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儿子的家庭该如何教育
7807
-
当生二胎获得国家政策允许后,仍然有不少家庭望而却步,因为二胎不仅会带来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还会涉及到如何养育好二胎的问题。而养育二胎最重要就是,如何照顾好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如何才能兼顾两个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们一起幸福快乐地成长呢?这是二胎家庭父母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胎家庭如何教育好两个孩子?
1、要细心观察孩子们的情绪
老大之所以会产生一些情绪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家长的“忽略”,往小了说,就是不再只围着他转,往大了说,就是忽略了他的小心思和感受。当捕捉到老大的情绪时,家长应该学会打开话题,尽量把话题延伸到老大身上,让老大也感受你们对他的爱。
2、要做到平均“分配”爱
父母再小心也无法做到事事都一碗水端平,但父母也应当做到多加留心,不能太过偏袒某一方,这样才能保证两个孩子都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要发现两个孩子身上各自的闪光点,给予足够的赞赏和发展空间,让两个孩子都能够拥有一个宽松愉悦的成长环境。
3、合理公正地解决孩子之间的矛盾
家中两个孩子很容易出现矛盾。父母可以先冷眼旁观,看看孩子们接下来的举动,让孩子在矛盾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矛盾愈演愈烈,父母要弄清楚事情的原委,不要随意批评孩子,更不能以“大的要让小的”为由,张口就责怪老大,让孩子们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一视同仁。
4、不要经常拿双宝进行比较
孩子都喜欢被夸奖,所以,父母亲在生活中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做比较,即便大宝成绩好,全班第一,小宝成绩差,年级垫底,也不要做比较,因为这样容易让孩子之间产生隔阂,嫉妒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所以,正确做法应该是慢慢引导,让孩子自己努力。
5、尽量不要打乱大宝的生活规律
如果条件允许,两个孩子分开睡,互不干扰,都有一个固定、安全、安静的睡眠环境。尽量不要打乱大宝的生活规律,稳定的环境对孩子的安全感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让大宝更容易适应。每天晚上讲睡前故事,哄大宝睡觉,爸爸可以积极的参与。
6、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们应该试着从孩子的内心世界看兄弟姐妹、看爸爸妈妈,有时候不管老大也好、老二也好,会像个张牙舞爪的“小怪兽”一样,作为家长我们要让他不要用极端的方式对待家人,也许孩子长大后才能温柔的对待整个世界,在他们的人生道路上,其实这些都是财富。
2024-04-27 查看全文 -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以下是整理的家庭礼仪教育的相关知识,请了解。
如何理解礼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崇礼重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崇礼重礼,古今中外皆然。这里的“礼”,指的就是社会生活中由于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为大家共同遵守的仪式,是一定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和反映。
当今社会是高度开放的社会,也是高度协作化的社会。任何单一的个体都必须与其他的个体或群体交往、合作。任何不礼貌和不文明的行为不仅使人生厌遭人唾弃,无助于建立世人间健康有序、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且还必将“严重危害当今社会各阶层的合作与团结”。
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先生在给他儿子傅聪的一封信中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他这样写着:“你所来往的圈子特别是有教育的圈子,一举一动务须特别留意。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你这种规矩成了习惯,一辈子都有好处。”
2、礼仪教育,基础在家庭,关键也在家庭
礼仪教育的过程就是礼仪习惯的养成过程,也就是社会的个体化再到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其实质是要把一个具有自然属性的个体的人培养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社会的人。
而作为个体的人降临人世步入社会,首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就是家庭。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孩子从小生活在家庭里,受到最初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的启蒙教育。他们在家庭中生活和活动,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逐渐形成各种思想意识、行为习惯。其中有好的,也有坏的。这对他们以后的发展,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3、家庭礼仪教育架起了个体与社会的坚实桥梁
社会个体化再到个体社会化,其间联结的纽带就是家庭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不只是给孩子多灌输知识,而是帮助孩子养成礼仪习惯,能够与人友好相处,在共同的进步中发展中更进一步地充实、发展、完善自己。在这方面,家庭礼仪教育以其独特的即是首发站又是终点站的家庭的地位,无疑是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4、家庭礼仪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有力支撑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一个人都必须是社会的人,都必须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家庭是社会的基础细胞,是我们一切习惯的渊源。个体能否成功地进入社会适应社会并为社会所悦纳,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他接受的家庭礼仪教育。
5、家庭礼仪教育看平时,重养成
家庭是孩子日常生活中最理想的港湾,它既是遮风挡雨的`寓所,也是孕育希望和放飞理想的锚地。家庭礼仪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的礼仪习惯。看平时,重养成,自然是家庭礼仪教育实施的应有之义。具体可由以下四方面着手。
以礼带礼,突出家长表率作用。家庭礼仪教育的实施,应该加强教育者(主要是父母)自身的礼仪修养。“孩子是父母言行的一面镜”;“父母是对孩子影响最先、最深的人,是孩子模仿最早、最多的形象”。“孩子常常把自己的行为与父母相对照,甚至父母行为中的某些失当之处,也往往会成为一些孩子开脱自己错误的‘口实’。
孩子既可以从父母身上学到优点,又可学到缺点。”“为人父母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必须从自己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做起。”作为家长,我们的那些做父母应该切实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认真负责地扮演好孩子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的角色,努力践行规范的文明礼仪,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从而自然地接受影响、教育,自觉地付诸实践。
什么叫好家庭教育仪式?
我国是礼仪之邦,历来重视以礼育人,如《弟子规》中“称尊长,勿呼名”“路遇长,疾趋揖”等仪式化的行为规范,能够让孩子建立起尊长孝亲的伦理道德观念。
到了现代社会,我们也经常运用各种仪式活动来进行教育,如学校中的开学典礼、升旗仪式、少先队入队仪式等。学校仪式有助于孩子融入学校生活、热爱学校文化、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国家认同感;而家庭仪式则能建构家人美好的共同记忆,促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幸福感与责任感,等等。
一般来说,家庭仪式中往往蕴藏着很多德育契机,父母巧妙地运用可以促进孩子的道德养成和人格发展。具有德育作用的家庭仪式主要包括传统节日仪式、家庭成员的成长仪式及日常性家庭仪式等。
那么,如何通过家庭仪式对孩子进行德育呢?作为家庭仪式的重要组织者,父母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①立足教育性,挖掘家庭仪式的德育内容
家庭仪式每一个环节都蕴含价值渗透,不同的仪式活动可能涵盖不同的德育内容。以传统节日仪式为例,父母可以通过引导孩子理解节日习俗中的德育内涵,让他在浓厚的仪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好品格与德性的熏陶。比如,清明节扫墓寄托了人们对祖先的缅怀与感恩,父母可以对孩子进行孝亲和感恩教育;春节前大扫除体现了热爱劳动的品质,可以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端午节包粽子,源于对爱国诗人屈原的纪念,可以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家庭成员的成长仪式中,孩子的生日会蕴含着感恩父母之意;成人礼则意味着要自立自强、勇于担当;等等。
②家人之间每天早晚互相问安
定期陪孩子看望老人等一系列日常性家庭仪式也无不体现尊老爱幼的品质,这些都是进行家庭德育的良好契机。
③增强家庭仪式的德育现场感。
在传统的家庭仪式中,父母往往是组织和参与的主角,孩子是配角甚至是观众,这大大削弱了家庭仪式的德育功能。因此,现代父母应更加尊重孩子的主体性,赋予他们参与表现的机会,以增强孩子的参与以及家庭仪式的德育现场感。比如,让孩子亲手制作礼物为老人祝寿;让孩子一起贴春联、买年货和打扫屋子来迎接新年等。总之,通过让孩子深度参与到家庭仪式的各个环节,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体悟、认同和内化仪式背后的德育内涵。
④创新家庭仪式的德育形式
除了像传统节日、生日聚会等较为普遍的家庭仪式,父母还可以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些新仪式。如组织家庭志愿活动来培养孩子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品质;安排有意义的家庭出游来遍览祖国大好河山,在“行万里路”中激发孩子的爱国热情和凌云壮志;通过家庭集体观影的方式共同观看富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如借助电影《飞屋环游记》来激励孩子自强不息、敢于追梦。
不妨利用良好的社会资源,全家定期带领孩子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伟人故居等,在弘扬爱国精神的同时,引导孩子养成自信拼搏的人生态度。
2024-05-31 查看全文 -
谈起孩子,大概每一个父母都有聊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历程也是人们为人父母的成长过程。在对孩子的教育中,父母也是要具有聪慧、注意方式的,只有做一个智慧型父母,才可以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何做新时代智慧父母家庭教育?
1、理解孩子
孩子们都有一颗善良、敏感、脆弱的心,我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语气温和地和孩子沟通,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出成长期的困惑和迷惘,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中,父亲就像一台机器的硬件,母亲是软件,但连接它们的不是电,而是爱,有爱的家庭就有温度。有温度的家让孩子安心,孩子更爱家,就会想为家庭努力、进取。
2、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让孩子从容、快乐地成长。不苛刻、不焦虑,用微笑感染孩子,用爱浇灌,用心坚持,就终会见彩虹,我们是孩子未来的原生家庭,我们要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做好父母,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让我们的下一代,新一代朝着远大而理想的目标前行。
3、丢掉老套教育方法
父母要学会以高情商来控制最本能的冲动行为,不要在发怒的时候把孩子拖来狠揍一顿,也不要用长辈阅历丰富的优越感来压制孩子的幼稚思想,这样才能丢掉老套的教育方法。
4、绝不宠溺孩子,是非分明
家长一定要看住孩子的行为,在处理方式上一定要做到小错小罚大错大罚,惩罚分很多种,很多家长把打孩子作为方法是错的,可以采取一些有意思的惩罚像不允许看自己喜欢的动画一周,没收孩子喜欢的玩具、罚写作业等方式,当然在孩子取得一定的成绩或者做好比较好的事情一定要学会奖励孩子。
5、小学抓成绩,中学加关爱
小学家长注意孩子的兴趣和性格,着重培养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中学的家长不能过分去注重孩子的成绩,孩子这时候已经有自己的很多想法,你不能去和孩子的思想死缠烂打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当孩子情绪或者成绩下滑一定要去查查原因可以问问他的同学朋友以及老师对症下药,再去给孩子去交流,不能去过分责备,大学是比较散漫的在中国这个社会上,一定要紧抓孩子学习,因为这时候心里和生理上都比较成熟,对于女孩子一定想办法让他以学业为重。同时可以鼓励孩子去社会实习以及旅游。
6、发现孩子
我们家长需要有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孩子的优势,而不是只针对孩子的缺点以及孩子的错误,谁不犯错,知错能改,善大莫焉,我们应该去扩大孩子的优点,放大孩子的优势。
7、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就感
我们要对孩子的期望值要恰当,不要一开始就给予太高的期望值,凡事有一个过程,然后给孩子及时的反馈和奖励,孩子有哪些方面做的好与不好?我们家长都应该及时地给予反馈,指导出来,对于好的方面,我们应该给予奖励,可以是物质,或者是精神,语言方面的奖励。
2024-05-25 查看全文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生的老师,家庭教育重于泰山。家长如同农夫,孩子就是庄稼,家庭教育的责任就是:当种则种,当水则水,当肥则肥,当药则药。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漏掉了或滞后了或做反了都是不行的!
如何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榜样示范法
家长要为孩子提供示范,榜样。让他有可以模仿和学习的的对象。首先要是注意身教,即父母要用自己的言行影响教育孩子;再者榜样引路,即用古今中外的名人事例或孩子身边的先进人物以及同伴中的佼佼者来教育孩子。
第二、兴趣培育法
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倾向。兴趣往往成为某事物入门的向导。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要注意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善于发现和发展孩子的特长,充分发挥孩子潜在的能力。
第三、谈话疏导法
即家长就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 方面的知识和孩子交谈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应保持气氛轻松,这样才利于孩子畅所欲言,利于家长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或掌握知识的状况。谈话疏导法一般同讨论法在结合 在一起使用。其具体方式有交谈、疏导、提问、讨论、说服等,重在一个“谈”字上。
第五、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
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父母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不好,对孩子的教育就容易失败。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其关键在于“定位”。
第六、不要唠叨不休
有句话说: "你要孩子讨厌一 件事的话,极好的方法就是不断的对他唠叨不休。”唠叨是精神上的疲劳轰炸,任何人都不愿被人念个没完没了,的方法是改用其它方式来管教,丢弃唠叨的旧手段,唠叨只能把父母的情绪发泄给孩子,让孩子也感染这些情绪,而他无处发泄,只有发展成些适应不良的行为了 。
第七、赞赏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很有益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经常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认同,让孩子树立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八、从小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最重要
现在的许多家长特别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却往往忽视了对孩子意志品质的培养,这是家庭教育的误区。
家庭教育父母不该做的事:
1、对老人不孝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怎样对待老人,孩子将来也会怎样对你,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增加他的感恩意识。每个人都有变老的一天,当你老了,孩子说不定就学你当初。
2、把脾气出在孩子身上。
加上有些小孩动不动不顺心的时候就会哭,这时候父母不但不劝小孩,不去讲道理,对孩子大喊大叫、甚至训斥孩子。这样下去,只会加深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孩子以后就不信任你,会有恐惧感。
3、在孩子面前吵架、大声嚷嚷和动手动脚,有些人甚至摔东西。
和睦相处的家庭能让孩子感觉到有安全感,性格也会变得自信,父母间经常吵架,会让孩子缺失安全感,变得内向自卑,还会学样,夫妻如果有什么问题需要辩解,那就最好避开孩子,不然带给孩子的心理阴影会很大。
4、不能以身作则,不能言传身教。
不要在孩子面前玩手机游戏,刷抖音视频直播啥的,也不要老是去打麻将,多把空余时间留给孩子,多一些互动让孩子有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经历。
5、在孩子面前抱怨。
现在成人所承受的压力普遍是比较大的,所以有些情商比较低的父母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情绪转移到孩子的身上,会在孩子面前抱怨,向孩子传递一些负能量,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会为孩子的童年蒙上一层阴影。 同时这会增加孩子心中的无力感和愧疚感。 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弊要远大于利的。
6、在孩子面前数落别一半。
不管是爸爸或者妈妈,经常在孩子面前数落另一半的不好,都会对孩子或者整个家庭的关系带来不好的影响,因为在孩子的心中,自己和爸爸妈妈组成了一个家,家应该是充满安全与温暖的,而且父母是他最值得信赖的人,但是在孩子面前数落或者诋毁另一方,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伤害,双方都是他最爱的人,他不知道该听谁的,该信谁的,大脑会经常处于一种疑惑与不愉快的状态,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人格分裂。
家庭教育小技巧,父母必看:
做好自己,成为孩子的榜样。
稳定自己的情绪,放大自己的格局。
教会孩子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会孩子独立。
善于和孩子沟通,善于倾听,有耐心地去引导导。
多一点鼓励和表扬,少一点埋怨和否定。
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能力培养。
教会孩子讲规矩,有教养,好好说话。
教会孩子懂感恩。
教会孩子承担责任。
2024-05-17 查看全文 -
孩子脾气暴躁,最忌讳的就是父母以暴制暴。尤其是男孩,在叛逆期时特别容易冲动,做事不过脑子,如果父母一味压制他们,他们甚至还会做出一些偏激难以挽回的事。叛逆小孩不具备控制情绪的能力,需要父母教会他们。
叛逆儿子暴躁如何教育?
1、坚决。
在与叛逆孩子沟通的过程中,态度要坚决,让孩子知道原则问题不能变通。只要家长的态度坚定而温和,就没有搞不定的叛逆孩子。
2、非控制的说话方式。
我们可以改成非控制的说话方式:“所有玩具还没有收拾好,我非常生气,我请求你把它们收拾好。如果你愿意的话,我可以在开始时帮你一把”。这样的说话方式,更容易让孩子接受。面对孩子的叛逆,家长坚持冷静、坚决和非控制的态度,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叛逆行为。
3、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双方在交流意见时,能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想一想,就会在比较中了解彼此的动机和目的,就会意识到自己的意见是否正确,对方是否能接受,这样也可以避免大动肝火。
叛逆儿子暴躁的原因:
原因一:知道父母会无条件宽容自己。
部分孩子是因为在学习或是生活中遇到了压力,所以想要在别处发泄自己的不满。而父母的宽容大度成为了他们宣泄情绪的出口,所以他们在家长面前往往表现得很不耐烦、很爱顶嘴。
原因二:青春期男孩自尊心过强。
在青春期的时候,男性过强的自尊心也是导致他们容易发火、情绪暴躁的原因之一。男孩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可父母又把他们当成孩子看待,这种思维上的差异,导致双方容易引起矛盾。
原因三:青春期逆反心理在作祟。
青春期的孩子们最常见的就是逆反,这时期的孩子似乎跟家长们启动了对战的模式。家长们经常说到孩子“软硬不吃”。青春期孩子都会经历一段十分敏感又易激动的时期,其情绪就像随处埋着的地雷,一不小心说爆炸就爆炸。
叛逆儿子暴躁千万不要这样教:
第一、以暴制暴。
如果孩子出现了原则上的错误,家长也不要和孩子硬碰硬,毕竟石头碰石头最后只会两败俱伤,所以以暴制暴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而且还容易刺激到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产生暴力的倾向。
第二、刺激孩子的负面情绪。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情绪不对,可以试探性的问问孩子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如果孩子愿意说出来那是极好的,可是如果孩子不愿意说,那么家长也不要强迫孩子,毕竟一直持续逼问孩子会激化孩子的负面情绪。孩子的情绪被激化,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第三、激怒青春期男孩。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爱发脾气就是因为对孩子宠爱过度,才导致孩子的这个行为,因此这些家长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会使用暴力,而且还会多次激怒孩子,从而让孩子知道只要孩子发脾气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从而杜绝孩子发脾气的现象。可是,如果长期如此,孩子的内心就会一直被压抑着,而且很有可能在某天全部爆发出来。
2024-05-13 查看全文 -
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都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做好引导。因此,家庭教育是否正确便格外重要。有些家长只追求结果,不在乎过程,忽视了对孩子的习惯培养,一旦等孩子独立后,学习和生活就都会变得一团糟。
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第一、好习惯需要简单易行的开始。
培养好习惯,需要一个好的开始,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目标,只要孩子做到了,父母就可以用鼓励强化这一行为,孩子成就感就会一点一滴增加。好习惯都是日积月累慢慢坚持下来的,一开始不宜将目标设置得过大过难。
第二、让孩子体会到好习惯带来的好处。
当孩子的行为在往好习惯上靠近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比如“这次不用妈妈提醒就做好了!”、“玩具收拾得真整齐”、“这次做得比上次好多了!”孩子做完事情得到积极的反馈越多,越是能强化这一行为。
第三、提高孩子的认识。
培养良好的言行习惯,是做好孩子教育的关键。家长首先要培养孩子对习惯的认知,让他们了解好习惯对自己的重要性,只要孩子对习惯培养产生了主动认识的兴趣,自然会主动参与养成计划。坏习惯会让孩子得到许多教训,好习惯会让孩子更易走向成功。
第四、持续的行为锻炼。
坚持对孩子优良习惯的行为进行锻炼,让孩子自发主动地养成好习惯。不同的行为习惯需要不同的养成时间,家长要持续对孩子进行习惯养成的锻炼,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第五、环境是好习惯的土壤。
你想让孩子养成什么习惯,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帮助他,清除环境中的障碍,让孩子言行品行在环境中得到最初的熏陶。
第六、适当的榜样作用。
榜样作用会使孩子对好习惯有种心之所往的热情,愿意为习惯的养成做出加倍的努力,特别是名人和优秀伙伴的榜样作用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能产生很大的作用。
家庭教育中应该培养孩子哪些良好习惯?
第一、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
许多成年人有拖延症,事情要到最后关头才匆匆忙忙去做,那是缺少了“今日事今日毕”的习惯。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凡事赶早不赶晚”的意识。这样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从而养成从容的心态。比如,让孩子完成功课之后再去玩耍,当天的事情尽量不拖到第二天。
第二、自省的习惯。
每个人都需要自省。通过自省,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改进,就会不断进步,日臻完善。告诉孩子,犯错不要紧,但是不要重复犯错。要求孩子有错必改的关键是培养孩子自省的习惯,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第三、控制情绪的习惯。
不要以为孩子小,想哭就应该哭,想笑就应该笑,想发脾气就发脾气,其实控制自己的情绪是一生的事。孩子的情绪要有宣泄的空间,也要有调节控制的习惯。比如孩子遇到难题,烦躁了,告诉孩子遇到困难,发脾气没有用,不如先去做点别的轻松的小事,让心平静下来,再回头解决问题。
第四、自己事自己做的习惯。
独立自主的孩子,走到哪儿都是没有问题的。这样的孩子,将来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不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有自己的判断力,能够在生活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于别人。要不断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这样,当有一天该放手时不会过于担心,孩子也不会充满恐惧。
2024-05-12 查看全文 -
生活中经常发现,孩子一开始学习往往兴趣盎然,但时间长了就坚持不下去。相信很多家长都听说过“内驱力”这个词,也知道内驱力强的孩子往往更优秀。作为家长,当然希望自家孩子能是一个内驱力很强的孩子,不用我们操心孩子就能把自己安排得很好。
家庭教育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1、多让孩子体验自主感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作为家长,不应该给孩子过多干涉和保护。适当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面临选择时,尽量让孩子自己做主,只有孩子自己能做主的时候才可能获得自主感。
2、及时给孩子积极反馈
当一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总是能得到支持和积极反馈的时候干劲就会更足。孩子同样如此,他们需要被爸爸妈妈或者老师“看见”,需要被肯定被鼓励。
3、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避免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管控。然后再给孩子写作业时可以问孩子,“你是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作业的先后顺序。
4、小目标产生成就感
孩子之所以喜欢玩游戏,就是因为游戏是一种闯关的形式,而且每通过一关都会拿到相应的奖励,让孩子产生了美好的体验。所以再让孩子学习时,也可以把目标推进成几个星的目标。在完成小目标时,确认自己有能力完成,获得成就感。
5、培养孩子兴趣爱好
想和一个孩子建立好的关系,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谈论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喜欢表达他们的兴趣。当你表现出对他们喜欢的东西也很感兴趣的时候,他们会热烈地回应你,并很快把你视为可以信任的朋友。
6、给孩子跳一跳就能达到的目标
比如孩子平常做作业需要一个小时,鼓励孩子50分钟完成比较符合实际,如果让半个小时完成,孩子就比较难达到。所以制定目标要符合“最近发展区”,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目标。
7、走进自然,爱上运动
每个孩子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当身心与大自然接触的时候,整个人的精神状态都回不一样。这一点可以从很多人每到周末都往郊区跑很像。书中提到,带孩子到大自然去,它会孕育孩子奇妙的想象力。孩子不是只有学习,他们还有生活,他们的身心发展需要大自然的照顾,所以接触大自然,是他们未来的创造力的基础。
2024-05-1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