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懒惰心理
470
-
初三学生常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焦虑不但不会使孩子尽快缩短与同学的差距,还有可能因为情绪干扰而影响复习的效果。消极的心理会对中学生的生活及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而且往往会形成恶性循环。
初三学生如何克服心理焦虑?
1、调整期望值
做任何事情,有适度的压力是好事。适度的压力有助于挖掘个人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压力太小,则动力不足,但压力过大,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之中,则会产生很多消极的影响。就象一个弹簧,但施压超过弹性限度后,即使撤去外压,弹簧也不会复原。因此要正确认识孩子,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2、不要与任何人比较
家长让孩子自己跟自己比,关键在于孩子是不是得到进步。每一次考试失利之后都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郁闷、烦躁。这种状态至少损失一周的安静复习时间,对复习讲无疑是雪上加霜。中考前的每一次考试都是进步的机会,发现问题,改善复习策略,提高成绩才是根本。
3、学会与他人多交流
孩子感到焦虑的一个原因是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高期望,比如,老师和家长。有些同学是因为害怕辜负来自家长和老师的高期望,而感到手足无措和焦虑。所以,家长多多疏导孩子要学会与他人沟通,让别人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
4、找准家长的正确定位
沿着孩子的需要走,父母的帮助才能有的放矢。比如:每日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三餐,陪孩子跑跑步、打打球;家庭成员之间关系和睦、家庭氛围温暖有爱、学习环境安静整洁,孩子更可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
5、设定合理的共同期望
如果父母过于焦虑,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因为对孩子的学考期望过高,没有十足的把握,或者可供孩子选择的学校不理想。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商定目标。
6、稳住心态
如果父母过于焦虑,被焦虑情绪紧紧裹挟,很可能会将这份情绪传递给孩子,比如不停唠叨孩子,不断地提醒孩子考不好会怎样,那就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和学习状态。所以,父母要先稳住自己的心态,把焦虑视为一份重要的提醒:提醒重视孩子成长路上的第一次大考,去做点能真正帮到孩子的事情。
初三学生心理焦虑的原因:
1、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周围的初三同学都在紧张的备战初三影响自身也产生焦虑,最好采用一些其他的方法转移注意力,适当放缓心情来缓解焦虑。
2、初三带给身体的压力太大,期望值太高害怕自己达不到要求而产生焦虑,可以不要给自己定太高的要求。
3、青春期的孩子陷入焦虑情绪中,会发现他的思想意识会更多地从自我的主观出发,考虑问题会更加狭隘和偏激,而客观和理性的意识部分,却好像被抑制住了似的,常常被他自己所忽略。
2024-05-21 查看全文 -
教育子女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情,要有长期的计划和短期的安排。同时,还要注意耐心细致,具体周到。心理健康是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孩子拥有健康幸福的人生,这是让孩子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克服心理素质差?
1、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
有些家庭,让孩子总是处于溺爱和迁就的环境中,这样的孩子遇到事情的时候,就容易承受不来。从小家长就应该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给孩子自我锻炼的机会,减少孩子对父母和长辈的依赖,这样对孩子的适应能力培养很有帮助,同时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有一定好处。
2、家长应该减少对孩子的宠溺与迁就
培养孩子的自主性,从小就锻炼和培养孩子独立的生活能力,给孩子更多的机会去自我锻炼,自我体验,逐渐的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依附,从而提高孩子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用民主的方式,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参与一些家庭中的决策,并让孩子在决策以后对自己的行为负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责任。
3、进行适当挫折教育
家长有必要对孩子进行恰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孩子在因难和挫折面前不低头的坚强意志和性格,并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营造,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形成客观、宽容、忍耐及和谐的心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挫折面前泰然处之,保持乐观与自信。
4、培养孩子竞争能力
平等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是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一项重要要求。家长需从小对孩子进行平等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孩子的赶超精神和自强不息意识,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成败,胜不骄、败不馁。这就要求家长尽可能多地创造机会,让孩子参与各种竞争,并在这一过程中,注意引导孩子的心态,让这会争取机会去表现自己的能力。
5、培养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
所有的工作都是需要通过协作来完成,让孩子从小学会他人交往和协作的能力是很重要的。父母应该引导孩子在与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学会让孩子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并积极的处理交往中出现各种问题、矛盾,让孩子适应这种与他人和谐相处的社交方式。
2024-04-27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困难,且由于这些困难都是他们的“第一次”,内心难免会出现面对未知的恐惧,也就会出现畏难心理。一部分父母恨铁不成钢,急着让孩子进步,就逼着孩子去面对困难。但这种逼迫的强硬教育方式,往往只会让孩子对处理困难这件事留下阴影,以后再面对困难时就会更加畏惧。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畏难心理?
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不要给孩子贴上标签。给孩子贴上“不自信”的标签,会孩子很受伤也很尴尬,我们越觉得孩子没有信心,孩子就越会在我们眼中表现出不自信的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而当我们更多地关注和发现孩子“做”的事情,并帮助孩子建立信心时,孩子会越来越自信。
2、耐心帮孩子找出恐惧的根源。
当父母的在孩子表露出胆怯、退缩时,用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陪着孩子一起适应、并发现恐惧的根源所在,然后采取合适的办法,让孩子去面对并克服这种恐惧。
3、分解难题,逐个击破。
任何困难的事情,都是由一个个小难题组成的,因此要分解难题,难题分解得越详细越好,如果碰到觉得困难的小问题,那就再分解成小小问题,直到让你或孩子觉得,分解后的小问题是一件非常轻松的事情,完全没有难度。这就没什么好害怕的了,就算没完全解决大问题,也能部分解决,而且没有了畏难的情绪。
4、接纳孩子的情绪。
要想处理好孩子的畏难情绪,首先,家长应当接纳孩子的这种畏难情绪,不要否定他的情绪,更不要指责孩子,甚至控制不住自己的烦躁情绪。而是需要确保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及时对孩子的情绪予以安抚。
5、提醒孩子要做到真正的“不畏难”。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困难、失败、挫折都是在所难免的。从小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让孩子体验战胜困难的快乐和成就感,使他们在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克服,也能让孩子成为乐观的人。我们要相信播种一个好心态,就收获一个好性格;播种一个好性格,就收获一个好习惯,播种一个好习惯,就收获一个好命运。
6、给予孩子正向激励。
我们都知道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石。家长应对孩子有接纳的态度,经常鼓励孩子,对孩子表示及时的认可和表扬,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和责任感。让孩子理解犯错并不可怕,学习从错误中取得进步。当孩子感到被欣赏,就会迸发出更大的自信。
孩子出现畏难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长的教育焦虑引起的盲目攀比。
家长一旦出现教育焦虑心态而引发的盲目攀比,就会导致其对孩子自身能力的认识不足,进而在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中加大难度,或者出现“这个题目很简单,孩子应该会做”的错觉,最终,由于难度超出孩子能承受的范围之内,长此以往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之下,就会导致孩子面对困难毫无信心,畏惧逃避的心里状态。
2、家长的打击和不理解,导致孩子缺乏自信。
如今,推崇精英教育,孩子早早的就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和技能,当然,在这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会遇到困难。一些家长面对孩子失败的时候,不是安慰鼓励孩子再接再厉,而是罔顾孩子失落的心情,一通训斥。家长的这种不当教育,会严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一个缺乏自信、充满自卑的孩子,就算脑子再聪明、反应再敏捷,一旦遇到困难或是挫折,是很容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
3、对不曾做过的陌生事物的恐惧心理。
相对成人来说,孩子生活经验较少,因此,当孩子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而在头脑中搜索不到解决方法的时候,便会产生“不能完成”的恐惧心理,进而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这个事情太难了,我做不了”。即使事情本身并不困难,甚至很简单,但由于内心的拒绝,孩子本来能完成的事,也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也很难完成。
2024-04-16 查看全文 -
家长总是反应自家孩子太懒惰,相信很多父母都会这样说孩子,实际上,懒惰这种坏习惯其实是一种心理上的表达情绪的方式,如何让孩子独立起来呢,在家庭教育中,怎样帮助孩子摆脱懒惰心理?想要帮助孩子克服懒惰,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然后找到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懒惰?
1、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
通过故事、电视剧或身边正面或反面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做事勤奋、一切靠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基本条件。缺乏最基本劳动锻炼的孩子,将来上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会遭遇无法克服的困难。让孩子认识到勤奋是人的美德。勤奋可以增强体魄、敏捷身手、丰富经验、提高能力,使人自尊自信自强,享受到更多的人生乐趣。
2、适时鼓励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家长的协助和鼓励很重要。帮助要适时适当,如果不给孩子提供帮助,失败太多,会挫伤其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帮助太多就成了包办。鼓励不必是物质鼓励,一个眼神,拍拍他,都有肯定的作用。如果家长经常对孩子说“你自己能做”、“你真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每个孩子都能成为生活的小能手。
3、制定训练计划,父母亲子督导执行
这种长期不互动、不运动导致的懒惰,需要父母亲子给孩子制定一个长期计划,并监督执行,每当孩子完成一个任务,父母就可以给一点奖励。久而久之,孩子的习惯就会得到锻炼,体会到勤劳的好处,逐渐也就开始自主变得勤快了。
4、学会放手
家长要学会放手,不要抱怨,不要指责,要学会放手,放手是什么呢?要教会孩子做事情,教会孩子生活,教会孩子学习,然后扶上马,送一程,让孩子自己去做,当孩子尝到一次甜头的时候,孩子就会改变他的习惯了。
5、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在孩子逐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应当适时让孩子去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变得有担当,逐渐形成责任感。父母可以爱孩子,但是不能过度保护孩子,给孩子一点自由,同时不要吝啬自己对孩子的鼓励和奖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够得到锻炼,不仅动手能力有所增加,而且日后能够更好的独立面对生活。
6、不要嘲笑孩子
很多父母在看到孩子懒惰的时候,都会选择嘲笑孩子,以此来激励孩子成长。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因为孩子总会因为父母的嘲笑而变得自卑。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孩子好的话,那么一定不要嘲笑他们,毕竟他们也是有自尊心的。年纪越小的孩子自尊心也就越强,我们就更应该保留他们自尊的一面。
2024-03-27 查看全文 -
帮助孩子克服懒惰和拖延,培养孩子良好的自理能力、劳动习惯,要从细节出发。家长在生活中鼓励孩子自主地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起孩子的劳动习惯。家长过于紧张,要求快速改变孩子,而孩子难以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教育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如何克服孩子的懒惰和拖延?
1、要让孩子知道,懒惰会有代价
懒惰会让一个人付出很大的代价,往往这种代价还是环环相扣的,如果孩子懒得起床,上课迟到,家长不必替他承担,应该让他自己感受。也可以用游戏让孩子明白懒惰是一种错误,如果在相应的时间完成任务,给予鼓励和奖励,如果懒惰,那就会有相应的惩罚,让他们知道懒惰不是好事情,想要的东西都需要用行动去争取。
2、舍得放手
不要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
3、积极鼓励
家长要珍惜孩子每次有益的尝试,以鼓励表扬为主。孩子每做好一件事,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如:给他一个微笑,拥抱一下或说声”谢谢“、”干得不错“都可以使孩子感到高兴和自豪,体验劳动的愉快,激起再劳动的欲望。当他失败的时候要安慰他没有关系。
4、对孩子进行耐心细致的说理教育
通过故事、电视剧或身边正面或反面的事例,让孩子认识到做事勤奋、一切靠自己是独立自主的基本条件。缺乏最基本劳动锻炼的孩子,将来上学、离开父母独立生活时,会遭遇无法克服的困难。让孩子认识到勤奋是人的美德。勤奋可以增强体魄、敏捷身手、丰富经验、提高能力,使人自尊自信自强,享受到更多的人生乐趣。
5、引导孩子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治懒“最有效。懒惰的孩子往往身体虚弱,不爱动弹。孩子增强了体质,身体健壮有力气,就会振奋精神,恢复跃跃欲试的本性。 可制订孩子的锻炼计划,包括项目、时间安排、每日次数、锻炼标准等,尽量具体可操作,锻炼方式尽量游戏化。开始时陪同孩子一起锻炼,一天2~3次,每次15分钟左右,贵在坚持。
6、制订并严格执行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日常生活有规则可依、井然有序,是”治懒“的基本保证。孩子明确了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做事就不会拖拉。要和孩子一起制订作息制度,以加强孩子遵守制度的意识。要配合制订适当的奖惩条例来促使孩子遵守作息制度,强化任务意识,提高任务责任心。以精神奖励为主。以前批评较多的,一定要改变为以肯定、鼓励为主。
2024-03-26 查看全文 -
孩子胆怯心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它的心理改变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运用各种方式去帮助他们逐渐克服这种胆怯心理,让他们更加自信大胆的行走在自己的成长之路上。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
1、优点放大
每个都希望得到别人的鼓励,如果我们能用欣赏与赞美的心态对待孩子微小的闪光点,并适当而巧妙的加以放大,使孩子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克服胆怯心理,找回自信。
2、角色换位扮演
人是渴望进步的,在游戏中往往愿意扮演理想中的自己。而具有胆怯心理的孩子,其实他们的内心非常渴望成为一个大胆、勇敢的人。但现实生活与心灵渴望的矛盾,导致这种内心无所畏惧的渴望被主观的胆怯与懦弱所掩盖。角色换位扮演对于帮助这样的孩子,有时也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利用孩子的兴趣增加社交
对于特别怕生的孩子,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兴趣,来增加它的现有社交,比如孩子对搭积木比较有兴趣的时候,就可以帮他邀请一些小朋友一起来玩,这样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后,慢慢的也会改善怕生的问题。
4、多带孩子接触外界
有些孩子怕生,主要是和外界接触比较少导致的,所以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最好多带着宝宝到户外活动,让孩子多接触不同的人群,让孩子参与其中,慢慢的孩子就不会怕生了。
孩子有胆怯心理的原因:
1、不敢借东西
孩子不敢开口向人借东西,也因为不习惯,或缺少这方面的锻炼。小孩子都喜欢做游戏,利用角色游戏来演习一番,一来可以从虚拟的场景向真实的场景过渡,让孩子有个适应过程。二来给孩子提供锻炼口才的机会,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总爱躲避人
孩子在人多的地方就羞怯,脸红。放学路上,专挑偏僻的小路走;路上遇到不熟悉的同学,把脸扭一边去,匆匆擦肩而过。越是害怕陌生事物,越要想法多接近它。一点点接触,渐渐靠近,让当初的敏感度变低,渐渐地去适应,去习惯。训练时一定要先把标准放低,在孩子能接受的程度下,再一步步加大难度,并持之以恒,终见效果。
3、不敢举手发言
孩子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被叫到了也是扭扭捏捏站起来小声地回答。自卑感强的孩子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周围的强大因素包围了他,这些因素从心理上战胜了他。他所见所思的是比他强的人或事。如果给他提供一个比他更弱小更低的参照物,比出他的优势,那么就会激发孩子的好胜心和上进心。
2024-03-20 查看全文 -
家长想要克服孩子的厌学心理,首先就要了解孩子的内心。很多父母只关注孩子不好好学习的表象,盲目的责怪孩子,却忽视了孩子的真实想法。这种情况下,孩子只会因为父母的态度,而越来越讨厌学习,最后甚至会辍学。
如何克服孩子厌学心理?
1、适当安排劳逸结合。
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专注力,会让他在书桌前学习很长时间,旁边又有家长看着,孩子肯定会有很多紧张的情绪。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的确很重要,但家长们却忘记了孩子爱玩的天性。因此,不如适当给孩子安排劳逸结合。
2、明确学习的责任。
很多的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花了大量的心思,但是,容易让孩子产生误解:他是在为父母而学习。父母越是逼着孩子去认真学习,越可能给孩子创造了拒绝学习、反驳父母的机会。所以,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
3、用平常心来看待孩子的成绩。
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的成绩好而沾沾自喜,或者用各种各样的物质来奖励他,这样只会让你的孩子有个错觉:学习是为家长学的。对待成绩不好的孩子,家长不能打骂他们,要鼓励他们,帮他们分析成绩不好的原因,帮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4、接受情绪比改正行为更重要。
孩子一到学校门口就产生恐惧,虽然不一定是孩子真的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们必须重视孩子的情绪。因为情绪不会骗人,虽然我们的情绪是不分现实和想象的,但是我们必须重视这种情绪。孩子有了情绪我们必须重视,并且看到他的情绪,去帮助孩子纾解他的情绪,他才能更好的去面对自己的恐惧。
5、明确孩子学习的目的。
很多孩子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上学,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而家长也只是以“其他小朋友这样做,你也应该这样做”来引导他。久而久之,当孩子在学校遇到难题的时候,就会认为上学和学习是家长布置给他的烦心事。而孩子认知能力也并不完善,家长切勿给孩子讲很多大道理,可以言简意赅的和孩子说,“去学校是为了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轻松解答了”。
6、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
让孩子认识到生活的苦难和他们现在的责任。小孩子就是学习的时候,学习就是他们的工作和责任,所以必须去。不去也可以,在家安排很多任务,让孩子去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孩子自然就愿意去上学了。
2024-03-18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