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没有感恩的心怎么教育

孩子没有感恩的心怎么教育

434

  • 父母要检讨自己,以后要注重孩子的感恩教育。父母自己要做到感恩,给孩子做一个榜样。让孩子养成好习惯,读帮助过他的人,养育他的人,要多表达感谢。

    孩子没有感恩的心怎么教育?

    1、言传不如身教,父母本身就得拥有一颗感恩的心,而且要让孩子看到你的感恩,这比看什么样的书都管用。

    2、要学会对孩子说不,有些父母太过纵容孩子,对孩子的要求从不拒绝,对他们的一些不端行为也听之任之,甚至视而不见。古训有“慈母多败儿”的说法,太纵容孩子,往往会把他们培养成“白眼狼”!

    3、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在家里的小事中,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提出的意见不错,那么可以按照孩子的意见来执行。不要忽视孩子的建议,这样能让孩子感觉到尊重,还能更好的提升孩子的责任心。

    4、对孩子不能溺爱,从小就应该让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们在劳动中体验父母的艰辛,这样会让他们更加懂得感恩。

    5、合理的锻炼孩子。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可以让孩子去咖啡店、炸鸡店做服务员,当然很多孩子是不愿意去的,父母要掌握一定的话术说服孩子去,只有让孩子付出劳动,他才能理解每日的衣食住行,父母要付出多少努力才能换来。

    6、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感恩教育。有些时候,在一些特殊场合进行感恩教育效果最佳,比如,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过生日,这都是让孩子学习感恩的好机会,以生日为基础,教孩子感恩,这样的日子意义更深刻,孩子也会深深地留在脑海中。

    孩子不懂感恩,到底是谁的错?

    一、父母的过度宠溺。现在的物质生活相对于过去要优越许多,很多家长对孩子更是有求必应,再加上有一部分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比较少,觉得愧对于孩子,就会用物质方面的给予来对孩子进行补偿,满足孩子的需求,所以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会觉得别人对自己的付出和给予都是理所应当的,当然不会有感恩之心。

    二、孩子比较自私。自私的孩子都是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受和想法的,所以也就不会觉得被人给予自己的东西是有价值的,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他们想的是:“是你自愿给我的,我只是接受了而已”并没有想要回报或者感谢的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当然不会拥有感恩心,还有有些孩子也比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会只考虑自己的想法,从来不会去思考别人的付出是否花费了心血。

    三、父母没有做好示范作用。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对于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影响,所以孩子的问题体现出来的也是家长存在的问题,如果家长平时没有以身作则,没有做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孩子也很难学会感恩,如果家长平时金行感恩别人,或者是会有意识的培养孩子这方面的意识,孩子也就会产生感恩之心,对家长行为的效仿,也会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在平时的生活中,父母没有做到时刻创造条件启发孩子学会用感恩的心面对自己的付出,可是有的孩子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那就暗示了孩子的价值观出现了问题。有时候孩子盲目的接受他人的帮助,而且还不回以感谢,只会让我们看到孩子的教养不到的问题,缺乏这方面的教育。

    父母如何正确教育孩子?做到这些,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尊重孩子。孩子和我们大人一样,也是会有自己的情绪,自己的自尊心。而很多家长都忽略了这一点,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主要是考虑自己的感受,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事实上,孩子的情绪是很敏感的,他们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家长那些无心的批评、教训,都会让孩子很难过,甚至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响。在孩子的问题上,家长也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处理问题,这样更能找到有效的方法,也更容易得到孩子的信任。

    2、给孩子选择的权利。大多数的中国家庭,在孩子的事情上都是大包大揽,觉得孩子还小,什么事情都是替孩子做决定。其实,孩子也会有自己对事物的认知,他们会有自己喜欢的东西,也希望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选择一些东西,比如衣服的颜色,玩具的类型等。所以只要是不涉及到原则性、正确的的事情,家长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去选择,做决定。包括家里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这样孩子才会拥有独立的人格,而不是一味接受他人的安排。

    3、支持挫折教育。家长害怕孩子受伤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也不能把孩子保护的太好,毕竟这个社会除了善良也会有残酷的一面。如果孩子是在被捂得严严实实的温室里长大的话,那么他对世界的认知也就停留在这个阶段,不会有所进步。父母不可能跟随孩子一辈子,而且你无休止的唠叨也不如让孩子自己去体验更深刻。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面对挫折,并且勇敢的去克服困难。只有在失败中站起来,孩子才会更加勇敢。

    4、以身作则。想要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那父母就应该先按那样的标准做到。都知道,孩子是会模仿大人的行为的,尤其是父母。如果父母平时经常说脏话,却要求孩子不能说脏话,这恐怕真的很难做到。都说“身教大于言传”,只有父母以身作则,树立好榜样,孩子自然而然也就变成那样的人了。

    5、让教育生活化。教育不是刻板的说教,其实生活处处都是学问,都是教育孩子的机会。父母可以通过生活中真实发生的事情教会孩子一些道理,这样也会更加生动、深刻。如果父母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孩子总有一天会厌烦的。需要注意的是,父母不要老拿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这样只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懦弱。

    2024-01-31 查看全文
  • 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只有孩子拥有了上进心,才能不断向着目标前进。没有上进心的孩子就是一条咸鱼,甘于现状。但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你不努力,迟早就会被更努力的别人所超越。

    孩子没有上进心怎么教育?

    1、父母巧用“激将法”。

    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得比较“佛系”时,父母不妨通过一些“特殊”的手段,给孩子施加一定的压力,以此激发孩子的进取心。

    2、适当对孩子进行表扬。

    当孩子获得了父母的肯定和表扬时,既能满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孩子的进取心,激发孩子前进的动力。滴水可以穿石,父母日积月累对孩子的表扬,也是促进孩子获得很大进步的关键所在。

    3、让孩子学会自我激励。

    除了父母和周围人的激励外,孩子学会自我激励,对培养自身的进取心也有着很大的帮助。除了他人的肯定外,孩子内心强大的力量也有利于自身自信心的培养。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即使没有周围人的鼓励,只要内心有坚定的信念,同样可以坚持下来。

    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原因:

    1、孩子自身的问题。孩子年龄较小,生性好玩儿,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评价,不能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因此,不能自我教育、自我激励。

    2、家庭环境的影响。有些家庭中,父母本身缺乏上进心,工作不思进取,生活上平平庸庸,更忽视孩子情感与智力方面的需要。对孩子没有明确的行为指导和要求,极少和孩子谈话、游戏、讲故事,压抑了孩子的上进心。

    3、跟能力有关。如果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反复失败,努力了也解决不了,长此以往,上进心就会消失殆尽。

    孩子没有上进心的影响:

    1、限制孩子的思维。

    一旦让孩子处于安逸状态,丧失了上进心后,他们自然而然就会放弃思考。眼界和格局会变得越来越小,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差。

    2、影响未来的生活选择。

    没有上进心的孩子不再是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而是每天在安逸和焦虑两种情绪中来回切换的矛盾体。他们不仅对自己的未来没有积极的选择,而且当他们长大之后也学不会对自己和周围的人负责,只是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3、会削弱孩子的各项能力发展。

    孩子形成了安逸享乐的习惯,长大后要改正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而长时间的不思进取,会让他们害怕做出行为改变,这就会导致孩子的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下降,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

    2024-05-13 查看全文
  • 一个孩子是否懂得感恩,其实大多数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和做法。有些父母无条件宠着孩子,恨不得将十二分的爱都塞给孩子,却从来不要求孩子做任何事。这就会让孩子认为其他人对自己好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就会养成自私性格,不懂得珍惜。

    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怎么教育?

    1、必须让孩子知道自己的辛苦。

    孩子不知道家长的辛苦,便不会珍惜家长的劳动,也不会体贴和安慰家长。让孩子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艰辛,孩子会慢慢地变得理解家长,珍惜家长的劳动成果,珍视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会越来越懂事,主动地帮助家长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会越来越知道感恩。

    2、充分利用各种节日进行感恩教育。

    这里的“教育”,并不是非得郑重其事的对孩子讲解、训话,而是如春风化雨一般泽润孩子的心田。比如春节要带着孩子给长辈送礼并表达感恩之情;教师节要让孩子亲手制作贺卡送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父亲节和母亲节,无论自己多么忙,家长都要给双方父母买礼物,送祝福等等。家长做到这些,并让孩子进行切身地体验和感受,对孩子的教育是最直观,也是最有效的。

    3、要学会偶尔“示弱”。

    所谓“示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比如有点发烧,家长可以貌似“痛苦”地躺在床上,看孩子的反应。遇到这种情况,孩子肯定会表现出关心。这时候,可以让孩子端水、拿药,甚至可以让孩子做饭、盛饭、刷锅洗碗。孩子所做的一切,家长都要及时感谢他的付出,这种感谢及时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充分地体验到自己的作用和价值,会更加体贴父母,并逐渐学会感恩父母。

    4、不要给予孩子过多的爱。

    过犹不及,对待孩子也是这样。父母对孩子在物质、精神等各方面给予过多,往往导致孩子对他人的善意、付出由习惯变成了麻痹,乃至滋生出了任性、无理甚至得寸进尺。对待孩子,应该宠爱但不过度,不要有求必应,更不要牺牲自我。要学会放手,舍得让孩子吃苦。

    5、让孩子多经历一些磨难、挫折。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不懂得感恩,是因为他们生活的条件太好,父母们帮孩子扫清生活中的障碍,孩子体会不到人生的艰难。当孩子经历的磨难多了他们才会懂得现在生活的不容易,然后也会懂得感恩。

    6、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起着示范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孝敬长辈,在外尊重老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爸爸妈妈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会看到。将来也很大可能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因此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孝顺。

    没有感恩之心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好吃懒做。

    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尽可能减少或者不让孩子做家务。久而久之,很多孩子认为父母的辛劳是应该的,理所当然的享受着父母无休止的照顾,社会上的‘巨婴’就是这么照顾出来的。

    2、没眼力见。

    自私的孩子不会设身处地的为他人考虑问题,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利益不管周围人的眼光或感受。就好比那些为了买个玩具在大庭广众之下撒泼打滚威胁家长的‘熊孩子’,让父母头疼的同时也让周围的人生厌。

    2024-04-16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都会在某个时刻有不自信的表现,但并不能因为这个而一棒子打死,认为他就是一个缺乏自信的孩子,这只是因为他尚处在成长进行时。

    孩子没有自信家长怎么教育?

    1、培养孩子多种才艺,让孩子自己寻找信心的来源

    不管是绘画、舞蹈还是书法、音乐,找到一种孩子喜欢并且可以为之坚持的兴趣才艺,并设法让这种才艺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孩子会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信心来源,慢慢的,孩子就会自信起来。

    2、正确的教导孩子看待失败与挫折

    孩子在成长中肯定会遇到挫折,会遇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的时候,那么父母的引导就显得尤为的重要,要去告诉孩子,只要尝试了并且肯去努力,那么有些事情我们确实是做不到的,但是通过发挥我们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心理韧性,其实我们也会从中学到一些东西。

    正确的教导孩子看待失败与挫折,让孩子在失败中成长,不断的去战胜失败,在这个过程中孩子自信心也将不断的增强,慢慢的养成对自己有信心。

    3、自信心的培养需要孩子在学龄前不断的强化

    为什么这么说?每个孩子的成长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孩子三年级以前。他的大脑发育还没有到达那一步,也就是说他往往对于自己的评价完全来自于外在,也就是说自己的父母或者亲人、老师,只要孩子自己发现自己的某一项能力真的有别于常人跟别人不一样,那么通过老师,父母的外在强化,孩子就会在这件事情上收获很强大的自信。

    4、成就感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价值来源于他真的把这件事情做成了,哪怕这件事情一分钱都不给,但是只要你觉得有价值,那么成就感就会随之而来,那么对于孩子也是一样,很多很难的事情,我们需要引导孩子小试成功,不能一口把一个胖子吃掉,孩子不断的小试成功,就会不断收获成就感,有了成就感才会有自信。

    5、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不同的肢体语言对于一个人的气质和气场真的是决定性的,然而一个人的气质和一个人的气场,决定一个人的自信。你的肢体语言是收缩的还是舒展,决定于你是否能够正视你的老板和上司,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总是弯腰驼背,含胸低头,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在隐藏一些什么东西,就显得不那么的自信。

    6、接纳孩子胆小的事实

    很多父母,总是希望孩子能够胆子大一点。总觉得孩子不够好,会批判孩子,或者贴上各种标签。其实首先应该接纳孩子胆小这件事情,然后再根据孩子的个人情况进行引导。

    2024-03-25 查看全文
  • 孩子不礼貌其实是我们大人的责任,从小没有教他。不过现在教也不晚,平时要是碰到长辈,要让孩子喊人。这种习惯要慢慢的才能养成。等孩子懂事了,在社会环境的逼迫下肯定会改变的。

    孩子没有礼貌怎么教育?

    1、为孩子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男孩子说话粗鲁,很大原因是受父母和家庭的影响。例如有的孩子犯了错被老师批评,父母不分青红皂白,上来就破口大骂。或者家长当着孩子的面经常争吵,爆粗口。在暴力环境中成长的孩子,自然形成了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思想。如果父母想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一定要做好表率,并且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2、教会孩子控制情绪,孩子讲话粗鲁,是因为心里有怒火,或者遇到烦心事,爆粗口是情绪宣泄的一种方式。父母不能像要求成年人一样去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可以慢慢引导孩子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人对事要宽容和大度,这样就不太容易生气或者被激怒。如果孩子实在有委屈和不满的时候,要对他的心情表示理解,安抚他,然后慢慢引导他用合适的语言来表达,而不是说粗话。告诉他粗暴的方式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问题越来越糟。

    3、与文明礼貌的孩子为友,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与什么的的朋友在一起,就模仿什么样的行为方式。要让孩子远离低级趣味,行为粗鲁的孩子,选择和品格高尚、知书达理的孩子交朋友。与懂礼貌的孩子做朋友,孩子也会受到积极和正面的影响,心情更加愉悦和阳光,逐渐改变过去的负面思维方式和粗鲁的行为模式。

    4、言传身教,孩子会说话粗鲁没礼貌,很多都是受父母影响的。那么就得父母先改变,家里所有人不能再说话粗鲁。可以制定一个规则,谁说话粗鲁就要受到惩罚,孩子说话文明的时候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纠正一段时间后孩子也会改变的。

    5、教育改正,孩子的交友圈也会影响孩子说话粗鲁没有礼貌。孩子每天就是两点一线,家里和学校,面对的人就是家人和同学。所以如果家里人没有说话粗鲁的现象那么就是孩子在学校受影响的。我们不可能让孩子不跟同学交往,只能教育孩子说话要文明用语。

    6、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宝贝,你说脏话时,妈妈心里很难过,下次可不能这样说话。”做父母的也要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和大人一样,也爱面子,也有自尊心。不要在公共场所下,指责和打骂孩子。生活中我们要懂得这样一个宗旨:你想别人怎么对待你,就怎样去对待别人。孩儿也是一样。

    2024-03-22 查看全文
  • 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喜欢完成作业。课堂上作业还好,如果是家庭作业的话,每天交来的作业总是要少几个人的。对待这些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该怎么教育?

    1、不要监视孩子要有包容心。就怕家长紧盯着孩子不放,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压力。就像家长工作,也不希望老板时时检查自己的工作进度一样,孩子也不会喜欢家长不停地看着他们。并且,如果孩子不小心做错了作业,家长也不要又打又骂的,出错了很正常,只要后期改正就可以。

    2、做好规划,赏罚分明。不少孩子做作业的时候要么不愿做,要么拖拖拉拉的,结果效率低质量还不好。为了改正孩子的坏毛病,建议家长帮孩子做好时间规划,什么时间干什么事情,按时完成了就有一定的小奖励,反之就要接受惩罚。有了“奖励”,也有了规划,就能大大提高孩子做作业的兴趣和效率。

    3、学会拆分循序渐进。现在的孩子任务重、作业多,因为压力过大,所以不少孩子就会下意识地逃避,不想写作业。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教孩子“拆分”作业,将所有作业划分等级,分成一个个的小目标,然后鼓励孩子挨个完成。

    4、改变孩子学习的态度。当孩子表示不想写时,先不要生气,更不能突然就发飙,命令孩子必须写。这样子孩子本来也许就是一句抱怨,反而因为父母激烈的反应,变得更不愿意写了。

    要让孩子认识到,学习也好,作业也罢,都是为了自己,不是说为了父母,老师去学。明了学习的目的很重要,会影响孩子对学习的积极程度。

    5、和孩子老师进行联系。当孩子在家中一直不写作业,而且也完不成作业的时候,那么家长是很有必要和孩子的老师进行联系的。因为在学校中孩子是由老师管理的,上课和作业的布置也都是由老师进行管理的。若是孩子经常性的不完成作业,老师也不对孩子进行管理,那么就是老师的责任。

    孩子作业没有完成的原因:

    1、作业太难。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都参差各异,有的学生可能上课没有认真听讲或者老师布置的作业难度确实有点大,以至于孩子就会觉得做作业太难,而没耐心写下去。

    2、学习不感兴趣,厌学的孩子。孩子之所以坐不住很大的原因是讨厌学习,对学习不感兴趣,就会烦闷坐不住。总想离开座位出去玩,所以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3、贪玩任性。“玩”是孩子天性,有些孩子的意识还没那么强,所以他们会选择先玩再做,造成写作业拖拖拉拉的坏习惯。

    孩子写作业的好处:

    1、作业是确保孩子真正掌握知识的保障

    课堂上,老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学,所讲内容是适用于大部分同学的,学习进度也是根据大部分同学而定的。一个孩子学了多少、掌握得怎么样,只有通过作业才能让自己和老师了解。

    同时,课堂上老师讲过的内容,孩子只有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够真正学会熟练应用。所以作业是确保孩子真正掌握知识的保障。

    2、作业可以帮助孩子提高思维力

    做作业是提高孩子智力素质的重要方法。孩子在课堂上学习新知识后,课下通过独立做作业可以帮助思考,通过思考可以将解题思路理顺、熟练掌握并应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业还可以引导孩子回顾课堂内容,发现自己的新问题,进一步深入学习,达到对课堂所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通过独立完成作业,孩子还可以发现自己薄弱的地方,查漏补缺,对知识进行系统化地掌握和应用。总之,作业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锻炼思维力的机会,并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孩子的思维力。

    2024-05-09 查看全文
  • 不懂得感恩的孩子,永远不知道珍惜父母对自己的爱,永远不知道珍惜能孝敬父母的时间;反而以一种傲慢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父母为自己做什么的,在他们眼里都是理所当然的,父母作为大人,就应该为自己操心。家长要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从日常生活中慢慢引导孩子。

    怎么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1、引导孩子观察生命现象

    孩子在观察动植物的时候要耐心细心,此时孩子和动植物之间的关系类似于亲子之间的关系。父母在养育孩子的时候类似于观察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同样要小心翼翼耐心呵护。通过观察生命,孩子的兴趣得到增长兴趣,对生命也更加热爱,而在这过程中孩子也更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从而学会感恩。

    2、获得感要有过程

    让孩子明白获得是来之不易的,很多家长只要孩子开口了就尽量满足,孩子只获得了满足的结果,但是过程他也许并不知道。在满足孩子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有过程感,而不是一张嘴就能得到满足。少了这个过程他们自然无法认识到东西的来之不易,这样又谈何珍惜和感恩呢?

    3、要营造感恩的家庭氛围

    大人的以身作则是最利于打造感恩的家庭氛围的。正如培养孩子的其他品质一样,示范永远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孩子天生就会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表达感恩同样如此。我们经常在生活中表示感谢,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我们可以通过言行表达感谢。通过说“谢谢”播下感恩的种子。

    4、以节日为依托,进行感恩教育

    父亲节、妇女节、儿童节、老人节、教师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都是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契机。而且,这些节日活动,能潜移默化地让孩子由关爱单独的个人扩展到关爱个人所属的团体或集体乃至社会。

    5、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要干预孩子的一切事物,相对地让他独立思考一些事情并独立去完成它,让他体会到困难与幸福之间的联系,完成一项任务是有困难的,但当你完成任务时你一定是喜悦的。所以给孩子经历一些挫折,让他体会幸福是来之不易的,让孩子在体谅和感恩中渐渐成长。

    6、作好表率

    把谢谢两字常挂嘴边,因为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强,通常父母的一言一举都在孩子眼里被有意无意地学习着,父母应该用感恩的语气来修饰话语,让孩子在感恩的环境中受到启发,并传承下去。家长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在感恩的潜移默化中成长。

    2024-04-1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