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
530
-
孩子自卑是现在父母普遍比较担心的问题,孩子自卑主要表现在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不愿意说话,走路低头等。父母要要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孩子平时的表现和行为变化,说话,动作等。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针对孩子自卑心理可试试下面几招。
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消除自卑心理
1、改变形象法
心理自卑的孩子,通常具备说话吞吞吐吐,走路畏缩等特点。从说话的音量、走路的姿势入手,便可改变他们的心态。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也能提高自己的信心。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特别注意教育他们改变自己的形象:穿着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昂首阔步等。
2、挑前面的位子坐
无论是在各种活动中,或在各种课堂上,我们总是发现后面的座位总是坐得满满的,前面的座位总是空着。多数坐在后排的人,都是因为缺乏自信,不敢勇于展现自己,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
克服自卑,勇于展现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挑最前面的位子坐,通过这种方式,展现自己的自信心。敢为人先,敢于把自己展示在众目睽睽下。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时间长了,这种勇气成为一种习惯,自卑也就在自我暗示中,变成一种持久的自信。
3、发挥长处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丧失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
因此,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并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的关键。
4、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
敢于正视别人的目光,就等于告诉别人,我是诚实的、阳光的,内心坦荡的,我尊重你,喜欢和你交流。所以正视别人的目光,是一种自信的象征。当然我们也不是让孩子,一直用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别人的眼睛,这样有一种挑衅的味道。可以让孩子用眼睛盯着,对方的鼻子,避免孩子害羞和尴尬。
5、帮助孩子找到归属感
自卑的孩子往往喜欢逃避社交,因此,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对于减弱自卑感至关重要。家长可以通过鼓励孩子自主处理问题、自己管理自己,让他们摆脱对外界的依赖。同时,安排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通过游戏提供同伴交往的机会,逐步增加他们的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克服退缩行为。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原因
1、自卑的原因有很多,如父母过于强势、个人生活成长经历、自身性格缺陷等。
2、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要求过高,一味的批评与指责,缺乏鼓励与支持,使孩子长期处于谨小慎微的环境中,对自己缺乏自信,造成自卑。
3、个人成长经历中缺乏爱护与关心。如父母对孩子缺乏陪伴、学校内老师过于严厉、遭受同学的欺负与耻笑等都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4、性格缺陷。内向胆小的性格使孩子对自己的认识过于片面,总是过于关注自己不好的地方,认为别人都比自己强,过于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从而丧失了自我,长期以往,自卑心理就会越来越严重。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表现
1、过度害羞。孩子略有害羞纯属正常,但如害羞过度,包括从来不敢面对小朋友唱歌,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敢接触生人等,则可能内心深处隐含有自卑情绪。
2、拒绝交朋结友。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具自卑心理的孩子绝大多数对交朋结友或兴趣索然,或视为“洪水猛兽”。
3、难以集中注意力。自卑感强的儿童在学习或做游戏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短时间集中注意力,这是因为“挥之不去”的自卑心理在作祟。
4、经常疑神疑鬼。自卑孩子对家长、老师、小伙伴的评论往往十分敏感,特别是别人对他们的批评,更是感到难以接受,甚至耿耿于怀。长此下去,他们还可能发展到“疑神疑鬼”的地步,总是无中生有地怀疑他人不喜欢自己。
2024-01-05 查看全文 -
孩子自卑心理从很小就开始产生了,每个年龄段表现形式都有所不同,并且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产生的基础和原因之一,对于家长和教育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卑产生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做的尽可能地预防和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尽可能地避免自卑的产生。
第一,婴幼儿时期,如果父母养育方式不当,让幼儿长期在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下生存,如父母不和老吵架、母亲地位低下受排斥、养育孩子的人神经质,对孩子时好时坏,导致孩子对爱缺乏预期、孩子经常被虐待等,导致的结果之一就是幼儿自卑,如果得不到有效干预,一生自卑的主因种子就此种下。在此阶段,孩子表现为胆小,怕见生人,爱哭,不喜欢尝试新事物。
第二,儿童时期,个体社会化需求变得强烈,希望得到家长、老师、同学的认可与肯定。如果家长或老师总是打压和讽刺孩子,或忽略孩子的存在,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可爱、令人讨厌,并且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表现为不敢回答问题、不主动和人交往、遇事退缩、朋友少,成绩一般或不好。
第三,青少年期,孩子进入青春期,内心强烈地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异性的认可,但另一个自己却告诉他你很没用,没有人会在乎你。长期的不自信已让孩子养成了比较孤僻的个性,敏感多疑的他们,朋友少,成绩也一般。有时候,他们可能会做一些极端的事来证明自己行。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如何避免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总结一下: 关键是家庭教育,即父母的养育方式。应给孩子一个适当宽松的环境,尊重其个性和能力,不盲目攀比。
多说一句,中国的教育是淘汰进行时,最终胜出者约占同龄总人数的20%,剩下80%注定要被层层考试刷下去,这是客观现实。孩子的智力因素和教育环境决定了最终结果,所以在教育孩子上要正视现实,不顾实际盲目追求,只能毁了孩子。
这个世界,精英永远是少数。更何况,条条大道通罗马,发现孩子长处,走适合与自己的路,定能成就属于自己的幸福,一个幸福的人会自卑吗?
2024-01-03 查看全文 -
不能只注重于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心理健康也至关重要,尤其是自卑心,自我评价很低而且怀疑自己的能力,长时间下去会丧失其斗志和意志力,作为家长应该帮助孩子摆脱自卑的阴影,帮助树立自信心。
孩子有自卑的心理怎么办?
1、学会尊重孩子
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长期下去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的性格非常自卑。想要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当中,要注意尊重孩子,而且要和他们进行充足的沟通机会。
2、学会心理补偿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处与短板,而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他过分放大了自己的缺点,因此家长希望帮助孩子克服自卑心理,那么就可以引导孩子学会去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孩子知道自己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发光点的,不只是一昧的去贬低孩子,也可以给孩子提供多一些能够发挥自己长处的机会,借此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要让他懂得正确看待自己的劣势,扬长补短,努力改进缺点,保持优点。
3、把孩子装扮得更自信
对于心理自卑的孩子,可以从改变服饰、说话的音量、走路的体态入手,这是改变孩子的心态,克服自卑心理的一条捷径。据国外最近的研究显示,昂首阔步的举止以及整洁大方的打扮能够提高自己的信心。因此专家认为,家长对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应重视教育他改变自己的形象:穿整洁大方的服装,讲话爽快,走路抬头挺胸等等。
4、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
家长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克服自卑,对孩子的要求要适当,不能苛求孩子。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应该与孩子实际的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孩子取得成绩,家长应及时表扬、鼓励,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对于平时学习成绩差、考试总不及格的孩子,家长应以关心和鼓励的态度帮助孩子分析错误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给孩子以耐心的指导,一步步地提高孩子的成绩,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逐渐树立自信心。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原因:
1、对孩子过分苛求
很多父母总是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一旦孩子达不到要求,便指责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会让孩子难以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
2、包办代替
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因此很多时候需要父母的照顾。但是,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吃喝拉撒,以至于玩玩具、交朋友等细枝末节都面面俱到,甚至包办代替,不给孩子自己留任何发挥才干的机会,这就会使孩子极少体验到自己的决定、行为所带来的成功感,在无形中产生自卑的心理。
孩子有自卑心理的表现:
1. 孩子说话声音越来越小,低着头。
2. 喜欢安静独处,不喜欢人多的地方,害怕与陌生人相处。
3. 当有人来家里做客,总是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4. 不与小朋友玩耍总是低着头眼睛看别处。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大部分青春期的孩子都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但有的学生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便产生自卑心理。
17岁孩子自卑怎么调理心理?
1、学会接纳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一个人能够了解别人是智慧的表现,而只有客观地认知自己才能算得上高明。因此,当我们的孩子有自卑情绪时,一定不要让他去掩饰、逃避、对抗。
首先让孩子要承认自己的这种自卑情绪,然后我们家长帮着孩子“顺藤摸瓜”,去寻找孩子产生这种自卑情绪的“根源”在那里,从而使孩子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为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指明方向。如果采取掩饰、迷避、对抗的方式,孩子就会陷入到无休止的烦恼之中,而不会发现“自卑感”背后的真实信息,从而失去拥有“自知之明”的机会。
2、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
面对选择的时候,孩子会有自己的意见,当他提出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否定和忽视,这样会让孩子因为不被重视而失去信心。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学会和孩子平等相处。
3、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多说“你真棒”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产生自信心理至关重要。因此,成人必须注意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多为孩子的长处而骄傲,不为孩子的短处而遗憾。要以正面鼓励为主,要善干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的拿自己的孩子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长大了,进步了,从而产生相应的自信心理。
4、创造机会,在实践中培养孩子自信心
需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因此家长应该正确认识到孩子的缺点和优点,正确把握,创设良好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去尝试和发现,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并在孩子取得成绩时,及时表扬,充分肯定进步,才能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
17岁孩子自卑的原因:
1、自我认知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压力,加上意志力和自信心的不足,再加上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策略等问题,我把考试成绩看得太重了,认为那只有考试成绩好才有希望,否则不如别人。因此,他们害怕失败和偶然的错误,他们会自责,悲观失望,从而形成自卑感。
2、性格问题
由于17岁的青春期男孩正经历着快速而迅速的身心变化,一旦他们与环境的协调能力减弱或丧失,就会表现出软弱、胆怯、自卑、莫名的烦恼、狭隘心胸狭窄,多愁善感,情绪低落,容易情绪化。 偏执、冷漠、刻板、懦弱的性格问题。
3、家长对孩子的高标准要求
每一位父母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希望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一个优异的成绩,为此他们对孩子进行高标准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在学习上,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他们还会为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学习班,一旦孩子考不好,父母就会责怪孩子,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心理。
17岁孩子自卑的危害:
1、影响人际交往
孩子有自卑、敏感,自己瞧不起自己,不敢结交新朋友,觉得自己不配,没朋友和他谈心,没办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有事情没办法排解,更加自卑,更加没朋友,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2、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在自卑者中,一些不良的情绪(如悲伤、恐惧等)很常见,长此以往,就会使其产生心理问题,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3、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长期的自卑会使人产生生理方面的变化,造成某些器官受损,导致各种身心疾病,如消化性溃疡、高血压等。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很多父母从小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灵健康。有些孩子从小很内向,很多家长都以为这是孩子的天性,自己孩子就是不爱说话的。但内向很容易发展成自卑,而自卑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孩子心理自卑家长应该怎么鼓励?
1、鼓励孩子走出自卑的办法。对孩子多鼓励,少批评和指责,不管是职场中的大人还是学校里的孩子,都需要被人鼓励,孩子和大人相比,在心理上其实更为脆弱,如果家长对孩子不多一点鼓励、不少一点批评和指责,反而在爱的名义下用很负面的语言来指责和数落孩子的话,孩子的心理就会这些负面语言所撕裂,变得不再自信,变得懦弱自卑,毫无疑问,这种负面心理就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正常的学业。
2、适当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分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孩子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要重过程,不重结果,不要总盯住孩子的分数不放,适当地放低评价标准,给孩子减减压,只要孩子尽力了,家长就要理解和宽容孩子,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孩子过重的学习压力,消除孩子的自卑心理,孩子的发展潜力很大,偶然一时的退步并不等于以后就不进步,而且孩子的起跑点比较低,所以家长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不要只盯着孩子眼前的分数,而是要把关注点放在孩子的各种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上。
3、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家长越是不放手给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就越是容易自卑,把孩子关在一个瓶子里保护起来,看似在为孩子好,但这实际上是在削弱孩子的动手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加剧了孩子自卑心理的形成,因此,家长对孩子不要从小事事包办,替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而是要放手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
4、提高自信心。自信心是孩子做好事情的勇气来源,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就是要让他坚信自己一定能成功,但是在实行时,应思考可能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考虑尽量周全。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产生心理上的起起落落,从而产生心理上的失衡。
孩子心理自卑的表现:
1、过分追求表扬
自卑儿童尽管自感“低人一等”,但往往又会反常地比正常孩子更追求家长和教师的表扬,而且可能采用不诚实、不适当的方式,如弄虚作假、考试作弊等。
2、贬低、妒嫉他人
自卑儿童的另一变态反应是:常常贬低、妒嫉他人,如可能为邻桌受到老师表扬而咬牙切齿甚至夜不能寐。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他们为减轻自家因自卑而产生心理压力设计的宣泄情绪的渠道,尽管这往往并不奏效。
3、自暴自弃
占大比例的自卑儿童往往会表现为自暴自弃、不求上进,认为反正自己不行,努力也是白搭。更有甚者,还可能表现出自虐行为,如故意在大街上乱窜,深夜独自外出、生病拒绝求医服药等,似乎刻意让自己处在险境或困境之中。要是遭到家长指责,便以“反正我低人一等”作辩解。
孩子心理自卑的原因:
1、经常的指责、否定孩子
很多父母都喜欢“批评式教育”,不管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习惯用教育的口吻对孩子说,其实孩子内心极度渴望被父母肯定、赞赏,如果父母能夸奖孩子几句,孩子会比得到任何奖品都要开心,而且也更有前进的动力。但我们中国的父母总喜欢将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别的孩子的长处相比,本意是为了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殊不知,这很可能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变得自卑胆小。
2、过少接触外人
有的孩子从小就光待在家里,尤其是老人照看的孩子,除了父母、长辈,很少和同龄的小朋友在一块玩耍,所以接触外人的机会比较少,这样孩子的社交能力就得不到锻炼,所以在见到生人的时候会害怕,依赖性较强,无法独立的适应环境。
2024-05-08 查看全文 -
自卑对于孩子的成长实为不利,长大成人后进入社会,对于人情世故缺乏认识,事业与婚姻也比较坎坷。所以家长一定要多留心孩子身上的变化,及时解决。
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了怎么办?
1、与孩子平等相处
教育孩子不要总是给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觉,总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方式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和探索,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定制人”,只能按照你给孩子制定的路线和方式生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平等和自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2、家长需要多挖掘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父母要注重孩子文化艺术的培养,在孩子感兴趣基础上,多多挖掘他们的潜能,并且使他们的潜能最大化发展,这样才能让孩子远离自卑,获得自信。而学习一门艺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因为孩子“畏难”,家长就选择了纵容,这是对孩子极度不负责任的。更应该教导孩子坚持下去,从学会,到学精也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底气也会慢慢增加,自卑也随之慢慢减少。
3、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
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是要从小培养的,这样的话可以锻炼孩子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父母先不要急着帮孩子解决,这个时候应该要让孩子自己来解决,只有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孩子才会得到锻炼,才会得到成长。
4、给予孩子足够的爱
只有足够多的爱,才能培养出一个自信的孩子。一个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要比在缺少爱中长大的孩子要自信的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能让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感觉到父母就在自己身边的安全感,这样的孩子会很坚强,在生活中也足够自信。
因为他们知道,父母就是自己最强有力的后盾,不管什么时候,当他们需要帮助时,父母永远在身后支持他们,他们可以勇敢去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会担心和害怕失败。
5、保持乐观心态,即使是失败了也要态度端正,不妄自菲薄
没有人可以一路平顺,坎坷无可避免,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自卑的人常常会陷于痛苦失去自信。所以,要克服自卑,就要保持乐观,把心态放正。家长要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调整策略,让孩子学会以平常心对待胜负得失,增强自己的受挫能力。
孩子自卑的表现:
1、不爱与人交谈(交流)
孩子爱玩是天性,尤其是正处于天真烂漫的年纪,最喜欢的就是和同龄的小朋友玩一些游戏,我想每个小朋友一到周末最最期待的事就是和朋友们一起相约去哪里玩耍。如果你的孩子不爱与人交谈或者是交流,除去自己本人真的不喜欢这个原因之外,就要考虑是不是出于自卑了,可能孩子会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朋友们嫌弃他等之类的心理,所以父母要重视了。
2、过度乖巧
爸爸妈妈不喜欢的事情从来不做,让干什么就干什么,从来不会反驳。即便是受到了错误的指责也不会为自己辩解,只是乖乖地听爸妈的“教训”。
3、对别人的话比较敏感
一个孩子若是自卑,对别人的话都会很敏感,比如老师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句无心的话,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伤害。尤其是在别人拒绝自己的要求,比如借个东西的时候,都会感觉对方是在排斥自己。
2024-04-28 查看全文 -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期望,告诉孩子,无论别人对你的评价是怎样的,最终也不能决定你成为怎样的人,要知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孩子不自信自卑心理恐惧怎么克服?
1、加强孩子的自我肯定
自卑心理情绪问题严重的孩子发展来说,他心中的自我肯定往往是脆弱的,飘摇不定的,因而极需要得到外界环境不断的强化。强化自己的自我肯定方法主要存在很多。
2、给他们足够的关怀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少了父母对于很多陪伴,当父母回家的时候,要么问学习如何,要么问孩子今天没有麻烦,这样一个长期的,容易培养教育孩子。因此,家长平时要多关注孩子,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并与孩子沟通,并与孩子们聊天或给孩子一个拥抱,让孩子觉得你在乎他。
3、找到自卑源头
我们先让孩子记下对自己最不满意的地方,让他思考自己自卑的源头是什么。想出来之后,再把它们记下来。当孩子找到自卑的源头之后,我们就可以鼓励孩子下定决心改变现状。并让他记住一定要从源头上去加以改变。最后再让孩子每天都对着自己默默地说上三遍:“谁也无法阻挡我走向成功!”
4、多陪伴孩子,经常与他们交流
现在很多家长都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而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养,自己很少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虽然单纯,可是心思是很细腻的。尤其是对于自己最信赖的爸爸妈妈,感情尤为敏感。没有爸爸妈妈的陪伴。他们或许会认为是不是自己不被喜欢,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孩子说话越来越少,甚至会产生自卑的心理。
5、营造家庭和睦的欢乐氛围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对于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经常吵架的父母,带给孩子心灵上的伤害是很大的。现在生活压力都很大,难免会把工作上的情绪带到家里,一言不合就吵架,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吵。孩子就会害怕,就会陷入恐慌,从而变得内向,不敢与人交流。所以,有什么问题父母要好好沟通,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大肆争吵。有什么问题可以到外面解决。
6、夸奖孩子的努力和成就
每个孩子都渴望来自父母的鼓励和肯定。尤其是面对挫折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告诉宝宝这个结果是要对他自己负责,而不是为了向爸爸妈妈有个交代,失败也没关系。
2024-04-17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