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孩子过度依赖父母的原因

423

  • 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着一种天然的依恋之情,这本是件好事,但好事过了头也会变得坏事,亲子间的过分依恋往往会导致孩子心理发展和社会化进展迟缓甚至严重滞后。我们常见的现象就是孩子过分依恋妈妈,那么,针对这种情况家长怎么办呢?

    孩子过度依赖妈妈原因

    1、缺乏母爱

    妈妈可以考虑的是,是不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给孩子的母爱太少了。以至于现在孩子在慢慢长大,但还是需要反复从妈妈这里确认妈妈爱不爱他。

    2、缺乏安全感

    孩子有着强烈的恋母心理,与其内心缺乏安全感也有一定的关系。比如,妈妈不告而别或孩子长时间被迫和陌生人待在一起,孩子与妈妈之间建立起来的信任感就会被破坏,从而出现孩子整天跟在妈妈身后的情况。

    如果孩子整天只围着妈妈转,生活圈子过于狭窄,孩子的心智和社交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影响。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发展下去,就会造成孩子性格孤僻,长大后不能适应社会。

    3、天生的依恋行为

    妈妈对孩子长时间的陪伴和精心照顾,使得他对养育者之间产生更深的情感链接,所以孩子才会变得更加依恋妈妈,一会不见就会不习惯。

    4、社会文化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在我们的社会中,母亲往往被赋予更多的责任和关注,尤其是在照顾和教育孩子方面。这种观念不仅影响了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也影响了父母自身的角色定位。

    孩子过度依赖妈妈怎么办

    1、合理分配相处的时间

    为了减少孩子对妈妈的依赖,可适当缩减两个人相处的时间,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我们可以每天拿出一部分时间让爸爸来陪伴孩子,也可以交给其他家庭成员陪伴,让孩子逐渐适应与妈妈以外的人员接触。

    2、正确教导孩子

    孩子在这一时期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但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用过于严厉地管教,就随他去,这种做法是很不可取的,如果孩子的行为已经越界,比如频繁亲吻异性父母的嘴唇或者触摸隐私部位,家长就要及时制止并正确教导孩子,让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建立正常的伦理观念。

    3、注意自己在家中的举止

    有的年轻父母比较开放,平时夫妻之间会有一些亲密的举动,适当在孩子的面前流露爱意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但在孩子面前还是要收敛一点,不能过于奔放,同时还应该多鼓励同性亲子关系的发展,避免出现孩子对某一方太过依赖的情况。

    所以,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恋母情结”也不用太担心,等孩子过了这个阶段,这种情结自然就会消失,但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能够健康发展。

    4、试着放手

    很多时候妈妈们总喜欢包揽孩子所有的一切,这是一种爱的表现,觉得这样可以帮着孩子能够的成长,父母的能力是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而减弱的,等到孩子长大以后可能父母的能力就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了,到时候孩子就会感觉到一种失落,如果说承担不了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叛逆。

    孩子过度依赖妈妈是一件坏事吗

    根据心理学的观点,过度依恋会阻碍孩子的个体发展和社交能力的提升。母亲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独立思考和学会面对挑战,而不是无条件地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母亲过度迁就孩子,给予过多的关注和呵护,不仅会让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机会,还可能导致孩子在面对现实困难时缺乏应对能力。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母爱的重要性。母亲的关怀和呵护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增强孩子的自尊和情绪调节能力。因此,在引导孩子独立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适度的关爱和支持,以保持健康成长。

    当然,我们也要认识到每个家庭的情况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处理孩子的“恋母情结”问题时,最重要的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如果孩子的行为超出了正常范围,且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那么家长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2024-02-06 查看全文
  •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说明和奶奶的关系亲密。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陪伴和互动,孩子过度依赖奶奶不要妈妈,因为奶奶陪的多,妈妈陪伴太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妈妈一定要每天抽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怎么办?

    1、适当地拉开孩子与奶奶的距离

    既然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是因为与奶奶接触过多,那我们就要适当拉开两人的距离,让孩子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让他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一开始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有让孩子挺过这段时间,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成长。

    2、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3、多抚摸孩子,多跟孩子互动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观察、味觉和触觉。所以妈妈们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多抚摸孩子,尤其是小手,脸颊,小肚子等敏感的部位,可以多逗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4、高质量的陪伴

    多多陪陪孩子肯定对孩子依恋的形成很重要。但很多家长虽然天天在孩子身边,但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其实这就是无效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你在身边。所以不妨试着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戏,陪孩子读一些漫画,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等,让孩子依恋跟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5、多鼓励孩子

    宝宝慢慢长大后,会有选择的意识,这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不可表现得不耐烦。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即使孩子犯错之后也不可以上来就斥责或者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尝试先跟孩子讲道理,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妈妈更信任,更愿意依赖。

    宝宝会和谁更亲近呢?

    1、谁带的多就和谁更亲

    陪伴是体现爱的最好方式,只要我们经常陪伴宝宝,跟他一起做游戏、给他讲绘本、给宝宝喂饭、洗澡……宝宝会自然会跟我们很亲,因为在宝宝心里,我们是完全能够依靠、完全能够信任、有时间陪伴自己的人。

    2、跟谁睡就跟谁亲

    有些父母白天工作较繁忙,宝宝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照看,到了晚上父母一定要把宝宝接过来跟自己睡觉,这样做宝宝也会跟父母亲近。

    宝宝都害怕黑暗,睡在身边人会让宝宝摆脱恐惧和不安,有我们陪在宝宝身边,宝宝特别有安全感,睡觉更安稳,渐渐的宝宝也会对我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感。

    孩子依赖奶奶,这种血脉的关系和人类天生的基本需求一样无法被替代。孩子本能地通过很快融入、提出自己的物质需要来印证这一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方面的无限渴求。

    首先,是情感依赖的需求。人和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出生后对身边人会产生情感依赖。依赖的人越多、越稳定,孩子就感觉越安全。而孩子内心早期的安全感就像一口深井,需要身边这些人往井里源源不断地“输送爱”。

    能给孩子“输送爱”的人越多,他的情感就越饱满、越充盈,安全感就越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情感依赖的空缺。

    其次,是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比如“我是爸爸的好女儿”“我是妈妈的漂亮宝宝”“我是奶奶的乖孙女”等。角色越多的孩子,身份认同就越全面,被身边人需要的“归属感”就越足,性格发展就会越稳定。

    最后,是被关注的需求。孩子不停地提出买这买那,是在通过物质的满足来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甚至是被爱的。为什么是物质?这也和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来表达爱有关。

    所以,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发自本心,并无不当之处。妈妈需要反思的,是如何与奶奶沟通彼此的关系,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等问题。至于就不纠正,不需要征求孩子意见,而是妈妈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想让孩子跟自己更亲并不难,一定更在孩子依恋期形成时熟悉习惯喜欢上妈妈的陪伴,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不舒服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话,孩子还是会跟妈妈更亲一些哦。

    2024-05-30 查看全文
  • 一些父母会发现,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似乎就不再像从前那样,什么事都跟自己讲,慢慢向自己关上了心门。父母对孩子的了解越来越少,亲子关系也会因此疏远。另外,亲子之间缺乏沟通,也会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

    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的原因:

    1、青春期心理反应。

    这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反应。初中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时期。在心理上自主意识在不断增强,自我表现也日益突出。随着知识的增加,眼界的开阔,思维的完善。这种自我意识就更强烈,他们强调自己已经长大了,对事物有自己的看法,不再依赖父母,喜欢和同龄人交流。有了困惑,更愿意求助朋友、同学,而不愿和父母交流,解决问题。

    2、对孩子指指点点。

    有时孩子在与父母沟通的时候,他们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同,希望父母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可是当孩子说出来之后,不仅没有得到这一切,相反得到的竟然是父母的指指点点。父母会认为孩子这样也不好,那样也不对。此时孩子得不到来自于父母的肯定,自然就不愿意再与父母沟通。

    3、给孩子继续制造问题。

    比如说你可能反对孩子跟学习不好的孩子在一起,最终导致他们友情的破裂。再比如说你会劝导孩子不要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来往等等。

    4、缺乏共同语言。

    学生普遍反映和父母没有共同语言。父母找孩子谈话多半围绕学习,而谈到学习,大多数家长又一味要求成绩好,分数高。对孩子心中喜欢的事物却不置可否,甚至直接扼杀制止。只有少数的家长能或多或少和孩子谈他们的喜好,更多的家长不会选择这样的话题。

    5、经常拿孩子做对比。

    俗话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所成就,那么当父母看到其他的孩子优秀时,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去羡慕的眼光,并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看人家的孩子多厉害”,这在很大程度上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6、父母缺少陪伴。

    有些父母就是为了能够给孩子更好的生活,所以就会抛家舍业的出去工作,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长了,孩子对父母就会比较陌生,有些话宁可憋在心里也不会和父母说。

    孩子不和父母沟通交流怎么办?

    1、不要居高临下说教、训斥孩子。

    孩子长大后难免会产生叛逆性格,很多事情或者习惯都会发生改变,会做一些让家长不喜欢的事情。加上思想观念和孩子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代沟”,家长容易说教、训斥孩子,让孩子厌烦,因此导致孩子不愿和家长交流。

    2、理解孩子,打开孩子话匣子。

    家长要耐心细致地全面关注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从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入手,打开孩子的话匣子,并以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孩子,不断地激励孩子表达出真实的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大人所理解,享受到交流的乐趣。

    3、跟孩子沟通的时候,要敞开心扉。

    沟通向来都是双方的事情,家长不能只让孩子一直说,家长也要主动跟孩子说。不管是日常生活当中的事情,还是工作当中的事情,家长都可以放心地告诉孩子,哪怕他们听不懂,他们也会努力地去理解。

    4、主动和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家长要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喜好,从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逐步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对于聊天的内容,作为家长不能一知半解,要深入地了解。这样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大神级别的存在,孩子自然愿意跟你聊天,从你这里取经,或是切磋技艺。

    2024-05-13 查看全文
  • 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必然是有原因的。尤其是青春期孩子,出现叛逆心理后抵触父母,甚至讨厌父母,多数是父母跟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有差错。家长应当静下心反省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多观察孩子的表现,多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感受。

    什么原因造成孩子讨厌父母?

    1、掌控孩子。

    有些父母拿着“都是为了你好”道德绑架自己的小孩,其目的是为了掌控自己的小孩子,让孩子顺着自己安排的路走。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惠共赢的,要是父母太想抓住孩子只会让孩子走的越远,越想逃离父母的魔爪。

    2、怀疑孩子。

    虽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血缘关系,但信任并不是血缘关系就能跨越的。有些父母因为工作关系长期没有跟孩子进行沟通,自然也就不了解孩子。当学校告诉父母孩子犯错之后,父母的第一反应是生气怀疑孩子而非与孩子进行沟通。而这样的方式自然会引起孩子的不满,让孩子心生怨念。

    3、暴力行为。

    某些父母讲究“棒棍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于是他们对待自己的孩子就会比较严苛,甚至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他们会采用暴力行为对待孩子。而这种方式不仅不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痛恨厌恶自己的父母,导致亲子关系逐渐变差。

    4、孩子的个性和父母的期望不一致。

    孩子有他们自己的个性和兴趣爱好,而父母可能有他们的期望和想法。如果这些期望和想法不一致,孩子可能会感到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可能会导致孩子对父母产生负面情绪。

    孩子讨厌父母怎么教育?

    1、用耐心引导孩子,这时候的孩子脾气就像火药一样,容易被某句话就点燃和激怒,面对孩子暴躁的脾气,需要父母用温和的语言和行为对孩子进行引导,与孩子慢慢的进行沟通,才能够让孩子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在孩子愿意和父母进行沟通之后,父母才能够给用更为贴切的方式引导孩子走出“仇亲期”。

    2、给孩子自由空间,孩子就是想要摆脱父母的管制才会有叛逆心理,他们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想父母总是干涉自己的生活空间。因此父母不要总是想着去“窥视”孩子的秘密,要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让双方有一定的距离感,这样孩子才会对父母放下防备,欢迎父母进入他们的世界。

    3、换位思考。家长不要一遍一遍的唠叨,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应该选择一个好时机,认真的和孩子讨论这件事,说话时要重点突出,讲一两遍就可以了,做到点到为止。

    4、让家庭氛围变好,如果父母之间的感情不稳定经常吵架,那么孩子肯定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心理方面的压力也很大,对父母肯定喜欢不起来,所以家庭和睦就会对孩子的性格以及情绪造成影响,家庭不和睦孩子的性格会变得暴躁。

    2024-05-12 查看全文
  • 虽然现如今的家庭教育讲究平等民主,但父母在孩子面前,依旧应该维持权威的地位,要成为孩子的榜样。当孩子心里看不起父母时,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也会寸步难行。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孩子看不起父母的情况?又该如何解决?

    孩子看不起父母是什么原因?

    第一、受环境的影响。

    如果孩子的同学里面大部分都是有钱的父母,而自己家里很穷。他就会感觉很不公平,从而看不起自己的父母,感受不到父母的辛苦。

    第二、源于父母埋藏于骨子里的自卑感。

    父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自卑感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不仅会让孩子看不起父母所的职业,还有可能连带地看不起父母,同时也不利于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来也有可能因为自己的职业否定自己,看不起自己,从而活得不开心、不幸福。

    第三、父母不够尊重孩子。

    如果家长平时总是用自己的想法和行为习惯来要求孩子,不顾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提出不同意见的时候,父母就会去训斥孩子、否定孩子,孩子慢慢的就会觉得自己不受父母的尊重,所以也就渐渐的不尊重父母。

    第四、经常拿孩子作比较。

    有些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问题,他们从小看不起自己的孩子,经常拿别人和自己的孩子比,在言语和行动上贬低孩子。到了青春期,孩子出于逆反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看不起家长的行为。

    孩子看不起父母怎么办?

    第一、可以适合和孩子敞开心扉的去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知道孩子对家长的想法和看法。努力让自己在孩子心中树立威望,这样孩子才瞧得起家长。

    第二、知道孩子嫌弃自己的原因。当孩子表现出对父母的嫌弃时,父母先不要大发雷霆,先弄清楚孩子嫌弃自己的原因在哪儿,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对自己生父母的嫌弃。有些父母一发现孩子嫌弃自己,便会对孩子粗暴教育甚至大打出手,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嫌弃你。

    第三、我们之所以无法让孩子信服,就是因为缺乏良好的信任感。保持信任感是加强亲子亲密关系的重要途径,也是减少隔阂顺利沟通的重要依据。

    第四、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自尊心也在逐渐加强,如果父母的职业不是很好,他们会产生自卑感,从而不愿意跟朋友交流。他们以为这样隐藏,就能够保留住自己仅存的自尊心。如果是这种情况,父母要告诉孩子,世界上的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完成,等你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的时候,那么,你就已经超越了所有人。

    2024-05-12 查看全文
  •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叛逆的行为,很多家长只是看到孩子的特点,但对孩子具体叛逆的原因不太清楚。其实孩子叛逆一方面是自身的原因,另外一方面则是和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家长应该不断的反思自己,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孩子叛逆父母的原因有哪些?

    一、父母的传统思想

    中国长期的家长专制思想在一些家长中仍然存在,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识,总认为孩子还不成熟,要绝对服从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则就是“忤逆” “对着干”,因此,孩子不会或很少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倾诉对象,怕自己做错事后,受到家长责备。许多中学生认为自己做错事后,最反感家长的指责,而对他们反感的原因是因为家长们盛气凌人,态度生硬。

    二、不切实际的期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往往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煞费苦心设计好的蓝图,硬要他们去做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甚至一事无成,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三、父母孩子缺乏交流

    随着孩子的成长,独立意识渐强,要求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希望受到过多的管束。而某些家长出于对子女的保护,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子女的渴望独立与家长不恰当的好意关心,就会产生思想上的冲突、矛盾。或许有些家长因工作繁忙,很少与子女谈心,进行思想交流,只是定下一些严格的规定来约束限制子女的行为。因此,作为子女的高中生没有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与父母缺乏交流,就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为。

    四、说教

    家长总是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总是指挥或控制孩子的行为。孩子会认为父母不信任他们,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会讨厌父母的说教从而拒绝指令,甚至和父母对着干。经常会发现这种情况,一个小男孩在蹒跚学步,父母在后面喊“这个不能碰”,孩子就去碰一下;“前面有水不要踩”,孩子就故意去踩一下。孩子的潜意识里就是自我探索、拒绝指令。

    孩子叛逆父母怎么教育?

    1、父母与孩子沟通要保持冷静

    父母以硬制硬是对叛逆孩子最失败的教育方法,所以在和孩子沟通之前,急躁的父母,必需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不要脾气一急就开始对孩子打骂,把原本要好好沟通的计划抛诸脑后。

    2、尊重信任

    青春期的青少年心灵的成长,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长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会增加,有一种你认为不行,我就要做给您看的念头,要得到家长的认可,家长不应该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要多注意孩子的优点,对孩子一定的信任,该放手的要放手让孩子去做。

    3、用商量解决问题

    以商量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即使商量失败,但感情氛围会增强,有利于以后问题的沟通。家长经常的错误是,当前题没解决,还破坏了感情气氛,阻断了感情沟通,失去今后问题解决的机会。

    孩子出现叛逆情况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1、影响孩子的学习

    一旦孩子要用对抗的方式来反驳家长,他们便会寻求家长关注的那些要点。而对于家长来说,他们最关心的便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了。曾有一个孩子为了反抗家长不给她报舞蹈培训班,她选择在考试的时候用不答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不满。而有时由于孩子的心理状态在这时发生变化,如果再加上家长对他们的不断批评,往往能够让孩子内心变得越发敏感和焦虑也会影响到上课的听课状态。

    2、影响孩子的人际交往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的人际交往关系对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当中,他能够了解到更多的亲密关系,也能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更能够去理解别人的痛苦。但是如果在这一阶段家长常常干扰孩子的人际交往,就会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而往往在这一时期那些自我同一性发展没有顺利进行的孩子,通常会在现实生活中缺乏主见,喜欢随波逐流的状态。

    2024-05-05 查看全文
  • 青春期作为孩子成长的重要阶段,家长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要多多注意,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注意“抓大放小”,只有对孩子正确引导、勤加沟通,才能使得孩子更平缓地渡过青春期,健康成长。

    孩子觉得父母烦是什么原因?

    1、父母过于强势

    在很多父母眼里,似乎只有孩子乖巧懂事才算是自己教导有方,所以他们要求孩子必须要言听计从,虽然口里时常说着“我还会害了你?我这是为你好“,但殊不知,这样的强势、霸道会让孩子失去发言的权利,丧失他们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同时也会让孩子产生反感情绪。

    2、父母不懂得交流

    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总喜欢陪着他说说话、讲讲故事,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很多话不愿意再跟妈妈倾诉,因为有些父母喜欢教育人,她们不愿意悉心倾听孩子的心声,而是用大人的姿态教育孩子。

    久而久之,孩子在跟父母的交流过程中总是被教育、被批评,自然就不会再跟父母吐露心声,他们宁愿自己闷声不语,或找好朋友倾诉,时间长了自然跟父母的距离也拉远了。

    3、总是不断唠叨

    尽管不愿意承认,但在生活中,父母就是会不断地唠叨,看到孩子哪里做得不好的就一直念叨。虽然我们是想要孩子养成好习惯,但这样的方式只是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坏情绪,会让孩子觉得厌烦。

    4、过度干涉自由

    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就得接受教育,多听听大人的建议,要求孩子做这做那,完全没有给孩子自己选择的空间和余地,会让孩子觉得父母要"控制"自己,这样的感觉让孩子讨厌父母。

    孩子觉得父母烦怎么办?

    1、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孩子

    很多孩子之所以讨厌父母,总觉得父母就是高高在上,只会指责自己。没有站在他们的角度会为他们考虑。所以父母要做的,放低姿态,以平等的关系对待孩子。父母要懂得,放弃自己莫名其妙的优越感。例如,当发现孩子早恋的时候,不要只顾着指责孩子,耽误学习。而是告诉他,在青春期,有喜欢的人很好。但是在目前来看,学习会更重要一些。让孩子相信自己,不让他对父母有排斥心理。如此,父母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发脾气

    其实,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很多家长都会面临崩溃,想对他发脾气。但是不是最后大多都忍住了,在孩子看不见的地方,发泄自己的情绪。因为在情感方面来说,我们永远处于弱势,当父母的,哪有真的狠心。但青春期的孩子就很强硬,父母态度强硬,他们比父母就会更强硬。因此,要在孩子面前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被自己的坏脾气牵着鼻子走。

    3、避免对孩子的过度控制

    孩子来到青春期独立意识增强,会更渴望得到自由,也更希望自己能够得到像大人一样的对待,宝妈应该注意避免对孩子过度控制,尤其不必在一些小的问题上与孩子过多纠缠,过度斤斤计较不仅很难对孩子起到教育意义,还会使得亲子关系受到消极影响。

    4、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

    对于青春期孩子的家长来说,尤其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聆听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和理解。绝大多数青春期的孩子都存在不愿意与父母交流,将各种各样的想法藏于心底的问题,家长应该拿出积极的态度,鼓励孩子将所思所想表达出来,并给予自己中肯的建议。

    2024-05-0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