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粗心的毛病

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粗心的毛病

508

  • 孩子粗心的问题虽然常见,却不可轻视。粗心会让孩子做事情潦草、马虎,具体表现在,孩子考试时容易发挥失常;生活上用完、看完的东西随处乱放;经常忘记关灯、关水龙头,浪费公共资源等等。孩子的粗心,轻则给他带来物质上的一些损失,重则甚至影响他的个人前途,人身安全等等。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1、保持适度紧张情绪

    心理学家研究显示,智力操作效率与情绪紧张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倒U型曲线关系。当情绪过分紧张,或毫不紧张时,智力操作效率都是最差的;当情绪在中等强度的紧张状态下,智力操作效率往往是最好的。保持适度的紧张情绪,也是防止粗心的有效方法。

    2、教师和家长不插手

    有些教师和家长总怕孩子做错题,一天天坚持给孩子做检查,无形中养成孩子的依赖心理,做题毫不在意,反正有人检查,错了再改。教师和家长应让孩子自己检查,锻炼其能力,克服马虎的毛病。

    3、教孩子学会事后反复检查

    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不出错,为了让自己减少发生错误的机会,检查就是最好的方式。每次孩子做完作业时,父母应该要求他们认真地自我检查一遍,如果检查出错误来,就让他们认真思考为什么会错,每次出门前要求孩子再检查一遍东西是否都带齐了,是否有落下的。父母最好要求孩子写一张所需携带物品的清单,然后对照着清单进行检查。

    4、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好习惯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关注细节的习惯。一些细小的细节往往会流露出一个人深层次的素质。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让他注意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带头做好注重细节的好榜样。当孩子在某些细节方面表现优秀,那就要不失时机地表扬他,我们要时刻告诉孩子关注细节的重要性,及时纠正孩子不注重细节的行为。

    5、让孩子有写错题本的习惯

    让孩子准备了一个错题本,把整理出来的出错的地方写在这个本子里,然后帮孩子一起分析做错的原因,把这些也写进本子里。而且关于错题本,这是个很好的方法,让孩子养成习惯,在他以后的学习中也熟练运用好错题本,会对他以后的学习都很有帮助。

    6、学习能力提高法

    孩子容易出现看错,写错,抄错,数字混淆,相似字看反等等现象,这些都是孩子的视觉能力不强的表现,如视觉分辨能力不强,可造成数字混淆,容易看错等现象,视觉集中能力不强,很容易出现漏字,跳行等情况。建议家长在家可对孩子的进行视觉方面练习,慢慢提高学习能力,学习能力较强,自然就能减少粗心。

    7、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

    可能之前孩子对于学习并没有深刻意识,完全就是应付差事的态度,尤其在遇到难题时。耐心跟孩子交谈,让他明白当今社会的残酷,了解知识的重要性。虽然说成绩好坏不是最重要的,但是有了好的成绩,才能有更多的选择。重视孩子的心理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爱上学习,慢慢就能克服粗心的毛病。

    2024-04-09 查看全文
  • 孩子在学校孤立的现象,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实在是太常见了。孩子在学校被孤立或许对于家长来说这都是小事儿,但如果孩子这份低落的情绪没有得到及时梳理,将会成为孩子永久的伤痕。当孩子被孤立时,家长要耐心倾听和理解孩子,帮助分析原因,找出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给孩子很好的帮助,让孩子在社交的道路上畅通无阻。

    孩子在学校孤立怎样才能改变?

    1、让孩子看到别人的优点

    每个人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孩子也是如此。在交流的过程中,人们往往会对那些更喜欢自己的人产生好感。我们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与此同时,别人也需要我们的赞赏。我们必须教育孩子,多看到别人的优点,并不要吝啬自己的赞美。让孩子学会积极地欣赏别人,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2、父母直接干预,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父母必须出手干预,不能让对孩子的孤立长期持续下去。一个在学校被孤立的孩子,想让孩子短期内和所有的孩子交朋友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先交1-2个好朋友,孩子只要有朋友,哪怕孤立存在伤害也不会太大。家长如果抱着让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目的,可以帮助孩子重回集体。

    3、从实际行动锻炼,让孩子懂得社交的礼仪和道理

    孩子不懂得社交方面的技巧和礼仪,是孩子群体被孤立的最主要原因。父母在辅助孩子解决被孤立情况的这个问题时,理应要先在社交的礼仪上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让孩子明白社交的技巧,对于孩子很好的融入社交圈子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

    4、从心理层面入手,给予孩子自信心的建立

    对于孩子群体来说,被孤立之后,第一时间需要的便是心理方面的辅导。父母可以从孩子的心理层面入手,先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信心,让孩子相信自己社交的能力,在情绪上先达到安抚孩子的效果,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前提。只有在心理状态方面的情绪稳定保持,才能再对孩子进行其它方面的一些教育。

    5、真诚待人

    家长要告诉孩子,做人要真诚,待友更应真诚,真心地把别人当做自己的朋友,坦诚相待,尽力帮助,用真情去感染他人,以心换心,对方也会把自己视为好友,结下真挚的友谊,这样,朋友就会越来越多,从而变成一个受大家欢迎的人。

    6、坚持交往互酬原则

    家长应告诉孩子,在学习、生活、工作中,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帮助和支持,这种互相的帮助、互为满足就是互酬。因此平时应该多和大家交好,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要力所能及的帮助别人,这样,以后自己碰到困难了别人也会帮助自己,大家这样互帮互助对所有人的成长都十分有益。

    7、给孩子足够多的安全感

    家长要告诉孩子:你就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无论如何,父母都会爱你。父母应当积极给孩子营造一个安全、积极、正能量的环境,让孩子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能勇敢、独立的面对,不会害怕,也能调节不良的心理情绪。给足孩子心理营养、安全感,让孩子觉得安全。

    2024-04-07 查看全文
  • 当孩子不爱学习时需要家长积极寻找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尽量给孩子提供比较平和、宽松、安宁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陪伴孩子一起进步。想激发孩子持续的学习动力,正面管教倡导“多鼓励,少表扬”孩子。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培养孩子的学习动力和兴趣,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价值。

    怎样才能改变孩子不愿意学习的情况?

    1、给孩子营造一个共同学习的氛围

    孩子学习的时候,即使家长不坐在孩子跟前看着他学习,也得在孩子附近读读书、练练字,让孩子感觉不是一个人在苦熬,而且当孩子遇到难题时,家长能及时提高帮助。如果家长在一旁玩游戏,孩子的心就痒痒的很,他人在作业,心在游戏。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不愿学习最大原因就是觉得学习枯燥乏味,因此把“玩”的因素带进课堂、带进学习过程很有必要,由此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再次,营造良好氛围。试想一下,随时看到周围的人都在学习,孩子又怎么可能不愿学习呢?所以历史上也出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并不是毫无原有的。

    3、不要强迫孩子学习

    父母可以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知识不止来源于书本,自然界里面也有很多对生活有用对知识,让孩子学习不要只拘泥于书本。父母自己要每天看书学习,慢慢得熏陶孩子,长此以往孩子会对学习产生兴趣,把书上的内容和生活结合起来,比如数学加减法可以在买东西的时候算出要付多少钱,买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主动参与算账,引起孩子的兴趣。

    父母千万不要表现出特别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事情,这样会让孩子有压力,引起孩子对学习的厌烦。学习是为了获取对生活有用对知识,让自己生活的更好,而不是单纯对为了学习成绩而学习,父母要明确了解这一点。

    4、开发,刺激孩子的好奇心

    有意的多带孩子出去走走。现在各地的科技类的展览也很多,平时注意收集一下,即使平时带孩子出去玩,也应刺激一下孩子的好奇心,这个东西为什么这样,那个东西是怎么弄的等等。

    5、要尽量地多陪伴孩子,帮助孩子去寻找学习当中有意义的地方

    帮他找到学习的小窍门、小方法,孩子发现学习还是能学会的,学习当中还是有回报的,父母很欣赏会得到奖励,那么孩子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还有父母的模范作用,如果觉得孩子特别不爱读书,要想想在家里爸爸妈妈爱不爱读书。如果父母也是特别爱学习,本身也经常读书,家里能够看到有这种学习的气氛,那么孩子也会在这种氛围当中得到熏陶,逐渐爱学习。

    2024-03-30 查看全文
  • 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都特别重视,希望孩子能从小养成好喜欢,这样到了初中、高中,就不用再花费精力帮孩子养习惯了。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纠正孩子的坏习惯。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1、制定时间计划。

    例如:吃饭,根据饭菜量,给孩子规定时间,多少时间之内吃完。如果边吃边玩,到规定的时间没有吃完,就把饭菜收起来,不许再吃了,中间不许吃零食,再饿也要等到下一顿。

    2、完成任务,适当奖励。

    例如:可以告诉孩子做完作业,可以玩一下,可以看半小时的动画片,或是出去玩,也可以给个小红花等等。这样可以激励孩子,让孩子更有动力。

    3、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要培养孩子的专注力,拖拉大多是因为注意力分散,可以通过一两件事情来培养孩子的耐心,不断的鼓励和带动孩子去完成,提高自信心。

    4、尊重孩子。

    父母在制定计划要和孩子一起交流,让孩子自己思考问题,并且让孩子知道父母制定计划的用心。这样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尊重,我们在引导的时候,孩子也会积极思考,学会自己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有条不紊。

    5、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孩子没时间观念,先让孩子预估做事时间,然后实地操作,统计实用时间进行对比,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6、以身作则。

    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指定家庭规则,让孩子慢慢的去执行,不要指望一口吃出个胖子。孩子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培养。

    2024-02-05 查看全文
  • 现在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了,但是许多家长却发现孩子的交际圈小了,变得不爱跟小朋友们玩了,当孩子表现出不爱说话或胆怯时,家长和教师习惯说“这个孩子挺内向”。其实,孩子正处于一生中性格发生、萌芽的时期,充其量只能算作有内向倾向性。但是,对于孩子是否真正有内向倾向性,我们也不能过早下结论。

    孩子内向的原因:

    原因一:环境的改变。一个有着正常心智的幼儿对环境的变化会很敏感,他们需要对自己做出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一些幼儿会很快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环境中表现得自由自在。而另外一些幼儿对新环境适应得会慢一些,他们往往表现出胆怯、活动性差等等,这种幼儿往往被当成是内向的幼儿。实际上这些幼儿只不过是需要适应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已。所以我们的老师和家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家庭中,都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寻找良好的教育契机。

    原因二:每个孩子有着自己发展的特定的“时间表”。像人的身高一样,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长得很快,到了一定年龄却开始缓慢增长;而有些孩子在小的时候“不太长个儿”,到了一定年龄却“突飞猛长”。人的心理发展也是如此,家长和教师会惊讶地发现,忽然有一天孩子变得爱说话了,甚至滔滔不绝;还有一些孩子变得胆子大了,与以前判若两人,可这些孩子恰恰是以前被人们认为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其实,这些孩子也不是真正内向的孩子。性格是表现一贯的、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对于处于成长期的幼儿,我们不宜给孩子过早下定论。

    原因三:不自信。一个不自信的孩子往往表现为活动性差,即行为、语言退缩,具体表现为不敢与人交往、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从众心理强等等,这些孩子也往往被当成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实际上,性格的内向与外向是一种“天生”的倾向性,与是否自信没有关系。实际的情况是,一些内向的人自信的水平也相当高。

    众所周知,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并没有好坏之分,它也与人是否快乐没有对应的线形关系。

    怎样才能改变孩子内向的性格:

    一、增强孩子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对人的发展很重要,它有时甚至被定义为智力的实质和核心。在幼儿身上,环境适应能力差常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过度的保护、幼儿积累的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经验较少,是目前存在的主要误区。家长应该从幼儿的长远利益出发,放开手脚,让幼儿与其他人去交往,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中去体验。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所有经验(包括教训,比如被欺负的经历和感受)都是有益的,也只有这样,幼儿才能获得发展,环境适应能力才能逐渐增强。

    二、培养孩子自尊自信的品质是培养健康个性的关键。心理学研究表明,自尊自信的人往往情绪积极、乐观,反之,则消极、悲观。自尊自信往往被列为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要想使孩子获得快乐,就要在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上下功夫。当幼儿感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事情、有胜任感又为其他人所接纳时,他一定会很快乐,这种快乐才是源自内部、发自内心的。

    2024-01-29 查看全文
  • 提起孩子叛逆的问题,大部分的父母都会感到异常的郁闷。在孩子小的时候,或许还能通过一些方式让他们心服口服。可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之后,越说教孩子越叛逆,也就使得父母不知道如何应对,一些比较暴躁的父母,他们常常还会选择棍棒教育的方式使得孩子妥协。长时间如此,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暴躁、软弱。

    怎样才能改变一个叛逆的孩子?

    首先,维护孩子自尊心。

    青春期孩子的自尊心已经足够强了,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经意的话或者行动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尊心,为了维护自尊心孩子就开始和家长对立。孩子既然已经进入青春期,家长就不要用过硬语气批评孩子,家长就要作用需要技巧,间接批评或者劝说,经尽力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过度维护自尊心的行为等走出青春期后就会消失,叛逆自然会消失。

    其次,家长尊重孩子的“独立”。

    青春期孩子当然不能离开家长的帮助,比如经济,孩子的独立也是一种假性独立,作为家长我们就不能和孩子小时候一样相处,给孩子流留出充足的私人空间,这就是尊重孩子的“独立”,给孩子属于他们的空间。

    最后,和孩子交流。

    青春期孩子不容易教育,我们教育这个时期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交流,虽然这种教育方法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左耳进右耳出”,但是这种教育方法却是最安全的。给自己和孩子一个单独的房间,坐在一起,放平心态,和孩子讨论他在学校、在生活中的问题或者经历,我们家长通过交流解决孩子叛逆非常困难,但是我们能通过交流抑制叛逆的发展,增加亲情。

    孩子叛逆经历的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吸引关注,当我们经常用错误的教育方式去打压孩子的时候,孩子缺少自信,他要证明自己,于是很多孩子会纹身,甚至抽烟,甚至早恋这都是在吸引你的关注。越是内心没有力量,越要证明自己的力量。

    第二阶段是叛逆阶段,所谓叛逆就是你让他向东他偏要向西偏要和你对着干,因为曾经你的打压,让他内心的负面力量爆发出来,等他有能力的时候他就要反抗你。

    第三阶段是报复阶段,当一个孩子无法吸引你的关注就会进入报复阶段,如果你没有很好地引领孩子的时候,他很有可能会出现报复,报复父母曾经恶劣的对待,甚至他会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报复你。

    第四阶段是放弃,他从此放弃自己的人生放弃自己的学业,放弃自己的一切。

    2024-01-21 查看全文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启蒙老师,孩子的言行举动多半是从父母身上潜移默化而来的,要使自己的孩子不动辄发怒,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暴怒的样子,才能更好的引导孩子减少发脾气。

    孩子的脾气暴躁怎么才能改变?

    1、要多让孩子出外散心。

    可以晚饭后带孩子散散步,看看花草,听听风声,或者放放风筝。让孩子感受人生的乐趣,感受大自然的美,从中陶冶情操,利于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控制力。

    2、父母要常与孩子沟通。

    父母要多关心爱护孩子,平时多过问孩子在生活、学习或交友中遇到什么问题,给予孩子一定的帮助、鼓励或安慰,使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爱,这种爱有利于孩子以爱心待人,这样,当他发怒时,会因为爱心而尽量控制住。

    3、避免溺爱。

    孩子长期的不合理要求被家长满足,一旦不能满足要求,孩子就会发生不正常的举动,比如发脾气、暴躁,家长要有耐心、不要暴躁,避免过多刺激小孩或与其发生冲突,要了解小孩的诉求。

    4、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

    每当孩子想发火时,父母可以适当地转移他的注意力,比如让他去看阳台上的花开了没有,或叫他去与小伙伴玩,或放一放他喜欢看的片子等。孩子的注意力一转移,浮燥的心情便会逐渐安定下来,慢慢消失。

    5、注意引导。

    平时要正确引导孩子,要认真主动交流,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当成朋友交流,这样更能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孩子的诉求,与孩子进行交流,让孩子理解为什么不能满足其要求。

    6、树立榜样。

    父母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明白人与人之间可以正确沟通,可以不用发脾气,潜移默化地影响小孩。

    7、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很多时候,家长自己就没有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比如爱发火,爱发牢骚,爱挑毛病等等行为习惯,这些会给孩子带来一种强烈的示范效果。

    孩子在无形中会在生活中学习模仿自己的父母,强化自己脾气暴躁的性格表现,所以每一位做父母的在孩子面前务必要谨言慎行,做好孩子的人生导师。

    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1、过分溺爱。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宠溺孩子是每一个家长都会有的,但过分的溺爱孩子,就会导致孩子脾气变得暴躁。

    原因2、生理因素。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身体发育的不协调,可能会出现一些情绪波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原因3、经常遭受挫折。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想要独立的完成一些事情,他们认为自己有能力,但父母因为担心孩子做不好,或者怕孩子遇到危险,经常会阻止孩子。日积月累,孩子的各方面能力会差很多,遇到事情做不好,会有一种挫败感,于是脾气变的暴躁,经常无缘无故的发火。

    原因4、家庭环境。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都可能导致孩子的情绪不稳定,从而表现出脾气暴躁和易怒的行为。

    教育脾气暴躁的孩子有哪些方法?

    一、平时多与孩子沟通

    了解孩子的需要,关注孩子同他人之间的交往。父母可以多方了解别的孩子在玩什么、想什么、要求什么等,当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时,父母就比较能体会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开导和耐心的说明,是能够消除或减轻孩子发怒的情绪的。

    二、帮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

    让孩子时刻记住一点,当感到自己要发脾气时,可反复默念“不要发火”,也可迅速离开现场,转移注意力去做别的事情,或干脆去找别的人谈谈心,尽可能不在火气正旺的时候跟对方针锋相对。这样“气头”过后,返回现场,发脾气的外部条件已不复存在,理智也占了上风,就可进行有效的克制了。

    三、尊重孩子的情绪表达

    家长也要尊重孩子,允许他们表达情绪,耐心地教导他们如何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表达,帮助他们沟通、表达、处理问题,使他们能够把情绪释放出来,而不至于只能表达出脾气来。

    四、“冷”处理解决问题,达事半功倍之功效

    对于这些行为急躁性情易冲动的孩子,“冷处理解决问题”法是最佳方法。让他们在情绪平复后自我反省既避免产生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又突显了对孩子的尊重(当然及时安抚其他孩子也是首要的)。再伴之“情理”交融的批评教育与“自制法”指导,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2024-05-1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