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不和父母说话该怎么办

孩子不和父母说话该怎么办

463

  • 常常听到身边的家长们说:孩子越大离我们越远,有话也不肯和我们说了,更别想知道他们的心里在想什么了。还有的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与自己沟通,总是问一句答一句,或是敷衍一下,孩子的事父母不知道,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孩子不和父母说话该怎么办?

    一、给孩子自由活动的时间。

    家长在与孩子相处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适当地给孩子“松绑”,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并给孩子留出一定的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能够自由支配。可以从宏观上对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进行把握,但是在细节上还是要让孩子自己把握,家长只需要在必要时给予监督就好了,这样也可以训练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家长要尽量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不要对孩子过于严苛,而是要尽量化解双方的矛盾与误会,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敢于表达,这样才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孩子不和父母说话有哪些原因?

    1、为父母不能以朋友身份耐心倾听。对于敏感的孩子来说,父母能耐心倾听他的任何讲述,都会让孩子产生安全感,享受乐于和父母分享。但往往亲子间的互动更多倾向于要求,命令,大都和学习有关,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需求。

    2、为孩子自我意识变强,认为自己已独立,期待父母平等对待,排斥父母的说教,极力挣脱父母。不再和父母沟通。

    3、家长对孩子缺乏信任。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和父母倾诉时,很多家长不能及时安慰或者给个理解的拥抱,反而不问三七二十一,先把孩子数落指责一通。孩子产生更不好的体验,自然不会再讲。

    4、家长不尊重孩子的想法。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比较喜欢干涉自己孩子的事情,他们要做什么报什么兴趣班买什么衣服,等等各个方面家长都要横插一脚,然后自作主张替他们决定,根本不尊重孩子的看法,长期这样下去,亲子之间的关系不仅会变得非常紧张,而孩子会觉得自己没有受到尊重,而不愿意和家长进行交流。

    5、压力太大。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或是父母经常处在压力状态(父母情绪不佳),孩子在父母那里总是感受到压力,于是孩子为了逃避压力,也就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了。

    2024-02-01 查看全文
  • 我家孩子在进入初中以后,我也发现,孩子对我明显没有小学时候亲近,也不怎么愿意跟我聊天说话。起初也很失望,后来和身边其他家长聊过,才知道这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表现。她们向往独立,自然就不愿意面对父母的管束和说教。

    初中生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应该怎么办?

    一、转变教育观念和方式。

    家长需要将教育观念和方式转变,要理解孩子现在已经长大了,在交流过程中应该将他们放在与自己平等的位置上,绝不能像小时候那样,将他们牢牢钉死,没完没了的提出各种要求。

    二、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看问题。

    有的时候家长觉得孩子做的事情,或者说的话是错误的,但是只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看,就会发现,其实孩子做的事或者说的话是没错的,想要孩子变得更好,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孩子,而不是孩子一犯错,有批评他或者惩罚他。

    三、不要一味地批评孩子。

    有许多的家长在发现孩子犯错时,就会狠狠地批评孩子,这样做的后果是,孩子会变得话越来越少,而且还十分容易撒谎,因为不撒谎就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所以在孩子犯错误之后,家长要用一些其他的方式来解决,比如和孩子聊天,用道理来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接受自己做错了的事实。

    四、创造一些好的谈话机会。

    在与孩子交流过程中,家长们切记不要使用强迫式口吻,更不能进行询问式谈话,如果孩子一进入家门,父母们就说个没完,很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此时,父母需要学会如何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氛围下与孩子交流。

    五、改变态度和环境。

    当孩子出现问题之后,家长们不能急于和他们交流,应首先学会维护家庭气氛,并将自身态度改变。此时,父母可以按照往常一样去生活,该干嘛干嘛,暂时不要将关注点集中在孩子身上,给他们一些时间和空间。另外,家长们还要改变态度和语气,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关系。

    六、要找到和孩子的共同语言,不要事事习惯性否定。

    一般父母想孩子自己本身的问题出发来思考,有的家长觉得孩子想法幼稚,对孩子的话总是不以为然。和孩子聊天时,也是习惯性予以否定,一边压倒似的教育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觉得自己没有话语权和选择权,也就渐渐不愿意和家长聊天了。

    初中生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话的原因:

    一是因为父母跟孩子“聊天”,话题只有“学习”。

    父母找话题和孩子聊天,总是没完没了地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会让孩子感到很厌烦,总感觉话不投机。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要把学习搞好,什么成绩了、作业了、考试了、分数了……

    二是因为父母太过唠叨。

    如果问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老爸老妈说话,最常听到的回答 是,他们太烦人了,烦是什么意思呢,青少年 中的烦,指的是父母妈总是重复要求他们做同样的事情,让人厌烦。对孩子而言,不断的重复,意味着不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好这件事。

    还可能是因为害怕父母责骂自己。

    孩子跟父母说我喜欢这个女同学,我想尝试抽根烟,父母亲往往脸色大变,立刻斥责,你怎么可以有这样的念头,你知不知道我们所有的希望都在你身上,想想看,孩子本来什么都愿意和父母说,但是父母的大惊小怪却使孩子退缩了,为了安全,他们干脆什么也不说了。

    2024-05-06 查看全文
  • 为人父母,都是从新手爸妈开始的,所以很多父母并不知道怎么样与孩子沟通才是有效沟通。虽然都是抱着爱孩子的心情,但一不小心便和孩子因沟通而起了冲突,更有甚者可能成了仇人。

    孩子不和家人沟通应该怎么办?

    1、父母在与孩子不能进行良好沟通的情况下,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交谈中,了解到孩子现在的语文老师做过孩子的班主任,且孩子比较喜欢这个老师,所以父母要和这个老师联系,让老师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所想,并进行适度的引导。

    2、父母要巧妙运用同伴的力量,尤其是异性的力量。父母要了解孩子的交往同伴,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包括家庭和学业,同时要了解哪些同学是孩子信任和认可的,尤其是女同学,然后借助这些同学的力量,在他们与孩子的交流中,树立榜样或是传递信心或是寄予期望,相信同伴的力量有时是很大的。

    3、尝试改变原有的环境。交谈中知道,孩子在与父亲争执后住到叔叔家,在叔叔家的一段时间里,孩子的表现还可以。因此,父母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让孩子换一个环境,或许环境的改变能给孩子一个改变心态、调整行为的机会。

    4、父母要学会换位思考。父母有压力,这压力是来自孩子的。而孩子也是有压力的,初三的孩子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即使孩子表面上看起来松松垮垮,一点不急,但压力是实实在在的,因为学校的气氛和时间的流逝就是最大的压力。所以,在有的孩子看起来一点不急的表面下,是内心的压力,尤其象这类敏感好胜自尊的孩子,他们有时平静的外表及沉默的态度恰恰是为了掩饰,所以这时候的父母沉默或是一句幽默自潮的话语都是一种方法。

    5、父母要尝试改变方式,与其责备、焦虑、说理,孩子无动于衷,还不如彻底转变,不再盯着孩子的不足、缺点,而是看到他的进步,不断地鼓励和肯定,相信几个月的鼓励下,孩子会有所感动的,感动之下,他会用努力来对得起您的肯定。父母也要适当改变态度调整自己心态,把对孩子的期望放低,让孩子在自由轻松的心理环境中自己去选择、自己去挑战、自己去面对。

    孩子不跟家长沟通的原因:

    1、亲子关系不好。良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孩子和父母既是亲人又像朋友,大家是平等的,是民主的,亲子关系达不到这种境界,孩子觉得反正自己说了也白说,还不如不说,慢慢地就不愿和父母沟通了。

    2、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从小是非常喜欢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的,但是父母不好好听,不好好理解,不和孩子共情,孩子觉得跟家长说啥也没意思,自然不说了。

    3、家长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给孩子设定较高的目标,在达不到的情况下孩子的自尊心受挫。认为父母眼中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孩子与家长有了隔阂,自然不愿意跟家长沟通。

    4、家长除了聊学习,在业余的生活娱乐上并没有关心孩子,让孩子觉得孤立和压抑。

    5、孩子根本没有沟通的机会。亲子之间沟通是双向的,但有些父母和孩子沟通时,往往处于高高在上的态度。让孩子闭嘴,打断孩子说话。不是孩子不想沟通,而是没被家长允许。

    怎么跟孩子建立起好的亲子关系?

    1、掌握好平衡

    平衡时在任何关系中都要掌握的,父母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与孩子保持亲密关系的同时,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之间的平衡。这的确不容易做到。但是这对越来越独立的孩子而言,是必需的。

    2、会倾听

    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要面向孩子同时有眼神交流,让孩子感觉你在认真跟他说话。同时可以适当用一些肢体动作,比如拉着手、拍拍肩、抱一下等,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关注、被尊重,就更放松更愿意进行交流。

    3、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孩子是需要陪伴的,如果家长总是忙于工作,忙于事业,而忽视了家庭,忽视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性格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4、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爱好,如果孩子向家长提出了一些要求,只要这些事情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家长一定要尽量去满足孩子,让孩子有一种幸福感和满足感。

    5、用积极的心态感染孩子

    家长如果每天能够以一种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话,我们也可以将这种热情传染给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乐趣,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024-05-16 查看全文
  • 如果是亲子之前存在矛盾,父母应该先平复好自己的情绪,反思自己是否有伤害到孩子的行为,如果有的话,及时向孩子道歉,并且多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拉近和孩子的关系。父母需要知道,亲子沟通是建立在爱的前提上的。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1、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

    2、学会倾听,做个好听众。

    随着年龄的成长,许多青少年认为坐下来同父母沟通是很别扭的事。而对于父母来说,要让子女觉得自然,要让家里有一种“聆听的气氛”,经常抽空陪孩子,做个好听众。倾听不是说家长闭着嘴巴、坐在那里光听就好了。最好的倾听是要有互动,哪怕你一个肯定的眼神,孩子才会有兴趣和你聊下去。

    3、寻找有趣的话题。

    孩子有着浓烈的好奇心,会喜欢一些新鲜的事物。家长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了解一下孩子的兴趣所在,从孩子的兴趣展开话题。比如孩子要是喜欢篮球的话,可以跟孩子一起收看篮球比赛,在观看的过程中就可以自然地引出话题。

    4、理解孩子。

    孩子并没有像家长一样丰富的阅历,在面对外界的一些变化时,孩子会因为无力解决而变得烦闷,家长对此应该给予孩子关心和安抚,遇到问题不要急于指责,试着去理解孩子,共情孩子,让孩子愿意对家长倾诉心事。

    5、不打骂孩子。

    在孩子成长的路上,尤其在青春叛逆期,也许孩子因为不懂事会做出一些让人生气的事,在这时父母不要打骂孩子,尽量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否则在这个时期,父母与孩子之前的氛围会越来越差。

    6、营造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会给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力量,孩子在不同环境中会形成不同的个性,要想培养一个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孩子,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为孩子创造正常交流的环境,平常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孩子尽享亲情带来的温暖,获得足够的情感支持。

    15岁的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1、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需求。

    在青春期,孩子通常会经历一个追求自主性和独立性的阶段。他们可能会感到需要掌控自己的生活,并希望能够自主做出自己的决定。因此,当父母过度干涉或试图控制他们的决策时,孩子可能会感到反感和不快。

    2、审问似的让孩子汇报。

    很多家长在去学校接孩子放学时,一路上不断地询问孩子今天在学校的情况。每天都这样问,似乎形成了一个模式,而长此以往,孩子的回答也开始模式化:“恩,不错,还可以,挺好的……”这样应付的回答,家长是得不到任何有效信息的。如果家长一个劲儿地不停问,那孩子恐怕早就烦的忍不住发脾气了吧,更别提好好聊天了。

    3、家长目的性太强。

    家长带有目的性的聊天,只是他们单方面的一种灌输罢了,告诉孩子要好好学习,这种方式往往不需要花费家长太多时间去思考和组织语言,是最简单省事的。但这种聊天方式所达到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当发现孩子不愿意跟自己沟通时,家长不妨试着跟孩子换位思考,想一下,如果你是孩子,父母跟自己聊学习的话题,讲一堆大道理,你愿意跟父母沟通吗?叛逆期孩子本来就容易情绪化,有时候不耐烦了,顶撞父母也不稀奇。

    12岁孩子不和父母沟通怎么办?

    1、平和的情绪。

    面对十几岁的孩子,过度情绪化容易让孩子感到威胁和攻击性,造成反感和抵触。保持平和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意见,并在适当的时候给出建议和指引。

    2、切忌唠唠叨叨,没完没了。

    跟孩子做朋友,用心跟孩子交流,不管孩子做什么事,要尊重他,既使做错了也不能横加指贵,粗暴干涉;时间长了,孩子也知道错在哪里,会慢慢反醒。凡事都得有个度。

    3、理解在先。

    即使孩子的想法或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也应该站在孩子的角度多些理解和宽容。然后再耐心地告诉孩子自己对此事的看法,以及自己反对这样做的原因。要杜绝简单地否定或以长辈的身份粗暴地压制孩子的做法。

    4、尊重孩子的意见。

    尽管他们可能不同意您的意见,但是请避免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判或讽刺。给他们表达自己的机会,以及对他们的想法给予认真的回复。

    5、为话题设限。

    如果您发现您和孩子之间的谈话变得太过深入或不和谐,请停下来。重新安排下一次会议,并在那时再回到之前的话题。

    6、适当放权。

    对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应该让他们试着自己处理,给予他们管理自己和独自处理问题的机会。孩子会为父母的进一步信任而高兴,并能从中体悟成长。

    12岁孩子不和父母沟通的原因:

    总喜欢替孩子做决定。

    有很多家长或多或少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帮孩子做决定,总以为孩子还小,就很少会注重小孩子的感受。这样一来会让孩子感觉到他的自主权受到侵害,更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不愿意与你沟通,更想挣脱家长的管制。

    家长对于孩子的事漠不关心。

    导致孩子们认为在家长的心中自己的事是不重要的,所以慢慢的开始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因为即使想跟家长交流也得不到回应,甚至还可能被家长当做是胡闹,浪费时间。

    打击式教育。

    家长在与孩子聊天的时候,聊不到三句就忍不住说孩子笨的情况是比较常见,或是我们都有亲身经历过。对孩子不仅会出现只这样言语上的打击,更是习惯性用比较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能力和聪明程度。这不仅会挫伤孩子的自信心,更会让孩子疏远自己。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孩子在小时候通常会有这样一段时期,但过了这段时期,基本上都能够正常参加社会活动,如果上了幼儿园之后还是这种情况,家长就要适当帮助孩子,让孩子变得更加开朗一些、大方一些、主动一些。

    孩子不爱打招呼做父母的该怎么办?

    1、出门前和孩子沟通

    很多时候,家长没有说,孩子不知道家长会带自己去哪里,会遇到什么人。遇到陌生人时,就会感到害怕,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就需要家长在出门前,给孩子沟通好,我们出去是做什么,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什么人,这些人和家长的关系如何,该怎么给他们打招呼等,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样,孩子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不会感到害怕。我们也可以趁机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在面对别人的时候知道怎样帮孩子说话。

    2、不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还是不肯跟亲戚打招呼时,要告诉亲戚“孩子还没准备好,不要见怪!”不能让亲戚感到这个孩子没礼貌。

    不能随意给孩子贴标签说“他就是不爱叫人”“他胆子小”“他害羞”,这种贴标签的做法会打消孩子的积极性,让他对打招呼这件事充满恐惧,从心理上很难接受。

    3、给孩子保护

    性格内向的孩子,他们多少都有些敏感,与其用强迫的方式,不如给他们多一点耐心和保护。理解和接纳,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保护,社交上的弱点,可以用其他方式去弥补。

    父母换个方向去教育,若是给孩子更多鼓励和保护,给他们满满的安全感,那么很多问题都能发生改变。采取正面的态度,让孩子知道社交的好处,但是不逼迫,让他们独自去领略和尝试。

    4、做好榜样

    其实想要让培养孩子见面问好的习惯,首先自己要做好榜样,一般家长去到一个聚会,里面都有七八姑八大姨,家长自己都没有跟在场的人打招呼,就把这个“任务”丢到孩子头上,他肯定不乐意。

    家长可以主动跟在场的人打招呼,也可以稍微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他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了,这样的习惯坚持下来,孩子就知道见面要跟人打招呼是很正常的行为,耳濡目染后也会跟着家长去做。

    就算不在正式的场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以多跟别人热情打招呼,这样孩子看多了,不用强迫他做,他自己就会养成见面问好的好习惯了。

    孩子不爱打招呼的原因:

    1、孩子性格比较内向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内向,害怕与陌生人打招呼,见了人也不知道该说什么。马蒂·奥尔森·兰妮在《内向者优势》中写道:对于内向者来说,社交需要消耗他们大量的能量,会让他们的大脑超负荷。所以这类孩子并不是没有礼貌,而是因为性格使然。

    2、父母没有以身作则

    有的父母本身也不愿意打招呼,在与人交往的时候,没有跟人打招呼的习惯,孩子耳濡目染,也不懂打招呼为何物,所以不打招呼也很正常。先审视自己,不要错怪孩子。

    3、跟他人不熟悉

    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有他最熟悉的人,他才会跟他打招呼,当家长让孩子跟他人打招呼时,也许这个人并不是孩子不熟悉的人,尽管这个人对家长来说很熟悉。

    在遇到孩子不熟悉的人时,孩子也不会愿意跟他打招呼,很多孩子,都会对自己不熟悉的人会产生防备意识,不愿意与他们说话,这也是孩子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4、缺乏礼貌常识

    孩子为什么不愿意跟别人打招呼?这是因为孩子缺乏礼貌常识,他并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交流,需要具备基本的礼貌常识。

    孩子缺乏礼貌常识,家长要负很大的责任,也许是因为家长没有以身作则,也许是因为家长平时没有给孩子做好礼貌教育,孩子缺乏礼貌常识,在遇到熟人时,也不懂得要跟他人打招呼。

    孩子不爱打招呼家长的错误做法:

    1、当场指责孩子

    说起孩子不愿意跟他人打招呼,家长最常见的反应就是:生气,家长这时候会觉得很没有面子,他的情绪也会受到孩子行为的影响。

    有些家长甚至会当场指责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对孩子说一些很难听的话,最后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却伤害了孩子的尊严。

    2、贴标签

    当家长看见孩子不喜欢打招呼,看见人就往后躲时,为了挽回一点面子,往往会解释“不好意思,孩子腼腆”或训斥孩子“你怎么这么胆小(没规矩)呢?”然而,孩子最初的自我评价来源于成人,如果成人在生活中反复地为孩子贴标签,那么孩子就可能真的会认为自己应该是“腼腆”、“胆小”、“没规矩”的,要是大大方方地跟别人打招呼,那还是自己吗?久而久之,就会跟你贴的标签越来越像,最后真的变得“腼腆”“胆小“没规矩”了。

    3、强迫孩子打招呼

    如果家长执意要孩子打招呼,甚至因此而训斥孩子,让孩子对“社交”这件事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家长在强迫孩子打招呼的时候往往会忘掉一件事——自己的熟人并不是孩子的熟人啊。当孩子面对一个比自己高一倍多的巨人,产生恐惧心理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在这种恐惧之中,家长的批评、否定更是在打击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心。最后孩子很有可能在长期的打击中,本能地产生对社交的排斥,最终甚至可能会产生“社交恐惧症”。

    2024-05-05 查看全文
  • 家长分享:我女儿13岁,上初中一年级,小学成绩还可以,进入初中后,交了很多朋友,就开始一起玩,攀比,把学习的心思都转移到了玩上,玩的时间长了,看有同学不想上学了,就自己也不想上了,我用了文章中所说的方法,先给孩子做了疏导,又帮助孩子找到了学习动机,现在孩子学习特别认真,听课也很积极,又回到了小学的那种状态。

    升入初中之后,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也比小学的时候有所提升,很多孩子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但是到了初中之后,成绩就没有小学那么好了,加上初中之后老师管的很少,很大时候学习都靠自觉,一些孩子因为自控力差,学习难度大,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慢慢的就会出现不想上学的想法。

    初中的孩子不想上学父母应该怎么办?

    1、帮助孩子进行心理上的疏导

    如果家长们发现自己的孩子不想去读书,那么就一定要多关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发现孩子有厌学心理的话,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帮助孩子进行一个心理上的疏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不想读书是因为自己的问题。并且应该鼓励孩子积极地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逃避,让自己活在一个比较颓废的状态里面。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不想读书的话,可以和孩子进行一个沟通。 了解一下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去读书,并且向孩子表达父母对他的期望,并且告诉他们如果想要让自己的未来变得更好,那么就必须要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好成绩。当然在和家长沟通了以后也可以适当地对自己进行一个心理上的放松,让孩子和家长之间能够达到一个比较融洽的状态。

    2、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从小做起,对孩子的学习原则上可以指导,但决不包办代替,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确立责任感和独立性。

    3、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

    让孩子在学习中感受到爱、关注与被需要的感觉。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除了生存与安全感外,人还有爱和归属、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4、家校共育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在家庭中的言传身教,也离不开学校老师的谆谆教导。这时,想深入了解“初中生不肯去上学”的原因,建议父母和老师坐在一起,深入交流和沟通,找到孩子不愿意上学的原因,家校共同努力,帮孩子解决后顾之忧,让孩子能轻松愉快地融入到学校的学习氛围中。

    初中孩子不想上学的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缺少主动性,穷于应付学习任务,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只求完成义务教育初中毕业,或只打算考技校、职高,希望早日参加工作,缺乏长远的奋斗目标。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苦闷、焦躁、头痛,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对考试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由于家庭的负面影响,他们贪图眼前实惠,需要层次低,错误地认为只要有钱就有一切,能捞钱就是有能耐,有了钱可以吃得好,穿得好。因此,从小就一心想捞大钱,有了钱就吃、穿、玩。对于如何发展自己、完善自己考虑很少。

    4、意志薄弱,克服困难毅力差。他们有过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意独立思考,一旦失去辅导成绩便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灰心丧气,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2024-05-0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