自己合理地玩手机,自律的人才会更优秀。

    2、规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现在这个时代,不能禁止孩子玩手机,但也不能放纵孩子玩手机,所以只有约束孩子玩手机,比如一天或者一周在哪个时间段可以玩一会,其他时间就不允许玩,而且千万不能因为孩子表现优秀就奖励孩子玩手机,因为有第一次就会有无数次。

    3、家长做孩子的思想工作

    不行的话,可以考虑和老师商量一个稳妥的方法,一般来说老师都是经验丰富的,对这类事情是驾轻就熟。 如果不是特别自律的孩子,手机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慢慢的讲道理给他,给他讲手机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4、填充孩子的空闲时间

    孩子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但是空闲时间也是比较多的,而大部分孩子沉迷手机都是因为空闲时间经常玩手机导致的,所以家长应当填充孩子的空闲时间,让孩子没有足够的时间去玩手机,这样就不会沉迷。

    孩子带手机去学校的影响:

    1、影响视力和身体健康

    由于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用眼时间长,近视率不断攀升,如果再沉迷于手机,就会使学生视力雪上加霜。同时,长期低头、机械使用手指,也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

    2、异化学生的学习态度

    不管老师怎么改变教育方法,课堂教学都敌不过手机的吸引力。学生用于手机的时间和精力多了,用于学习的就少了,甚至无心向学,成绩越来越差,造成恶性循环。有些学生带手机用于搜答案,更是自欺欺人。

    3、造成学生之间的攀比

    如果有一个学生使用手机,其他学生也会要求家长买手机,不但给家长增加了经济负担,而且使学校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变得更加艰难。

    2024-02-21 查看全文
  •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绪激动,两个人相处中难免会发生矛盾,家长要及时疏导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明白暴力行为是不可取的,要明白自己也有不对的对方,这样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

    两个孩子在学校打架了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家长应先给孩子一个拥抱,安抚一下他们不安的心。

    当孩子在学校打架后,被老师叫办公室,就知道了打架是不对的,所以孩子内心是自责和傍徨。再加上被叫家长,心里肯定是不安的,所以当父母看到孩子时,应该先拥抱安抚孩子,让孩子恐慌的心,渐渐地平静下来,才能说出自己的委屈和错误。

    我们知道,孩子最信任的人是父母,父母也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如果父母刚见到孩子就是一顿吼骂,这样只会让孩子内心更加慌乱,有委屈也不敢说,会下意识地将头低得更下,因为孩子也有羞耻心和自尊心。这样孩子会失去安全感,只会使他变得更加自卑。

    二、了解孩子打架的原因

    孩子不会无缘无故的打架,每个打架背后,都会有委屈和不服气。所以父母先了解打架的原因也是比较重要的,而且不是所有的过错都会是打人的那个,被打的那个,也是会有过失的。所以父母也要让孩子明白,打架是不对的处理方式,孩子打架犯了错,也是要让孩子勇于承担后果。 

    三、除了让孩子知道打架不对,还应该让孩子明白什么时候可以“还手”。

    孩子的打架行为,不是好的行为,所以也要让孩子以此为戒,但是受到欺负时,也不能告诉一味的忍让,让人以为好欺负,也要适时给孩子撑撑腰,或者找老师帮助。而对于那些充满“负能量”的孩子,也要让自己的孩子远离,毕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树立孩子的是非观 

    在孩子情绪冷静以后,我们不仅要和孩子沟通打架的原因,还要培养孩子养成正确的是非观,让孩子明白不论是什么原因,都不能用武力解决,打架不仅会伤害别人的人身安全,还会伤害到自己。家长要教育孩子,如果自己被欺负或者朋友被欺负,可以去寻求老师、父母或者警察的帮助,不要自己用暴力解决。

    五、家长为孩子做出榜样 

    家长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对孩子的教育负责,有些家长会在孩子面前,表露出“谁惹你,你就打谁”的想法,因为孩子年纪尚小,还没有正确的独立思考能力,会觉得父母说得都是对的,并且自己也会按照父母说的去执行,这样就造成孩子容易脾气暴躁,爱和同学打架的坏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情绪来教导孩子,要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这样才会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所以在面对孩子打架时,父母一定要沉着冷静的去对待。孩子承载父母的希望,父母也要给孩子一个好的引导。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同学相处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家长应该教导孩子学会和朋友交流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让孩子用暴力宣泄自己的不满,只有这样才会让孩子和朋友友好的相处下去。

    2024-02-04 查看全文
  • 当孩子在学校被孤立了,作为家长不能冒然的指责老师,或者怪某些同学。否则可能受到更大的排挤。而且,绝大多数老师不会有意孤立某个学生的,可能是管理方式不恰当,这是可以商讨的。其次,孩子被孤立都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容易合群。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培养性格外向的孩子。生活中,不要因为一些小错误就对孩子大声责骂,长此以往孩子性格越来越内向,胆小怕事,不会与人相处。

    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怎么办家长应该怎么做?

    1、日常要多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主动通过孩子的老师和同学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现状。如果孩子在学校有交朋友方面的困扰,被同学孤立了,家长要尽快给孩子提供实质性的帮助。首先调整好心态,稳定情绪 ,积极的去面对被同学孤立的局面

    2、和孩子沟通沟通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看看孩子是不是有什么不好的行为习惯,打骂同学,说脏话等等行为,然后对孩子不正确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教育,帮助你孩子改正不良习惯,教育孩子团结同学,主动帮助同学,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单单是学习成绩问题,孩子的品德和习惯更重要。

    3、联系孩子的班主任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一般孩子大了对自己的缺点会避重就轻,你问他他可能说不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一定和老师沟通好了解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被孤立,家长不要怕老师讲孩子的缺点,每个孩子都有优势和不足,一定正视孩子的问题,及时纠正,然后协助班主任老师纠正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向良好的方向发展,改变孩子的处境。

    4、教孩子如何交友,可以生日时请同学到家里搞派对,去KTV唱歌,建议家委会多搞周末联谊活动。

    5、时刻注意孩子的语言习惯,及时纠正孩子说脏话的现象,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从自身开始,约束自己爆粗口的行为,给孩子创造健康的语言环境,文明的孩子更容易被他人接受。

    6、鼓励孩子多与同学沟通交流 ,与同学产生矛盾时需要及时的化解 。让孩子学会宽容别人,平时多帮助同学,团结同学 。

    2024-02-04 查看全文
  • 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多,父母对孩子百般疼爱,孩子从小就享受着父母的溺爱,但有的时候孩子实在太调皮,和他讲道理也听不进去,无奈只能动手,但以打孩子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真合适吗?小孩子如果犯错,父母应该怎么教育,打孩子是正确的么?那么,孩子在学校犯错回家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在学校犯错回家家长应该怎么做:

    第一步:先和老师做一下沟通,了解真实情况。

    这样做,表达了一种和孩子“站在同侧”的感觉,让孩子觉得我爸妈是来替我认错的,我和爸妈是一伙的,增强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这种感觉有利于后期爸妈对孩子教育的认同感。同时,避免了孩子因为好面子而拒绝认错造成的困境,给事件一个台阶,舒缓处理问题的难度。无论他是否认错,他会觉得父母是代他受过,心存愧疚。当然,这个过程中,父母和老师也把握好度,以免因父母认错产生不良情绪。

    第二步,如果错误比较严重,父母先把孩子带回家,不要在学校立即处理问题

    带回家,既遵守了奖惩制度,又避免在多人面前受罚的尴尬。学校毕竟是集体场所,既要照顾到每个孩子的成长、也要照顾到集体的发展。如果在学校直接处理孩子的事件,让孩子在公众面前没有面子,只能激化矛盾,对解决问题没有好处。

    第三步,回到家,先冷静:回到家以后,家长不要急着说话,更不要疾风暴雨地批评,不要急着要结果。大家都冷静下来,给孩子一个思考的时间,相信孩子会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思考。一段时间后,看他的耐心如何,争取让他先开口。孩子只要开后说话了,事件的解决就开始了。

    第四步,寻找行为背后的获利点。当孩子开口说话的时候,家长也不必要急着解决具体问题,而是换个方式和孩子交流,比如:上课玩手机(或者看小说、下棋、打牌….)时,你感觉如何? 是什么东西吸引你,敢于冒着“违纪”的风险去做?你玩这些会获得什么好处?

    寻找孩子“违纪”行为的获利点,这一做法,能够促进孩子思考。主动分析好坏对错,利弊得失,进而让孩子产生新的认知,进而改善自己的行为。事实上,高中的孩子,懂得道理一点不比父母少,仅仅按“道理”,是无法让孩子产生思考和改变行为的。只有他自己认可的“道理”才能自觉遵守。

    第五步、管教之前先管好自己的情绪

    情绪不佳时不要管教孩子,离开一会儿,去做点能让自己放松的事。孩子不是一天就能管好,变好的。夫妻之间约定一个规矩,如果某人情绪失控,另一个人出手接管孩子,给情绪失控者”放个假“,为情绪”搭个帐篷“。

    体罚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

    一、爱说谎

    孩子因为害怕遭受体罚,自然求助“说谎”这一本能来试图躲避被打。

    二、伤害孩子自尊

    亲子关系原本的形态是强者保护弱者,但当父母用恶言、甚至拳头来教训孩子时,管教模式变成了强者摆布弱者。面对父母的贬低、指责,孩子会感到很无助。在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有的孩子甚至会选择离家出走。

    三、孩子会产生报复父母的想法

    体罚和打骂孩子都显示出父母对孩子的判断力和控制力的不信任,孩子的情感会受到伤害,对父母和自己的关系感到彻底丧失信心。在憎恨和无助的双重压力下,孩子会漠视亲情,对父母心生报复之念。

    2024-02-0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