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拿家里的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孩子拿家里的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731

  • 很多家庭在发现“孩子偷钱”这一类原则性错误时,父母都会深恨自己教育失败,对孩子恨铁不成钢。然而,90%的父母却又都忽略了教育,当发现孩子偷钱的时候,如果家长处理不正确会对小孩造成一生的影响。

    孩子偷家里的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第一,跟孩子强调偷拿家里钱的严重性。

    有些孩子之所以会偷拿家里的钱,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觉得自己拿的是父母的钱,偶尔拿一些,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其实,很多盗窃犯都是从偷拿家里的钱开始的。因为父母没有及时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更没有告诉孩子问题的严重性,孩子最终养成了偷拿钱的习惯。一旦家里的钱拿不到,孩子就会想方设法偷其他人的钱,进而导致犯罪。

    所以,家长必须在第一次发现孩子偷拿家里钱时就立即阻止孩子,而且要跟孩子反复强调偷拿家里钱的严重性。

    第二,跟孩子商讨零花钱的使用方法。

    有些孩子偷拿家里钱的原因是家长给的零花钱太少,不能满足自己的需求,所以,家长要跟孩子商讨零花钱的使用方法。当然,家长要跟孩子重新确定零花钱的数量,因为家长给予孩子的零花钱可能的确不够。

    所以,家长要耐心地听孩子说出零花钱的所有用途,再跟孩子逐一核实这些用途是否合理,进而确定新的零花钱数量。此外,家长还要跟孩子强调,如果遇到零花钱不够用的情况,必须及时跟家长沟通,只要能说出原委,而且理由充分,家长就会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当然,如果孩子的要求比较过分,家长就要想方设法说服孩子,也可以跟孩子说说自己挣钱的艰辛,这样做就能让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进而合理规划自己的零花钱。

    第三,及时消除诱因。

    爸爸妈妈想要杜绝孩子偷拿钱的行为,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把家里的钱放置妥当。同时,爸妈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地花钱,以及经常用钱去哄孩子,或者把钱当作对孩子的奖励。这对没有工作能力的孩子来说,家长过分灌输金钱观念,对孩子的成长不是好事。与其用金钱去捆绑孩子,不如多在情感和心理上关注孩子,以免孩子因为内心孤独而通过“偷”来补偿自己。

    第四,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爸妈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孩子什么,并告诉他怎么样才能得到它。如果爸妈都置之不理,那孩子自然就想用“自己的方式”去获取。那“偷钱”的行为,可能就是这样产生的。

    孩子偷家里的钱屡教不改的原因有哪些?

    一、需求得不到满足。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已经产生了购物的欲望,对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要拥有。如果这些想法越得不到,内心的欲望会更强烈。在这种强烈欲望的驱使下,就会产生偷钱行为。这时候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制止,孩子的偷窃行为会一发不可收拾。

    二、不好的心理观念。

    正在成长的小孩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想要马上得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对自己的冲动难以控制。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和道德约束,导致了欲望诱惑下的错误。

    三、缺乏沟通。

    孩子偷钱有大部分原因,主要是因为平时父母的管教过于严厉,不了解孩子内心想法。这就导致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不敢主动的向父母提出自己要求,从而开始偷钱。

    四、被欺负。

    孩子遭受欺凌,被勒索,孩子被恐吓不敢告诉父母或老师,只能偷偷的拿父母的钱。

    2024-01-27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在小的时候,对于金钱没有正确的认识,会出现偷偷拿家里钱花,甚至是屡教不改的现象。乍一看这个事件,确实挺让人气恼的。但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家长怎么来处理这个问题,是理智引导还是用拳头解决问题。

    孩子在家里偷钱屡教不改怎么办?

    1、理智面对,正确引导

    家长要弄清楚为什么孩子要偷家里的钱,偷钱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继续对孩子进行引导。家长要对孩子偷钱的行为进行批评。如果缺钱要问家长要,不能自己偷偷地拿。那是父母的钱,不是自己的,要让孩子有对事物的所有权的意识,别人的东西不要乱拿。

    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这是一个谬论,因为即便孩子小时候期有过“偷拿”的经历,但真正成为小偷的只是极少部分人。所以当你发现孩子偷东西便认定了孩子品行不正,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并处处提防孩子,反而会将孩子推进了深渊。

    3、保持冷静,了解孩子背后的想法

    当你知道孩子“偷钱”后,就气得把孩子狠揍一顿,要孩子许诺不再犯时,结果往往是孩子跟家长斗智斗勇,“偷钱”的小动作越来越多。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他们偷东西或许有自认为非常正当的理由,你的聆听和理解是让孩子改正的前提。

    4、让孩子学会用劳动来获得金钱

    孩子喜欢偷钱有部分原因是对金钱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明白金钱的来源,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让孩子通过劳动来换取零花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明白金钱的来之不易,以后逐渐改正偷钱的行为。

    5、告诉孩子偷钱会产生的后果

    很多孩子不明白偷钱会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后果,对于屡次偷钱的孩子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现在偷父母的钱,养成偷钱的习惯后将来长大了就会去偷别人的钱,而那种偷钱就是犯罪,犯罪是需要严惩的;或者是告诉孩子偷钱会失去朋友,导致身边的朋友都不信任自己,将来人人都远离自己等等,这些例子可以让孩子时刻警醒着偷钱会产生的严重后果。

    6、理解孩子的需求

    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孩子偷钱屡教不改,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自己没有满足他,其实只要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长可以满足,如果孩子在家长这里得到了满足,他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告诉孩子想要什么可以给父母说,只要要求合理父母都会满足,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7、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

    当孩子发现用钱就能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自己内心的欲望将会无法抗拒这种好处,希望能拿到越来越多的钱。作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的欲望,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想得到的话要首先问父母能不能给自己,这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家长也要通过观察了解孩子想要什么,并告诉孩子怎样做才能得到它。

    2024-04-08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在小时候都有过“偷钱”的行为,当被家长抓个现行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严厉训斥,甚至动以家法。却很少会去思考孩子出现这种“偷钱”行为背后的原因,因此在教育不当的情况下,孩子“偷”这种行为可能会愈发变本加厉,屡教不改。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屡教不改怎么教育?

    1、换位思考,了解自己的孩子

    家长能够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才是真正的教育。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接纳孩子。和孩子有同理心,从他能够接受的角度去引导。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只有己所欲、人所欲,才能施于人。家长换位思考以春风化雨的方式,这样引导孩子,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2、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和孩子交谈

    有些父母看见孩子偷钱,和孩子交谈的过程就一直提起“小偷、贼”这种字眼。说孩子这样,以后就只能成为小偷。其实,即使孩子小时候有“偷钱”的行为,但是真正以后成为小偷的只是特别小的一部分。而且这样的字眼会让孩子及感觉特别丢人、自卑。

    3、定时定量给孩子零花钱

    当孩子学会偷拿钱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他对于支配金钱有着一定的渴望,想要独立的拥有金钱。但是在这个时候父母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没有及时的给予孩子一定的零花钱,所以导致了孩子没有钱可以使用,才会让他用如此直接的方法拿走了钱。

    4、问清缘由,适当“惩罚”

    家长要通过交流和观察找出孩子出现这种行为的缘由,并给予适当的满足,在满足之前一定要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因为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偷钱,总之这个行为是不对的,而且这里的惩罚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罚或者暴力相向,而是让孩子去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比如拖地、洗碗等。

    孩子偷拿家里的钱屡教不改的原因:

    1、孩子有自己的需求

    孩子通常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觉得世界是围着自己转的,而且难以控制自己的冲动。所以一旦他们想要什么,会想立刻实现。孩子慢慢长大了,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看到别的同学买吃的,也会非常羡慕,而自己却没有钱买,时间长了,对于这种物质上的需求会越来越强烈,孩子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就会出现偷拿钱的行为。

    2、父母对孩子管控的过于严格

    生活中家长对孩子都非常的关心。什么都会尽力给孩子买最好的。但是孩子自己如果想做什么,想买什么,这就需要爸爸妈妈的同意。可大多数父母又非常希望孩子能活在自己的控制中。当我们家长对孩子控制的太多太严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偷钱的行为。孩子想摆脱父母的控制,然后拥有自己独立的支配权。

    3、孩子没有意识到错误

    有的孩子还比较小,不会知道生活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正确的价值观。他们觉得这钱是自己家的不是外人家的,自己稍微拿一点不算什么错事。他们只是特别渴望的能得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且小孩子的自制力还不够,最后就犯下了这样的错误。

    2024-04-06 查看全文
  • 孩子拿家里钱屡教不改,家长很是头疼,总是严厉管教呵斥甚至打骂,但效果收效甚微,孩子出现拿钱行为,家长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一定要了解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行为,才能正确的教育孩子,引导孩子走向正途。

    孩子拿家里钱屡教不改该怎么办?

    第一,切记不可打骂。

    有的家长发现孩子偷钱之后不由分说上来就是一顿混合双打。这样根本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可能不敢偷家里的东西,反而去偷别人的东西,这是治标不治本的愚蠢办法。

    第二,了解孩子偷钱的原因。

    首先家长要明白孩子为什么要偷钱,孩子是第一次偷钱吗,孩子偷钱是想干嘛,单纯的自己想偷钱还是有别的原因?孩子是否已经形成了偷钱的恶习而自己没有发觉?也有孩子是因为受人胁迫没有办法才会偷钱,这时候家长如果上来就打骂反而是冤枉了孩子。先明白孩子偷钱的真正原因。如果孩子撒谎不肯说或者干脆不承认,家长要先表明自己不会打骂只是想了解原因的态度,让孩子跟家长敞开心扉。

    第三,理解孩子的需求。

    家长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孩子为什么要偷钱?这时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孩子想要什么东西自己没有满足他,其实只要是孩子合理的需求,家长可以满足,如果孩子在家长这里得到了满足,他就不会通过这样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告诉孩子想要什么可以给父母说,只要要求合理父母都会满足,但是一定要用正确的方法。

    第四,试着让孩子管钱。

    有些孩子偷钱是因为好奇心理,这时候家长应该试着将一些钱交给孩子保管,比如家长可以给孩子一些钱,这些钱孩子可以自由支配,是他的私有物品,这样不仅让孩子有掌管金钱的经历,也培养他们的金钱意识,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金钱观。同时这样也可以让孩子感觉自己很有钱,孩子觉得自己有了钱,他的钱也足够他满足自己的欲望。自然不会不择手段去偷钱。

    第五,孩子的金钱教育。

    大多数家长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却忘了孩子也需要金钱教育。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让孩子规划家庭财产,可以让孩子试着分配家里的钱,教孩子把剩余的钱不要放在存钱罐里,可以放在银行,这样会有利息,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使用金钱,如何理财。

    孩子拿家里钱屡教不改该如何解决?

    1、借此发现孩子的需求。

    父母发现孩子偷钱的时候,不要急着指责孩子,而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包容,先冷静头脑找出孩子偷钱的原因,借此发现孩子的需求,只有父母重视孩子的这些需求,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偷钱的恶习才能够改掉。

    2、注意维护孩子的自尊心。

    还有就是,父母也要注意维护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尤其是在众人面前,父母的打骂,刁难都会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伤害,孩子甚至可能会因为父母的无端指责,做出过激反应,所以父母发现孩子犯错一定要带回家管教。

    3、积极带着孩子去处理问题。

    孩子无论是偷了谁的钱,父母都不应该包容孩子。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父母家带着孩子一起去面对偷钱问题,无论给他人造成的过失有多大,或者孩子内心有多抗拒,父母都要让孩子承担起责任,并且父母还要教会孩子怎么做。

    4、让孩子学会花钱。

    让孩子参与平时的购物。家长可以列出清单和预算,让他们看到商品的单价,挑选、称重、结算和支付。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控制预算,学会如何使用每一分钱。

    2024-02-02 查看全文
  • 现阶段初中生沉迷手机现象很普遍,作为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和焦虑,应该摆正心态,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中去逐步改变孩子依赖手机的现象。家长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待孩子的种种行为,恰当的处理,才可以让孩子变得更好。

    初中孩子玩手机屡教不改怎么办?

    1、给孩子好榜样

    家长平时在家,面对写作业的孩子,就不要在一旁刷视频,玩游戏了。正确的做法就是:家长自己也拿本书,静静的陪着孩子一起学习。孩子看到父母也在不断的提升自己,自己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好好学习呢?

    2、规定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可能限制孩子使用,但是可以帮助孩子控制好时间。平时可以与孩子一起协商玩手机的时长、次数,作为必须遵守的规则,如若违反,可以承担家务作为责罚手段。只要一直保持这种规则,孩子就会逐渐习惯的,这对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也是有好处的,毕竟孩子都没什么自制力,还是需要父母通过在生活中帮孩子遵守规则。

    3、做到约法三章

    家长不要单纯地限制或者命令,而是通过相互间的协商,为孩子确定。家长不要单纯的限制或者命令,而是通过相互间的协商,为孩子确定玩手机的时间和日程,做到约法三章,犯规要有相应地惩罚。

    4、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地对网游时间进行控制、替代。一方面,家长自己也需要时间来做调整,另一方面,孩子也需要逐渐适应新的变化。如果简单粗暴地将孩子与手机隔离,可能会给孩子造成二次伤害,让孩子体验到丧失感、挫折感。

    5、培养孩子人际交往能力

    很多孩子玩手机就是聊天,因为孩子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讲话,只有在网络世界才能找到自己说话的人,这样下去只会让孩子更加内向,胆小,所以家长需要多与孩子沟通,带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提升交际能力。

    6、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

    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让孩子有目标感很重要。孩子玩手机并不全盘否定,但需要跟孩子提出来,“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日常规划,合理地规划日常学习时间、运动时间、娱乐时间,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而这个规则需要让孩子自己去制定,给予孩子一种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觉。

    初中孩子玩手机屡教不改的原因:

    1、缺少父母的陪伴

    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2、手机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打游戏的时候,能够很清楚的看到自己的血量还剩多少,或者是对方还有多少,或者是自己离晋级还差多少都能很清楚的看到,直观的感受自己的进步以及强大,是学习中体会不到的。

    初中孩子玩手机屡教不改的危害:

    1、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为非正常状态。

    2、影响身体健康

    频繁玩手机,对生长发育不利,甚至还会引发多种疾病。另外,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

    2024-05-18 查看全文
  • 孩子偷东西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只想得到那样东西,至于是不是用钱买的,似乎还没有那么重要。家长要正确引导,要了解孩子的这么做的原因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在教育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4岁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怎么办?

    1、保持平静

    当发现孩子偷东西和说谎后,家长要保持平静的心态,强调的重点不在于要他坦白承认撒谎,而在于讨论。当事实已经摆在眼前时,要弄清他为什么还要坚持否认。这时,家长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怒气,否则只会让他更难以面对真相。

    2、转化教育

    当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要有耐心的教育孩子不要继续偷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能一股脑儿的对孩子骂个不停,要让孩子知道偷窃的危害,偷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让孩子纠正,可以定期检查孩子,也可以多多鼓励孩子。

    3、加强管理

    我们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一同,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4、强调问题的严重性

    如果孩子老是偷东西还屡教不改,家长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如果家长对孩子犯下的错误不闻不问,孩子就会觉得这是满足愿望的有效途径,进而屡屡犯错,甚至会形成坏习惯。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犯错以后就要立即跟孩子进行沟通,尤其要跟孩子强调偷东西的行为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只要家长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孩子就会努力约束自己的行为,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14岁孩子偷东西屡教不改的原因?

    1、报有侥幸心理

    有的孩子在大人的教育下,明明知道偷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但仍还这么做,这样的孩子心里总会抱有一丝丝的不会被别人发觉的侥幸心理。例如,在和小伙伴一起玩积木的时候,孩子非常喜欢,自然就会认为偷拿几块,别人也不会发现,索性就拿几块回家。

    2、没有所有权的概念

    小孩子的大脑认知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存在你的和我的之分,因此当孩子看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第一反应就是会认为是自己的,做出的表现也是占为己有的行为。当然孩子自然也没有“所有权的概念”,他们在玩别人的玩具时像在玩儿自己的一样,自然拿了别人的东西也不会感到任何愧疚和不安。

    避免14岁孩子出现偷东西的方法?

    1、帮孩子树立正确的物权意识。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有区分你、我、他的概念,把孩子的物品区分出来,让孩子有自己的小天地和属于自己的物品,如果大人要拿孩子的东西,要经过孩子同意后再拿。这样孩子就能理解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的道理。

    2、引导孩子合理消费。过年过节给孩子零花钱,要帮孩子规划好,比如买书包、买练习本,孩子用自己的钱买会比较有成就感,而且比较容易学会珍惜,大人需要做的是告诉他们哪些应该买,哪些不需要买,学会积蓄,避免浪费与攀比。

    2024-05-14 查看全文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重要的是父母如何引导孩子。事实上,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偷家里钱的行为。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能及时教育孩子,孩子很可能会误入歧途。

    15岁的孩子偷自己家里的钱怎么办?

    1、严肃对待这件事

    家长在知道15岁孩子有偷钱的行为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但是不能太过严厉,更不能斥责、打骂、羞辱自己的孩子。这么做容易造成双方的情绪失控,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孩子面服心不服,还会让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父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但是不要给他太大的心理压力,良好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感受和建议。

    2、了解清楚孩子偷窃原因

    15岁孩子有偷窃行为的时候,父母要了解清楚孩子偷窃的原因,然后和孩子一起找到解决办法。如果孩子偷窃是父母造成的,那么父母要向孩子道歉并及时弥补自己的过错。

    如果孩子偷窃是源于他自己的错误认识,那么父母要帮孩子看到自己的错误并一起寻找改善的办法。最后,父母要向孩子表达出支持、鼓励和信任的态度,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不会因为他的偷窃行为有任何影响。

    3、告知孩子后果

    积极引导孩子总是偷家里的钱,但他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父母应该长期观察这种行为,并告诉孩子他会监督他,再也不要偷钱了,这样孩子才能看到这种行为的恶劣性质。

    其次,父母应该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引导他们。有些父母得知孩子偷钱后感到很尴尬。他们要么直接无视他们,让孩子做他们想做的事;有些甚至会传到别人的耳朵里,让孩子在讨论的情况下束手无策,或者孩子在家人面前的语言攻击最终会伤害到孩子。

    15岁的孩子偷钱的原因:

    1、想要的东西父母不给买,这个理由最简单也最单纯。很想要某样东西的孩子多次拜托父母之后仍被拒绝的情况下,可能会被最原始的欲望所驱使,而导致他们去做这种偷窃行为。这种情况一般是一些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对于法律和是非的把握还不强,比较容易被欲望驱使。

    2、家中的长辈随意放置现金。有的孩子偷钱主要因素是家长有意无意的诱惑,因为有了家长喜欢在家里随意放置现金,茶几上有时候放个几块钱、沙发上又放几块钱、换洗的衣服口袋里又放一些钱,这种行为很容易勾起孩子心中的欲望。如果孩子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就被这些放置的现金所吸引,做出偷钱的行为。

    3、没有金钱意识,作为一个15岁初中生男孩,无论从外表还是心理发育度,已早熟于同龄人,手里却没有一分钱的支配权。他只好更多躲进游戏里,在游戏的虚拟世界中,可以肆意攻击对方、发泄了情绪,还可以获得掌控权。

    2024-05-1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