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的孩子粗心大意怎么办
651
-
孩子做题粗心很正常,眼睛瞎了也很正常。为了纠正孩子的粗心,家长要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孩子在生活中养成耐心细致的处事方式,这样会逐渐改掉孩子的粗心。
孩子二年级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1、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2、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儿童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机子的东西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通过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中,就能够有效地减少上面提到的各种粗心现象。
3、培养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有的家长,不管孩子是不是正在学习,都把电视机开着,或者做其他干扰孩子的事情;还有的孩子放学回家以后,总是先打开电视,然后边看边写作业。久而久之便养成了不良习惯,这样作业出错的概率会大很多,也会拉长作业时长。做为家长要多和亲子游戏互动,切记在活动中中时要求孩子集中精力,充分释放孩子的天性,做到劳逸结合,让孩子明白集中精力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
4、行严格的训练
要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孩子进行训练。这里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简单的重复,比如罚孩子写五篇字,抄十遍字母等等,因为简单的重复练习势必会引起孩子的厌学情绪,往往会适得其反。
5、保持耐心
对孩子粗心这个毛病,做家长的千万急不得。如孩子做错题后,和她一起分析原因,查找不足。孩子在改正粗心的毛病中会有反复。所以家长一定要有耐心,特别是千万不要打孩子,体罚孩子。它会带来非常负面的后果。因为你的行为不是在纠正,反而是强化。只有孩子真正入脑、入心,才会正视并改正。
6、不要压抑孩子的自尊心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要压抑孩子的自尊心。在这个时期,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重要得多,有些孩子往往因为在这里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感和成就感而排斥学习,甚至因为受挫而逃避学习。
7、鼓励你的孩子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抓住学生“细节”的优点和表现,加以表扬。不要吝啬赞美,也不要担心孩子会骄傲。按照五赞一批评的比例,中国大部分家长在这方面做的最差。
2024-04-14 查看全文 -
“粗心”这是很多孩子普遍存在的毛病,也是家长朋友们比较头痛的一个问题。孩子粗心怎么办?一味地责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事实上孩子粗心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作为家长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帮助孩子克服心的毛病。我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那您。
家长对待孩子粗心问题的误区
1、只关注孩子学习习惯而忽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培养。
学习上细心的习惯密不可分。在生活中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也容易粗心。家长应该从小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培养孩子做事的条理性。
2、家长任意地惩罚孩子。
比较常见的惩罚就是把错误的地方抄写十遍甚至几十遍。过度单调的重复,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让孩子心理上产生厌倦.失去对学习的兴趣。结果适得其反。
3、认为孩子学习不认真刻苦。
孩子的学习能力发展不平衡是导致孩子出现粗心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并不是他不认真学习,而是他的能力没达到。
粗心大意的原因
1、性格问题
有些孩子是急脾气,干什么事情都心急,急急忙忙难免出错。另外,大大咧咧的性格有可爱的一面,但不拘小节办事粗心,反映在学习上,容易增加失误。
2、态度问题
有些孩子马虎是态度不认真,对学习缺乏责任心,敷衍了事,因而理解知识时囫囵吞枣,做作业时敷衍塞责,马马虎虎凑合着做完得了。
3、习惯问题
孩子视觉记忆力与辨识能力比较低,马虎已成习惯,干什么事都毛手毛脚,马马虎虎。
解决孩子粗心大意的方法
1、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
可用提示:“做完之后,自己认真检查。养成检查的好习惯。”这样使学生形成一做完题就能自觉检查的习惯。另外,也要引导孩子自己提醒自己检查。
2、学会自我暗示
让孩子学会当自己每犯一次马虎的错误时,就把马虎的原因用笔记下来,平时多看几遍,或是警告自己,并在心里默念:“别人都不马虎,为什么我马虎呢?一个马虎的人是成就不了大事业的。马虎并不是我的专利,它控制不了我,我一定能战胜它。”
3、利用目标明确化集中注意力
将大目标明确化,从而集中注意力。另外,让小学生把目标用文字或图形来表示也有助于提高注意力变得心细。
2024-01-03 查看全文 -
孩子做题粗心大意,眼高手低也是正常的现象,为了改正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家长要多给孩子练习的机会,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生活中让孩子养成耐心细致的做事方法,会慢慢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
二年级孩子做题粗心大意怎么改善?
1、给孩子一些练习的机会
孩子在养成一种习惯的时候,是需要时间的。一般来说21天为一个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重新搭建记忆。这种练习就是把一件事情拆成几个细小步骤,分细小步骤让孩子去练习。
2、强化孩子的责任心
要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家长光靠说教不行,还得身体力行,亲自做示范,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家长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家长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干好了给予鼓励或奖励,干不好应要求他重来一遍,直至干好为止。长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孩子的责任心会大大增强。
3、遵循整齐有序的生活
许多生活习惯都是儿童长期培养起来的。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什么东西都可以乱放,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孩子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孩子的东西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通过养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并把它转移到学习中,就能够有效地减少粗心现象。
4、给孩子语言提示和视觉提示
在提醒孩子的过程当中,通常运用到的是语言提示,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孩子视觉提示。视觉提示对孩子来说更加直接,有助于记忆。比如:当父母看到孩子在做作业,没有看清题目时,父母可以用手指一指题目。孩子马上就会明白,并再看一遍题目。当孩子忘记了事情的安排表时,父母可以指一指日历,孩子就会去思考。
5、不要打压孩子的自尊心
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不要打压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期学习兴趣比学习成绩重要的多,而有些孩子排斥学习往往是因为他在这里没有获得充足的尊重感和成就感,甚至会因为挫折感而逃避学习。
6、多鼓励孩子
“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抓住学生的“细节”优点和表现,进行表扬。不要吝啬表扬,不要担心孩子会骄傲,按照5次表扬1次批评的比例,大多数中国家长在这一点做得最不到位。
2024-03-05 查看全文 -
马虎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为孩子的生活带来一些困扰,在孩子长大以后,马虎也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工作。许多家长不重视这个问题,觉得不会造成太严重的后果,等孩子真的因为这个小毛病铸成大错时,再后悔可就来不及了。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第三、改善家庭环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杂乱无章的家庭中,没有稳定的作息习惯,就会使儿童养成粗心、马虎、无序的生活习惯。所以,建议家长们在家庭中创造一种有序的生活,家里的摆放要整齐,有固定的地点。从生活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个性,能减少学习中的粗心。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原因:
原因一:心理素质较差。
心理素质不佳的孩子,遇到考试就容易紧张激动,有时爱发脾气,这些都是心理素质不佳的表现。孩子自信沉稳,这些都是心理表现。平时学得好,到了考试就考不好,就是受心理影响。
原因二:学习习惯不好。
平时学习时,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如做计算题时,在草稿纸上乱写乱涂,没有条理性,最后计算出来的答案还找不到。这些也是造成考试粗心的重要因素。
原因三:家长错误的养育方式。
有的家长只注重孩子的学习,而忽略了生活喜欢的培养,其实学习上的细心和生活中的习惯是分不开的。那些做事丢三落四,缺乏条理,不能坚持到底的孩子,往往在学习上容易粗心。
孩子不认真粗心大意的影响:
影响一:把握不住应有的机会。
粗心大意会使得你错过很多应该属于你的机会。就拿高考来举例,高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说因为马虎粗心写错了一个字或者忘记写一个小数点,可能就会去不成心仪的学校。如果在以后的工作中因为马虎而造成了公司的损失,那后果将会不可估量。
影响二:学习成绩下滑。
孩子“粗心大意”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会导致学习成绩的下滑,孩子写作业的时候不仔细,就会导致错误,而神奇的是一般孩子记错误的答案都会比较牢固,这就会使孩子的分数下滑,达不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自信心也会渐渐崩塌。
影响三:没有担当。
一般马虎粗心的孩子,都有一种哪怕我做错了也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心理,这样就会让他们变得没有责任心,随着年龄的长大,也就会变得没有担当。这样的孩子在长大后,这样的心理也会对他们的事业和家庭造成一定的影响。尤其是男孩子,作为未来自己家里的顶梁柱,如果没有责任心,家庭将很难幸福。
2024-05-08 查看全文 -
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这时发现孩子做题粗心大意,未必是件坏事。只要家长及时采取措施,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对于孩子未来的学习是很有好处的。那么,家长具体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变得认真细心?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怎么办?
1、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
很多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是没有看清题意,要么看不懂题目的意思,要么误解了题目的意思。有些孩子是因为识字量太少,还有的孩子是因为语言理解能力不够。所以,家长要带着孩子一起读题,手把手教孩子如何审题。
2、培养孩子的自查习惯。
为了降低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发生几率,要从孩子上一年级起就引导其养成自查的习惯,也就是说,孩子必须自己检查题目的准确率。为了帮助孩子更加有效地发现错误,家长要手把手教孩子如何进行自查,尤其要提醒孩子先审题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样做才能避免审题不清导致的错误。
3、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
老师每天留的作业,都是对当天讲授的知识的巩固和检验,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做作业的习惯。把每一次作业当做考试,把考试当做作业。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原因:
1、注意力不集中。
注意力差的孩子,在视知觉把收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分析时,信息会受到干扰,就容易出现错误、遗漏或遗失,从而导致粗心问题的出现。
2、知识点掌握不好造成认知不清。
一些孩子对学习新知识不够重视,重点难点浑然不知,知识点的掌握上凌乱无序,方法点的理解上一知半解,不能将知识点连接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说起来懂了,具体却又讲不明白,如果课后不及时巩固复习,学到的零散知识很快就会忘记。因此作业考试中必然出现差错和漏洞。
3、责任心不强。
还有一种错误是孩子的责任心欠缺,自我管理能力差导致孩子做事马虎、粗心。例如小刚脑子很好,但做事有头无尾,写作业经常写了一半就掉链子,要么漏,要么少写,学习中出现这样的所谓粗心现象,实际上正是孩子责任性不强的一种表现。
一年级孩子做题粗心马虎的危害:
1、影响成绩。
父母根据孩子的考试或家庭作业来判断出孩子是否粗心,面对琐碎的学习任务,孩子容易犯一些“不应犯”的错误。许多父母和老师将孩子的类似错误归因于他们的粗心。一旦孩子变得“粗心”,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学业成绩下降,考试中许多不该失去的分数就会丢失。
2、总为犯错找借口。
尽管许多父母为孩子的粗心大意,潜意识和日常表达感到头疼。但在孩子眼里,并不觉得粗心是个大问题,甚至在犯错后也不会认真反思自己的原因。
3、注意力不集中。
父母的初衷是提醒孩子不要粗心大意,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父母对孩子的粗心评估会使孩子在学习和生活时更加不专心,并且会出现更多“粗心”的问题。
2024-05-07 查看全文 -
我家孩子以前做作业的时候,也特别粗心大意,很多题目原本会写,但因为看错数字,总是写错。我也因此吼过孩子好几次,但发现,越吼孩子,孩子反而越着急,也就越粗心。面对孩子粗心大意的问题时,我们千万要保持耐心,不能着急。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怎么办?
第一、培养细心的好习惯。
不管是考试或平时的练习,都应该有意识地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做事讲究条理,做完之后要认真核对、验算、检查。如果长期这样,就会“习惯成自然”。
第二、加强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当人们面对较难的问题时,心理上会比较重视,造成大脑思绪不易受到干扰,因而不易出差错;反之,对较容易的问题心理上不太重视,思绪容易受干扰,因而较易出现差错。所以,重视任何问题,就不会马虎,掉以轻心,而且也能自觉地克服分心现象,从而有助于克服粗心大意的毛病。
第三、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因为有了责任心,他自然能够小心谨慎地对待每一件事情,避免马虎。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得好了,家长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做得不好,应给予批评,让他重新做一次。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的原因:
原因一:孩子缺少认真检查的好习惯。
也许是因为很多客观原因,比如孩子的兴趣活动比较多,家长安排的作业比较多,导致他们没有时间好好检查作业,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不检查的坏习惯。检查作业也是做作业的一部分,但是很多孩子却不引起重视。
原因二:孩子个性比较浮躁,安静不下来。
或是只能保持片刻的安静。有些孩子想象力丰富,总是在一边读题目的时候,一边想象,把很多题目想象成了自己希望的样子。
原因三:孩子平时缺少对于细节的关注。
很多时候,家长不会告诉孩子事物的区别,而是直接告诉孩子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比如带孩子去菜市场,孩子发现菠菜和蓬篙菜是一样的,妈妈就会直接说这是菠菜,这是蓬篙菜,而不是鼓励孩子让他发现这两者的不同,菠菜的叶子什么形状,蓬篙菜的叶子什么手感等。这就错过了孩子发现细节的训练。
孩子做作业总是粗心大意的危害:
危害一:会影响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
写作业马虎的孩子,做其他事也往往粗心大意。这种粗心大意会影响孩子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也会影响孩子和其他人交往的生活。孩子越大这种影响越明显,一旦这种性格养成就很难改正。
危害二: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成绩。
成绩的高低,不单单取决于孩子是否聪明,或者是否用功,还在于孩子是否认真学习习惯,这种学习习惯不仅影响小学,还能影响到初中,高中以及以后的生活。
危害三:会让孩子逐渐变得自卑。
粗心大意本身是一种心理素质不佳的体现,而长期的写作业粗心大意,不仅会让孩子的成绩受到影响,也会让孩子慢慢觉得自己很笨,或者“不是学习的料”,逐渐失去自信,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长期的马虎会让孩子的心理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不利于他健康发展。
2024-05-07 查看全文 -
孩子叛逆期是每个家长都需要应对的挑战。这个时期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反抗、挑战和不合作的行为,这可能会让父母感到无助和困惑。但是,父母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帮助孩子度过叛逆期。
二年级孩子逆反怎么办?
1、调整自己的情绪
二年级的孩子开始叛逆了,在父母的眼中可能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缺点,错误,但要相信自己的孩子,即使已经跌下泥潭也有他自己的闪光点。不能一味揪住孩子的缺点,天天夸大其词,打击孩子自信心。作为父母的我们,就要善干发掘孩子的闪光点,并表达出来,要有耐心,先改变自己,让自己变成一个好说话又温柔,能发现孩子的亮点,能给孩子鼓励,温暖友爱的父母。
2、保持沟通
即使孩子表现出反抗情绪,也要保持与他们的沟通。父母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对于孩子的不满或抗议,父母应该耐心地理解和解决。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帮助他们找到积极的途径来解决问题。这可能包括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孩子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要。
3、提供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需要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家长可以通过给予孩子正确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等。同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和选择,不要过度干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
4、给予孩子认同和鼓励
父母要多给予孩子认同和鼓励,帮助孩子发现个人的独特优势,并予以肯定,多留意孩子身上的积极心理品质。在赞美孩子时,要具体的说出孩子的表现与成就。
5、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
要读懂孩子的内心世界,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包括被陪伴,被倾听,被理解,被尊重,被放手,被信任等。要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允许孩子在自我探索中碰壁,并及时的给予支持。
二年级孩子逆反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无知和不当的方式
不少父母缺乏家庭教育常识,不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不能理解和接受孩子已具有的强烈的“小大人感”,一味地采取简单、粗暴、专制的态度,采取高压制手段,实行棍棒教育,和孩子硬碰硬,片面地认为孩子就应听大人的话,和大人顶嘴就大逆不道,从而在家庭教育方式上陷入了误区,更增强了孩子逆反心理的形成。
2、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思维特点发生了变化
自我意识开始发展,他们有强烈的“小大人感”,不想被父母的束缚,开始尝试摆脱父母的保护和管教;同时,他们在思维上表现得看问题常常片面,容易走极端。
3、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
这无形中对孩子造成大的心理压力,很容易触发孩子的逆反心理。
二年级孩子逆反的表现:
表现一:孩子做错事,嘴上承认错误,但是内心却抗拒不从,一直不改错,下次还会继续犯错误。
表现二:对于家长的教育,一直沉默不言,用沉默对抗。这也是叛逆期的一种表现。
表现三:对于家长的教育,孩子表现情绪失控,会对家人大喊大叫,甚至离家出手。
2024-05-05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