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秘密不愿告诉家长怎么处理
450
-
很多父母以关心孩子成长发展的名义。去翻看孩子的日记本、朋友圈、手机聊天记录、短信等等。想借种种渠道去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最近在干什么,心思在哪里上面。其实,这些都是与孩子沟通不足,信任不够所产生的问题。想要培养越来越成熟的人格,可能就要从拥有秘密开始。退一步说,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相信孩子“不说秘密不是不爱你”。
孩子有秘密不愿告诉家长怎么处理?
1、尊重孩子的隐私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了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恨不得用尽一切方法监控孩子,想办法得到孩子的秘密。而这一行为,一旦被孩子发现,是非常能够引起亲子关系的矛盾化。孩子有秘密,是在他的成长发育中,情商人格意识发展的必要阶段,是符合发展规律的正常心理建设。
2、理解孩子、控制好情绪
当我们发现孩子拥有了秘密,而又不愿意和家长分享时,应该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家长不用给自己加戏,揣测孩子是不是和自己不亲了?翅膀硬了,想单飞了之类的意向。而是应该高兴,孩子在成长中是正常的,符合成长规律的,充分理解孩子的行为。
3、保守孩子的秘密,取得孩子的信任
做孩子的倾听者,让孩子主动分享他的秘密,最重要的是先保护孩子的秘密。我们很多家长在得知孩子的秘密后,往往以过来人的态度,对孩子居高临下,甚至取笑孩子。孩子在家长这里没有得到安全感,在亲子沟通中,就丢失了对彼此的信任,孩子就不会和家长畅所欲言了。
4、要耐心等待
当孩子情绪反常时,即使孩子很多时候说的语无伦次,“废话”连篇,你只要以平等的视角耐心的等他把事情复述完,有时候甚至不需要你说什么,孩子的情绪得到抒发,而不是被打断、被教训,这会让孩子很压抑。
5、给孩子独立的空间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的附属品,有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想法。每个人都需要私人空间,孩子也是。父母不应该打着关心的幌子来破坏掉孩子的私人空间。所以当孩子有小秘密的时候,父母不要急冲冲地闯进去一探究竟,这样只会伤害孩子,破坏彼此间的亲密关系。
6、相信孩子,调整心态
做父母的不需要时刻保持警惕,有时候对孩子的事情放宽心,不仅会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也有益于保护孩子的小秘密,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放松。所以父母在发现孩子有自己的小秘密时,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正常的眼光看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小秘密,相信孩子。
2024-04-19 查看全文 -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孩子遇到问题时,藏着瞒着,就是不愿意告诉父母,这是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开心与幸福是我们最关心的。
孩子有心事不愿和家长说怎么办?
1、全神贯注地倾听孩子说话。
如果父母能认真听孩子说话,孩子受到尊重,就更有勇气告诉父母事情的具体经过和自己的感受。父母也能体会到孩子的感受和明白到孩子所面对的处境,父母需要做的是理解孩子,并与他们产生共情。
2、尊重孩子。
尊重,是沟通成功的秘密,青春期的孩子非常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特别是家里的父母、老师、同学,而我们的家长总是把他们看成是长不大的孩子,事事都为他们安排妥当才安心,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少很多磨难,事实孩子并非如他们期望的那样成长。
3、善于引导孩子的倾诉。
当我们细微的感受到孩子情绪变化的时候,其实要做的是事情就是引导孩子们能够将内心的感受倾诉出来,而不是急于哄他们开心却忽略了孩子不开心的根本。
4、多肯定,少否定。
家长首先反省一下自己平常的表现,是不是经常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先试着改变自己,再去改变孩子。
家长平时要多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在孩子主动与你互动时,多给予鼓励和肯定,少指责和批评,孩子只有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才愿意向你敞开心扉。
5、与孩子平等交流。
家长们要学着蹲下来,站在和孩子同样的高度去说话,不要使用命令或威胁的语气,要真诚地与孩子温柔对话,平等交流。
孩子有心事不愿意跟家长说的原因:
一、打岔
当孩子兴高采烈地告诉父母一件事情时,父母直接岔开孩子的话题转而说起其他事情,孩子的心情就像坐上过山车,从最高点直接跌入谷底。
在孩子看来,父母的行为就是在告诉孩子,还有其他的事情比自己的事情更紧急更重要,父母更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情。
二、漠视
孩子在获得荣誉和奖励时,一般会第一时间告诉自己的父母,如果此时父母没有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同时表现出对孩子的好消息不在意、无所谓的态度,就会使孩子心情低落,从此失去与父母分享快乐的勇气。
三、否定
父母经常指责和否定孩子,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力不足,不管怎么做都会被父母批评,从而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为避免被父母斥责或严厉打击,孩子就会尽量选择闭口不言。
2024-02-03 查看全文 -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的兴趣、需求跟社交圈都在发生变化。高中的孩子更喜欢跟同龄人交流,他们厌烦跟家长的交流,因为他们觉得家长每次就知道唠叨他们,就知道谈论学习的事情。因此想要跟孩子取得良好的沟通,家长要多观察,多发现他们喜欢的事情,从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谈起,他们就不会那么抵触了。
高中孩子不愿和家长沟通怎么办?
1、理解沟通障碍的根源。
孩子不愿与家长沟通,可能是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压力或是遭遇了问题,而表达情感和需求成为他们的挑战。或许,孩子害怕被批评或被误解,从而选择闭塞心扉。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需要耐心、敏感地去体察孩子的内心世界,发现潜在的困扰。
2、营造开放宽容的氛围。
孩子不和家长沟通时,家长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开放宽容的沟通氛围。不要轻易打断孩子说话,不要急于提供解决方案,而是用耐心的姿态,认真倾听他们的感受和想法。理解并尊重孩子的观点,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声音是被重视和被接纳的。
3、坦诚面对自己的问题。
有时,家长自身的行为和态度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沟通欲望。在孩子不愿沟通的情况下,家长应该勇敢地反思自己是否存在过于严厉、过度干涉或不够关心的问题。面对自身的不足,并主动向孩子道歉和改进,是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的重要一步。
4、建立共同的兴趣和活动。
通过共同参与一些活动或兴趣爱好,可以促进亲子间的交流。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与他们一起玩游戏、看电影、读书或者一起参加体育活动,这些都是增进感情的好方法。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家长不仅可以了解孩子的需求和想法,还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支持和理解。
5、寻求其他沟通途径。
孩子不一定善于口头表达情感,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感受和需求。家长可以寻求其他沟通途径,例如写信、绘画、玩耍等,让孩子选择更为舒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内心。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加自由地表达,还能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
6、给予孩子自主权。
家长应该尽可能地让孩子自己做出决定,并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权。例如,在家庭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决策制定,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想法。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并更加信任自己的能力。
7、保持耐心和坚持。
最后,家长要保持耐心和坚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家长付出持续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能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这些困难,最终一定能够与孩子建立起深厚的感情纽带。
2024-05-23 查看全文 -
多数早恋少年都是沿着感情直线上升,成绩直线下降的轨迹运动的。早恋荒废了不少优秀学生的学业,毁了不少孩子的前程。如果发现孩子早恋一定要想办法正确引导。
初中男孩子早恋家长怎么处理?
1、与孩子树立坦诚的沟通渠道
这样能够协助孩子感到被尊重和了解,一起也能够让爸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爸妈应该尝试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并在需求时供给协助和支撑。这将有助于树立爸爸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信任和互相了解。
2、理解心理需求
初一男生早恋往往是因为在这个年龄段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心和兴趣。家长和老师应该尊重孩子们自己探索感情世界的权利,并给予适当关注。此外,还需要注意到早恋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家长可以通过倾听、鼓励、安慰等方式来缓解孩子内心压力。
3、合理引导
在得知孩子出现早恋后,家长应该进行适当的引导。首先要和孩子讲清楚早恋这件事的利弊关系,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想法,那家长可以选择适当放手,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保护自己以及不能落下学业,让孩子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
初中男孩子早恋的原因:
1、对异性的好奇心太重
同性相斥,异性相吸。青春期的男女就像两块不同性质的磁石,一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能够紧紧地吸引住另一方的目光,他们对异性的内心世界、日常生活充满了好奇,忍不住要和他们交流,这种情况下,早恋的可能性很大。
2、互相炫耀的攀比心理
时代变了,中学生的价值观也在变,他们认为中学时代连个男女朋友都没有实在是丢面子,他们会十分羡慕那些成双成对出入教室的同学,因为他们觉得只有有魅力的同学才会成功的恋爱,所以他们纷纷效仿,积极攀比,最终也加入了早恋大军。
初中男孩子早恋的表现:
1、手腕上戴头绳
男生要是有早恋的倾向,最好辨别的就是看他身上是否有饰品,像女生扎头发的头绳,或者是一些小首饰,这象征着两个人纯真的感情,代表了对方忠贞不渝的爱情。
2、穿情侣服饰
学生们要是有早恋的行为,多数都会喜欢穿情侣装,尤其是初中阶段的学生们,他们思想简单,就是为了炫耀,但是学生们在学校都是穿校服,于是他们就会在校服里穿情侣服装,最明显的就是情侣鞋。
2024-05-22 查看全文 -
对于初三的孩子来说,好好复习,努力学习,考上好的高中是最主要的,但是有些孩子却玩手机停不下来,甚至为了不让父母发现,自己偷偷去买了手机玩,这让家长非常的苦恼,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初三孩子偷偷买手机家长怎么处理?
第一,家长就要明白初三学生为什么要偷买手机。孩子从小到大都跟随父母一起生活,各种性格脾性也都知道,而且一般的小孩都惧怕父母,或者对他们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造成了畏惧心理,平时有什么事情也都不敢交流,心事也不敢说,害怕父母的责骂,故而才会偷买手机。
第二,当初三孩子存在偷偷买手机的行为时,就说明他们已经沉迷于电子产品中了,所以父母要明确其使用时间和使用范围,教会他们掌握一些自我控制、自我暗示、抗拒诱惑的方法,以提高其自我约束能力。
家长可以对孩子先采用定时法,也就是给他们制定一个玩手机的计划。例如每天只玩半小时,过几天习惯后,再把计划调整为三天玩一次,一周玩一次,直到他们能完全控制自己为止。老师和家长要多关心配合,给以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奖励,以促进初三学生巩固效果,消除不良行为。
第三,有的父母抱怨孩子沉迷玩手机,但自己却是不折不扣的沉迷其中,这种情况如同“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有点可笑。孩子很多行为都是模仿大人的,所以大人要在小孩面前应该尽量减少玩手机的机会,和他们在一起时,多陪初三学生玩游戏、读书。比玩电子产品有益的事情很多,就看家长是否用心。
初三孩子偷偷买手机的原因:
第一种,交际环境的需要。初三学生在学校过的是集体生活,大家都用手机联络,都在一同玩游戏的时候,如果哪个小伙伴没有,那就被边缘化了,在其!它方面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孩子没有朋友,没有交流在学校里是很难过的。
第二种,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校学习,通过教科书及老师所获取到的信息是有限的,在学习的过程、同学之间的交流过程中会接触到新的信息,会激发他们进一步的求知欲望。互联网络能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学生通过手机基本上能获取到各种想要了解的信息。
第三种,孩子的“解压方式”。孩子进入初三,学习压力大,成绩出现波动是常见的现象,孩子只是单纯地玩手机解压,却被家长揪着一个原因不放,孩子有一种被“冤枉”的感觉。若再碰上叛逆的青春期,免不了会爆发争吵,引起叛逆。
初三孩子玩手机的危害:
1、手机耽误孩子学习。喜欢玩手机的孩子,习惯了手机带来的轻松愉悦的信息,对知识学习感到鼓噪乏味,学习成绩下降,受到指责后更需要在手机网络里找到慰藉,形成恶性循环之后,孩子逐渐丧失求知欲,产生厌学情绪。
2、与人沟通能力变差。孩子经常看手机,与家长、朋友进行交流的机会减少,长时间的和外界缺乏沟通,可能会影响孩子与人沟通的能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也可能会受到影响。
3、对孩子眼睛发育的影响。孩子的视力还处于发育和不稳定期,过多的玩手机很容易影响视力的发育,导致孩子出现近视的可能。
2024-05-19 查看全文 -
在很多家庭中,只有子女考得好,才能获得父母的爱,父母不是爱他,而是爱成绩好的他。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孩子建立了不正确的学习观,总有一天会爆发的。高二孩子不愿意上学其中的表现。这样看来,还是希望家长能够调整自己的观念,先改变自己,再带领孩子做出改变。
高二孩子不愿意上学家长应该怎么办?
1、要以引导为主
要以引导为主,而不能采取训斥的方式,会适得其反。其实每个人都有进取心,高中阶段的孩子更是如此,血气方刚、不安现状、上进心强。但是如果在平常的学习中受挫过多,则会出现精神上的萎靡不振,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2、适当的减压,不要心存压力
引导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多与老师、同学交流讨论,培养自学兴趣。知识要互补,思想要共振,学习讨论也是很重要的,它既可以活跃学习气氛、集中注意力,又可使孩子信息得到交流,思维得到调整。
3、多与老师沟通
很多家长以为孩子进入高中就可以放松,面对孩子的厌学情绪没有及时做教育工作,孩子就变的更加散漫,上课睡觉、课后网吧、旷课逃学都是部分孩子的常见表现。要想避免孩子出现厌学情绪,家长就要和校方老师保持联系,务必经常参加家长会,及时了解孩子学习情绪和在校情况,同时配合校方教师的工作,共同引导孩子的学习成长。
4、关注孩子学习过程,采用适合的学习方法
家长不要只在意孩子学习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只要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确实努力学习,就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使其感到学习是一件快乐轻松的事情。无论孩子考试成绩怎样,只要努力了就不要再深究,但家长要积极的要帮助孩子分析存在的问题,找做错题的原因,提供一些解决的办法,让孩子自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能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
5、家长应多鼓励
有些父母总是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对待孩子要不就是横挑鼻子竖挑眼,要不就是随意的进行指责,不仅会伤害到子女的幼小心灵,更可能会影响他们内心的健康成长,建议在生活中应多找寻一些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对他们进行语言鼓励。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在平等、民主、关爱、和睦的环境下,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中去。
高二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高中是升学的关键时期,学习任务繁重,压力大,有些孩子会因此感到无从下手,产生消极情绪。
2、学习方法不当。有些孩子缺乏学习方法,不知道如何有效地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产生挫败感。
3、家长期望和要求太高。高中学生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考上理想的大学,而平时考试成绩不理想就灰心气馁,有些家长甚至给孩子加码加压,这样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滋生厌学情绪,甚至逃避或放弃。
4、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过度的唠叨、责骂、嘲讽甚至动之以拳脚或不切实际的加大学习量,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进而演化为厌学情绪。
高二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后果:
1、社交障碍
学生在高中期间需要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如果他们不愿意上学,就会错过与同学交流和建立人际关系的机会。这将对他们未来的职场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2、心理健康问题
高中阶段是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学生不愿意上学,就可能出现压力、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学业成绩下降
高中课程紧张,学生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如果学生不愿意上学,就会减少学习时间,影响学业成绩。这将影响他们未来选择大学和职业的机会。
2024-05-19 查看全文 -
孩子升入初三时,很多家长的压力会骤然增加,家长们要为孩子做各种考前准备工作,面对中考,家长的压力并不比孩子的压力小。当初三家长发现孩子玩手机时,往往会生气,容易做出过分的举动。那么,初三家长发现孩子玩手机应该如何处理呢?请看以下的内容。
初三孩子偷偷玩手机家长怎么处理?
1、从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入手,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控制
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孩子玩手机的频率和时间,使得孩子过于放纵的行为得到限制。父母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设定规定,引导孩子去遵守。适当的让孩子了解手机上的内容可以使孩子接受部分学习的同时也降低了对手机的预期。
2、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自己也是“手机控”,整天拿着手机,没做好正确的榜样,所以孩子就有样学样。所以家长在孩子面前要尽量控制住自己玩手机的频率,要以身作则,如果有工作上的需要,最好是避开。
3、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在玩手机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规则的权利去交给孩子,然后把监督执行的功能留给自己。有些孩子玩手机,爸妈难免会担心说孩子沉溺。我觉得与其把担心闷在心里,不如和孩子坐下来好好聊一聊。跟孩子聊的姿态,可以是:你玩手机我并不会反对,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个规则,去更好的进行自我管理。
4、理解孩子的想法
青春期阶段的孩子社会性发展迅速,非常重视伙伴关系,过度使用手机的孩子,玩游戏的只是一部分,大多数用于社交,其实玩儿游戏本身也是一种社交。要理解孩子渴望朋友,希望被认可的心理需要,在这个前提下要求和引导才可能有效。
5、良好的沟通
让孩子远离手机,家长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要对孩子耐心地劝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6、转移孩子的关注点
带孩子多与外界环境接触。当孩子对手机很执着的时候,父母不妨采用转移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进行干预,孩子的注意力得到转移,手机就不会过于沉迷了。
初三孩子偷偷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爱玩是一种天性,出于对手机的好奇,会经常想玩,因为手机里有动画片、电影、音乐、照片等。这些都非常吸引孩子,弄得孩子心猿意马,总想摸手机。
2、家庭玩手机的氛围太重
有研究表明,孩子在玩耍时,如果爸妈在玩手机,孩子想玩手机的欲望会提高1-2倍。所以说,家庭氛围很重要,爸妈们不应该在家中经常玩手机,否则孩子也会跟着一起玩。
3、父母陪伴时间少
有不少家长因为工作繁忙,忽视了陪伴孩子,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了孤独感,孩子就会为了获得归属感和幸福感而沉迷手机。家长不能陪伴孩子的时候,手机可以忠实地陪伴在孩子身边,几次下来,孩子就会对手机有了依赖心理。
初三孩子偷偷玩手机的影响:
1、影响与他人交流
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中,会减少与他人说话等交流,影响与父母情况,影响语言锻炼。时间长了心理、情感可能发生不正常改变。
2、影响视力
经常长时间手机屏幕光线刺激眼睛,可能对眼有损害。孩子会长时间的近距离的盯住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轴延长,从而造成视力下降,发生近视等。
3、影响身体健康
长时间玩手机还可使睡眠减少、记忆力衰退、产生心理依赖,孩子会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不善与人交流,导致自闭、怯懦、孤独、偏执等行为。
2024-05-17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