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克服孩子的依赖性

如何克服孩子的依赖性

374

  • 受生存压力的影响,如今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隔代教育”,即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已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孩子自小缺乏父母的关注,又被老一辈人所溺爱,自然很容易出现缺乏自理能力,依赖老一辈人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改掉孩子依赖奶奶

    首先,与孩子奶奶进行沟通。

    如果孩子奶奶明事理,她看到孩子与父母不亲,她也会感到很难过,她甚至会主动劝解孩子与父母修复关系,减少与孩子接触的时间。

    如果孩子奶奶受到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明事理,你可以与孩子奶奶进行一定的沟通,告诉她,你也很高兴孩子与她关系这么亲密,但是,你也要让孩子奶奶意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孩子长大后会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出现很多情绪、情感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会把你的建议给听进去。

    其次,多接触孩子。

    孩子对人依恋,主要是依恋对象给了他足够的爱。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如果你想让孩子感受你的爱意,你一定要多去接触孩子。

    白天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这可以让他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还比较小,你可以让他和你共处一室睡觉。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需要分床睡,你可以在孩子睡前多陪伴孩子,给他讲讲故事,摸摸他的脑袋,亲亲他的额头,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感受到你的爱意。

    最后,改变孩子的认知。

    这个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时机, 与孩子做一次交流,你必须承认你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并让他意识到,虽然在他的成长中,你有失职,但你一直都是爱他的。还有,你可以告诉他,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应该让她少操心。

    从小只跟奶奶亲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这样,挺可怜的,你家孩子是吗?

    1、变得没有安全感

    孩子从小若是只跟奶奶亲近,很少跟父母交流和亲近,等读书后,它会渐渐发现自己跟其他的同学不一样,别人都有父母带,而自己只有奶奶,会变得开始敏感,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开始自我怀疑,长大以后也会渐渐的缺乏安全感。

    2、变得不相信父爱与母爱

    都说若没孩子天天生活幸福,无忧无虑,那么父母肯定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若是孩子从小不跟父母亲近,就意味着孩子主动拒绝了父母给的爱,也不会体会到父母和母爱有多美好,只有拥有更多爱的孩子,生活的才会更加幸福和有爱,若是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爱的滋润,就会排斥父母,不相信父爱与母爱,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影响的。

    3、变得恐惧婚姻

    孩子从小只跟奶奶亲近,久而久之就会感受不到父母之间感情的美好,更不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对以后结婚成家没有那么多的向往,严重时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恐惧婚姻,不相信婚姻,甚至追求独身主义,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幸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特别依赖奶奶呢?

    1、大部分时间和奶奶在一起

    有的宝妈在生完娃就把孩子交给了孩子的奶奶,孩子长大了,表面上是孩子妈妈养大的,但是在孩子最依赖人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奶奶陪伴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记得的,但是有的时候这种习惯性的记忆也是存在的,这样孩子是不会忘的,还会和奶奶特别的亲。

    2、平时睡觉和奶奶一起睡

    有的宝妈虽然日常经常陪伴孩子,但是在孩子睡觉问题上把孩子放到了奶奶那里,孩子和谁睡对孩子的性格和亲子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晚上是孩子内心比较敏感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依赖性比较强,如果孩子平时和奶奶一起睡,那么孩子平时可能就会更依赖奶奶。

    3、奶奶的情商非常的高

    有的老人带娃非常的有经验,在不一味的宠溺孩子的基础上还能让孩子喜欢自己,老人这种“投其所好”的行为会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特别好,再加上平时有的宝妈带娃经验不足,动不动就教训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和老人亲一点。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最怕遇到的就是他们心理上出了什么问题,因为这以后都会影响到孩子到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的,所以家长们就会特别担心孩子会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孩子要是有了自卑的心理来说。自卑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如何克服孩子的自卑?

    1、要尊重孩子的自尊

    要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建立孩子的自尊是很重要的。当孩子犯错时,父母一味的嘲讽,甚至是拳脚相加,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就会“破锅”,越做越差。

    这个时候,父母要关心和考虑孩子,告诉他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知道自己的错误,就能改正,下次不要再犯了。这样,孩子就会摆脱负面情绪,变得更加自信。

    2、家长的关心

    孩子犯错时,一定要多加注意。如果孩子知道他犯了错误,他可以改正。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消除一种极度紧张的情绪,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起来,这样孩子就不会出现自卑感,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这个细节!

    3、教孩子扬长避短,学会做心理补偿

    消除孩子的自卑,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和优点,为他们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让孩子学会明智地对待自己的短处,找到合适的补偿对象,从中汲取动力。 把自卑变成努力工作的动力。这也是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感的关键。

    4、用鼓励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鼓励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每一个孩子都需要不断鼓励,就好象植物需要阳光雨露一样。没有鼓励孩子不能健康成长。但我们往往轻视对孩子的鼓励,往往忘记鼓励。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孩子需要的就是教育,不断地教育,而教育更多的就是灌输和训导。

    5、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

    孩子的自卑的原因:

    1、父母特别针对孩子的一些错误

    每个孩子都会有犯错误的时候,但是我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让孩子能够改正错误,不再犯错。而很多家长却在每次批评孩子的时候忘记这一点,反而是把孩子犯的错误无限的放大。

    当孩子把玻璃杯弄碎的时候,家长们会很严厉的批评着孩子,这个时候孩子就会感觉非常的害怕,无助,如果这个时候你还在一直说孩子的错误的话,就会让孩子开始慢慢的自我否定,自我批判,这个时候就会很容易的形成自卑的心理

    2、家长对孩子情绪的忽视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还有工作压力都非常的大,特别是对于那些生二胎的家庭来说,为了能够让孩子有一个好的生活,家长们也都在没日没夜的工作,很少陪伴在孩子的身边,以至于有些孩子出现了自卑的情绪,其家长也没能及时观察出来,也没有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导致孩子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最终无法自拔。

    3、身体形象

    身体不完美,遭受欺凌也可能让孩子感到自卑。例如孩子的身材、外貌、残疾方面不符合社会标准,或被同龄人侮辱嘲笑时孩子会产生自卑感。

    孩子的自卑的表现:

    1、经常会情绪低落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时,心情都会低落,喜欢自己独处,不善于与人交流,久而久之孩子越来越不自信。出现这种情况时,父母要及时与孩子交流,多多关心孩子的情绪变化,也可以带孩子常去游乐场或者公园等地方玩耍,或者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做客陪孩子一起玩,这样孩子的情绪会逐渐开朗。

    2、不敢与人对视

    从眼神我们可以判断出孩子是否自信,当孩子与人谈话交流时,总是低着头不敢直视对方,说话磕磕巴巴,说明孩子可能对自己外貌不自信,或者对自己某一缺点感到自卑,这时候父母要花更多的时间陪孩子,鼓励他与人交朋友,多与人交流,对孩子多一点表扬与赞美。

    3、不愿意和他人交流,习惯独处

    自卑的孩子性格可能刚开始是外向的,但是由于家境、外貌、特长等外在的原因慢慢导致孩子产生自卑心理,不愿与他人交流,性格慢慢变得内向了。自卑的孩子对自己极度缺乏自信心,他们也特别害怕失败、不敢主动去尝试自己不擅长的事情、遇到困难还不敢和朋友寻求帮助,因为太害怕被别人拒绝。

    2024-05-08 查看全文
  • 亲人,朋友或老师对于孩子的积极暗示与鼓励,会对孩子的心理和智力产生良好的作用,并且孩子与暗示者的关系越亲密,这种积极的作用就会越明显。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

    1、多鼓励和陪伴孩子

    父母是最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人,当孩子感到害怕的时候,或者胆怯的时候,父母不要为了让孩子坚强或能表现自己而强行地把孩子推出去,应该先伸出双臂保护孩子,告诉孩子:别紧张,别害怕,不管任何时候,爸爸妈妈永远都是你最坚实的后盾,我们会一直在这里陪着你。父母的这些鼓励才能给孩子信心和勇气,消除他们内心的恐惧,从而拥有更多的安全感。

    2、多让孩子交朋友

    人是社会性动物,即使是孩子,在胆小内向的孩子,也会渴望与他人交往。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更多的与人接触或者成为朋友,会帮助孩子变得更开朗、乐观。多数胆小的孩子都不敢主动与别人交朋友,父母不要放任自流,应该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比如邀请孩子的同龄人来家中做客,允许孩子之间互赠礼物,多带孩子去到人多的地方玩耍。

    3、适当为孩子创造一些展现自己的机会

    适当的展现自己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胆量,也能提升一个人的自信和勇气。比如让孩子参加一些演说家或者模特秀的学习,当一个孩子能够滔滔不绝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的时候,会让孩子成生一种成就感,成就感能很好地滋养一个孩子的自信心。

    4、及时提问,了解孩子的感受

    你是否曾经感到不知所措,以至于想不出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象一下如果孩子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时会有多艰辛。当孩子自卑时,请务必向他们询问有关他们的感受的问题,它不仅表明父母很在乎他此刻的感受,而且也会让他们冷静下来组织思路,并且更好的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5、不要责备或惩罚他们

    假设孩子因为考试成绩不好遭到父母责备而哭泣。看到成绩单的那一刻,父母可能大发雷霆:“说好了考试前几天要每天晚上坚持复习的,可是你却在房间里玩游戏。如果你按照我说的那样去学习,你会做得更好!”。接下来就开始兑现你说过的如果考试成绩不好的相应的惩罚。

    6、树立英雄榜样

    爸妈可以经常跟孩子说说英雄故事,或引导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给孩子买一些这方面的书刊,让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2024-04-21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在上学期间都会出现厌学情绪,这种情绪受家庭、学业或是青春期等很多方面的影响,让很多家长老师头疼,那么,孩子有厌学情绪怎么办呢?怎样让孩子摆脱厌学情绪,爱上学习呢?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厌学情绪?

    1、重新建立起孩子学习的动力和信心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定好一个目标,比如说孩子某一科的成绩不太好的时候,我们不要去要求孩子马上就去取得及格,只要孩子在学习中比之前有进步,我们就给予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这对孩子重拾信心是非常有帮助的。

    2、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给孩子灌输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告诉孩子我们学习的原因不存在攀比,只要我们真的把学习的内容吸收,考试的成绩只是一个辅助的结果,最重要的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

    3、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家长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引导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要让孩子了解到学习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不好好学习的话,将来在社会上是没有好的出路的。多鼓励孩子,告诉孩子学习并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更不是一件坏事。孩子才有机会对学习产生自信。

    4、耐心和孩子沟通

    孩子厌学怎么办自己该怎么做,没有人是天生就喜欢学习的,也没人是天生就讨厌学习的。不爱学习肯定是有原因的,家长的正确引导是很重要的。家长需要多跟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知道他们内心的想法。同时可以尝试多开发一点孩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孩子为什么会有厌学情绪?

    1、家庭因素: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让孩子感到压力;没有一个合适的学习氛围,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跟不上学习进度,无法取得理想的成绩,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家人对孩子过分溺爱,不注重孩子的学习,孩子没有学习的意识等,都会让孩子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因素:每个老师的教育方法是固定的,不可能针对个别孩子开小灶,如果孩子无法适应其教学方式,就会影响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或者与同学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或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也会有厌学的情况产生。

    3、个人因素:比如沉迷于小说、游戏、影视剧等,或者出现早恋,孩子无法处理学习与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对学习的兴趣,出现厌学的情况。

    2024-04-21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且由于这些困难都是他们的“第一次”,内心难免会出现面对未知的恐惧,也就会出现畏难心理。一部分父母恨铁不成钢,急着让孩子进步,就逼着孩子去面对困难。但这种逼迫的强硬教育方式,往往只会让孩子对处理困难这件事留下阴影,以后再面对困难时就会更加畏惧。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给孩子贴上“不自信”的标签,会孩子很受伤也很尴尬,我们越觉得孩子没有信心,孩子就越会在我们眼中表现出不自信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当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发现孩子“做”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时,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2、耐心帮孩子找出恐惧的根源。

    当父母的在孩子表露出胆怯、退缩时,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陪着孩子一起适应、并发现恐惧的根源所在,然后采取合适的办法,让孩子去面对并克服这种恐惧。

    3、分解难题,逐个击破。

    任何困难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难题组成的,因此要分解难题,难题分解得越详细越好,如果碰到觉得困难的小问题,那就再分解成小小问题,直到让你或孩子觉得,分解后的小问题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完全没有难度。这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就算没完全解决大问题,也能部分解决,而且没有了畏难的情绪。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想处理好孩子的畏难情绪,首先,家长应当接纳孩子的这种畏难情绪,不要否定他的情绪,更不要指责孩子,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烦躁情绪。而是需要确保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及时对孩子的情绪予以安抚。

    5、提醒孩子要做到真正的“不畏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困难、失败、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从小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孩子体验战胜困难的快乐和成就感,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也能让孩子成为乐观的人。我们要相信播种一个好心态,就收获一个好性格;播种一个好性格,就收获一个好习惯,播种一个好习惯,就收获一个好命运。

    6、给予孩子正向激励。

    我们都知道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家长应对孩子有接纳的态度,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表示及时的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理解犯错并不可怕,学习从错误中取得进步。当孩子感到被欣赏,就会迸发出更大的自信。

    孩子出现畏难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的教育焦虑引起的盲目攀比。

    家长一旦出现教育焦虑心态而引发的盲目攀比,就会导致其对孩子自身能力的认识不足,进而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加大难度,或者出现“这个题目很简单,孩子应该会做”的错觉,最终,由于难度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长此以往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就会导致孩子面对困难毫无信心,畏惧逃避的心里状态。

    2、家长的打击和不理解,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如今,推崇精英教育,孩子早早的就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当然,在这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失败的时候,不是安慰鼓励孩子再接再厉,而是罔顾孩子失落的心情,一通训斥。家长的这种不当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就算脑子再聪明、反应再敏捷,一旦遇到困难或是挫折,是很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

    3、对不曾做过的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

    相对成人来说,孩子生活经验较少,因此,当孩子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而在头脑中搜索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便会产生“不能完成”的恐惧心理,进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个事情太难了,我做不了”。即使事情本身并不困难,甚至很简单,但由于内心的拒绝,孩子本来能完成的事,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也很难完成。

    2024-04-16 查看全文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父母应该成为他们的引导者、领路人,帮助孩子摆脱畏难情绪,突破自己,更快的成长。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困难?

    1、不要用强硬方式逼孩子

    于是先来一顿劈头盖脸的批评,从而彻底击垮孩子的心理防线,企图用“激将法”让孩子重振士气。在最后还是期望父母当再次看到孩子想要逃避困难的时候,不要着急,也不要用一些有些强硬的手段去逼孩子。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从态度来看,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给孩子贴上“不自信”的标签,会孩子很受伤也很尴尬,我们越觉得孩子没有信心,孩子就越会在我们眼中表现出不自信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当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发现孩子“做”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时,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3、给孩子独自成长的机会

    在很多父母眼里,逆商教育的关键在于“故意”给孩子制造挫折,故意让孩子吃点苦,让他们不断地感受失败。我们没有必要让孩子去接受一些人为的挫折。因为孩子的成长已经有无数的小挑战。

    4、分解难题,逐个击破

    任何困难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难题组成的,因此首先要分解难题,比如孩子觉得学钢琴很难,那具体是手腕力量不够、听不懂音符,还是上课时坐不住呢?如果孩子专注力不够,不能专心的听老师上课,那就可以把问题细化,重点解决,孩子也就不会再害怕了。

    5、父母放下过高的期待

    很多父母本着对孩子“负责任”的态度,常常在“起跑线”上就为孩子制定了很高的目标,这种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只知道“攀高枝”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只能望着目 标兴叹,却很难尝到成功的喜悦。从未被成功鼓励过的孩子往往会经常有挫败感,信心不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孩子制定“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让孩子不断 地在实现一个个小的目标中受到激励,受到鼓舞,孩子的自信心就会不断滋长。

    6、接纳孩子的情绪

    当孩子表现出畏难情绪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我知道你觉得很难,这种感受很正常,即使大人也有这种感受。我理解你的感受,你可以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不用担心别人的眼光、不用在意别人的说法。我在乎你的感受,我会帮助你,我们一起看看怎么才能变得更好一点”。

    7、父母陪孩子一起打败困难

    家长要发挥陪伴作用,陪着孩子一起应对困难,先跟孩子一起做一次,然后让孩子自己尝试一次,慢慢孩子就会成功地克服“畏难”情绪啦。翻越困难,孩子才会真正有信心。

    2024-04-12 查看全文
  • 面对孩子的厌学行为,家长不要太过担心,不妨给孩子时间和空间,不去打扰他,积极倾听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慢慢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切忌在孩子稍稍打开心门的时候被焦虑心驱使又开始说教或劝诱孩子去上学,这会让孩子不再信任你,把心锁得更紧。

    孩子厌学如何克服?

    1、塑造一个正确的考试价值观

    家长要给孩子塑造一个正确的考试价值观:平时的考试是用来查漏补缺的,而不是用来进行攀比的。学习过程中的努力并不能作为终点的标杆来定义孩子。孩子的成绩是不应该被过分横向对比。每个孩子都应该与自己的过去纵向对比,只要超过了昨天的自己,就是一个勇士,就值得表扬。

    2、行为矫正

    空杯理论:当一个杯子是空的‘时候,很容易把水倒进去,假如一个杯子盛满了脏水污水的话,其他的营养液体是很难倒进去的。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厌学之后,很难有道理可以讲到他们心里去。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他学会自己为自己思考,让孩子把脑海里的脏东西清除出去,使孩子走向理性,学会思考,形成良好的习惯。

    3、找到孩子的闪光点,多予以赞扬和肯定

    如果孩子开始有厌学的现象,那么家长要做到及时肯定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和表扬,满足孩子的自尊心的需求,面对学习差的孩子成长,家长绝不能一棒子打死,更不能讽刺挖苦孩子,要本着教育、细心、耐心地做厌学孩子的思想工作,循循善诱地引导孩子,坚持不懈地激励孩子,客观公正、立足将来地评价孩子,大部分厌学孩子是会改变的。

    4、接纳孩子的现状

    作为父母,要托得住孩子的这个情绪。首先我们要调整我们的认知。学习是一个非常广的范围,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更多生活中的理论知识。除了学习以外,还是肯定会有其他的兴趣爱好。只是在这一个阶段他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父母应该接纳孩子的现状。

    孩子厌学的危害:

    1、危害自信、自尊

    厌学孩子通常不是不想好好学习,而是缺乏学习的自信,不良的学习成绩更加使他们丧失信心。严重者会因此而退学,但是厌学对这些孩子的影响远不只如此。学习上的受挫会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成年后,这些孩子往往缺乏自信,在爱情、人际关系方面更会因此而受挫。

    2、出现行为障碍

    如果厌学的孩子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在家不被家长理解,甚至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被家长打骂。长期下去,他就完全交得对学习毫无信心,而且失去兴趣,随之而来的是逃学,适成恶性循环。一些高年级的孩子或者初中生反抗心理特别强。会引发更加严重的行为问题,如网络成瘾、偷窃、打架等。

    3、负面情绪影响健康人格

    厌学的情绪产生一旦超过2-3周,学生对课程的陌生程度将逐渐加重感觉很难跟上课程进度,想听也很可能听不懂老师在课堂上讲写什么了。因此产生的焦虑情绪更加严重。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过度激动敏感和焦躁激动并会经常控制不住的发脾气。

    2024-04-0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