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网课如何管理电脑
614
-
高中孩子大部分都已经有了自己的手机了,但是高中生还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导致有很多高中生沉迷手机的现象。对此,家长朋友们需要对哈子的手机进行管理,帮助孩子合理的使用手机,让手机为高中孩子提供积极的作用,而不是让孩子沉迷其中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高中孩子手机如何管理?
1、帮助孩子分析利弊
高中生出现爱玩手机的情况后,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网络的益处和缺点,让他们能够分辨哪些对自己有益,而哪些可能会对自身的成长发育造成影响。之后应该与青少年一起制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理解和目标。
2、和孩子协商制定规则
用坚定而和善的态度,和孩子协商约定手机的使用时长,有时候孩子不愿意,可以对孩子让让步,但是只要定下来就要想办法,让孩子遵守,在一定时间内逐步减少孩子的玩手机时间,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3、合理安排孩子的时间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好,无时无刻不要求孩子看书,写作业,这样在很多时候不仅不会上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升,还会导致孩子压力过大,产生叛逆心理。会疯狂的玩手机也就不足为奇,父母一定不要对孩子太严格,一定要让孩子劳逸结合。
4、以身作则
家长自己也应该遵守设定的规则,不要在孩子面前过度使用手机。如果家长自己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手机使用时间,那么孩子也很难做到。此外,家长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高中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模仿父母玩手机
如今,父母在家基本上是机离不手,回到家就是微信、电影、看新闻、聊天等玩得不亦乐乎。很多时候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一个个都是低头族。
2、孩子的人际交流需要依托手机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孩子与孩子间的交流都是通过qq或微信的方式,或者学校教师布置作业或开展活动都是通过班级qq群或微信群通知,所以孩子需要手机。
3、娱乐需求
手机提供了丰富的娱乐内容,如游戏、音乐、视频等,满足了青少年的娱乐需求。这些娱乐内容具有着很强的吸引力和占据性。
高中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有哪些?
1、影响视力:经常长时间手机屏幕光线刺激眼睛,可能对眼有损害。孩子会长时间的近距离的盯住手机屏幕,容易导致眼轴延长,从而造成视力下降,发生近视等。
2、影响与他人交流:孩子长时间沉迷于手机中,会减少与他人说话等交流,影响与父母情况,影响语言锻炼。时间长了心理、情感可能发生不正常改变。
3、手机游戏可以上瘾:长时间沉迷手机游戏,可以成瘾,使大脑产生器质性损害,影响大脑功能,影响学习等。
2024-05-21 查看全文 -
如果家长只是关注如何让青春期的孩子听话,忽视了孩子的成长,那么不管家长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青春期孩子需要父母的尊重和理解,家长面对孩子的反抗,也应该沉下心倾听孩子的声音。
如何管理青春期的孩子?
1、独立的特性。
当青春期的孩子展现出来独立面对生活的一面,父母可能会错愕:曾经襁褓中的孩子,如今已经长大成人。对家长来说要接受这样的事实,同时也要为他们喝彩,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将自己的人生肩负在身上,同时也不会做出与父母对着干的事情。
2、创造成长的空间。
孩子就像是小鸟一样,随着年龄逐渐地增加,势必要翱翔天空,而父母现如今将他们护在怀抱中,是因为他们不够成熟,但是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会有意识地展示出自己已经长大的事实,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给他们创造适当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能力振翅高飞。
3、从不同角度欣赏。
大多数父母面对青春期的孩子时,只是看到了他们的叛逆性,并没有看到他们身上的可塑性,因此对父母来说,从不同的角度欣赏他们散发出来的闪光点,相信一定会由衷为他们的未来赞叹。
青春期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1、渴望同伴交往。
青春期孩子的关系已经不单单是孩子和父母的关系,这个时候孩子会渴望参与到社会中去,他们更希望得到同伴的认可,获得同伴友谊。
2、情绪强度增高。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情绪化,本身强烈的情绪会让生活充满活力和驱动力,让人激情洋溢,对一切都充满兴趣,这也是青春期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的原动力。
3、希望与众不同。
青春期孩子的概念思维和抽象推理能力增强,使他们开始质疑现状,用打破陈规的方法来应对问题,形成新观念,他们希望成为创新者,渴望与众不同。
青春期的孩子可能出现哪些问题?
1、逆反不听话,挑战家庭规则。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所见所闻的日益丰富,孩子的内心会形成自己对世界,对他人的看法。这是个体心理发育的正常现象。伴随强烈自我意识的产生,他们想要拥有自己的生活和规划,也想形成属于自己的做事方法和生活习惯。这个时候,父母在原生家庭中制定的旧规则,势必会引起他们的不满,他们想对约定俗成的规则进行挑战。
2、早恋。
青春期孩子想谈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他们的神经系统逐步发育成熟,性激素的分泌速度和分泌量也会明显增加。与之而来的,是对异性的强烈好奇,他们会对恋爱产生朦胧的憧憬,对异性的接触也有不同程度的幻想和渴望。
3、沉迷游戏和网络。
沉迷游戏和网络的孩子,是因为在现实世界中难以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得不到来自他人的认同和夸奖,他们遭遇了太多的无奈无助和焦虑,从而沉浸在网络游戏世界里,难以自拔。
2024-05-14 查看全文 -
从我教育孩子的经验,以及身边父母教育孩子的经验来看,家长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就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这就需要家长先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很多父母连这一步都做不到,自然谈不上其他。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
1、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有了明确的意识,孩子才会自觉遵循,把自己的需要和自我管理结合起来,像对待吃饭睡觉那样,对待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管理。
2、掌握科学的自我管理方法。
孩子的自我管理方法的形成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然后在实践中孩子才会慢慢掌握。父母可以为孩子介绍自己或成功人士的自我管理的经验,让孩子学习和效仿,帮助孩子探索适合自己的自我管理新方法。
3、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机会。
通常,被管束过多的孩子自我管控能力相对较差。事实证明,一个人拥有良好的“选择力”,懂得在关键时刻做出适合自己的明智选择,更容易获得幸福,走向成功。建议父母在一定范围内给与孩子选择权。
例如,早上穿什么衣服;周末如何规划等等。在孩子行事过程中,如果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一定要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独立完成,家长不要过多干扰孩子,只需从旁鼓励他们即可。
4、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父母在生活中总是为孩子包办代替,这会使孩子形成“只要我不愿意做的事情,父母就会帮我去做”的意识。因此,父母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知道,已经长大了,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更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在信心的鼓舞下,孩子会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
5、制定好计划。
在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中,很多事情其实都有先后顺序和轻重缓急,每一天的安排也都比较有规律。如果要把这些事情安排得井井有条,他们就需要学会制定计划,学会自我规划。这也是衡量一个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标准。
6、了解自身责任。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该孩子做的事就一定不要包办和代替。学习是孩子的责任,收拾房间、清洁自身、掌控时间、接待自己的朋友也都是孩子的责任,父母不可越俎代庖。这样孩子才能慢慢学会怎么去和别人接触,尊敬别人,才能有自己的目标,学会控制自己的叛逆,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
7、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纪律是达到一切雄图的阶梯。”规则意识淡薄的孩子,其自我管理能力相对来说也不会太强。这些年,很多“熊孩子”的不良行为让人心有余悸,归根结底是孩子缺乏规则意识。家长们可以先从建立“家规”来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比如卫生公约、文明公约等。家规建立后,家长应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当家中有人违反约定时,也要使其承担违反约定的惩罚。
培养孩子的自主管理能力有哪些好处?
首先,自我管理让孩子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自我管理包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在没有形成独立分辨、思考能力的时候,需要家长通过一次次的引导、教育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一旦树立,他们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
其次,自我管理让孩子知道该怎么做。
在孩子们拥有对事物的分析能力以前,需要家长们根据事物的内在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引导、帮助孩子去分析什么事情该怎么做、分几个步骤、采用什么方法完成。通过家长一次次的引导和帮助,孩子会逐渐形成自己对事物内在发展逻辑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这种认识会帮助他们形成方法论,指导他们做事情的方式方法。
最后,自我管理让孩子知道如何面对挫折、失败,看到它们的作用。
人生难免遇到挫折和失败,自我管理会在一次次的困难、打击、挫折、失败中学会如何面对,如何看待他们的作用,如何走向成功。这种小时候的经历,会成为他以后面对它们时候的勇气,和获得成功的自信。让他们更容易走向优秀、走向成功。
2024-04-30 查看全文 -
自孩子出生开始,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就尽心尽力。担心走路摔倒,吃饭吃不好,上学后又担心学习不努力,工作后又担心受苦受累。总之对孩子的成长,充满忧心,管着管那。
如何正确管理孩子?
1、管孩子不能靠情绪
有的家长是靠着大喊大叫、呵斥孩子的方式管,比如对孩子说“说了多少遍不要老玩游戏!”“叫你过来吃饭怎么还听不见!”等等,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要求。如果孩子没有做到符合家长的期望,家长就会感到很生气,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但这种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很难让孩子有所提高,毕竟孩子也有叛逆心理,有时就像和家长反着来。
2、管孩子要花心思,靠智慧
很多时候,孩子压根不知道自己哪里做的不好,哪里做错了,就迎来家长一顿训斥,孩子也感到很迷茫啊。所以,管孩子是不能凭家长的情绪来的,家长要多花些心思,运用智慧,和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明白怎样是正确的行为,哪些事情是不可取的。家长也要尊重孩子意愿,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孩子身上,否则,会让孩子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愈发依赖父母。
3、有错必罚
孩子把玩具扔的满地都是,老师坚持让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不会因为自己有时间就帮孩子收拾。若孩子不收拾玩具,就取消他接下来的活动或终止他对玩具的使用权,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孩子一起制定规矩,孩子犯错后必须要接受惩罚,不能朝令夕改,今天心情好或不舒服就取消对孩子的惩罚,这样对孩子没有威慑力,长久下去,孩子就不听了,你说你的,他做他的。
4、管住孩子的欲望
小孩子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对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想去了解;好胜心也极强,别的小朋友有的东西自己也想要,而且要比其他朋友更好。长此以往,孩子的欲望越来越强,要求也越来越多,给家里造成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种溺爱带来的“快乐”,很容易让孩子最终走向错误的道路,缺乏认知能力、分辨是非的能力,弱点也得不到纠正,变成无知自大的狂妄者。所以,家长们要记住,从小便要管住孩子的欲望,有选择性地满足孩子的需求,若是任其滋长,只会影响孩子未来的成长。
5、管住孩子的嘴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脚步匆忙,很多爸爸妈妈忙于赚钱没有时间管教孩子,基本上交给了爷爷奶奶带。老一辈比较宠孩子,小孩子一旦变得娇生惯养,就会大声喊长辈,这时他们如果丝毫觉察不到长辈一的脸愠色,就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这样下去,孩子会变得越来越没规矩,不但对着小朋友说脏话、骂人,甚至开始对着长辈大喊大叫,等到家长发现问题出面制止,已经来不及了。
6、别当大家长,总要求还强迫
有父母很喜欢当大家长,要求孩子做这个做那个,孩子不同意就强迫,时间久了,自然会反抗。所以,父母和孩子一样,都是家庭中的一部分,要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个体,而不是自己的私有物品。所以,别想着当大家长,别那么强势,放低要求,更别强迫。
2024-04-21 查看全文 -
“惜时”观念要深入孩子内心,如果孩子不觉得时间宝贵,就不会有要管理时间,规划自己人生的原动力。在帮助孩子做好时间管理这件事上,如果父母自己能以身作则,做好自己的时间管理,有意地展现给孩子看,加以适当的说教,孩子就更容易接受了。
如何规划孩子的时间管理?
1、培养孩子的时间观
其实孩子时间观念不强,不只是表现在学习方面,还表现在生活方面。一个时间观念不强的孩子,不但做作业慢,而且做任何事都慢。所以,父母平时在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比如:在孩子看电视或玩电脑时,要事先约定时间,约定的时间一到,马上就要停止;在带孩子出去玩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吃饭要在多长时间吃完;等等。孩子若能做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就要奖励或表扬。经过这样的训练,孩子就会渐渐养成看着时间做事情的习惯。
2、时间管理小闹钟
用闹钟督促孩子作业,有利于孩子快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孩子使用闹钟前,可以根据他的作业总量和做作业的效率,帮孩子估算出做作业需要的时间,然后让他在写作业之前先定上闹钟,让闹钟在完成作业的期限前10分钟响。这样可以让孩子建立管理时间的意识,还可以让孩子在自己定闹钟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不再把作业当作是帮父母完成任务,学习会更加自觉。
3、监督孩子做好计划,学会做规划
规划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第一步,有了好的规划,我们才能一步一步的去执行。有了规划,我们在遇到困难和紧急事件的时候,也能过冷静的处理。经过有数据的调查,凡是经常做规划的人,做一件事情的成功率也比不做规划的人人群,高接近70%。
4、父母应该以身作则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再现,他可能会继承父母们的优点,但更多的会放大父母身上的缺点,所以作为父母作为家长,首先自己要有自己的时间管理概念,或者说要给孩子一个正面的引导或示范。
5、少催促,多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父母喜欢不停地喊,不停地催促。结果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慢,父母就更生气。父母应该反过来,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及时发现孩子快的一面,强化其做事快的行为;孩子一旦做事速度快乐,马上表扬。
2024-04-20 查看全文 -
家长看着孩子无节制地使用电子产品,不说忍不住;说多了孩子麻木,对于大一点的孩子,还会引发争吵,伤害亲子关系。与其天天指责孩子玩手机,不如你们共同协商每天玩手机的时间以及使用规则。
家长如何管理孩子玩手机?
1、多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和孩子一起培养兴趣 对于有的孩子来说,玩游戏也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的。比如爸妈特别忙,根本无暇顾及孩子,这时候孩子就会利用游戏来消磨时间,长此以往,就对游戏产生了依赖感。
2、做表率
有不少家长,自己整天沉浸在手机世界里,他们刷手机里的小视频可以刷一天,有些家长认为,自己是大人,没有学习压力,玩玩手机,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没啥大不了的,而孩子不能玩手机,是因为他们有着很重的学习任务,一定要把所有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学习上。
3、让孩子自己赢取玩手机的时间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冒险的行为,但是对于那些短时间内确实不可能完全脱离手机的孩子来说,确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我们可以制定奖励措施,每天作业完成的好,正确率高,就会赢得半个小时的游戏时间。这样对孩子也是一种激励。
4、构建舒适的环境
有些小伙伴之所以不能安心学习,有一部分原因时因为自己所处的学习环境比较容易让自己分心,无法集中精力。为了让自己逃离手机“魔爪”,让自己沉迷学习,你就需要营造整洁的学习环境。
孩子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的性格因素
自己孩子面对压力、挫折或者批评的态度,也能发现一些特点。有些孩子被批评了,能主动承认错误,虚心接受意见,然后这事儿就放下了。而有一些孩子呢,可能就更容易采用消极回避的方式来应对压力。这样的孩子,也更容易出现手机依赖的情况。
2、好奇心重,有强烈探索欲的年龄阶段
手机带来的网络世界则恰恰具有新奇多样的特点,千变万化的不同内容,各式各样的表现形态,这些种种都对他们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拥有自控力较差,自我管理意识比较薄弱的特点。
3、手机本身的趣味性
拥有一部手机,我们可以行走天下,这是我们常常都在说的一句话。确实手机在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不管是查找信息还是了解其他的事物,我们都可以快速的得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孩子他们所能得到的讯息也比我们想象的多。在这之中,必然也会有感兴趣的存在。相比于学习来说,他们对手机更为喜爱。
2024-04-19 查看全文 -
我们不能让孩子脱离网络,但是我们又担心网络会影响我们孩子的成长。对于孩子上网,我们家长不要一味地“堵”,跟孩子定规矩,明确告诉孩子哪些交流方式和内容是适合的,同时也要告诉他们哪些是禁止的。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1、要加强网德教育
教育孩子用审慎的态度对待网络,不看暴力的网络内容,不散布谣言,不搞人身攻击,提倡网络文明用语,不使用粗俗的语言,做一个道德高尚的网民,提高防范网上不健康内容侵害的免疫力。同时,要教育孩子不要沉溺于聊天室,网上交友很可能诱使孩子参与到产生不良影响的网上活动中去。
2、要对孩子上网进行有益的监督
对于对电脑不了解的家长,要主动学一些电脑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当好上网冲浪的`先行官,自己先到网上看看,哪些对孩子有益,哪些对孩子有害,哪些网站孩子可以进去,哪些不可以进去。对一些不适合孩子的网站,可以用相关软件或建立防黄墙将其滤去。同时,要尽量与孩子一起上网,这样既可以避免孩子进入不健康的网站,又可以对网上内容进行及时的指导和解释;如果实在没有时间与孩子一起上网,可以通过历史来查看孩子浏览过的网页,一旦发现孩子进入了不健康的网站,及时进行教育引导。
3、让孩子能正确认识网络
家长要常常和孩子交流上网体会,可以与孩子交流下对网络上一些信息的看法,比如:网上有什么新闻啊、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啊等等,要以平等的态度和孩子交流,从而知道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也说说自己的看法借以引导孩子。孩子往往是因为无知所以盲从,要让孩子知道网上的观点内容不是都是对的,要他自己学会独立思考。
4、家长自己要学习了解计算机网络知识
计算机网络知识更新换代的极快,孩子的接受能力一般比大人要强,他们知道的我们大人不一定知道,我们并不能因为我们的无知就去阻止干预孩子,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向孩子学习。其次要让孩子明白网络的最大作用就是通过它来获取有益的资源,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网络上搜索自己需要的信息,并积极地应用到学习生活当中去。
5、家长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是会模仿大人的,如果家长自己沉迷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活动,孩子必然“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效仿。但是家长也不能抵制网络,为了孩子的学习而从不接触网络,网络是以后孩子立足社会的一项基本技能。要是孩子反感新技术,不愿意接触新事物也不利于他们以后的发展。
6、加强孩子的时间观念
很多孩子没有时间观念,所以父母从小就培养自己孩子的时间观念,做到了就给予奖励,做不到就给予惩罚,这样孩子才会重视,才会去遵守。
2024-04-16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