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办法来提升
232
-
见过很多家长在辅导孩子学习的时候,一遍讲完,孩子听不懂,再讲第二遍,孩子还是听不懂。孩子还没失去耐心,家长反而先坐不住,急得火冒三丈,导致孩子在学习上的心思完全跑偏。其实,孩子年纪还小,各方面能力尚且不成熟,理解能力差需要提升很正常。家长要理解孩子处于成长阶段这一事实,并且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
孩子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办法来提升?
1、扩大知识面,多看有深度的书。
对于陌生的知识,没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做储备,我们是很难理解的。如果孩子接触的事物够多,那么理解新事物的能力就会越强。因此,如果孩子喜欢阅读,那么尽量接触各种不同的题材,实际上对孩子的理解力有很大帮助。
2、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理解能力,两个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所以家长们要多关注孩子们的感受和心理的变化,多做有益于孩子发挥想象力的事情。要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接触,提高孩子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毕竟任何事情只有亲身感受,才能留下深刻印象。
3、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决定着学习效率,尤其在这信息时代,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孩子来说,各门学科的学习都要依靠良好的阅读能力,没有了这一基础,孩子头脑再聪明也使不上力。
4、和孩子一起分角色表演出来。
小孩子天生爱听故事,而且喜欢带入场景,妈妈不妨投其所好,讲完一个有趣的故事后,配合孩子,进行分角色表演,将故事还原出来,不仅能调动起孩子听故事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孩子加深对故事的感受,提高理解能力。
5、多和孩子交流,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些孩子思路比较单一,原因在于没有进行有深度的思考练习。一个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够,自然就无法做到灵活。本身孩子是有很多想法的,但是因为有时候想法很简单,当受到家长的多次否定之后,孩子就慢慢地习惯于隐藏自己的想法,转为被动地简单接受。爱问问题的孩子,往往有更多的机会去思考问题,如果家长能够把握机会,正确的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思维路线,那么这样的孩子往往就会思考比较全面。
孩子理解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成绩,很多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做不对,是因为他没有一个好的解题方式,东算一下西算一下,而不是按部就班一点点来。这就导致孩子在做题的时候发蒙,明明感觉会,但是写着写着就不会了。
2、家长的松懈。
家长一旦对孩子学习松懈,加上孩子玩心太大,想要他自己自觉学习是很难的,必要时候家长必须起到监督,和督促的作用。往往不是孩子放弃学习,而是家长先放弃孩子。
3、基础没打好。
遇到孩子理解能力差,很大程度是孩子基础没打好。本身连最基础的学习都没理解扎实,就接二连三的加深难度,对孩子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学习不好可想而知。
2024-03-21 查看全文 -
语言能力对孩子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语言能力贯穿着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孩子平时在学校,要运用语言和同学交流,也要通过语言来向老师沟通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缺乏语言能力的孩子在性格上往往也会比较自卑孤僻,心理更容易产生问题。
孩子语言能力差有什么办法能提高?
1、培养好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
只有在注意听别人的话,并且听懂以后,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要尽量的教孩子标准发音,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可以在空闲时候给孩子播放一些语言材料。在交流过程中,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可以让他们参与到讲故事中。
2、鼓励孩子、尊重孩子。
要想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需要为他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在各种活动中,鼓动他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给予他积极的引导和适时的引导。对孩子表现出尊重、理解、支持、接受。让他从内心深处提高点语言的兴致,从而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3、让孩子“想说话,敢张口”。
很多家长对孩子包办的事过多,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凡事只要“嗯”一声就能获得帮助,从而孩子便失去了语言表达的需要,也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所以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让家长去猜测。
4、重视亲子聊天时间。
亲子聊天是提升孩子语言能力最好的途径。父母每天应该抽一定的时间与孩子聊天,可以和孩子说说身边的事物,也可以和孩子聊聊绘本故事中的人物、聊聊动画中的角色。父母要多鼓励孩子使用学到的不同词语说话,比如绘本中一些名词、一些形容词描写等。丰富孩子的词汇量,让孩子多说、多讲,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快速得到提升。
5、丰富孩子的词汇量。
孩子不会说,往往是因为词汇缺乏,无话可说,所以表达能力就差。相反,如果孩子的词汇量丰富,孩子会有说不完的话题,表达能力自然就会强。
孩子语言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性格。
一些家庭里,夫妻可能因为相识的时间太长了,早就达到了“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地步了,就算对方什么话都不说也知道对方想表达什么。可问题是孩子不知道啊,孩子在这样一个缺乏语言交流锻炼环境下,语言表达能力差没什么好奇怪的。
2、看电视的时间太长,
长时间的看电视会剥夺孩子的思考能力,对电视的关注度太过,就会忽略小朋友和周遭的事务,从而不愿跟别人说话,语言能力会变差。
3、父母的溺爱。
一些父母可能过于溺爱孩子,所以什么事情都不用孩子亲力亲为,只要孩子的表情上有什么情况家长们马上从孩子的脸上分析出问题,然后就把孩子想要拿的东西给他,或者是把他想干的事情干了,这样孩子没有什么语言表达的机会,语言能力就会变差了。
2024-03-23 查看全文 -
对孩子来说,不仅是学习上需要理解能力,在日常生活里,和人沟通的时候,以及解决生活技能上的一些问题时,理解能力也会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尤其是男孩,很多家长朋友都会疑惑,男孩子不是应该很聪明吗?为什么还总是听不懂话,反应也很迟钝。
男孩理解能力差有什么办法?
1、多角度考虑事情。
当孩子对一件事进行理解后,家长或老师应该带孩子从多个角度去思考认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比如长方形正面看、侧面看上面看……都有不同的图像,拍照下来,就能让孩子多角度理解长方形的概念了。其它事情也是如此,坚持让孩子多几个角度考虑,理解力会快速提升。
2、进行深度思考。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当遇到问题时候,理解了只是第一步,孩子还应该更深层次的思考原理,从根本上掌握知识。只有掌握了根本原理,孩子才能真正的理解,有了这个习惯,孩子的理解能力会逐步提升,你很快就会看到一个理解能力超强的孩子。
3、打好基础。
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孩子理解能力差,并不是孩子自己造成的,而是我们家长没有做好引导工作。把孩子的基础打好,有一个良性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没有什么难题是孩子理解不上去的。
4、宽容对待孩子。
作为家长,要有一颗宽容心和平常心。在对孩子介绍新知识的时候,应尽量向孩子解释明白,让孩子凭着自己的理解能力慢慢去体会、去接受。
5、鼓励孩子开口交流。
有些孩子理解能力差,和平时不太去交流有关,爸爸妈妈需要多多鼓励孩子开口去交流,平时少闷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经常出去逛逛,开阔孩子的眼界,同时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口语锻炼。
6、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
比如,孩子对于一些应用题目的表述,不能正确的理解其中的意思,充分利用生活实际与创设实物场景的方法进行应用题的学习,如五年级数学题中,把一张正方形对折,对折,再对折,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很多孩子在考试的时候只能对题冥思苦想,就没有想到动手试一试。如果找一张纸立即动手实验,马上就能知道答案。
2024-03-23 查看全文 -
趁着孩子还小,正是培养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孩子的理解能力,不仅会影响到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和他人的沟通,还关系到孩子学习的效率。很多时候,孩子学不会、记不住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无法理解。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
小孩理解能力差怎么有什么好办法呢?
1、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
要是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很差,就会对这些事物失去兴趣,但是如果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让孩子从小就对学习感兴趣,理解能力自然就不会差。
2、多思考。
孩子学习了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家长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让孩子多问为什么,增加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思考学习的知识在不同的条件下的不同用法。
3、多与孩子沟通。
家长可以通过多与孩子沟通、聊天,给孩子讲故事,一般孩子也比较能接受故事形式,给孩子讲故事能让孩子对故事情节更专注。
4、让孩子多实践。
“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尝”,父母想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那么,可以鼓励孩子从生活实践中开始。平时,父母可以多为孩子创造一些感受和体验的环境条件,让孩子的知识和经验都慢慢地积累,这样,孩子的理解能力,也会随着经验的地多,而慢慢地提高了。
5、引导孩子思考。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对事情进行深刻的理解。在家里,父母要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孩子思考、动脑筋,去探索,养成从思考到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良好习惯。当孩子习惯思考的时候,他们的理解力、接受力就会不知不觉得到加强和提高。
小孩理解能力差的原因有哪些?
1、不自信。
由于以前经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责备,而使自己失去了自信心,进而不愿快速将所理解的知识反馈出来,甚至不愿意去主动理解。
2、基础知识不巩固。
基础知识都还没学好,现在你想要他理解更难的知识,他的反应当然会比别人慢很多。这就会导致孩子的理解能力表现得很差。
3、孩子专注力有明显的缺乏迹象。
学习本身就是严谨不容懈怠的事,可偏偏有些孩子在思考问题时,注意力却已经飞出了很远,没有办法保持在集中的状态下,所以这时对题目的理解就开始有偏差。或许家长看着孩子表面是在认真阅读和思考问题,但实则孩子已经处于走神状态。
2024-03-21 查看全文 -
聪明的孩子往往理解能力极强,反应也很迅速。因此,许多家长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绞尽脑汁的训练孩子的理解能力。网上的办法各式各样,相信家长们也都依次试过,但孩子的理解力却依旧没有明显提升,其根本在于家长没有对症下药。
孩子理解能力差是什么原因?
1、不自信。
如果孩子经常受到老师或家长的指责,自然会失去信心。不是他的理解能力差,而是他理解了、又怕自己理解的不对,所以才不愿意快速将他所理解的知识反馈出来。很明显,如果属于这种,家长首先要做的是重建孩子的自信心。
2、语言学习环境单一。
一般说来,一个人预测信息范围的能力越强,他的听觉理解也就越好。孩子知识储备系统中社会、文化、历史等文化背景知识的多少以及知识面的宽窄,如对一般常识和各类学科的基本知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对孩子听觉理解能力影响很大。
3、教育方式问题。
教育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而经常受到打骂,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焦虑、高压的状态下,也可以因精神紧张、长期焦虑,而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理解能力差等。
4、基础知识不牢固。
流行的说法是:最基础的知识都还没学好,现在你想要他理解更难的知识,他的反应当然会比别人慢很多了。如果是这个原因导致的理解能力差,那可以补充以前学到或未学过的一些更基本的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孩子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不要责怪孩子。
首先,必须要明确,孩子的理解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父母和老师的教育才会形成良好的理解能力。所以在孩子理解地比较慢的时候,爸爸妈妈千万不能责怪孩子傻或者笨,而是要帮助孩子一起提高他的理解能力。当孩子出现理解偏差的时候,试着用不同的方式说,慢慢说多说。
2、引导孩子建立好的思维习惯。
思考是一件有点复杂的事,所以父母有必要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灵活的思维能力,让孩子主动地投入到思考之中。思维习惯的培养需要父母掌握更多的引导技巧,让孩子能够养成判断推理的习惯。这其中给予孩子一定的表达机会是很有必要的。
3、发挥孩子的想象力。
想象力和理解力是可以相互促进的。比如:孩子喜欢画画,那么我们就可以鼓励他说出自己画的意境。这样他会结合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对事物的理解。
4、鼓励孩子开口交流。
有些孩子理解能力差,可能和平时不太去交流有关,爸爸妈妈需要多鼓励孩子开口交流,平时少闷在家里,爸爸妈妈可以带孩子经常出去逛逛,开阔孩子的眼界,同时让孩子得到充分的口语锻炼。
2024-04-20 查看全文 -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接受新知识和新内容,进入新环境。接受能力强的孩子总是很快就能适应新环境,对新知识的适应能力也很快。这样的孩子起步早,达到的成就也更高。但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就比较差,别人都已经如鱼得水了,孩子才敢于做出第一次试探,对于自己没接触过的新知识,也很容易产生抗拒心理。
小孩接受能力差有什么办法?
1、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培养孩子的接受能力,应该着重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要适当的让孩子独立完成一些事情。只要保证安全,就应该放手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比如刷碗、清洗衣物等等。
2、开拓视野。
让孩子多接触社会,多参加活动。家长应该多带孩子外出走走,不要让孩子整天憋在家里。要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比如郊外的踏青,到公园里面放风筝、捉迷藏、挖野菜、野炊、生存训练等等。通过四处游玩,可以开阔孩子的眼界。孩子对世界有更深入,更多角度的了解,也就更容易接受新环境和新知识了。
3、安排孩子注意力训练游戏。
孩子接受能力比较差是孩子缺少注意力,也就是家长们常说的专注力能力,家长们可以利用很多游戏,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能力,提高孩子的思维逻辑和思考能力。
4、给孩子安静的学习环境。
孩子在学习的时候家长尽量给孩子营造出安静的适合学习的环境,让孩子能够专心的思考,让孩子有一个不受外界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专注的记忆。
5、用提前预习的方法,给孩子做新知识的预热。
当家长发现孩子课堂接受能力弱时,但又不能马上改变现状,最简洁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提前预习的方法。用给孩子做新知识预热的策略,可以减少孩子在课堂上听课的难度,让孩子明显感受到听老师讲新内容比以前容易懂了。
6、用滚动循环的方式温习巩固学过的旧知识。
当孩子突然接受能力弱的第一个难关时,那接下来就需要家长制定合理的陪伴学习计划,用滚动循环式的温习巩固,避免孩子把以前才掌握的新知识给遗忘。
2024-03-22 查看全文 -
我们平时在生活中见到的那些能言善道、擅长交际的聪明小孩,其实都是具备着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而这些并不是一个孩子生下来就具备的,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样的孩子的成长氛围也很活跃,经常遇到训练这些能力的机会。
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差怎么办?
1、创造机会,让孩子“乐于说”。
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长从精神上给予关心和爱护,而非物质的过度滥用,不管家长工作有多忙,都应留一些时间给孩子,有意识地与孩子沟通、交流。家长更要加强和孩子的互动,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来刺激孩子的语言能力。对待孩子要耐心一点,慢慢引导孩子,让孩子乐于说话,多说一点。
2、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
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些他感兴趣的图书,或者带孩子坐公交车、地铁,参观一些画展、音乐会或者看电影,让孩子知道有些场合,是不允许大声说话的;同时告诉孩子,别人在聊天的时候,不要随意插话,等别人说完之后才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随意打断别人。
3、多让孩子联系现实。
当你的孩子很难去理解某个知识点的时候,家长就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让知识变得更加通俗易懂,特别是对于那些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缓慢的孩子。
4、 让孩子自主思考。
让孩子了解到更多东西之后,也要让孩子停下了想一想,父母说的是否正确,多问“为什么”,不断的思考、探索、从而理解它,这样才能更加深刻的记住。
5、多跟孩子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所谓有意义的对话,指的是父母和孩子能够就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展开讨论。所谓的讨论,就是父母和孩子双方各自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并能够运用一定的方法去证明自己的观点。其实,在讨论的过程中,建议父母不要偏执于自己的观点,而要注重于启发孩子进行发散的或者深入地思考。在不断的思考过程中,孩子的理解能力自然会得到提升。
6、持续输出,让孩子“有话说”。
孩子有丰富的生活空间和生活经验是必需的,多带孩子接触外界,体验各种生活,感受与自己长期生活的环境、风俗等的不同,让孩子自己去观察,鼓励孩子用语言与人沟通,让孩子多看、多说。
2024-04-2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