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一根筋不懂得变通怎么办

孩子一根筋不懂得变通怎么办

520

  • “感恩”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后天养成。因此,当父母在埋怨自家孩子不懂得感恩的时候,不妨想一想,自己在平时有没有着重去教孩子如何感恩。如果没有,这时候也不迟。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不懂得感恩父母怎么办?

    1、家长传输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孩子都有自己独立的意识和思考的能力,不要认为他们小就什么都不懂,所以家长一定要及时的灌输正确的人生观和教育观,并且身体力行地去示范和引导。在对待家中长辈时,家长首先要有感恩之心,要做一个付出的人,这样家庭中教育出的孩子一定会耳濡目染,有很好的教养。

    2、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

    父母们经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呀!”希望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的付出。但是只是话语上的表达时是不足以让孩子清楚的认知到父母的勤苦付出的。所以父母方便的话,可以多让孩子打一些零工,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艰难。

    3、把节日变为感恩的舞台。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舞台,可以让孩子更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如春节时要教孩子热情接受爷爷、奶奶及其他亲属送给他的礼物,并表示感谢,不管价钱多少,回到家里都要求孩子妥善保管,学会珍惜别人的情意。物质是轻的,之间蕴含的情才是重的。

    4、要让孩子懂得父母的辛苦。

    养育孩子是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父母也有必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了养育他所遭受的辛苦和压力,让孩子知道父母养育他并不是很轻松的。国家如今为什么有“母亲节、父亲节”,这都是想让子女能够对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有感恩的心。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体会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5、让孩子真正学会给予。

    父母可以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些事。比如假装够不到衣服,让孩子帮忙拿一两件;累了,请孩子倒杯水给爸妈喝……当孩子给予的时候,父母也要感恩孩子的付出,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感谢,让孩子体验到给予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孩子就更愿意主动给予。

    6、适当的宠爱与付出,家长学会合理拒绝。

    在父母眼里和心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对他们的付出和培养以及保护都是正常的,但他们会长大,会有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家长的宠爱和付出也要控制好量度,要让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分析事物对错的能力。家长要学会适当的拒绝他们不合理的要求,也告知孩子不能一味索取,要学会双向的接受与付出,要教育他们像一个真正的大人一样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对家中的长辈心怀感恩。

    2024-04-14 查看全文
  • 现如今很多父母总喜欢惯着孩子,什么事情都由着孩子来,孩子想要吃什么就吃什么,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甚至有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过度的溺爱,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少爷生活,慢慢的他们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是理所当然的,非但不懂得感恩,反而变本加厉。

    孩子没良心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1、让孩子体验生活中的苦和累

    现在很多家庭的父母,为了让孩子生活得更好,自己累死累活,其实这样做,并不会让孩子懂得感恩,所以父母一定有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情,或者是让孩子去做一些家务之类的,让孩子感受生活的不易。这样孩子才能对父母充满感恩,对世界充满爱。

    2、给孩子感恩的机会

    有的孩子自己不知道感恩,不懂得感恩是作为父母的没给孩子感恩的机会,甚至没和孩子说过要感恩,当孩子要为家里做点事情时候,放手让她去做,给他为家里做事的机会,不要怕苦着她,累着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支持,鼓励和支持是百发百中,放到哪儿都有用。

    3、学会尊重孩子

    现在很多家庭的模式都是父母命令孩子,或者是溺爱孩子的形式,想要让孩子懂感恩就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家庭环境,孩子只有在这样的家庭里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才愿意让自己变得更好。

    4、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朋友,也是孩子最亲密的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给孩子起着示范、表率作用。父母应以身作则,在家孝敬长辈,在外尊重老人,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爸爸妈妈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孩子都会看到。将来也很大可能会这样对待自己的父母,因此让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学会孝顺。

    5、给孩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可以想象到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中也一定是一个价值观很正确,并且谦和得体的孩子。孩子对父母感恩,也就代表着他知恩图报,并且不自私。

    这就要靠父母,在平时就给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并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要尊老爱幼。如果孩子可以正确的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正确的人生观,值观,这样的孩子又怎么会成为白眼狼呢?

    6、让孩子学会珍惜父母的给予

    很多时候,当孩子想要一个玩具或是其他事物的时候,父母都会很快的满足孩子,但是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来得太容易,就不会珍惜。不然为什么有的孩子总是破坏自己的玩具,坏了就让妈妈买新的,就是因为玩具对于他来说很容易就能获得;而有的孩子总是很珍惜自己的玩具和东西,这是因为这些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来地比较困难,是通过自己的一些努力获得的。所以当孩子提出需求的时候,父母不要让孩子得到的太过于容易,要让孩子吃点“苦头”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这样他才会珍惜父母给他的东西。

    7、让孩子体会父母的爱

    父母们经常会对孩子说:“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工作都是为了你呀!”希望能够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懂得父母的付出。但是只是话语上的表达时是不足以让孩子清楚的认知到父母的勤苦付出的。所以父母方便的话,可以多让孩子打一些零工,让孩子懂得赚钱的艰难。

    2024-03-07 查看全文
  • 尊重别人的品德,也与其它很多优良品质一样,不是孩子与生俱来的,而是父母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培养的。只要父母用心教育孩子,孩子也一定能学会尊重别人。

    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怎么办?

    1、做好引导

    孩子可能年幼,不知道什么是尊重,还不懂得怎样去关注除了自己以外的其他人,所以父母要给孩子做好引导,让他懂得什么是尊重。

    2、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要以身作则,当你尊重孩子,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的感觉,孩子自然会尊重别人。比如:看电视想换另一个频道,就先对孩子说:“咱们换个频道看看好不好?”;孩子帮忙做完了某件事,妈妈可以尝试说声:“谢谢”。

    3、多沟通与交流

    父母在平时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多与孩子交流意见,倾听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出现错误的认识,不知道如何尊重别人的时候,父母千万不能坐视不管,要及时去给孩子指出错误,尽量把错误的影响消除到最小,同时沟通交流也可以尽快地了解和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不愿意尊重别人的原因,从而更好地去开导孩子,让孩子尽快的走出不爱尊重别人的误区,成为一个懂得尊重别人的人 。

    4、给孩子适当的惩罚

    如果孩子持续不断有了那些不尊重他人的行为。这就需要父母给他适当惩罚,(这里的适当惩罚不是打骂孩子,而是其他手段,比如让孩子去某个区域反省,不能看他喜欢的动画片,不能早睡,不能出去玩耍……等)让孩子知道明白有些事情是不能去做的,如果做了,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不是任何事情都由着他的性子来。当然惩罚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找出根源,妥善沟通引导孩子改掉那些不尊重、没有礼貌等不良行为才是最终目标和手段。

    5、陪伴孩子成长

    现在生活节奏快,很多家长以忙为由,把孩子送进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托辅班,也许你得到了一时的轻松,往往会因此失去了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机会。

    所以,作为父母即使再忙也要挤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亲子关系更为融洽,而且对于孩子身心的发育、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孩子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原因:

    1、自幼的娇惯

    孩子不会尊重别人,主要的原因就和父母对孩子的娇惯有着关系,要知道孩子的教育,父母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过分地娇惯,也不要过度地去打压孩子。被娇惯的孩子,犹如温室里的花朵,受不起风雨。

    如果孩子自幼被娇惯,在家里无法无天,孩子在外面与别人相处的时候就会只想着自己,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久而久之就会被别人所孤立,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可见,父母在平时不要娇惯孩子,这样只会在无形中害了他。

    2、家长教育的缺失

    有些父母,平时只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到孩子的教育,想着把最好的给孩子,以为这就是爱孩子,结果虽然丰富了孩子的物质生活,但是孩子的精神世界却是缺失的 。家长的教育,在孩子的成长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父母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是榜样,无时无刻不影响着孩子。

    3、家长没有树立好榜样

    有的家长说话出尔反尔,在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不把它当回事,一带而过就好了,这都会对孩子造成很不好的影响。家长不仅仅是孩子生命中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的重要老师,孩子如何发展,性格开朗与否,是否懂得礼貌,是否会尊重别人,都跟父母给孩子传达的感觉有重要的关系。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行为,发挥好自己榜样的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2024-02-05 查看全文
  • 父母努力工作抚养和教育他们的孩子。在给予孩子爱和关心的同时,也希望孩子能学会爱父母、感恩父母。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让家长觉得这样的孩子只知道享受爱而不知道给予爱。  其实,孩子的这种情况与他们在家里接受的教育有关。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里很多人都围着这个孩子转。当家庭以孩子为核心,忙于为孩子服务时,孩子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怎么办:

    一、感恩不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态度。但要把感恩转化为态度,首先要把感恩教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让感恩慢慢成为一种习惯。这个时候,家长的作用就很重要了。家长要从自身做起,做好示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孩子。

    二、节日是一个仪式化的日子,有一种特殊的隆重和重要感。充分利用各种节日作为感恩教育的舞台,可以让孩子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感恩的重要性。 节日期间,孩子可以制作小礼物送给同行,让孩子慢慢从接受、欣赏转向给予。比如教师节,让孩子为老师制作贺卡,表达对老师的美好祝愿;在父亲节、母亲节,对爸爸妈妈说几句感谢的话,不一定是感谢爸爸妈妈对他们的帮助,只是表达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幸福。一点点表达也是一种付出,一点点付出也是孩子迈出的一大步。

    三、随着第二步的过渡,孩子更容易真正学会给予。父母可以偶尔“示弱”,让孩子为父母做点什么。比如,假装自己不会搬衣服,让孩子帮你拿一两件;累了,让孩子倒杯水给父母喝……让孩子学会付出。当孩子付出时,父母也要对孩子的付出心存感激,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和感激,让孩子体会到给予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这样孩子才更愿意主动付出。 父母过分溺爱和保护孩子,虽然体现了对孩子的重视,但会限制孩子的心理发展,误导孩子,难以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 

    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的原因:

    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

    从小对孩子过分娇惯,什么要求都满足,无原则的让步,什么好吃的都给孩子一个人吃。一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大哭大闹,撒泼任性,家长拗不过孩子,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达到,也会千方百计满足孩子。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习惯。把父母对他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会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巨婴”现象。

    第二,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孩子也会对爷爷奶奶孝敬。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知恩图报,感恩父母恩情的家庭里,孩子一定会上行下效,效仿父母。不可能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

    第三,好母亲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母慈父严,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

    母亲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多于父亲,母亲的言行和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个好的母亲影响家里三代人。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与母亲有很大关系。

    当然,父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养不教父之过”,所以父亲也应参与孩子的教育,不要把一切都扔给母亲,特别是孩子懂事以后,父亲对孩子的教育作用会越来越大。

    2024-02-03 查看全文
  •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孩子从小明明是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为什么上高中之后就开始感情淡漠,不懂感恩,不论父母说什么也不听,甚至有时候还翻脸不认人,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高中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一、让孩子了解世间冷暖,生活不易

    家长平时,可以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工作场景,了解父母挣钱养家的辛苦。可以多带孩子去观察霓虹灯下那些行色匆匆,奔波于生计的人们。带他们去进行劳动方面的体验,了解一粥一饭来之不易,各行各业都需要奋斗拼搏。要让孩子懂得,有良好的生活条件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二、让孩子学会尊重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父母给予他们生命,家人带给他们温暖,老师教会他们知识,同学分享他们快乐。周围的每个人也都是值得尊重,爱戴的。要学会感谢他人的付出,同时善待每个人。

    三、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想要孩子成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父母首先就要成为感恩的榜样。如果家长在家庭中既是父母而同时又是子女,就更要注意在孩子面前的形象,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家长是怎样对待孩子的爷爷奶奶,孩子是会模仿的,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比言教的影响更大。

    四、树立孩子主动奉献的意识

    比如吃饭的时候,让他给大家拿筷子;外出的时候让他提醒家长丢垃圾,回家的时候让他给大家摆好鞋子。当他意识到家庭是大家的,不是妈妈或者爸爸自己的,每个家庭成员都应该为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他就懂得主动去献出自己的爱了。

    2024-01-30 查看全文
  • 孩子十八岁了,对于父母的付出和辛苦熟视无睹,不知感恩反而埋怨指责。形成这种情况原因在于不当的亲子教育方式,缘于父母的溺爱。父母对于孩子照顾过于周到,事事包办代替。以至于孩子习惯了别人为自己服务,时间长了他就认为这是应该的。一旦服务得不周全他就会埋怨,指责。这样的孩子头脑里没有感恩的概念,只有“应该”“理所当然”。

    孩子很叛逆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一、父母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教育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平时生活中尽量让孩子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明白到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让孩子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快乐。懂得父母工作的辛苦,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

    二、给孩子建立规则,言传身教,教会他做人的道理。这与家长的文化程度、社会地位、富裕程度皆无关。农村有很多民谚,通俗易懂地揭示了做人的道理,很多目不识丁的老一辈,一样可以教育出人格健全、三观皆正的孩子。无论是提倡“爱的教育”,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给孩子建立规则,都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自由和规则向来是形影不离的。父母的一言一行,也将深刻地影响孩子

    三、尽量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多一些耐心和陪伴。如果长期的分离,已经造成亲情的疏离,孩子叛逆,宜疏不宜堵,试着用时间去慢慢抚平昔日的伤痕。不可因为无暇陪伴,试图用金钱和物质弥补,这样除了养出孩子的欲壑难填,并没有别的好处。

    孩子很叛逆不懂得感恩的原因:

    第一,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孩子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不良习惯。从小对孩子过分娇惯,什么要求都满足,无原则的让步,什么好吃的都给孩子一个人吃。一旦不能满足他的需要,大哭大闹,撒泼任性,家长拗不过孩子,虽然自己没有能力达到,也会千方百计满足孩子。慢慢的孩子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的习惯。把父母对他的付出看作理所当然,一旦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会对父母大吼大叫,甚至拳脚相加,这就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巨婴”现象。

    第二,父母的言传身教,一言一行,都对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孝敬父母,尊重父母,孩子也会对爷爷奶奶孝敬。如果孩子从小生活在一个知恩图报,感恩父母恩情的家庭里,孩子一定会上行下效,效仿父母。不可能是一个忘恩负义之徒。

    第三,好母亲是孩子身心健康的基础,母慈父严,才能形成良好的家风,代代相传。母亲在家庭生活中与孩子相处的时间要多于父亲,母亲的言行和品质对孩子的影响更大,一个好的母亲影响家里三代人。孩子的不良习惯也与母亲有很大关系。

    2024-01-29 查看全文
  • 生活中,有一些父母是容易陷入“自嗨式育儿”中的,就是只顾着给孩子自己认为的“恩”,而且整个教育过程中非常自得的认为自己的教育很好,很为孩子着想--即忽略孩子的需求--最后培养出来的就是一个不懂感恩的白眼狼。这样的孩子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略父母及他人的感受。

    初中孩子不懂得感恩怎么办?

    1、不过多干预孩子

    为孩子付出一切看上去是无私的关爱可实际上孩子真的能够承受吗,而且孩子对于这些事情上是否会有深刻的心理压力,家长们一定要明确这个边际线。不能过多的干预孩子,让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

    2、注意细节教育

    好的家庭是注意细节的家庭,很多家人之间相处都太过于粗枝大叶,家庭定位不光是为孩子们,如果真正对孩子们好就要让孩子们从心底里觉得,让孩子们打心底里感受家长的温暖。

    这个时候细节的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家长们一定要多注意细节上的关系和照顾。

    3、多考虑孩子需要什么

    付出型的父母都是一味的付出给孩子,巴不得把自己最好的最喜欢的都堆叠给孩子们。可是这些对于孩子们是否真正需要呢,孩子们需要的可能并不是父母的一切,孩子们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关心以及父母亦师亦友的引导。

    4、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从小让孩子吃“独食”,会让他觉得他吃好东西、拥有好东西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孩子习惯了被给予,只知道索取,便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关爱别人、关爱父母的人将来很难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

    5、给孩子“回报”的空间

    当孩子想要帮助你做事情的时候,父母一定不要再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因为父母最大的责任不是让孩子学会读书,而是让他首先学习做人,这是他能好好读书、把书读好的基础。孩子懂得付出、懂得“回报”,他才会懂得珍惜。

    6、父母要为孩子做出榜样

    如果家中有老人,有好吃的要先给老人吃,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礼物;如果老人离得较远,应该经常给老人打打电话。要让孩子看到父母不仅对自己有爱,对长辈也有爱。身教的力量远远大于言教。

    2024-01-2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