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作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合作

645

  •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上课认真听讲是基础。众所周知,上课、写作业、读书是件“费神、费劲”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主动、持续的保持注意力在孩子并不感兴趣的地方,而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集中的的时间就越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滑,日后越学越吃力。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该如何引导?

    1、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建议家长不要打骂孩子,应该耐心教导孩子。家长应该先询问一下孩子上课不听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在偷玩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2、提高孩子专注力。

    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读书,在阅读之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更容易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全部答对问题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性的鼓励,让孩子觉得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是非常有好处的,也是会更有动力的。

    3、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孩子看在眼里无意记在心里的!因此在家长们除了告诫孩子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之外,还需要培养自身专注力,才能给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形象,让孩子更有动力和信念去改变自己。

    4、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不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些其它因素上的影响,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像是书桌上的相关学习用品一定要整洁干净,和学习无关的东西不玩放在孩子书桌上。

    5、逐渐迁移注意能力。

    孩子现在能认真看书一小时了,就将这个能力迁移到写作业。孩子能认真写完作业了,不再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抠笔,那么就将这个能力迁移到课堂中,培养认真听课的能力。

    6、训练孩子良好的听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家长可以让孩子适量听听音乐,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所听到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方面是教和管的问题,孩子是注意力和理解力问题。若是短期现象,可能是情绪问题,若一直如此,应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首先,可能是孩子缺乏兴趣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如果孩子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或觉得无聊,他们可能会分心或不专心听讲。此外,孩子可能也面临集中注意力困难的挑战。一些孩子可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特别是在需要静坐和集中精力的情况下。

    其次,孩子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专注力不够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愿意玩手机,打游戏,这就须要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开导教育,认识到学习重要性,改变孩子好玩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孩子个人学习方法、策略上的问题。比如,课前没有养成预习习惯,课堂不做笔记,等等。

    第四,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有关。可能有的老师教学能力不足,课堂教学管理混乱,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1、理智选择学习用品

    首先在家里找一个安静明亮的学习地点,形成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干扰因素要尽量少,远离电视、手机等容易让孩子分心的电子产品。(所谓“适合”的文具就是应力求简单实用。越花俏的文具,越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哦。)

    2、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家长安排的时刻表孩子未必喜欢。什么时候整理玩具箱、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运动……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能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3、让孩子自己定下目标。一个人做事情的专注力是靠动力来推动的。如果有一个目标来指引孩子做事情,孩子会非常积极,但是这个目标让孩子自己来定。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然后自己去实现,这样才能让自己专注力更好的去做好,这样慢慢的就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4、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为人的注意力有限的,如果同时做多件事情会分散专注力,尤其是孩子的专注力正在发展当中,会损害专注力的有效集中。

    5、多让孩子自主读书。一个人的习惯要养成,是需要时间和自身的意志力的。因此要让孩子自主做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专注力。比如读书,如果他自己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读书时间,并且能按时完成,这样孩子就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6、给予适当的奖励。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能推动孩子向前一步的话都是好的。因此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每个时期都可以进行改变,这样也是能很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好。

    7、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

    8、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2024-05-16 查看全文
  • 经常看到有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早恋问题时,丝毫不顾孩子感受,直接“棒打鸳鸯”,甚至出言诋毁侮辱孩子。青春期孩子自尊心极强,父母这种所作所为,会对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拉开鸿沟。

    孩子早恋怎么办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用平常心去面对。

    当发现孩子早恋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毕竟我们家长自己都来自这个时期,谁的心中没有美好的向往?对于孩子的早恋行为,父母不用太过于干涉,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的引导恋爱的心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孩子对恋爱不会太过于失望,从而封心,这样都是不对的行为。

    2、给孩子有点时间缓冲。

    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总会快刀斩乱麻,将孩子之间的所谓恋情给斩得一干二净。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家长不妨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缓冲时间,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看看这段感情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3、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如果两个孩子互相喜欢,且共同进步努力,这并不是坏事,我们应借此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且健康的恋爱观,好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互相进步的,我们要鼓励孩子有责任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平衡学习和恋爱,更要尝试维护人际关系。

    孩子早恋家长千万不要这么做:

    1、盯梢。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采用跟踪的办法,孩子走到哪里就尾随到哪里。这三种手法,都是不够光明正大的,也是不可取的,它都有可能把事情弄僵,甚至直接损害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

    2、隔离。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迹象,就不让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接异性打来的电话,这种行为反而会导致孩子逆反。

    3、搜查。有些家长乘孩子不注意时搜查孩子的书包、衣服和抽屉之类,把有关照片、书信、贺卡等统统没收,一旦搜查到所谓“证据”就对孩子强硬教育。

    孩子早恋的原因有哪些?

    1、同龄人的影响。

    青少年虽然心理有一定的成熟,但还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容易有从众心理。当校园里的早恋现象没有受到及时控制,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会导致其他学生对于早恋的接受程度变高,从而自己也有可能走向早恋。

    2、孩子心理的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心理也会慢慢成熟。小男生和小女生在每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因为对方的优秀而逐渐产生爱慕之情,这是十分自然且正常的现象。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外貌与性格方面,又包括学习成绩方面。

    3、影视剧和网络的影响。

    现在的影视剧多以男女爱情主题为主,剧中的俊男靓女的美好爱情会对每天观看电视的孩子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而网络的普及,网络上各种信息、网络小说、图片等也会充斥着大量诱导青少年早恋的元素,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孩子接触这种信息多了,发生早恋的概率自然会变大。

    2024-05-13 查看全文
  • 一提起青春期,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叛逆、不听话,对孩子的青春期特别警惕,教育上也会严格许多。但其实,青春期只不过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家长过于夸张的反应,可能反而会成为导致孩子逆反的原因。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

    第一: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失控、冲动或自闭等问题。此时,家长需要多一份耐心和理解,以及给予足够的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朋友、兴趣爱好等情况,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不能粗暴干涉孩子。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只会粗暴的干涉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不听话,父母可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不能通过不讲理的方式,刺激孩子。

    第三: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

    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爱”的名义强行给予,例如,不要给孩子报名太多的培训班、辅导班等,应该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则给孩子过多压力会让孩子很难受。

    第四:了解孩子的社交圈。

    父母要主动去了解孩子的社交圈,这样父母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慢慢的,孩子也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这样父母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第五: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春期的孩子还小,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险恶,所以,多让孩子去读一些名人自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看一些没有营养的书籍,去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第六:和孩子共同成长,为他们做榜样。

    如今,互联网时代,孩子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我们父母往往“跟不上时代”,依旧用老一套方法教育孩子,是无法和当今的孩子平等交流的。而想要“跟上时代”,就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要想将来我们的孩子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中的一份子,我们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共同进步,努力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引导青春期孩子时容易犯的错:

    错误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希望父母能承认自己错,以便他们从心头擦去这个污点,重新建立对父母的信心与尊重。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只有自己永远是对的,才能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只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当成圣人,孩子也会因此明白认错并不可耻,才能体会饶恕、原谅别人的心情。

    错误二:不能坦诚回答孩子的疑问。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我们若无法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他们通常会退缩不再多问,将怨恨藏在心中,总有一天,这些怨恨会演变成对父母的叛逆。

    错误三:家长自己的情绪管控很差。

    孩子就有样学样,家暴问题的研究现在都有显示,如果家里面父亲对母亲有产生肢体的暴力行为,那孩子有样学样,等他长大了也容易使用暴力对待别人。

    错误四:言行不一。

    孩子们有雪亮的眼睛,能够察验是与非、对与错。身为父母,给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人真真实实,言行一致。父母若是斤斤计较,凡事只争取自己的利益,孩子就会气量狭小;父母若是常存感恩心,懂得施与和分享,孩子也会心胸开阔。为孩子树立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榜样,如此,孩子便不会有错误的领受,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024-05-12 查看全文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人手中必备的必需品。家长千防万防,也防不住孩子接触手机。手机里的世界自然是精彩的,有游戏、网聊、短视频等,这些娱乐连大人都难以抵住诱惑,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更有着巨大吸引力。

    14岁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1、时间填充法。

    如果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是因为无聊才用手机消磨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2、亲子互动法。

    家长可以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多陪一陪孩子,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激发孩子对手机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也让孩子能从其他途径发泄学习压力。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爬山、运动、骑单车等等。

    3、家长以身作则法。

    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玩手机,这样的习惯容易被孩子效仿。只有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远离手机。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2、亲子教育的缺失。

    有研究表明,家庭内部的冲突越是频发、越是激烈、越是无法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当父母发生冲突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时,孩子的心理痛苦会更深,也就更有可能把长时间玩手机作为应对痛苦的解决办法。

    3、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有“手机控”的父母,那多半孩子沉迷于手机,手机不离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影响:

    1、影响家庭关系。

    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着急上火,批评责骂。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2、影响记忆力。

    玩手机对大脑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玩手机长期一个姿势不动,会对大脑产生固定刺激,而使人体的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间长了会对人的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3、影响视力。

    孩子自从有手机后,每天都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熬夜玩手机,熬夜本就对孩子的身体不好,玩手机就更不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视力受到影响。

    2024-05-11 查看全文
  • 社会的发展需要继承,所以两性关系就是永恒的主题之一,但是一旦这个关系过早介入生活中,尤其是出现在学习期的孩子面前时,就成了一个棘手的社会性难题。孩子早恋了,很多家长不知如何怎么办好。那么希望以下的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孩子早恋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父母用更多的亲情关爱孩子

    被爱是人的本能需要。早恋的孩子也是对感情的需求增加的一种表现,家长可以适当引导,通过亲情补全孩子的需求,使孩子不过分的向往爱情的滋润。用父母的爱暂时稳住孩子的爱情观。

    2、父母要设法降低家庭对早恋问题的敏感性

    不要轻易触碰孩子的敏感神经,更不要粗暴的对待这一社会问题,先让孩子能够理性接受沟通,为进一步跟孩子就早恋问题进行沟通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与孩子深刻的沟通

    用平的的心态,端正和提高孩子对性和爱的认识这方面的认识水平。解析了早恋的原因,才能使孩子从因为"爱"所以"爱"的虚幻的激情中醒悟过来,才能客观冷静的剖析自己的"爱情",得其真相,从中解脱。

    4、给孩子进行适当的教育

    这个教育主要是指爱情的教育和性教育,尤其是女生。当家长知道自己的女儿早恋时,应该对自己的女儿讲清什么是爱情,爱情是带着一定的责任的,并且这个时候学习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性教育,要让自己的女儿知道身体对于女生是多么的重要,切记不能冲动,以免悔恨终身。

    5、引导正确的爱情价值观

    要知道,恋爱本身肯定是无害的,一次健康的爱情,让人受益终生。但是青少年们在身心发育不成熟,并且缺乏教育和引导的情况下,过早地开始恋爱,是有害的。尽管那些陷人早恋状的中学生会觉得自己对待爱情是非常忠贞的、严肃的、认真的,不是随便玩儿的,但是他们年纪尚浅,对什么叫真正的爱情以及爱情所包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却什么都不知道。

    6、合理扩大孩子的交际圈

    可以让孩子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从同性朋友那里得到安慰,还可以鼓励孩子与那些德高望重的成年人结成互帮互助的朋友,介绍他们认识品学兼优的同龄同性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与异性单独相处的机会,分散对少年恋人的注意力,还能扩大孩子的社会交际圈子,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不知不觉地拓宽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增加自己的能力,激发上进心。

    孩子早恋的原因:

    1、缺爱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太缺爱,反而习惯从别的地方寻找寄托,来达到一种内心的需求平衡。就比如女孩从小缺失父爱,到了青春期时,因为总觉得别人无法理解自己,渴求一种来自异性的关怀,也就想从异性身上获取一种支持感;而男孩,因为缺乏母爱,也会在这个阶段特别希望有来自异性的安慰。

    2、逆反心理

    很多学生的父母对孩子的交友极为在意,甚至粗暴的干涉孩子交友的权利,真是无处不在,无孔不入。他们随便检查孩子的手机通讯录,跟踪孩子行踪,甚至盘问孩子结交的每一个朋友,久而久之,孩子心里会有一种强烈的逆反情绪,越不让早恋越早恋。

    3、网络的影响

    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中学生接触网络的信息相当庞大,网络中总有些具有刺激性的图片或视频,这让处于青春期的他们难免会躁动不安,让他们对恋爱既渴望又随便。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家长对孩子的手机使用进行引导不仅能够保护孩子的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用手机观念,孩子也能更好地学会利用手机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技能。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玩手机?

    1、适当允许孩子接触手机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百分百有害处的,手机也是如此。作为家长,我们犯不上“谈手机色变”,因为在现代社会,手机已经变得必不可少,既是交流工具,也是信息工具。

    小孩子之间也会适当交流信息,比如流行的歌曲、好玩的游戏、时髦的语言等等,这些是我们家长可能给不到的。所以可以适当让孩子玩玩手机,体验一下各种游戏,也容易和同学有共同语言,马云不是说“未来不会玩的孩子,将无法适应社会发展”。

    2、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一般来说,孩子的空余时间会比较多,特别是那些还没有上学的孩子,会有更多闲余的时间需要度过。如果不能让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情,就只会选择玩手机了。

    因此父母要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不再那么沉迷手机。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培养一个兴趣爱好,用下棋,拼图,绘画等业余爱好代替玩手机。同时同化自己的孩子一起慢慢加入到这些兴趣爱好中,来一场不一样的亲子互动。

    3、家长应以身作则

    有些父母一再抱怨自己的孩子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的时候,自己也是整天抱着手机玩的没完没了,如果说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对于孩子的劝服力又会起到什么作用呢?孩子在学习、写作业的时候,家长应自觉的把手机放到一边,养成一个良好的模范作用。

    不管工作多忙,不管生活压力多大,家长都要抽出相应的时间,多陪陪孩子,多进行一些活动,来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一旦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也就不会那么沉迷于手机了。

    4、控制情绪,控制时间

    一旦孩子可以自己掌握了手机,完全可以忘乎所以的玩耍了。作为家长,不能期待孩子可以自己控制住时间,有的时候,可以借助手机屏幕保护,路由器限制等等科技手段来辅助限制住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孩子玩手机的坏处:

    1、不良信息泛滥,腐蚀心灵

    青少年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学习的黄金期和生理、心理的躁动期,加上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弱,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手机的诱惑,进而沉迷其中。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大量传播的低俗信息,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社会环境,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2、影响睡眠,不利于长高

    很多孩子已经形成了习惯,天天玩手机,可是真的放下的时候,还总是舍不得。有的孩子就会熬夜玩手机,或者打游戏,沉迷其中。一看时间已经很晚了,对于孩子来说晚上九点多钟上床睡觉是最好的,可是偏偏熬到十二点之后,这是不利于长高的。因为人的成长激素分泌高峰期是在十二点一点左右,如果孩子一直不睡觉,就会影响成长激素的分泌。

    孩子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自身原因。由于网络、游戏等能使孩子释放压力、产生快感,从而导致孩子逃避正常的学习压力,放弃学习,沉浸在手机网络或游戏中;有些孩子存在伙伴交往上的困难,也会远离现实生活中的伙伴,到虚拟世界中寻找...

    2、手机原因。手机游戏、小视频等APP(手机软件)都是按照大数据原则和游戏心理原则来设计的,符合游戏心理学,会不断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诱导孩子持续使用这些手机APP、游戏或网络,从而导致孩子上瘾。

    2024-05-06 查看全文
  • 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可以乖乖听话,少让家长和老师少操点心。一旦发现孩子出现了叛逆心理,就会及时地制止,有时父母甚至会采用一些比较极端的方式处理,其实这样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稍微不注意可能还会对孩子造成更加不好的影响。

    面对青春期叛逆的孩子家长如何教育引导?

    1、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孩子叛逆期不愿意和父母交流甚至排斥父母,大多是因为父母不了解他们内心真实的想法。家长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关切关心,从父母那里寻得共鸣,才会把父母视为最信赖的人,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叛逆期。

    2、换位思考

    家长也是从青春叛逆期走过来的,只是没有现在的孩子表现得明显,所以面对孩子令人不解的行为,不妨换位思考,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有了共鸣后就会理解孩子,能找出问题的症结。

    3、尊重孩子的意见

    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意见,对孩子的叛逆行为,不能够只表达对孩子的不满情绪,要孩子有表达和解释的机会,让他说清楚坚持这件事的理由。家长们不仅要尊重他们的意见,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帮助他们满足需求。

    4、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

    孩子在叛逆期的时候,会出现跟父母对着干的情况。当父母强硬管教孩子,就会导致孩子反抗激烈,叛逆行为变得更严重。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一些权力,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情。

    5、耐心倾听

    孩子在青春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也有自己的自尊心。父母要放下架子,不要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交流,一味地对孩子进行说教,要去倾听孩子,理解孩子的想法,出现问题也要以事情的对错来教育孩子,而不是用自己的身份来进行决定。

    6、成为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很重要

    与其对孩子喋喋不休,让他们对你日渐厌烦,不如退一步,先做好自己,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有稳定的情绪、自己的事业,且二人相处和谐有爱,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2024-04-2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