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过于依赖家长怎么办
402
-
家长希望孩子到一定年龄后可以独立起来,不再依赖父母,但是家长发现总是事与愿违,上了小学之后,很多事情都事与愿违,让父母十分头疼,但总要慢慢来的。
孩子过于依赖家长怎么办?
1、不娇惯,减少孩子的依赖性
许多家长特别宠爱孩子,把孩子当宝贝似的去哄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见不得孩子受一点点的苦和一点点的委屈。长此以往,孩子遇到事情时就会很自然的依恋爸爸妈妈。那么爸爸妈妈如果在孩子摔倒的时候,让孩子自己勇敢的站起来,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孩子的依赖性,还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加的坚强勇敢。
2、给孩子多多创造交朋友的机会
要知道,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朋友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被父母保护的太好,孩子不会轻易和陌生的朋友玩耍。这时父母可以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玩,让孩子体会到有伙伴的乐趣,让他们明白生命中不只有爸爸妈妈。孩子在和其他伙伴玩的时候,父母只需要在旁边保证他们的安全即可,至于玩什么,怎么玩,人员如何分配都由他们自己决定。
3、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尝试着做
一些家长什么事情都帮孩子想好做好,殊不知这是导致孩子依赖性强的根本原因,因此家长们要大胆的放手,遇到事情时可以让孩子去自己尝试做一做,鼓励孩子去探索,面对孩子不会的问题时,家长可以给孩子进行示范,然后再邀请孩子独立完成任务。
孩子过于依赖家长的原因:
1、家长的过度溺爱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手心上的一块宝,碰不得骂不得,稍微受了一点伤,就心疼的不行,平时对孩子的要求也是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家务活也从来交不到孩子的手上,家长也不会要求孩子做任何事情有的家长帮孩子做好所有的事情,让孩子什么事情都接触不到,这样的孩子怎么能不依赖父母呢?
2、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许多事情都需要孩子自己的判断和思考。当父母帮孩子把什么事情都做好的时候,孩子不需要自己再动脑或动手去解决,只需要相信父母就行。逐渐孩子就会丧失独立性,凡事都依赖父母去完成。
3、对孩子的事“大包大揽”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引导孩子,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些父母没有去引导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掉,父母这样做,孩子无法得到锻炼,慢慢就会对父母十分依赖。
2024-02-17 查看全文 -
作业其实对于孩子来说就是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温习,对没学过的知识的一种预习,但是有很多孩子在写作业时磨磨蹭蹭,没有家长的陪伴,作业根本无法完成,完全依赖家长,这该怎么办?
孩子写作业总是依赖家长怎么办?
1、家长与孩子应做到适当分离
其实,有些时候不仅是孩子形成依赖,家长们对孩子也难以割舍。很多家长们总是借口说要监督孩子写作业,害怕错误率太高或是无法完成。自然行为结果和合理行为结果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承担,知道了后果是什么,就不会拖延了。家长们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不会的难题时,应该耐心解答,而不是严厉批评。等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在认知上有一个成长。
2、指导孩子如何有效率地自检
孩子的作业写完了,家长们如何教会孩子自己检查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果发现孩子有错题,此时,不要立刻指出,而是告诉孩子哪一大题出现错误,请孩子检查该大题。这样既提醒了孩子,又确保孩子不产生依赖性。家长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心态,其实不单单是孩子离不开家长,很多控制型家长一般也离不开孩子,这种情况也就是过度依赖。家长们大可放宽心,选择相信自己孩子的能力,有时选择放手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决定!
3、家长要示弱
对孩子的期望标准降的低一点,只要尽力就是完美。家长先建立一个规则,比如有不会的问题我们先留白把会的先做,不会的等会儿一起再解决。孩子不会的问题不要上来给孩子思路答案,而是要引导孩子借用一定的工具,教会孩子思考。比如孩子一个生字不会念,我们教会孩子使用字典一起来查字典,借助工具书让孩子多了一条解决问题的途径。家长在孩子面前要“示弱”,不要老是觉得自己行,孩子张口一问我们立马给答案,这是很要命的,这样做会剥夺孩子最宝贵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写作业总是依赖家长会造成的影响:
1、会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能力
如果在上学之后,家长总是陪在孩子身边,会导致孩子的认知发展能力变慢,形成依赖心理,比如上课读题不会了,也不愿意动脑筋,会想到回家还有家长陪着一起做,不会的也可以问家长等等退路…
2、会影响孩子的自制能力
家长们长期陪伴孩子写作业,其实并不是在培养孩子认真学习的好习惯。长此以往下去,孩子们非常容易依赖于家长,并缺乏自控能力。
3、会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孩子们如果始终在做作业时长期习惯于依赖家长,这将会导致孩子们自我思考,自我判断的能力缺失,并总是企图想依靠父母的帮助来解决难题,久而久之,也将变得内向,不愿与外人沟通,丧失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
2024-02-20 查看全文 -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亲人,疼爱之余放一下手,不要成为孩子的全职保姆。让孩子的成长变为一个历练过程,培养孩子成为一个阳光快乐智慧的人。
孩子过度依赖家长怎么办?
1、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要知道,孩子在小时候非常喜欢黏着父母。但是,如果父母放任这种行为不管,时间一长,孩子会增加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这样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好的。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试着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他独立去完成,如穿衣、吃饭、睡觉等,哪怕完不成,也不是选择替他去做,而是鼓励他,直到他可以独立完成为止。
2、减少孩子过度依赖你的机会
不难发现,孩子的依赖心理在外出的时候最重,这个时候就是父母帮助孩子摆脱过度依赖的时候了。父母可以让孩子多了解一些新奇的东西,孩子被其他事物吸引了,自然而然就不会一直黏着父母了。当然,在外出的时候孩子的安全感很低,父母在适度的情况下要让孩子试着独立,一定要让他自己做,父母尽量不要帮忙。减少孩子黏人的机会,直到孩子可以独立。
3、父母应该适当放手,尽量不要过度干预孩子
很多孩子太过依赖父母大多是因为父母管的太多,为孩子准备好了一切,其实这个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父母不可能永远陪在孩子身边,在适当的时候,必须要学会试着放手,给予孩子一些独立的机会和空间。让他们做一些想做的事,引导他们去做一些新挑战,长此以往,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心理会慢慢得到改善。
孩子过度依赖家长的原因:
1、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照顾
现在大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孩子都是十分溺爱的。孩子的一切事情都由父母大包大揽的做了,几乎没有需要孩子自己动手的地方。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失去自己动手做事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认为父母都能帮其解决。
2、父母喜欢包揽孩子的事情
孩子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总是会遇到很多问题,所以父母就会觉得自己需要帮助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尤其是喜欢去包揽孩子的各种事情。但是这种事情做多了之后,孩子就会变得依赖父母,不喜欢自己动手去做一些事情,独立性变得比较差。
3、父母总是给孩子“托底”
很多时候问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办,好多孩子都会说反正有父母在后面会帮我们托底的不用担心。随后孩子在遇到其他的困难的时候,都不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而是认为父母会来帮助自己,不用过多操心。
2024-02-19 查看全文 -
孩子喜欢粘着妈妈,是正常的心里需求,但如果过度依赖,宝妈还是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意识,不然孩子将来没主见,依赖性强,对孩子以后的生活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孩子过于依赖妈妈怎么办?
1、妈妈要适当放手,不要过度干预孩子。
有的孩子之所以依赖父母是因为父母管的太多,任何事情都帮孩子完成,导致孩子长期不愿意自己动脑子解决问题。如果父母愿意试着放手,孩子依赖父母的心理就会得到改善。
2、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父母要积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让孩子学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有的小孩很喜欢粘着父母,父母应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试着去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那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他独立去完成。
3、从小养成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
有些男孩晚上非要妈妈搂着睡,否则就不肯入睡。这种孩子往往较瘦弱,胆小,爱哭,缺乏独立性。从小养成独睡习惯,可以有效地克服这种种现象。
4、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利用节假日,带孩子多到户外活动,特别是孩子聚集较多的公园、游乐场等,通过带孩子观察其他孩子的活动情况,鼓励孩子尝试和别人交往,让孩子在和其他儿童的接触与交流过程中,体会到与平时不同的快乐感受。
5、不要过多地限制孩子自由玩耍。
尽量让孩子独立听故事录音、看电视、读书等,孩子自身的活动多了,就不会将注意力集中在妈妈一人身上了。
孩子过于依赖妈妈的原因:
1、早期依恋关系不稳定,导致宝宝缺乏安全感
有的家庭,父母过于忙碌,没有时间照顾宝宝,就雇保姆或者把宝宝寄养在亲属家,这种情况极易导致宝宝安全感不足,情况严重的宝宝老是担心妈妈离开自己,几乎是每天都生活在惶恐当中,见了妈妈就黏上了。
2、妈妈没有精心照顾
有的年轻妈妈过于贪玩,觉得小宝宝不懂什么,吃饱穿暖就成了,当襁褓中的宝宝向妈妈发出爱的呼唤的时候,她们并不敏感,甚至置之不理,导致宝宝情绪不稳定,对这个世界很不信任。受此焦虑情绪影响,他们也会很依恋妈妈。
3、丧偶式家庭
有的家庭爸爸就像个隐形人,每天除了上班就是玩手机,平时对家里和孩子很少过问,甚至没怎么陪过孩子,这种丧偶式家庭,会让孩子加深对妈妈的依恋心里。
2024-02-17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之所以会出现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妈妈缺席了孩子自小以来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奶奶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和奶奶更亲。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当中,最近也受到了许多父母的关注。
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经常陪着睡觉,能与孩子更亲近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从小跟着妈妈睡。宝宝出生后在妈妈周围能感觉到胎儿时期熟悉的气息,这能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是心理防线最低的时候,在妈妈身边能够充分消除宝宝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反之,比如小娟的女儿在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下,不管是体感还是体味,宝宝最熟悉的已经发生变化,她的安全感已经转移到了老人家身上,并产生了依赖,自然在宝宝心中的排序就会升高。
2、陪孩子好好玩耍,也可以更好地亲近孩子
小娟后来问过小姑子,为什么女儿从小都和她很亲近。小姑子不假思索地问答:“每次见到她,我就切换到小朋友模式,陪她玩,我们一起都玩得很开心呀!”
随着感官功能逐渐发展,宝宝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小小年纪的他们变得好动,通过“玩”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在玩的过程中长大,玩就是他们最大的生活主题。
经常跟孩子一起玩,把孩子当成朋友相处,会增加孩子跟自己的共同语言,让孩子感觉到彼此之间有共同的爱好,当然孩子容易记住自己,跟自己更亲昵了。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我们的心中有杆秤:高质量的陪伴,是培养感情的重要一环。
3、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判断
“孩子不要妈妈”不是犯错,妈妈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
威逼利诱也不是好办法,“你不要妈妈,妈妈就去做别的小孩的妈妈”、“快说要妈妈,妈妈这里有好吃的”。这么一来,你和孩子之间就只剩下算计与交易。
更别情感绑架,“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还这么讨厌妈妈,你对得起妈妈吗?”负罪感强烈的孩子将来更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朋友芬芬家的小孩圆圆属于“没有礼貌”且“慢热”型,但芬芬从没有责备孩子一次几个朋友带小孩出游,芬芬也把圆圆带出来了,当别人家的小孩都纷纷嘴甜得叫“叔叔阿姨”的时候,圆圆叫了其他人,唯独没有叫于莉,一时场面尴尬。
于莉使劲浑身解数讨好圆圆,她就是不叫人。
直到最后告别的时候,她才甜甜地叫了句“于阿姨”。
后来,我们才弄清楚, 圆圆讨厌大声说话的人,因为在她看来说话声音大就是不友好,而于莉恰巧是我们这几个朋友里说话属于“炮仗”型—又响又快。
后来,我问芬芬:“圆圆这样,你也能忍住不管管?你是怎样做到淡定的啊?”
芬芬很骄傲地说:“当妈的啊,得惊喜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与判断,圆圆这样做,说明她在观察和思考,我不仅淡定我还开心”。
是啊,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什么都要臣服于你的权威,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判断。
当他情绪反映强烈的时候,那就让他和他想要的人在一起吧。
也许是因为当妈的最近比较严格,也许是因为和奶奶在一起意味着可以多玩一会儿再睡觉,也许是因为爸爸更有趣,能和他一起“疯”。
当他感觉更好的时候,他会成长得更好。
那么孩子跟老人生活,到底会影响孩子哪些方面呢?
1、独立性差。
说到独立性的培养,家长必须要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亲自动手,甚至还要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事情,然而老人带孩子,多半会给孩子打理好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到了幼儿园以后,他们会缺乏动手能力,根本没有独立性可言!
2、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不在身边,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当爷爷奶奶突然不在身边的时候,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心理,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因此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的现象,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3、体质变弱,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才有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管是身高、身体素质、还有抵抗能力,都跟充足的睡眠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老人的睡眠时间却很短,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就会和老人养成一样的作息规律,很难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那么,隔代教育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答案是:并不。
首先,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其次,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最重要的是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无论是陪睡、陪玩,还是其他的陪伴方法,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在于这些生活细节的累积。
爸爸妈妈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繁琐的世事,真正的陪伴不一定是要长时间的相处,而是哪怕只是睡前十分钟的一次交流,认真地关注眼前的孩子,真诚地接纳和赞赏,全心地融入他的世界。当孩子重新感受到你真诚的关爱时,你才能走进了孩子的心。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说明和奶奶的关系亲密。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陪伴和互动,孩子过度依赖奶奶不要妈妈,因为奶奶陪的多,妈妈陪伴太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妈妈一定要每天抽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怎么办?
1、适当地拉开孩子与奶奶的距离
既然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是因为与奶奶接触过多,那我们就要适当拉开两人的距离,让孩子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让他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一开始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有让孩子挺过这段时间,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成长。
2、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3、多抚摸孩子,多跟孩子互动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观察、味觉和触觉。所以妈妈们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多抚摸孩子,尤其是小手,脸颊,小肚子等敏感的部位,可以多逗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4、高质量的陪伴
多多陪陪孩子肯定对孩子依恋的形成很重要。但很多家长虽然天天在孩子身边,但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其实这就是无效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你在身边。所以不妨试着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戏,陪孩子读一些漫画,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等,让孩子依恋跟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5、多鼓励孩子
宝宝慢慢长大后,会有选择的意识,这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不可表现得不耐烦。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即使孩子犯错之后也不可以上来就斥责或者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尝试先跟孩子讲道理,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妈妈更信任,更愿意依赖。
宝宝会和谁更亲近呢?
1、谁带的多就和谁更亲
陪伴是体现爱的最好方式,只要我们经常陪伴宝宝,跟他一起做游戏、给他讲绘本、给宝宝喂饭、洗澡……宝宝会自然会跟我们很亲,因为在宝宝心里,我们是完全能够依靠、完全能够信任、有时间陪伴自己的人。
2、跟谁睡就跟谁亲
有些父母白天工作较繁忙,宝宝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照看,到了晚上父母一定要把宝宝接过来跟自己睡觉,这样做宝宝也会跟父母亲近。
宝宝都害怕黑暗,睡在身边人会让宝宝摆脱恐惧和不安,有我们陪在宝宝身边,宝宝特别有安全感,睡觉更安稳,渐渐的宝宝也会对我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感。
孩子依赖奶奶,这种血脉的关系和人类天生的基本需求一样无法被替代。孩子本能地通过很快融入、提出自己的物质需要来印证这一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方面的无限渴求。
首先,是情感依赖的需求。人和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出生后对身边人会产生情感依赖。依赖的人越多、越稳定,孩子就感觉越安全。而孩子内心早期的安全感就像一口深井,需要身边这些人往井里源源不断地“输送爱”。
能给孩子“输送爱”的人越多,他的情感就越饱满、越充盈,安全感就越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情感依赖的空缺。
其次,是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比如“我是爸爸的好女儿”“我是妈妈的漂亮宝宝”“我是奶奶的乖孙女”等。角色越多的孩子,身份认同就越全面,被身边人需要的“归属感”就越足,性格发展就会越稳定。
最后,是被关注的需求。孩子不停地提出买这买那,是在通过物质的满足来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甚至是被爱的。为什么是物质?这也和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来表达爱有关。
所以,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发自本心,并无不当之处。妈妈需要反思的,是如何与奶奶沟通彼此的关系,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等问题。至于就不纠正,不需要征求孩子意见,而是妈妈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想让孩子跟自己更亲并不难,一定更在孩子依恋期形成时熟悉习惯喜欢上妈妈的陪伴,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不舒服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话,孩子还是会跟妈妈更亲一些哦。
2024-05-3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