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没规矩没纪律性怎么办
506
-
不遵守规则纪律,是不少孩子身上都会出现的问题,情况有大有小,但都让家长、老师颇为头疼。建议父母要认真、严肃、平等的对待孩子的问题,与之讲清纪律设定的好处与必要性,让孩子心服口服。
孩子没规矩没纪律性怎么办?
1、父母要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小孩子面对世界所拥有的,是一颗强烈的好奇心,随之而有的,则是极强的模仿学习能力。孩子从出生开始,接触到的最多的人,就是父母。孩子从小的一些习性,也大多都是模仿父母平时的一些言行。所以,若要求孩子能有规则意识,首先父母要能在这方面做出榜样,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
2、父母要适当放手,给孩子多一点的自由空间
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自律性。自律是一个人自觉地规范一言一行,是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的。为了能让孩子更好的有自主的规则意识,父母需要给孩子一个适当宽松的成长空间,来让孩子逐步形成自己的认知。孩子自己认识到了自律的重要性,自然会管理好自己。
3、父母要同孩子沟通,共同制定
培养孩子的规则感,一个实际的问题就是要让孩子明确,需要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样的规则。父母在制定规则前,一定要与孩子进行沟通,切不可以用成人的角度来全方位的规范孩子。孩子眼中的世界是单纯的,是成人世界有所区别的。所以,父母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并取得孩子的认同,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则。
4、设立明确的纪律
模糊不清,犹豫不决的规定会考验孩子的意志力。有的父母因为担心设立的纪律过于严格,像是11点一定要睡觉,或者8点起不能吃糖果,所以就稍稍修改成11点前尽量睡觉,或者8点后尽量不吃糖果,导致孩子介于犹豫难决之中,最后往往会不遵守纪律。建议父母既然要约定纪律,那么就一定不要有这样的模糊界限,条件要清楚。
5、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规则的重要,鼓励孩子积极面对规则
孩子的行为是多动的,内心是好奇的,这导致孩子在认知外界事物的时候很容易出格,打破之前同父母一起制定的规则。这个时候,父母切忌盲目地指责孩子,而是应该积极主动地同孩子交流,教导孩子如何处理“出格”之后的种种状况。这样一来,既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意义,也可以教导孩子积极主动承担错误的品格。
6、不要轻易被孩子的失望打破你的规矩
当你制定那些规矩时,你可能会面临孩子的怒气与抱怨,你要懂得理解宽容孩子这些不成熟的情感,去抚慰孩子的情感,接受孩子对纪律的排斥情绪。但在行为上却不能让步,否则便会变成你溺爱,纪律一旦被打破,孩子们便不会再轻易遵守规矩。
7、不要惩罚和威胁
有些父母总是习惯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就放狠话去威胁或惩罚孩子,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拉远家长和孩子的距离,引起孩子变得更加愤怒,哭闹不止的同时明也有可能会引起孩子内心的叛逆和自卑。并不能真正赢得孩子的顺从,当然他们意识到原有的错误,反而有越演越烈的可能。所以父母不要轻易将威胁和惩罚挂在嘴边,而是要学会心平气和与孩子沟通,讲解,鼓励并引导他们去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2024-02-28 查看全文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任何性格的养成都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孩子小的时候都是白纸一张,乖巧懂事,但是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逐渐的越来越不好管,动不动和父母顶嘴,不听话,没规矩,父母打骂也不管用,于是在熊孩子的路上渐行渐远,让父母也无可奈何。
小孩子顶嘴没规矩怎么办?
1、首先家长要冷静,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
孩子和家长发生意见不一致时,很多家长第一反应就是着急生气,然后呵斥孩子,甚至动手解决。往往家长忽略了,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孩子不听你的就是错的,这种偏执的逻辑关系。如果你能放下架子,和孩子心平气和的商量,孩子安静下来自己也会主动示弱,既简单又有效。
2、营造良好的家庭关系。
研究表明,孩子与母亲的关系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孩子与世界的关系。而母亲在家庭中往往既是铠甲又是软肋,大部分女性缺少丈夫的安全感,这也说明了男性妥善处理与妻子的关系,才能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氛围。一个有爱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健康成长,所以丈夫们要好好爱自己的妻子,因为教育不仅仅是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3、给孩子立好规矩,提前约法三章。
并且说到做到,很多家长都用数字来命令管教孩子,数三声让孩子马上到位,很多情况下,孩子的天真把这种命令当做游戏,很乐意的参与其中。孩子既没有受惩罚,你也做到了让孩子听话的结果。
4、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尤其不要对孩子冷嘲热讽,会让孩子从小就失自信心。鼓励孩子大胆的表现,然后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和肯定,以多种途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不要因为忙于工作而忽略了对孩子的关心。
5、多关爱,减少对孩子的溺爱。
所有的父母都知道溺爱的害处。因此,全家要统一阵线,如果孩子明显是不讲道理地顶嘴胡闹,全家的态度要一致,不能有的吵、有的哄,要让他承受顶嘴胡闹的后果。而当他变得讲道理时,则要用鼓励的言行强化他的转变。
6、给孩子申辩的权利。
即便知道他们在狡辩,也要耐心听他们把话讲完,然后因势利导,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让他们将功补过来弥补过错,这往往是他们最乐于接受的。
小孩子顶嘴没规矩的原因:
父母情绪暴躁,或孩子有了悔意,仍然不依饶。
父母裁判的结论不是基于事实,或惩罚远大于过错。
希望得到成人的认同和认可。他们希望成年人重视和理解他们的观点。
因为希望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有自己的想法,并想要与他人分享。
希望表达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权。他们可能感到对某些事情有更好的理解和判断。
孩子可能会认为他们享有与成年人平等的权利和公平对待。他们可能会反对被认为是次要的或不被重视。
想要探索和尝试:孩子顶嘴可能是希望尝试新的想法和方法。他们可能觉得成年人忽视了某些事实或可能性。
孩子可能觉得成年人提供的解释和理由不够充分或不明确。他们可能希望得到更多解释和理由来理解为什么事情是这样的。
大人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一、给出具体确切的行为指令。
“你是个大孩子啦,可以尝试每周把自己房间收拾一下”。或是自己将正确的做法演示给孩子看,教孩子整理房间的方法,胜过唠叨一万遍。
二、问责不如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当孩子被问责时,注意力转移到父母的情绪上,很难有清晰的思路和积极的态度去面对问题,更多是想着逃离。孩子犯错了,重在解决问题、而不是发泄不满。经常指责,会让孩子害怕,不敢也不愿意对父母敞开心扉。“你是现在关电视,还是过五分钟关?”“你是自己盛饭还是我给你盛?”给孩子有限的选择,绕开硬碰硬,有利于引导孩子做出父母期望的行为。
三、寄予希望比命令更有效
家长可以通过描述事实的方法,“垃圾桶满了哦”,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该做出什么行动,这种自发性的行为更有利于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还可以通过寄予希望的方式,比如“如果你能自己收拾房间了,妈妈会为你感到特别骄傲”。这种给出对孩子的期待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内驱力,孩子不自觉会想着为达到父母的期望而努力。
四、尽可能与孩子进行面对面沟通,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以及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等。
五、和孩子理性沟通。现在的小孩很聪明,把事实和道理摆出来,让他自己去看。切记不能对孩子大吼大叫,棍棒教育更是不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六、使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语言,比如说用动画和游戏来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和规则,这样孩子就会更容易接受。
七、给孩子充足的关注和鼓励
在他们做出正确的决定和选择时,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在以后的行为中就会更加倾向于听从我们的唆使。
2024-05-17 查看全文 -
生活中处处都是规则,比如在马路上要遵守道路规则,红灯停绿灯行。孩子上课要尊重学校规则,尊重老师,遵守学校的纪律。很多家长也要遵守规则,按时上班,遵守公司公章制度。规则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孩子不遵守规矩,就会对社会造成伤害。
孩子没有规矩意识怎么办6岁?
1、规定时间
不管让孩子做什么事情,都给孩子规定时间,让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完成的可以给予奖励,没有完成的要进行相应的惩罚。
2、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
除了一些社会规则,相信很多家长平时在家也会给孩子制定一些家庭规则,家庭规则是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不过我们建立各种规则初心也是为了孩子能够更好,而不是一味地限制孩子的行为。所以家长在建立家庭规则的时候,不妨邀请孩子共同参与,和孩子一起商讨后共同制定规则,让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
3、让孩子体验违反规则后果
在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过程中,很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让孩子体验违反规则的后果,因为很多时候孩子不遵守规则单纯因为不知道后果是什么。让不遵守规则的不良后果直接作用在孩子身上,比如孩子最近很喜欢打人,那么就用他打人的方式方法作用于他,体验到后果能够有效的减少孩子违法规则的频率。
4、尊重孩子
建立所有的规则、对孩子的约束和规范,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更有规则意识,成长成为一个健康、快乐优秀的人。因此家长在制定规则的时候,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意愿,以免孩子产生抵抗情绪。同时,建立好规则后父母也应该和孩子一样,共同遵守,所有人都遵守的才叫规则,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5、学会遵守规则的习惯
首先家长要教会孩子遵守规则,平时在家里还是在外面都要遵守规则。比如孩子在家要按时吃饭,不能吃零食。孩子玩过的玩具,不玩不要乱扔,要放在收纳盒里整理好。这样孩子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慢慢就会形成习惯。
孩子在公共场合也不能大声喧哗,影响别人的休息,这样遵守公共场合的秩序,有序的进行,孩子就会做一个遵守规则的人。
6、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有责任感的人,会遵守自己的责任,这样也是遵守规则的人。家长平时教育中可以教会孩子有责任感,教会孩子知道什么是责任,这样孩子就能知道什么是自己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家长教育时间长,孩子就能知道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不管到哪里都能遵守那里的秩序还有规则,而且还能锻炼孩子成为独立自主的人,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有益。
2024-02-24 查看全文 -
为了让孩子守规矩,很多家长也尝试过很多办法,但都没有什么效果,结果不是家长屈服于孩子的哭闹之下,自废规矩让孩子得逞,就是家长大发脾气甚至大打出手之后,孩子才委委屈屈去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不知道守规矩的话,长大以后是会处处碰壁的,因此家长要及时做好引导。
孩子没规矩怎么教育?
一、制定切实可行规则。
我们一定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是可以容忍的,什么事情爸爸妈妈是绝对不会容忍的。我们首先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自己的原则!
规则不仅仅是为孩子制定,更是为整个家庭进行制定,这种方法是为了父母自身要做到以身作则,并不会凸显家长的优越性设立,否则父母总是高高在上,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孩子没有任何的选择和决定全力,这对于孩子的成长并不利。
二、不要试图一次解决所有问题。
孩子有问题那是因为孩子在成长,问题体现的是孩子的成长变化,如果孩子不犯错,反而影响到了孩子的进步,但是这种问题的出现,爸爸妈妈不要过于焦急,只要不是触犯到原则性问题,爸爸妈妈放缓改正的脚步即可,总有一天,孩子自己也会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
三、父母自己先冷静下来。
父母保持冷静状态,才能在亲子沟通时互相信赖与坦诚,出现问题先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进行不知道原委的指责,孩子也因为父母的缓缓行为,慢慢的真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可以更好地去积极改正自己的错误。
四、让孩子明白违背规则的后果。
设立规矩,就要有遵守规矩的意识,就要勇于承认各种规矩可能带来的束缚,并且规矩的制定之初也经过了一家人的讨论而成,所以如果孩子违背规则,那就给予相应的惩罚。惩罚不必很重,主要是表明对于规则不遵守是有一定的措施,保证孩子下次进行遵守即可。
五、鼓励孩子遵守规矩。
在立规矩的时候,鼓励孩子遵守规则,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关注。孩子对于家长的反应是非常敏感的,所以当家长愿意对孩子的没一点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的话,孩子就会很乐于坚持做这件事,从而养成习惯。
六、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管。
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首先要学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适当放手,孩子才会不断成长。
孩子没规矩的危害有哪些?
一、会以自我为中心,目无尊长。
没有遵守过规矩的孩子,不懂得谦让和换位思考,不明白尊敬长辈和礼貌待人,做什么事情都只考虑自己,难以顾及其他人的感受。和其他小朋友玩时,不懂得将自己的玩具分享给别人;大人的说话,孩子觉得不喜欢就打断、制止,不明白要尊重大人;孩子脾气大,一旦大人们不顺着自己,没有按照自己的心意来,就不分场合的发脾气,总是目无尊长。孩子长期的以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都要围着他转,这样是不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和健康成长的。
二、没有教养,难以立足于社会。
没有经过规矩磨砺的孩子,很容易在别人眼中显得没有教养。没有教养,调皮捣蛋的孩子不容易受人待见,进入学校后,没教养的孩子不懂得分享,容易受到同学的排挤;没教养的孩子不懂得主动向老师问好,而且学习的自律性较差,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容易遭到老师的忽视,也最容易给家长惹麻烦。进入社会,这类孩子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会比较差,很难适应社会,很难立足社会。
2024-02-18 查看全文 -
大多数高三的孩子都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为这个目标拼搏奋斗,但是还有少部分孩子却始终不在状态,看不到学习的动力,有时候家长气急了想打他一顿的心都有了,但是尽管是这样说的,还是建议家长们不要动用暴力手段,毕竟孩子长大了,能用语言沟通解决的问题最好不要动手激化矛盾。
高三孩子没有前进的动力了怎么办?
1、让孩子保持好良好的心态
对学习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没有谁能一口气吃撑胖子,只有不断地慢慢积累,才能达到一个质变。所以在学习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稳扎稳打,稳步提升。
2、饮食规律、正常作息
大多数学生之前养成了考前熬夜冲刺的习惯,但在高考前并不建议这样做。因为在高考这一个大环境下,如果不能够保持良好的精力,很有可能在考试的时候因为紧张而失利。家长要引导孩子认识到:高考题目浩如烟海,即便我们临时抱佛脚,所做的也极为有限。与其挑灯夜战,还不如按照固有的作息习惯,进行复习检测,保证自己能够用良好的状态去迎接挑战。
3、尽量避免疲劳学习
有的高中孩子学习没有动力的原因是长期处于疲劳学习的状态,根本提不起精神主动学习,所以,家长要提醒孩子提高学习效率,尽量避免疲劳学习。家长要督促孩子提高写作业效率,不仅要制定写作业计划,按部就班地完成各科作业,还要关闭一切电子产品,用对待考试的态度写作业,努力提高写作业的专注度,只有这样才能既快又好地完成作业,避免熬夜学习的问题,还能有效增加学习动力。
4、督促制定学习计划
在接下来应该怎么安排各科目的学习?每个科目应该提升多少分数,才能达到目标院校分数线?各科目的学习方针与策略是什么?这些问题都要切切实实的考虑近来,计划地越详细,行动力就越强。注意,主角是孩子,让他们参与进来。
5、保持心情愉悦
保持良好的心情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还能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大家都知道,学习效果有时受心情影响,一方面家长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此时应以鼓励和开导为主,另外一方面,可以和孩子畅想一下未来的大学生活,让孩子对大学有一个美好的向往,这都有利于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高三孩子没有前进的动力了的原因:
1、不了解自身潜能优势
这类高中生看不到自己有多大希望,表面在学,心中却在放弃的边缘。根源在于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往往不够客观,仅仅因为一两次的失败就全盘否定自己的能力,在逆境中的抗挫折能力低,有些人甚至对自己绝望。这类同学需要全面充分的了解自己的潜能优势。
2、目标不明确
这类高中生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这类同学需要明确目标,需要别人帮助其专业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3、学习技能低
这类高中生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这类同学急需提升: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2024-05-24 查看全文 -
家长应该找孩子认真严肃地好好谈一谈,帮助他分析一下他的现状,他现在的不思进取,将会给他的终生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孩子明白现在不努力的后果。
高中的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办?
1、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缺乏自我激励应该是因为他对做自己没有正确的认识,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擅长什么,对什么感兴趣,等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做的不是责骂批评孩子,而是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他对自己有一个全面客观的外在认识
2、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
其实孩子没有上进心,并不是他们一直没有上进心,只是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使用不好的学习方法,导致孩子没有学好学习的信心。因此,家长帮助孩子找到好的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好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孩子爱上学习,还能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3、让孩子们懂得自我激励
在孩子们面对一些困难的时候,外人的鼓励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孩子毕竟是事情的执行者,因此孩子的想法是决定这件事情成败最重要的因素。
因此家长们在鼓励孩子进步的同时,也应该让孩子们学会自我鼓励,在自己气馁的时候,自行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努力必定会有收获。从而使得孩子们在他人和自我的双重支持下,努力地向着成功的道路不断进发。
4、寻找孩子的兴趣
开始寻找孩子真正喜欢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孩子的好奇心和潜在的兴趣。并学会引导孩子学习这件事的不同方面,建立孩子自学和自我驱动的习惯。
高中的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1、学校因素
如果学校老师的教学方法呆板,书本知识的内容又比较陈旧,那么对孩子就没有什么吸引力,提不起孩子的兴趣,所以孩子因为缺乏学习的动力而变得懒惰没有上进心。
2、孩子自身的因素
有些孩子因为自身没有学习目标,没有学习的动力;还有的孩子因为没有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无论自己怎么努力成绩都没有起色,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
3、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上进心
优越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会出现两种极端情况,一类孩子非常努力地学习,再加上生活条件优越,父母对孩子的培养力度也很大,所以孩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
另外一种也恰恰是因为优越的生活环境而消磨了孩子的上进心,因为自己想要的东西都可以轻易得到,没受到过任何的环境刺激,也就没有了为之努力的奋斗目标,从而在安逸的生活里失去了斗志。
高中孩子有上进心的重要性:
1、上进心使人更具主动性
一个人一旦有了上进心,也就有了主动学习、力争上游的动力。而一个人做一件事情时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也往往决定了完成事情的最终效果。同样道理,孩子所取得的成绩,很大程度上也是取决于他们对待学习的态度如何,也就是学习的主动性。
2、上进心使人更加勇于尝试
当今世界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同样需要更加多元化的综合性人才与之相适应,一招鲜吃遍天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当今社会的发展了。而只有那些有着强烈上进心的人,才会在一个新的领域勇于尝试,从而朝着自己心中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2024-05-23 查看全文 -
真正不想学习的初中生其实占很少数,但是为什么还是很多初中生总是觉得自己学习没动力,心里着急,又不知道怎么办。尤其是家长知道孩子这一情况后,就会变的着急,使用粗暴的方式的对待孩子,这是万万不行的,只有使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才能变的更好。
初一的孩子没有动力怎么办?
1、培养成功感
家长注意培养孩子的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让孩子自己有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
2、做好奖励
当初中学生没有动力时,一定要有一些奖励制度,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动力。只要是学习方面孩子有一点进步,家长都应该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适当的时机说出来,表扬孩子,正面激励是非常有效的心理暗示,能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自信心。
3、提升学习技巧
有些初中学生没有动力,他们往往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那么家长就需要帮助孩子提升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4、引导孩子正确的学习方法
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列出学习可能给孩子带来的好处,不学习有哪些危害。然后给孩子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并进行不断的调整、完善。采用激励、奖励等各种方法,实施和完成计划,养成学习习惯。
5、让孩子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为人自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是浸透于整个个性之中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的一种内心尺度。当一个中学生确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以后,他就知道了需要什么,选择什么,应该做什么,并尽力设计自己,为确立的目标去自觉地奋斗。
6、让孩子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
要想让孩子自己有动力学习,可以先使他尝到学习成功的滋味。即使孩子的学习进步是微不足道的,家长也应该及时发现,及时表扬。家长对孩子不要吝啬赞美之词,因为称赞会起很大的鼓励作用;不要过于批评他的错误,因为这样会令他情绪低落,而犯更多错误。
初一的孩子没有动力的原因:
1、目标不明确
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多数是为父母、为老师、为考上好大学而学,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更没有思路和方向,只是随大流,过一天算一天。需要明确目标,帮助其专业定位,给他看得见的未来,才能重新唤起学习动力。
2、学习技能低
孩子的学习技能发展滞后,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任务经常完不成、容易陷入书山题海、产生知识漏洞。急需提升如:学业目标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课堂学习效率、各学科学习技巧等学习技能。
3、认知能力低
孩子与学习有关的基础认知能力,比如:工作记忆能力、思维转换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有待提升,这些能力有一项不足则直接影响学习效率,且初中生尽管在学习上付出很多努力,但收获甚微,还会严重影响其学习积极性。
4、情绪不稳定
孩子容易受周围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影响从而无法安心学习。比如常见的考试焦虑、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坚持性差、厌学等等,这些困扰过度地消耗了初中生的心理。
2024-05-2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