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劝导孩子别玩手机
471
-
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机不离手,也成了很多人的习惯。我们要确保亲子间的沟通是顺畅的,以免变成“易受影响和伤害的用户”。同时,也可以对一些事件和孩子讨论,让孩子知道在线风险,以及如何积极寻求父母的帮助。
怎么样劝导孩子别玩手机?
1、家长做好榜样
孩子爱玩手机,和家庭氛围也离不开关系,试想一下,如果家里爸爸妈妈都在低头玩手机,孩子自然会对手机产生好奇心,继而因为缺少自制力而沉迷其中。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首先家长就要成为怎样的人,在孩子面前家长要少玩手机,多阅读,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制定清晰有力的规则
无规矩不成方圆,给孩子理解和爱的同时,还需制定清晰有力的规则。比如:一天玩手机不能超过1个小时,玩手机必须是在完成作业以后等。相比“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太长”,“每天玩手机时间不能超过1个小时”就更容易测量。目标明确,孩子就更容易操作。
3、和孩子多沟通
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耐心和孩子沟通,注意沟通方式,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了解行为背后的原因,然后针对玩手机给出自己的建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4、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孩子空余时间太多,分给手机的时间自然也会增加。给孩子培养一些兴趣爱好,比如绘画、舞蹈等等,让他的业余时间变得充实起来,玩手机的欲望自然就会下降。
孩子玩手机的原因:
1、缺少自律能力,戒掉过程艰难
孩子有时不是不知道“沉迷手机是不对的”,但就是缺少自制力,戒不掉。手机网络成瘾后,一旦中断,就婴儿戒了奶,抽烟者戒了烟,会感觉到空虚,无力、精神不振,情感无处安放,难受极了。只有回到其中,才能让这种不舒服消失。
2、孩子没有获得足够的陪伴
这种陪伴并不是时间上的问题,而是家长如何满足孩子心灵需求。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导致孩子心灵上产生孤独感。于是他们需要借助其他事物来获得心灵补偿。零食、电视、网络便成了他们最好的陪伴者。
3、孩子在网络上寻求心灵的归属
孩子沉迷手机的其中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而在虚拟的网络上,孩子能够在这些树洞中发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还有可能遇到知心的好友,倾听自己的烦恼。
2024-04-19 查看全文 -
15岁男孩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好奇心重,精力充沛,模仿能力强,但意志力薄弱,社会经验少。孩子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的时间长度和频次明显增多,部分已经开始表现出沉迷的特征。
15岁孩子天天玩手机会怎么样?
1、脊柱受罪
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模糊和干眼症,每天持续使用手机超过2小时,3个月后视力就可能从1.0下降到0.5。长时间低头会压迫脊椎,引起脊椎侧弯或颈脖、头部、肩膀疼痛。
2、效率降低
睡前看手机会阻碍褪黑素的生成,扰乱作息,导致睡眠质量变差,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学习。手机会让人持续处在多任务状态中,长此以往会出现注意力障碍等问题,影响创造力和学习能力。
3、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现在网络上信息复杂,好的坏的都有,孩子在浏览的过程中,无法分辨好坏,有可能会看一些不良信息,而孩子可能就会无意识地接收这些信息,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
4、对学习有影响
孩子的精力是有限的,当花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时,其它的事情分的时间就会变少,孩子花费很多时间在手机上,必然会分散功课的注意力。
15岁孩子天天玩手机怎么办?
1、了解孩子沉迷手机的动机
家长和孩子有年龄的差距,存在代沟实属正常,家长要用恰当的、合时宜的方法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了解其沉迷手机的具体原因,是学习不顺发泄情绪还是和小伙伴闹不愉快在虚拟世界找乐子,了解清楚方可对症下药。
2、让孩子意识到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
要让孩子认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如让孩子尽可能多地列举适度玩手机的好处与坏处,让孩子在比较中形成正确的认识,从而制定戒除手机的计划,对每天玩手机的次数、时长进行控制,由家长督促计划的落实。
3、父母要以身作则
家长手机不离手、打游戏追剧,这样的教育缺乏说服力。想要孩子放下手机,父母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以身作则。如果父母能每天陪伴孩子看书学习,在孩子面前做严格自律的人,孩子耳濡目染之下,肯定会把更多的心思和精力花在学习上,成为自律的人。
4、通过别的事转移孩子对手机的兴趣
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是因为手机里有吸引孩子的东西,那么除了网络孩子对别的一点兴趣都没有吗?这是不一定的,家长可以带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去打篮球,去外面旅游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让孩子感兴趣的。
5、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家长千万不要一直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比如,孩子喜欢玩游戏,可以合理地引导,就会发现,孩子玩游戏也并不全是一无是处。在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观察力、判断力。
2024-05-22 查看全文 -
孩子现在自制力很差,玩手机容易让人着迷。长期沉迷于玩手机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鼓励他们多结交朋友,能锻炼社交能力,同时也能改掉玩手机的坏毛病。
孩子长期玩手机会怎么样?
1、影响视力
孩子玩手机时眼睛距离屏幕近,会让眼睛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增加患上假性近视风险,也有可能导致斜视。
2、影响生长发育
孩子长时间低头玩手机,还容易会导致脊椎变形或脊椎反弓,也有可能出现大拇指酸痛肿胀以及麻木的情况,影响其生长发育。另外,沉迷于玩手机的孩子,往往对运动锻炼保持消极态度,长时间下去可降低运动能力,影响生长发育。
3、影响思维能力
长时间和手机接触,无论是玩游戏还是看动画,那些不停变化的画面会刺激着孩子们的大脑不断调整接受的能力,除了影响视力之外,更容易让年幼宝宝的大脑选择性乏力,会让孩子在面临选择和决断的时候反应力明显下降。
4、影响情绪表达
爱玩手机的孩子会“上瘾”,相信很多妈妈都深有体会,只要一有空闲后果哭闹着要玩手机,这不仅长时间占用了孩子的游戏和社交时间,更妨碍了孩子和外界的交流与沟通。
5、影响学习成绩
一些孩子玩手机游戏或者看动画片上瘾,在家里看完后,进入学校还是回味无穷,上课的时候还在想着游戏或者动画片,那么老师讲的知识孩子肯定听不进去,这样肯定会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变差。
孩子长期玩手机怎么办?
1、监督孩子
合理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现在很多手机也可以远程操控,只要下载一个软件就可以了,但是千万不要硬来,因为这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的心理。
2、帮助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
常去找一些小朋友一起去玩耍,让孩子知道除了手机以外,还会有一些其他的乐趣,家长也可以带孩子多去参加一些亲子活动,慢慢的孩子就不会再去想手机这件事情了。
3、家长自己做好表率作用
如果父母自己都无法控制玩手机的时间和场合,那么就无从谈起什么表率作用了。很多父母一回家躺在沙发上就刷手机,自认为上了一天班,玩会手机有何不可。那么孩子就会同理认为,上了一天学玩会手机有何不可。
4、良好的沟通
让孩子远离手机,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要对孩子耐心地劝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2024-02-16 查看全文 -
身处互联网时代,不让孩子接触手机是不显示的,但是如果让孩子沉迷其中,则会带来很多坏处。比如导致视力下降,学习没有心思。在孩子使用手机的问题上,家长要多观察多指导,有问题时,以疏为主,不要一味去堵。合理应用好手机等电子产品,让它们能为孩子助力,而不是拖后腿。多鼓励孩子主动思考,引导孩子获得自己努力后成功的快乐;多带孩子参与户外运动,要孩子在挥洒汗水中得到释放。
小孩子经常玩手机会怎么样?
1、影响孩子的视力。长期不正确使用电子产品,会有损孩子的视力发展。现在我国的青少年近视率已接近60%,一定要引起充分的重视。使用电子产品时,一定要注意姿势、时间的控制。
2、影响生长发育,经常低头看手机会对小孩的脊椎产生不利的影响。
3、影响学习成绩。孩子经常玩手机,会分散精力,渐渐的会对学习不感兴趣,成绩自然会下降。
4、依赖性、成瘾性。这是家长朋友们最怕的手机弊处了。有的孩子做作业会依赖网络搜题,使孩子丧失主动思考的能力,凡事走捷径而不愿付出努力。有的孩子会对手机游戏成瘾,熬夜玩、不写作业的玩,成绩注定一落千丈不说,还很伤身体。
5、安全性问题。网络上有专门针对孩子的各种诈骗手段,把防御能力不强的孩子做为主要目标,孩子往往上当受骗还不敢跟家长说,骗子们屡屡得逞。家长们平常要注意对孩子进行网络安全教育。
6、身体缺乏锻炼。一动不动地坐着或者躺着玩手机,身体锻炼是很少的,运动量上不去,身体素质也就下来了。
7、容易肥胖。活动量少,缺乏运动,吃的东西都堵在那里,身体会过量的吸收营养。
8、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沉迷于手机中的孩子,对虚拟的世界充满了依赖,在现实社会中可能表现出孤僻、对抗等性格,不利于现实人际关系的建立和交往发展。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丰富的人际圈、活动范围,让孩子能充分感受到现实生活的温度和多样。
小孩子经常玩手机,父母应该如何引导?
第一、父母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形,父母拿着手机和孩子一起看,甚至父母和孩子各自拿着手机看。明知道手机对孩子的伤害大,在孩子面前也不收敛。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样,孩子不听你说,他们学你。所以,在孩子面前,尽量少看手机。
第二、提前“约法三章”,制定玩手机的规则。给孩子制定规则,比如每次玩手机,不能超过10分钟,如果遵守这个规则,下次还可以玩,如果不遵守,下次就不能玩了。
第三、与孩子多沟,通多陪陪孩子,减少玩手机的频率。尽量把手机设置为儿童模式,设置一些密码。一些账号密码,身份证信息,千万不要让孩子知道。经常参与一些亲子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第四、多陪伴孩子,没有孩子会拒绝家长陪着做游戏的,试着耐心的专心的陪伴孩子。带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也不错,打打球、爬爬山,既能锻炼身体又能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多鼓励孩子和小伙伴一起玩,同龄的孩子有很多共同语言,会玩的很愉快,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也有好处。
第五、用玩手机的时间开展亲子阅读。陪孩子一起读书,无论是故事还是绘本都好,从小培养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例如,对喜欢在手机上看动画片的小朋友,建议家长按照孩子喜欢的动画来买书,这样孩子更容易接受。
第六、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带孩子出去旅游,鼓励孩子多和小伙伴玩,或多带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活动,这样慢慢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逐渐爱上其它的活动。
2024-02-11 查看全文 -
每一个人都是需要心理营养的,家长、老师以及身边的人没有满足孩子心理上的营养,孩子内心是寂寞的,是希望被关注的,得不到关注,就会寻求网络。另外造成孩子玩手机的原因还有家人的“榜样”引领,现在很多家人回家后无所事事,就不自然的拿起手机,这样长时间的影响,孩子也会觉得手机很好玩,也会控制不住自己想玩,这样玩起来就一发不可收拾。
怎么样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1、必要的时候可以向孩子的同学了解一下交友范围 ,是否有游戏上瘾的孩子。让孩子主动远离这类小伙伴,也可寻求老师的介入帮忙。
2、让孩子一下子就戒掉手机,这种方法是不行的,家长可以先跟孩子规定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之后,可以适当的玩手机。比如写完作业后可以玩一到两个小时的手机,双方做好约定遵守规则,如果不遵守规则是要受到相应的处罚,比如做家务、禁止玩手机2天。
3、注意培养新的爱好和习惯。要多参加一些喜欢的活动,多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多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用新行为和习惯来代替上网习惯。
4、家长要把孩子放学回家后到睡觉前的这一段时间利用起来,不要让孩子在做完作业后就没事情可干,脑袋里会冒出玩手机的念头。这个时候你可以安排孩子阅读一些课外故事书,而你也可以借这段时间来把你有些不清楚的问题,找书理解一下,久而久之的,孩子和你的阅读习惯就培养出来了,何乐而不为呢?
5、家长对孩子多表扬鼓励,少指责打骂。孩子都有自尊心,当孩子的成绩被大家认可时,他们倍感自豪。家长不要放过每一个值得表扬的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后要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让他知道成功是多么快乐,于是他下次会照样去做的。这种温和的表扬方式很容易被孩子接受,孩子也不会因一次成绩不好而失去学习兴趣。
6、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最容易通过上网来逃避困难寻求慰藉。达时候家长要及时帮助他们,要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帮助孩子认识所谓挫折的真实意义,及时解决实际问题,使孩子在现实中获得成功和满足,并让核于明白自己逃避于网络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有什么危害:
1、长期沉迷网络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会影响到自己的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让网络主宰自己的生活,失去了生活的重点,并且也会让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
2、过去引发学生心理问题的原因中,主要是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感情问题等,沉迷网络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并且迅速上升为主因之一。一些学生终日沉迷网络聊天、网络游戏,不但耽误学业,考试挂红灯、留级甚至退学。以致于荒废了他们的学业。
3、精神世界空虚。由于网络世界里,没有正能量的主宰,人们只有一个目标:金钱、升级、地位。很明显,谁杀的怪物越多,谁的武器升级越快,等级成长也快。这就是一个杀戮的世界!小朋友呆在这样的世界里,内心很容易被扭曲,空虚、寂寞会逐渐主宰他的身心。
4、网络在给青少年带来丰富知识、信息以及精神上的挑战与愉悦的同时,同时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青少年时期,正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好奇心强、自制力弱,极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极易使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模糊不清。网络虚拟世界里人际关系的随心所欲,无须承担责任和免遭惩罚的特点,养成了自我中心的习惯,特别是网上暴力、*、欺诈等行为,使得迷恋网络的青少年道德素质下降、道德观念淡化。
5、手机以及其他所有的人造电子产品都会发生蓝光辐射,而蓝光辐射对我们人眼最直接的伤害就是损伤泪膜。我们的泪膜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出现明显的眼干、眼涩、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不适症状,这在临床上称为干眼症。干眼症一旦形成,它的缓解是一个很缓慢的过程。
6、孩子长期痴迷于手机虚幻世界中,会产生网络依恋心理,孩子与外界的接触变得越来越少,时间长了就会导致孩子性格变得孤僻。除此之外,网络中充斥着各种思想,难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造成孩子出现自闭、颓废、神经症、焦虑抑郁症、社交恐惧症等心理健康问题。
2024-02-07 查看全文 -
孩子玩手机现在是一个普遍现象,这是关于孩子自律性和时间管理的知识,其实比较复杂,也是要看情况来分析的。
怎么样才能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NO.1事前和孩子约法三章
给孩子玩手机前,先和孩子约法三章,比如完成作业或做完家务才能玩一次而且时间不得超过30min左右。为了避免孩子偷偷玩手机,家长们可以经常更换手机的密码。
NO.2筛选优质的内容,引导孩子积极向上
有条件的家长们可以为孩子准备一部专属手机,下载一些适合孩子观看的动画片或儿童电影,或者适合孩子听得轻音乐,从而达到“启迪智慧、照亮未来”的积极作用。
NO.3 特定场合不允许玩手机
要给孩子传递一个概念,玩手机要有“仪式感”,不可以走到哪儿玩到那儿,想什么时候玩就什么时后玩。在特定的场所是不允许手握手机的,诸如:餐桌前、睡觉前玩手机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引起孩子食欲下降或造成难以入睡。
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与哪些:
NO.1影响大脑发育
两岁内的孩子,其脑部发育还不完全,频繁使用手机会刺激到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大脑发育不全。
NO.2影响身体发育
两岁内的孩子自主神经调节能力还不强,手机中的消极画面,容易让孩子出现负面情绪,阻碍孩子的身体发育。而且手机散发的大量地磁辐射也会抑制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另外玩手机的时间多了,就是比会减少孩子的运动时间,从而推迟身体发育。最后孩子长时间低头玩手,相当于颈椎要承受5公斤的重力,对颈椎的伤害相当大。
NO.3易引发视力下降
玩手机最明显直接的就是易引发视力下降。我们大人长时间盯着手机看眼睛会有酸涩肿胀的感觉,小孩儿也不例外。根据最新科学研究结果看,倘若小孩儿连续玩手机的时间超过20min,那么眨眼7.67次/min,视力下降到43.6度,这已经逼近近视的临界点了。
孩子为什么爱玩手机:
一、首先是父母自身重视度不够。虽然每次都嚷嚷着不准孩子玩手机,但只要孩子撒娇、哭闹,爸妈便像孩子“缴械投降”了,把手机乖乖地交给了孩子。更有甚者,还会和孩子一起组队玩,教他们使用手机的方法。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就是家长们对手机危害这一问题重视度不够,并且没有掌握有效的带孩子的方法。
二、其次是家庭玩手机的氛围太重。倘若家长在家时都是手机不离身,吃饭时低头看手机、睡觉前低头看手机、带孩子出去玩一得空便玩手机,再这样手机氛围如此浓厚的家庭环境中,父母的“言传身教”着实是孩子手机瘾的一大重要因素。
三、最后,爱玩是每一个孩子的天性。通过手机可以看动画片、听音乐、拍照片、打游戏等等,这一切的一切对于孩子而言都十分的新奇,让他们看到后心猿意马,总想着摸手机。
2024-02-04 查看全文 -
冷静处理,千万不要火上浇油,所谓火上浇油就是孩子现在本来处于一种沉迷手机阶段,你在用行动或言语去刺激他,威胁他只能适得其反,叛逆心理越发强烈,那么该如何处理呢?
一、给予情感滋养,重回现实世界
家长首先要尝试心平气和与孩子多沟通,倾听他们近期遇到的困惑和烦恼。对他们的学业和日常问题,多包容和接纳,多肯定和鼓励。在更好的亲子关系中增强情感维系,在现实世界获得更多的正面情绪体验时,孩子也不容易对手机产生依赖。
二、多陪伴孩子
孩子们的反抗也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父母经常忽视自己,他们会在手机中寻找寄托。父母不陪伴他们的孩子,也不关心他们应该做什么。只要父母肯抽出一些时间和他们的孩子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去购物,看电影,谈论他们的生活理想,让他明白父母关心他,那么孩子的思想和时间在哪里沉迷于手机呢?
三、家长当好榜样,身教重于言传
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在批评和指责孩子沉迷手机之前,作为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经常在孩子面前做“低头族”呢?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积极、正向的实际行动发挥好的表率作用。
2024-01-02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