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439

  • 安全感是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会忽视的一点。如今,大多数人之所以心理容易出现问题,正是因为缺乏安全感。内心拥有安全感的孩子往往更加强大,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很容易在人际交往或者事业中出现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因素多数出在家庭和父母身上。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长该怎么做?

    第一、多鼓励孩子。

    孩子在小时候学习各种各样陌生的东西,其实都是他们勇敢的表现。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也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结果。要多鼓励孩子,会让孩子发自内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孩子有了自信的表现,以后生活中出现任何诋毁,孩子还是相信自己,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平时多关爱孩子。

    很多父母不懂如何去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甚至有些时候在孩子面前也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这并不好。因为孩子看问题只看表面,长时间如此,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也不值得被爱,在孩子内心深处也就容易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们做父母的要懂得如何向孩子表达爱!

    第三、多和孩子相处。

    孩子出生之后,他们最为依赖的就是父母,特别是妈妈,所以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和孩子相处,多陪陪孩子。平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不管是陪孩子做游戏还是交流沟通,都是孩子内心难以磨灭的回忆。让孩子感觉温暖与爱,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四、父母不在孩子面前吵架。

    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最受伤害的是孩子,孩子会害怕,会不自觉的把吵架的缘由归结在自己身上,父母频繁的吵架会让孩子对自己产生厌弃和不认同感。

    第五、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我们要让孩子自己去尝试和探索。一个有安全感的孩子,他是可以在没有家长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事事依赖家长。安全感不代表依赖感,所以家长不要事事的去代劳,而是在孩子能力范围之内,自己去探索。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予一些帮助。我们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会一直做你的后盾。只要你去做,我会无条件的支持你,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有信心去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第六、和谐温暖的家。

    孩子需要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流动。自己的父母要对长辈有所尊敬,对自己的孩子也要非常的关注,而长辈对于孩子的爱,也是理智有依据的,这样孩子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一个和谐温暖有爱的家庭当中长大的孩子,也会用同样的家庭观念去追求自己的美好家庭。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原因有哪些?

    1、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孩子方面,有一些家长会温柔宽待孩子,认为只要给孩子做好朋友,就能够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但是长时间下去会让教育没有了分寸,不知道该如何正确的给孩子进行教育。一些孩子可能会对父母的宽厚而产生误解,因为没有了规矩而让孩子无法无天,所以缺乏安全感。

    2、给孩子定的目标过于遥远

    每个家长都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过度操劳孩子的事情,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若给孩子定了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会让孩子压力不能增长,因为不能承受其压力而变得没有安全感。

    3、缺乏信任以及交流

    每个孩子都希望能够每天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这样能够享受快乐的童年和时光,但是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繁忙,没有有时间来陪伴孩子。一些家长担心孩子会因为一些小事而丧失了自信心,不能克服一些困难,担心孩子会走入歧途,不相信孩子的能力,长时间下去会失去信任感,从而让孩子没有安全感。

    4、父母的情绪给孩子带来了影响

    夫妻关系冲突会让情绪变得稳定或者焦虑烦躁以及恐惧等,这种负面情绪可能会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极度缺乏安全感。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现有哪些?

    1、缺乏自信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在逐渐成长的过程中,变得遇事畏畏缩缩,也有可能是因为在小时候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导致的。比如孩子在一些竞选的场合时,明明心底里是非常想参加,但是最后还是什么也不做,这就是孩子缺乏勇气和自信的体现。并且有这种特征的孩子,在遇到问题时,总是会想着“我不行”,最后连尝试都不去尝试。

    2、敏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有较强的戒备心,并且敏感、不自信,害怕被别人抛弃,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接受批评,一点批评都能够产生剧烈的情绪,很难缓解。

    3、情绪不稳定

    许多家长都不知道,如果孩子的情绪总是非常的不稳定,那么这就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孩子可能是受到了一些惊吓,情绪才会变得非常不稳定。当然,有时候孩子为了引起家长的注意,也会故意闹情绪,不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孩子缺乏安全感导致的。

    2024-01-28 查看全文
  • 孩子每天都会遇到新的事物、知识和挑战,当他退缩不前,有顾虑时,大人的鼓励和推动是最好的力量来源。当孩子获得了这样正向的力量,不断去尝试后,他所经历过的事情以及取得的成就,就会成为自信的重要源泉。

    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应该怎么引导:

    1.学会相信,发现孩子的优点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爱的、是可爱的。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后,他们才敢于探索和尝试。时常对孩子说“爸爸妈妈爱你”,给他一个拥抱,都是孩子自信的源泉,而这个力量是未来自信的基石。

    2.先学会相信孩子,而后再培养相应的能力。

    自信的孩子背后往往有一个非常相信他们的父母,这些父母不会代替孩子做所有的事,而是耐心地教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当孩子做好一件事后,既提升了能力,又获得了真实的自信。自信不是从天上掉下来,而是通过做一件又一件事情达成后的成就感堆积起来的。

    3.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并帮助他们看见自己的优势。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有内向的性格,也会有很多优势。很多父母习惯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比较,还会盲目地追求当下的某些能力,这会导致孩子陷入自卑和焦虑,严重地缺乏自信。想让孩子更加自信,父母就要更多地关注到他们的优势。

    4.坚定志向,给予孩子鼓励和肯定

    作为家长要清楚地明白教育孩子需要符合趋势,为国教子,而不是追随潮流。随波逐流地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和兴趣班,孩子不仅会学得很辛苦,而且收效甚微。培养孩子必须遵循长期主义,内心非常坚定的父母本来就会很自信,孩子也自然会非常自信。

    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有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这里面有无尽的美德和无尽的爱,这也是每个人自信的源泉之源泉。

    2024-01-17 查看全文
  • 家长应当在孩子身上寻找闪光点,并和孩子一起“放大培养”这个闪光点,这样孩子就拥有了一个自我骄傲的底气,以后会越来越棒。这在自信心的培养中意义重大。

    孩子缺乏自信家长应该怎么做?

    1、父母的好心态有助于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时,父母要看到孩子在完成这件事情时所做的努力,而不止是盯着他是否完成、是否做得很好。

    2、及时发现孩子的优点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及时发现其亮点和进步,共同探讨,让其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认识到事物的复杂性和曲折性,树立乐观主义精神,克服急躁情绪,着眼长远,将大目标分割为小目标,稳步前进。

    当孩子努力了却没有完成的很好的时候,父母要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告诉孩子继续努力,千万不要语言羞辱孩子,如“笨死了”、“这都做不好”、“某某某都能做到”,对于建立孩子的自信心来说,羞辱性语言是禁忌。

    3、引导孩子发展好的人际关系

    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就要注意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经常带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并正确处理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矛盾,是父母给孩子上的人际交往第一课。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除了父母的肯定之外,孩子最在意的就是同龄人的认同,如果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但不会跟同龄的孩子相处,会导致孩子形成孤僻的性格,这样的孩子,看似优秀,实则会产生自卑心理。

    4、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给孩子做出榜样,展现给孩子的状态一定是很有自信心去面对生活。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成长进步的地方,及时给与正向反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肯定与鼓励。从而找回自信心,找到成就感,有更大的动力坚持把事情做得更好。

    5、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平日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很多,可以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做。作为父母的我们,不要成为全职保姆,事事处处为孩子考虑考量,方方面面亲力亲为。孩子没有成长的机会。

    6、给予孩子适当的鼓励

    很多家长都认为,谦虚低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了防止孩子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父母们大多采取的方法是忽视孩子取得的成绩。

    中国的孩子从小就有一个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我相信不少人都听过这句话:你看谁家的某某的多听话,多努力,获得了多少证书,而你却这么不争气。也许家长认为这样会激励孩子上进,殊不知,长此以往只会让孩子觉得低人一等,形成自卑的心理。适当的给予孩子鼓励,让他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一面。

    2024-03-25 查看全文
  • 叛逆是心理的过渡,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孩子的叛逆是一个信号,既是在向父母宣告“我长大了”,也是在提醒父母“不要再做我的主了”。如果父母们能够正确解读这个信号,及时调整自己在亲子关系中的角色,就能顺利帮助孩子获得成长,亲子关系也会更加紧密,反之,就会很容易将孩子推向叛逆的深渊。孩子叛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没有及时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让孩子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初中孩子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教育和引导?

    一、家长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处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会犯一些错误,但是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如果带着情绪去管理孩子,可能会出现更加糟糕的结果,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所以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平静下来理智地与孩子坐下来交流,对孩子进行慢慢的引导,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解决问题。

    二、学会尊重孩子。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总是喜欢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作比较,其实这是一种不好的做法。父母本来以为可以激励孩子,但事实上不但起不到激励的效果,反而会深深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所以家长平常要对孩子多些尊重,多发现孩子的优点,并鼓励孩子勇敢的走下去。在孩子得到父母的认可之后,孩子也会变得越来越自信,对父母的抗拒也会越来越少。

    三、和孩子沟通。

    在实际生活中,父母和孩子沟通确实是挺难的一件事情,因为叛逆期的孩子,常常封闭自己,不愿意和父母说心事。这个时候,父母一定想办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比如和孩子说说自己小时候的事情,或者陪孩子出去旅行,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四、把孩子当成大人一样看待。

    很多青春期孩子和父母关系的恶化,都是从不尊重开始的。拥有不懂尊重的父母,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是一场灾难。把孩子当大人一样看待,是和青春期孩子沟通最有力量的语言。

    五、试着融入孩子的生活。

    孩子与成人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所以思维方式与认知水平也有所差异,如果家长一味地对孩子进行猜测,只会激化双方矛盾,将孩子越推越远。所以,家长要想缓和与孩子的关系,就要尝试着去融入孩子的生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变化,与孩子以朋友身份相处。只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给予正确的引导,这也是促进孩子成长的契机。

    六、理解和包容。

    青春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流行元素的影响,由于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难免缺乏判断能力,常常会做出一些比较幼稚荒唐的事情,但这是孩子认识世界、步入社会的一个必然过程。当家长能够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时候,就能有效避免很多矛盾了,所以,家长要学会理解和包容孩子,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和支持,只有双方做到了相互理解,孩子才会懂得换位思考,学着去体谅家长。

    七、注意家庭氛围的和谐。

    孩子进入了叛逆期年龄的时候,也是家庭和谐氛围被打破的时候,双方总是对立的,父母还想像先前一样掌控孩子,而孩子想努力跳出父母的说教,甚至发展到严重的地步的时候,孩子会产生离家出走,不想回家的心理。

    八、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骂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2024-03-15 查看全文
  • 面对叛逆期的孩子,首先家长要端正态度,不要带着情绪式管理,孩子一定要心平气和的跟孩子沟通,而且不要整天唠叨孩子,这样孩子会越来越叛逆,教育孩子从来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重视孩子的叛逆期。

    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尊重

    孩子处于叛逆期时,家长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在叛逆期孩子的自我意识相对比较强,希望通过自己做主决定部分事情。这时一定要尊重孩子,和孩子平等相处,不要以说教或打骂为主,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叛逆期行为减少。

    2、沟通

    当孩子处于叛逆期时,一定要注意多和孩子进行沟通、理解,让孩子将想法说出,将其作为成人来引导,而不是控制或批评、教育。将其当成大人来尊重和对待,会让孩子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满足,叛逆期行为也会减少。

    3、教育方法适时调整

    孩子是生长中的个别,天天都在不断发生着改变。家长的方法也需适时调整,切不可因孩子与自个的主意相左,而强行请求孩子依照自个的请求去做,这么做实际上漠视孩子真正的需求,不利于孩子健康生长。

    4、重新认识孩子,了解他的世界

    家长往往过多关注和督促孩子学习,这种单一的沟通无法让孩子开启心扉。若要孩子接纳,家长应和孩子聊他的生活状态、感兴趣的事。即使孩子不愿意分享,家长也应支持孩子去做感兴趣的事,从而真正了解他的生活状态。

    5、改变原有沟通方式

    跟孩子平等地交换意见,了解哪些沟通方式令孩子不满,并反馈让家长感到难过的方式,一起探索新的沟通方法。若孩子觉得父亲说话总板着脸,面对父亲时便会不耐烦。

    父亲会觉得孩子不礼貌,并表现的更为严肃,谈话就升级为冲突。但若双方了解对方的感受,改变沟通方式,矛盾便可避免。

    6、和谐的家庭氛围

    如果在家庭中,家长经常出现打架或吵架的情况,孩子在叛逆期的行为会特别明显。这时家庭氛围特别重要,如果每个家庭成员都互相尊重,叛逆期的孩子也会有所收敛,这时家长的榜样作用对于孩子显得格外重要。

    7、与孩子商量解决矛盾的办法

    若家长自己寻找的方法难与孩子达成共识,可试着与孩子商量对策。如,孩子要和同学去较远的地方,家长极易反射性回绝。若将自己所担心的安全、健康等问题提出,让孩子自己考虑让家长放心的对策,久而久之,他也会懂得为自己考虑。

    孩子叛逆的表现有哪些?

    一、叛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喜欢掌控一切,因为他们觉得自己像个成年人。在他们眼里,他们永远是对的。

    二、叛逆的孩子有强烈的虚荣心。他们非常在意自己的外表,喜欢在服装和发型方面与众不同。他们还喜欢买名牌,喜欢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东西,喜欢比较。

    三、孩子在叛逆期容易情绪失控。他们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一时不能平静,有时会因为小事就发誓、行事,有时会不顾后果地胡作非为。

    2024-03-13 查看全文
  • 孩子如果正处于叛逆期,家长最好不要去苦口婆心的说教,如果一味地讲道理,效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对家长更讨厌,觉得父母更唠叨。正确的做法就是多鼓励孩子,但是也不能惯着,家长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让孩子慢慢感知和体会

    叛逆期家长应该怎么去引导孩子?

    1、会批评的方法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讲究方法的。家长千万不要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而是要弄清楚孩子做错事的深层次原因,千万不可盲目地去批评孩子。

    2、和孩子共同学习

    有的孩子叛逆厌学与家长不喜欢学习有关,比如家长总是打麻将、逛舞厅等,这些家长应该转变自己的思想认识,认真学点东西,要知道,你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孩子。家长最好能与孩子安排共同的学习时间,并且设有互相监督检查的措施,这样可大大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3、倾听孩子的心声

    家长面对叛逆的孩子要有包容的态度,多和孩子在一起沟通,让孩子主动倾诉他的心声,说出内心的想法。家长一定要安静的倾听他的心声,和孩子朋友式相处。坚持原则,不能溺爱和纵容,及时给孩子指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向。

    4、多商量少命令

    比如提醒孩子该做作业了,可以这样说:“到时间了,你是不是该做作业了?”而不要直来直去地说:“别看电视了,快去做作业!”这样,孩子就会感觉你很尊重他,愿意听你的话。

    5、多交朋友少窥探“隐私”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家长翻看自己的书包,偷看自己的日记。实际上,家长应和孩子交朋友,平时多抽时间和孩子聊聊天,问一问孩子学校的事情,人际关系情况,对一些事物的看法等等。这样,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和信任,他们也会越来越信任父母,就会把父母当成倾诉对象,而不是保密对象了。

    6、家长正确引导

    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大,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会发生变化,如果家长没有对其做出正确适当的引导,孩子很容易在认知、理解、运用等环节产生技能和心理上的障碍,尤其在一些非正常的外界因素影响下,往往会激发他们潜意识的反抗,刺激他们对外界采取抗拒行为,形成逆反心理。

    2024-03-13 查看全文
  • 教育孩子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系统的过程。家长要以正面教育为主,以身作则,以德服人。避免不必要的训斥,更不要因为某些错误或者暂时的不足而讽刺挖苦,一定要培养孩子抗打击能力,当然是绝对不能虐待孩子的,以免造成终身的心理阴影。

    家长应该怎么引导孩子?

    1、接受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相对的是每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否定孩子的缺点,要接受孩子的缺点。这才是接受孩子整个人,并且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并且只有充分接受了孩子的缺点,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

    2、制定家规,并严格遵守

    家长制定的家规不一定要多,但一定要清晰明确。比如做人要诚实善良,比如不要浪费食物,比如知错就改等等。用简洁的语言或文字,把家规制定清楚,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所有家庭成员都要共同遵守。

    3、树立榜样

    榜样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行为来影响和教育子女的重要方式。如同学、邻居、教师、英雄模范人物、文艺作品中的正面人物、革命领袖的优秀品质,都是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孩子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4、热爱孩子与严格要求孩子

    爱是教育的起点和基础。但爱要有分寸,不要溺爱。家长经常坚持诸如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不自私,不说谎,尊敬长辈,关心他人等正确的要求,就能使疼爱变成促进孩子进步的动力。实际上,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就是一种负责任的理智的爱。

    5、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

    父母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韧性、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要适当给孩子安排一些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应付日常生活和游戏活动中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孩子在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中锻炼意志品质,提高能力。

    6、及时的行为干预

    当孩子出现行为偏差的时候,这意味着孩子的规范意识还没有完全成型。要及时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干预,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做错的事情。谁都有做错事的时候,当孩子犯错,不要急于责备和惩罚孩子,及时的进行行为干预,让孩子在积极的情绪状态下,接受父母的影响,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7、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意识地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使子女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子女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子女的美好情操。

    2024-03-0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