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孩子的依赖性
384
-
家长普遍都有一个比较困惑的问题,就是孩子为什么总是依赖家长?有依赖性性格的人还有很多人格障碍,包括没有安全感、内心脆弱等,这种性格的产生跟家庭教育关系非常大。当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时,孩子就会依赖父母,性格也懦弱。
如何解决孩子的依赖性?
1、培养孩子依靠自己的良好品格
家长在面对孩子时不要包办代替的同时,也要告诉孩子,不要事事都依靠别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收获和进步,引导孩子学会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自信心。
2、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做
一些家长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想好做好,殊不知这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长们要大胆的放手,遇到事情时可以让孩子去自己尝试做一做,鼓励孩子去探索,面对孩子不会的问题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示范,然后再邀请孩子独立完成任务。
3、逐渐放手
相信孩子自己能做到。很多妈妈把孩子照顾的很好,甚至以孩子还小为由,什么事都准备的妥妥的,不让他们干一点力所能及的事。逐渐放手,让孩子去学会挑战自己。在孩子面对挑战、出现害怕、胆怯的行为,妈妈应该不断鼓励孩子,给予孩子自信心。
孩子依赖性太强的原因:
1、家长溺爱迁就
有家长因为爱孩子,不想孩子吃苦,就过分溺爱保护孩子,在孩子犯错时也无原则的迁就,孩子事事依靠父母而失去独立的能力,心智不成熟,长此以往还会无视父母和不尊重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害。
2、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当父母帮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的时候,孩子不需要自己再动脑或动手去解决,只需要相信父母就行。逐渐孩子就会丧失独立性,凡事都依赖父母去完成。
3、家长的反向依赖
不仅孩子依赖家长以获得安全感,家长也会反向依赖孩子,有些家长对孩子的依赖,甚至会超过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家长反向依赖过度后,就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成长,使孩子失去了主见和自我控制的意愿。
2024-02-20 查看全文 -
受生存压力的影响,如今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隔代教育”,即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已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带。孩子自小缺乏父母的关注,又被老一辈人所溺爱,自然很容易出现缺乏自理能力,依赖老一辈人的情况。如果不及时改正,对孩子未来的成长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何改掉孩子依赖奶奶
首先,与孩子奶奶进行沟通。
如果孩子奶奶明事理,她看到孩子与父母不亲,她也会感到很难过,她甚至会主动劝解孩子与父母修复关系,减少与孩子接触的时间。
如果孩子奶奶受到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没有那么明事理,你可以与孩子奶奶进行一定的沟通,告诉她,你也很高兴孩子与她关系这么亲密,但是,你也要让孩子奶奶意识到亲子关系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如果孩子在小时候没有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孩子长大后会处理不好亲密关系,出现很多情绪、情感问题。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她会把你的建议给听进去。
其次,多接触孩子。
孩子对人依恋,主要是依恋对象给了他足够的爱。美国比较心理学家哈洛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爱源于接触。如果你想让孩子感受你的爱意,你一定要多去接触孩子。
白天的时候,尽量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让他感受到你的关注,这可以让他获得一定的安全感。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如果你的孩子还比较小,你可以让他和你共处一室睡觉。
如果孩子已经比较大,需要分床睡,你可以在孩子睡前多陪伴孩子,给他讲讲故事,摸摸他的脑袋,亲亲他的额头,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让他感受到你的爱意。
最后,改变孩子的认知。
这个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孩子已经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你可以选择一个好的时机, 与孩子做一次交流,你必须承认你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并让他意识到,虽然在他的成长中,你有失职,但你一直都是爱他的。还有,你可以告诉他,奶奶年纪大了,身体不是很好,应该让她少操心。
从小只跟奶奶亲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成这样,挺可怜的,你家孩子是吗?
1、变得没有安全感
孩子从小若是只跟奶奶亲近,很少跟父母交流和亲近,等读书后,它会渐渐发现自己跟其他的同学不一样,别人都有父母带,而自己只有奶奶,会变得开始敏感,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开始自我怀疑,长大以后也会渐渐的缺乏安全感。
2、变得不相信父爱与母爱
都说若没孩子天天生活幸福,无忧无虑,那么父母肯定给予了孩子足够的爱,若是孩子从小不跟父母亲近,就意味着孩子主动拒绝了父母给的爱,也不会体会到父母和母爱有多美好,只有拥有更多爱的孩子,生活的才会更加幸福和有爱,若是从小没有感受过父母爱的滋润,就会排斥父母,不相信父爱与母爱,对孩子以后的成长会有影响的。
3、变得恐惧婚姻
孩子从小只跟奶奶亲近,久而久之就会感受不到父母之间感情的美好,更不会感受到家的温暖,于是对以后结婚成家没有那么多的向往,严重时可能会让孩子长大后变得恐惧婚姻,不相信婚姻,甚至追求独身主义,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幸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孩子会特别依赖奶奶呢?
1、大部分时间和奶奶在一起
有的宝妈在生完娃就把孩子交给了孩子的奶奶,孩子长大了,表面上是孩子妈妈养大的,但是在孩子最依赖人的那段时间其实是奶奶陪伴的,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小,不会记得的,但是有的时候这种习惯性的记忆也是存在的,这样孩子是不会忘的,还会和奶奶特别的亲。
2、平时睡觉和奶奶一起睡
有的宝妈虽然日常经常陪伴孩子,但是在孩子睡觉问题上把孩子放到了奶奶那里,孩子和谁睡对孩子的性格和亲子关系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晚上是孩子内心比较敏感的时候,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依赖性比较强,如果孩子平时和奶奶一起睡,那么孩子平时可能就会更依赖奶奶。
3、奶奶的情商非常的高
有的老人带娃非常的有经验,在不一味的宠溺孩子的基础上还能让孩子喜欢自己,老人这种“投其所好”的行为会让自己和孩子的关系特别好,再加上平时有的宝妈带娃经验不足,动不动就教训孩子,孩子自然就会和老人亲一点。
2024-05-30 查看全文 -
纵使父辈祖辈在行为思想上有诸多差异,但两代人的出发点皆是为了孩子。统一思想,求同存异,找到两代人的平衡点。同时父母也要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自然能够避免诸多不必要的矛盾。
两代人带孩子的矛盾如何解决?
1.隔代不能断代,再忙也应该抽出时间陪伴孩子
隔代教育不代表完全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管,而父母自己一点都不过问。“子不教,父之过。”生出来就应该教育。即使时间不多,也应该抽出一点时间陪陪孩子,在孩子睡觉前讲一些小故事,陪孩子学习知识,陪孩子玩一会儿游戏。若是实在抽不开时间,也可以多给孩子打打电话,多多交流。参与进孩子的生活,提升孩子的安全感,让他们知道其实爸爸妈妈是在意自己的。
2.与祖辈尽量少争吵,多沟通,祖辈又不是“铁树”
祖辈的出现,填补了孩子没有陪伴的空白。而祖辈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抱到了孙子,能不好好疼爱吗?宠着宠着就把孩子宠上了天,变得无法无天,这也是每个家长最担心的事情。这时家长就应该与长辈多沟通,少和长辈顶嘴,老人也像孩子,越顶嘴,反而抵抗心理越重。家长耐心的告诉长辈这样做的利弊,相信长辈们能够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适当改正自己的溺爱。
3. 两代人统一思想,求同存异,共同努力
隔代教育中家长的担心大多是因为老一辈和自己的思想不同,年轻一辈更加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但老一辈更加注重孩子脚踏实地,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这往往会限制孩子的发展。为了避免这类情况的发生,年轻一代可以先和老一辈统一好思想,再让老人开始带孩子,不要等到已经对孩子造成的影响才引起重视,到时候只能是亡羊补牢。
两代人带孩子的弊端:
一、溺爱宝宝,阻碍成长
祖辈在年轻的时候,因为生活和工作条件的限制,对子女可能没有能够很好地照顾,他们很容易产生一种补偿心理,把对子女的爱以及对孙辈的爱全部集中到孙辈的身上,对宝宝疼爱有加,过分关注,以至于事事代劳,处处迁就宝宝,导致宝宝出现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等问题。
二、引发家庭矛盾,致亲子隔阂
另外,宝宝从小就跟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习惯了接受他们的袒护与迁就,也可能养成一些父母看不惯的行为习惯,当父母从祖辈手里将宝宝接管过来时,他们可能就会急于去扭转宝宝的这些所谓的问题行为,父母和宝宝之间就极容易出现对立情绪。于是祖辈和父辈之间就很容易因为宝宝的教育问题引发家庭矛盾。
三、抱持老观念不放
许多祖辈教育理念比较落后,对宝宝心理发展的特点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就可能限制宝宝的各种探索活动,给他提出一些与他的年龄不相适应的要求,无形中给他一些捆绑,导致他缺乏开创精神。
2024-05-29 查看全文 -
学习是一个人成长必须经历的东西,但是现实生活中常常也存在孩子不喜欢上学的情况,有的甚至让家中操碎了心也没能让他们认真的学习。
初三孩子不爱上学家长如何解决?
1、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我们作为家长,需要去弄清楚初三孩子为什么会不想上学,多多了解孩子的动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找到孩子不想上学的真正原因,才能够提出解决办法。
2、耐心沟通
初中生不肯去上学,这时就需要父母耐心和孩子进行沟通,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对未来的规划,然后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同时为孩子规划好未来。
3、激发孩子兴趣和动力
为了让孩子重新燃起对学习感兴趣,家长可以尝试以下方法:首先,找到孩子感兴趣的领域,并将其与学习内容相结合。例如,如果孩子喜欢音乐,可以通过学习音乐理论来提高他们对数学和物理的兴趣。其次,鼓励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并且增加对学习的积极性。
初三孩子不爱上学的原因:
1、学习压力过大:初三阶段的学习任务繁重,课程难度加大,部分孩子可能会感到压力过大,导致厌学。
2、缺乏兴趣:孩子对某些学科或课程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3、青春期的身心变化:青春期的孩子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很大的变化,这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状态。
4、人际关系问题:孩子在学校可能遇到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同学间的矛盾、老师的偏见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孩子对学习产生消极情绪。
初三孩子不爱上学的表现:
1、态度问题
初三孩子不爱上学表现在对于学习的态度上。他们通常没有积极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或者准备考试。有些孩子甚至表现出对于知识的漠视和反感,在家长或老师提醒下也不愿意去学习。
2、经常抱怨某位老师
同学们对一个老师的态度,是很容易影响到他的学习的。当学生们喜欢一个老师的时候,那他那一科的成绩肯定也不会差;若是不喜欢或者是讨厌的时候,那那一科的成绩肯定是不好的。
3、容易情绪化
初中的时候,学生们正是处于一个青春期的关键时刻,心理和生理都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很容易就会出现情绪化的状态,严重的还会有逆反心理。
2024-05-22 查看全文 -
任何事情都要有个度,过与不及,对于手机的使用也是如此,少量看手机可以增加视野,增长见识,但如果一旦沉迷就会影响身心和学习。现代科技社会,越来越多的小孩离不开电子产品,很多小孩把手机当成生活中重要的工具,更有的小孩依赖手机学习,天天捧着手机。但是手机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形成不同水平的危害。
孩子依赖手机问题的解决办法:
1、家长保持自己的冷静,做个好榜样。
首先父母应该冷静下来,不要天天在孩子面前念叨,这样反而达不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孩子并不是生下来就喜欢玩手机的,很多父母在孩子面前看手机,他们就会好奇,从而对手机有了兴趣。他们因为好奇,模仿父母的动作在手机上划一划,立刻就让手机里的花花绿绿给吸引到了,最终沉迷手机难以自拔。
因此不许孩子玩手机,自己却整天抱着个手机,还谈什么言传身教?
要想孩子不玩手机,父母必需要带个好头。放下手机,多陪陪孩子,这才是帮助孩子戒掉手机的最好办法。
2、懂得立规矩,提前给孩子约法三章
制定一个适合孩子和父母情况的规定,并把计划贴出来,让父母与孩子以游戏的感觉来完成这个挑战。
这样我们就隐藏教育的目的。不直接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
3、充分的信任孩子
因为他们具有非常强烈的独立意识,我们要给予他们相应的信任。孩子们常常说,我爸爸、妈妈不信任我、不理解我。这种情况下,我们要给予他一定的权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让他独立去做,接纳他们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因为他们处于半成人期、儿童化的状态,所以,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丰富孩子的生活和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营造出不用使用手机而生活健康充实的家庭氛围。
这么做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他去接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父母能一起参与就最好了。
5、鼓励孩子与人多交流
比如周末的一天为全家无手机日,大人孩子一起爬山,一起运动,一起劳动,一起到图书馆看书,一起做做陶艺,一起练习书法,一起练习乐器,把注意力投入到生活中更有意义和更有乐趣的事情中去。
孩子依赖手机会有什么危害:
一、中小学生的控制力一般比较差,过度玩手机会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
二、家人与孩子之间缺少沟通,亲子关系容易产生隔阂;
三、影响孩子的性格,假如孩子对手机过分依赖,就会导致他的性格会逐渐变得内向。
让孩子远离手机的小技巧:
1、多陪陪孩子,给孩子找几个好朋友到家里一块玩耍。当孩子有了伙伴了,就忘了玩手机了。
2、多陪着孩子读书,读一些励志的故事。给孩子多买几本好看的书,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3、给孩子找一些励志的电影看。给孩子看一些励志性的电影,让孩子跟着电影中的榜样学习。
4、有机会可以陪着孩子去外边玩玩,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强身健体。
5、多让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
6、把手机里乱七八糟的游戏软件卸掉,每天检查,下载有意义的软件,让他玩!
7、给孩子找事干,天天干家务,美其名曰培养劳动能力。
8、报个兴趣班,去学绘画,书法,钢琴等等,回家就练习,没空拿手机。
2024-05-17 查看全文 -
现在手机已经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的必需品,有些孩子甚至在读小学的时候就有了手机,开始接触互联网。孩子的自制力较差,相比较成人来说,更容易出现沉迷手机的问题,尤其是互联网上一些形形色色的内容,会对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影响。
如何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
1、同孩子谈谈心,告诉孩子可以观看哪些节目
家长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就要静下心来同孩子谈谈心,多倾听孩子,鼓励他发表自己的观点,孩子会更愿意表露自己的内心。
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当孩子存在沉迷于手机世界的情况时,父母就应该要反思一下自己和孩子的关系了,如果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良好,那父母就应该去跟孩子沟通,尝试去了解孩子的内心,是否有什么困惑,要跟孩子处于同等的位置,要亲近孩子,这样,家长说的话,孩子才能听进去。没有这个基础,就无法有效地解决问题。
3、家长以身作则,做好行为榜样
在孩子面前应少玩手机,不应把孩子晾在一边,多陪陪孩子一起玩耍,做做有意义的事情。榜样的力量很重要,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学会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4、设定规则
所有事物都存在两面性,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我们是没有能力改变这样的社会规律的,那么,让孩子适当接触手机,了解网络,从好的角度来看,是可以帮助拓宽他的视野的,但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就需要提前和孩子拟定好规则。
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缺乏有趣的爱好
现在的孩子,学业压力较大,除了学习之外,很少能去挖掘自身的爱好。当一个孩子爱玩手机时,其实是因为手机更有趣,他可以处在一个舒适的环境,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果除了手机之外,孩子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手机了。
2、父母在家总是玩手机
父母做什么,孩子就学什么,如果父母经常在家里拿着手机不放手,整天打游戏、看电影、电视剧,那么孩子必然会对手机产生兴趣。会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也会学着去玩手机。
3、孩子没有足够的陪伴
这种缺失的陪伴并不是指时间上的不足,家长没有给孩子足够的高质量陪伴。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孩子的快乐与忧愁,没有去了解孩子心底的烦恼,就很容易让孩子从内心感到孤独和不被理解。这就会导致孩子转向其他东西,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而手机,会时时刻刻给他们反馈,也就成了孩子们最好的陪伴者。
孩子沉迷手机的坏处有哪些?
1、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
很多小孩子喜欢玩手机,长时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而且不喜欢和人沟通,不喜欢去户外玩耍,长时间下去,只活在自己的网络世界里,使孩子性格变得孤僻,不愿意与人沟通。
2、耽误孩子学习成绩
孩子的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孩子经常玩手机,他们在脑海里会一直浮现各种动画的画面,即使在学习的时候,也总是心不在焉的,这样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些甚至是厌学。
3、影响孩子身体健康成长
手机对于小孩子的诱惑性非常的大,很多小孩子喜欢低着头摆弄手机,这样对于小孩子眼睛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而且孩子的脊椎在成长发育的过程当中,也容易使孩子的脊椎变形。另外,孩子长时间玩手机,会使孩子运动能力减弱,不喜欢参加户外活动。久而久之,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影响孩子成长发育。
2024-05-16 查看全文 -
孩子不听话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问题,父母要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凡事都要跟孩子讲明道理,而不能用武力的方式让孩子屈服,这样做就能达到不错的教育效果。
如何解决孩子不听话的问题?
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为,找出他们不听话的原因。然后,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例如,说服、启发、引导、激励、约束等方法进行教育。
另外,要有足够的耐心,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叛逆的情况下容易激动,甚至会大吼大叫,这样对待孩子也是错误的。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可以坐下来与孩子谈一谈到底希望父母怎样做,必要的时候可以问一问孩子自己的缺点,然后自己也要及时改正。
第三,在制定规则和处罚时,要让孩子参与其中,为他们制定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措施,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
最后,关键在于耐心和信任,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并严格要求自己落实教育。通过以上方法,相信孩子们一定能够学会听话,健康成长。
孩子不听话有什么原因?
1、孩子对父母不满意。如果父母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不平等、不尊重。如果是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的话,在缺少父母关爱的情况下,孩子就会逆反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2、处理方式有误。如果你给予孩子的奖惩措施不合适,过于苛刻,或是缺乏准则和规矩,孩子可能会感到不公平,失去动力去听从你的话语。
3、孩子进入叛逆期了,不太喜欢父母过度干涉自己的事情,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得不听话。
孩子不听话的表现:
1、拒绝服从:孩子可能会表现出对父母或其他成年人的抵触,不愿意遵守规则或完成任务。
2、情绪波动:孩子可能会经历情绪上的波动,包括情绪不稳定、易怒或消沉等。
3、挑剔:孩子可能会变得挑剔,对食物、玩具和其他事物变得更加挑剔。
4、退缩:孩子可能会变得退缩,不再喜欢跟家人、朋友交往。
5、独立:孩子可能会表现出更多的独立倾向,希望自己做决策,而不是听从父母的指示。
2024-05-15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