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特别自卑怎么办

孩子特别自卑怎么办

361

  • 孩子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为过多地否定和贬低自己,抬高别人,影响了对自已正确、客观的判断,不能客观地、正确地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自卑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健康形成。

    孩子特别自卑该怎么办?

    1、爱与尊重,消除孩子自卑感

    孩子渴望得到家长的关注,尤其是自卑的孩子。作为父母,要细心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积极回应,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平时的生活中,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及喜好,给孩子自我发现的机会和空间,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生活,有利于自卑感的淡化。

    家长陪孩子玩耍时要专心,如欧马利说的那样,“与孩子一起时,带上你所有的法宝和智慧,然后坐在地板上”。玩耍的同时,要多对孩子的言行肯定,引导孩子改变不正确的思维方式,帮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2、环境对树立自信心的影响

    很多时候自卑感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困难、挫折、失败等因素带来的,而是因为当遇到困难、失败等问题时周围人的态度。如果遇到问题时周围人的态度是指责和嘲讽就容易打击自信心,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到,从而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学生在小学时,因为学习成绩不太好,经常受到其他同伴的嘲笑,因此就对自我产生怀疑,从而产生自卑的心理,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等到上初中后,摆脱了原来环境的影响,没有人知道这位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没有了同伴的嘲笑,让他更加有自信,学习成绩也得到了提升。

    3、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

    如果孩子缺乏自尊心,会让其变得畏首畏尾,不敢表现自己,这样的孩子,在认知和交往能力上都会比一般孩子差很多。

    作为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少赞许,少责备,切忌在教育的过程中,使用不恰当的做法和刺激性的语言去伤害孩子。少说几句别人家的孩子,诸葛亮也曾说过:“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4、不要过度保护和照顾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让孩子缺乏锻炼自己的机会,也会让其缺乏自己去探索的欲望。而家长的过度照顾,也会让孩子缺乏自己动手的能力,甚至遇到事情也没有解决它的能力。长此以往,等到孩子年龄大了,由于自己没有能力,遇到困难的时候,就会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挫折,进而变得自卑。

    孩子特别自卑的原因:

    1、孩子缺乏自信可能是自身性格特点的原因

    忧郁质和粘液质的这部分小朋,通常表现为性格内向,在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通常会选择逃避,久而久之,就会缺乏自信。胆汁质和多血质的孩子天生性格乐观开朗,充满自信心,不过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改变。

    2、孩子缺乏自信可能是家长的责任

    家庭永远都是一个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课堂,不同的父母培育出来的孩子肯定是不同的。文化程度不高,父母关系又很紧张,或者是家庭不和谐,对孩子的成长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这类父母通常会不分青红皂白的指责孩子,甚至把夫妻间产生的矛盾,拿孩子当出气筒。在这样家庭中长大的孩子,通常都会比别人更加自卑,孤僻,不合群。

    孩子特别自卑的表现:

    1、过于害羞

    孩子极度怕生,甚至在熟悉的人的问答下,也不敢与他人交流,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小朋友、过度害羞行为说明孩子内心深处会比较自卑。

    2、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

    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大部分都比较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在听到别人对自己有不好的评价会心情不好。或者在父母的评价下会为了达到父母的看法而过度追求完美。

    3、没有主见

    遇到什么问题孩子总是不出声,对父母言听计从,不会反抗,也不会说出自己心里的想法。

    2024-05-09 查看全文
  • 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叛逆”头痛不已,总想找一些什么办法来“修理”孩子。实际上,孩子叛逆是好的开始,如果父母把握好了,对孩子受益一生;如果没有把握好,可能就会害了孩子。

    15岁的孩子特别叛逆怎么办?

    1、走进孩子的生活

    试着融入孩子的生活,有时候代沟的出现是因为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人的世界观不同。试着去融入他们的生活,看看他们平时喜欢干嘛,想想为什么他们喜欢。

    你也可以试着去喜欢,这样他会觉得你更像他的朋友,他有什么心里话也就会和你倾诉,你就可以给他正确的指导,而不是一味的猜测他发生了什么。

    2、给予孩子适当的赏与鼓励

    要学会理解孩子。得到家长的赏识,孩子心情愉悦,信心倍增,内心充满了幸福感,更容易接受家长的意见,克服自身的小毛病。如果家长只是一味地数落、训斥孩子,指责甚至打骂孩子,不仅影响自己的情绪,而且还很容易让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

    3、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生活中家长需要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体验到自己被重视和被发现带来的乐趣,在体验的过程中要让孩子体验到自我价值。如果家长不引导引导孩子,孩子将会产生自卑感和逆反心理。

    15岁的孩子特别叛逆的原因:

    1、不当的教育方式

    孩子是成长中的个体,每天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父母的教育方式也需适时调整,切不可因孩子与自己的想法相左,而强行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去做,这样做实际上漠视孩子真正的需要,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心理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们认为自己身体上已经发育成熟,心理上也已经成熟,他们自认为什么都懂,甚至比师长都理性,于是渴望独立的空间,不习惯老师和家长对他们的行为约束和管教,对家长特别逆反。

    15岁的孩子特别叛逆的表现:

    1、不希望父母过多干涉和管理自己的生活,凡事想要自己去尝试、去实践。对于家长的重复要求,或者总是挂在嘴边的叮咛最是反感,会在心底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而父母却按跟小孩打交道的方式跟自己相处。

    2、渴望独立。做决定不喜欢与父母商量,也不愿听从父母的安排,从心底里觉得父母的安排过于死板,相信自己已经是个“成熟”的人。

    3、不体谅父母。15岁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渴望被父母理解,但另一方面又从不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也许是心理还不够成熟的原因,他们总是让父母又急又气、又恨又爱。

    2024-05-22 查看全文
  • 家长对于孩子的叛逆都是特别的头疼,不知道该怎么教育?孩子的叛逆不是一天就形成,随着那些因素不断地积累,孩子的叛逆行为也会一天重于一天,所以,家长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去教育叛逆期的孩子。

    特别叛逆的孩子怎么办?

    1、少命令多询问。

    家长们要明白与其去命令,不如多询问,询问的目的是为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这样才会更有针对性,当然,也不要把询问变成唠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就闭上嘴。不用说青春期的孩子,就算是几岁的小孩子,如果他不想说的时候,家长的过度说教,说多了他们也会烦。

    2、关心孩子的朋友圈。

    了解孩子朋友圈的过程中,家长也要帮孩子筛选什么是值得交往的朋友。孩子有的朋友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但为人正直做事有章法,这样的朋友是值得交往;有的朋友学习成绩好,但是心思不正,这样的朋友宁可不要。

    3、给孩子定规矩。

    首先,如果是原则性问题,那么父母要在事前与孩子订立明确的规矩,这个规矩不但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守,是适用于全家人的。这样一来,孩子才不会对规矩产生抵触心理,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则给孩子更强大的榜样作用和正面力量。

    4、正面引导少指责。

    引导不是命令也不是指责,是通过提问的方式,将孩子的想法引导在正确的方向上,这种提问应该相对温和,不要强迫更不要自问自答。

    5、尊重孩子的隐私。

    孩子越大越会有自己的心事,无论多大的孩子都是如此,家长不要觉得孩子不能有,就会用各种方法去窥探孩子。有家长觉得这样可以更了解孩子,了解的方法有很多,窥探不是了解而是满足家长的好奇心。参考第一招多询问,家长的真诚会换来孩子的回应。

    6、给孩子爱和关注。

    首先,关注孩子的情绪,温馨、宽松的家庭氛围能有效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其次,让孩子尽情倾诉,当发现孩子情绪反常时,父母要找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谈心并引导孩子。最后,永远不要称孩子为“坏孩子”,父母不能给孩子下彻底否定性的评价,要看到孩子的优点。

    孩子特别叛逆的原因是什么?

    1、家长缺乏与孩子经常的感情沟通,缺乏对孩子的尊重,孩子也会以不尊重来对待家长。其表现形式有粗暴和沉默两种。

    2、缺乏满足感。由于种种原因父母不能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尽管物质上极大丰富,但孩子在情感上却感到十分饥饿,时间长了,在缺少双亲爱的情况下就会以逆反和沉默来表示自己的不满。

    3、家长式的作风。专横式的教育使孩子感到不舒畅、压抑,从而就以反抗来回应家长。

    4、个人因素。孩子的个性和性格也可能导致他们的叛逆行为,例如自尊心强、独立意识强、冲动等。

    5、生理因素。孩子在青春期时,身体和大脑经历了许多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情绪和行为的不稳定。

    家长怎么跟叛逆的孩子沟通?

    1、尊重孩子:家长不要老盯着孩子的弱点,不要老拿孩子的短处同别人的孩子的优点比较,家长应尽可能多找孩子的优点,并多鼓励,减少孩子的抗拒心理。

    2、稳定情绪:家长带着情绪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会导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长在急躁、心烦、不冷静的时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静后再同孩子交流。

    3、正确引导:明确孩子的需求以及意见后,如果觉得孩子意见比较合理,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想法。如果孩子意见或者需求不合理,需要与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确事情的严重性。

    4、保持平和的情绪:在与孩子沟通时,要尽量保持平和和冷静的情绪。如果自己感到愤怒或失控,可以先暂时离开场景,冷静下来再继续沟通。

    5、提供积极的引导和建议:作为家长,给予叛逆期的孩子积极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认识到他们的行为和决策的后果,并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引导他们制定明智的选择和决策。

    2024-05-16 查看全文
  • 孩子不可能无缘无故讨厌自己的爸爸妈妈,毕竟对他们来说,父母是最亲近的人。发现孩子刻意远离自己时,父母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是冒犯到了孩子的自尊或权利,才导致孩子反感自己。父母要先找到被讨厌的原因。

    孩子特别讨厌爸爸怎么办?

    第一、控制自己的脾气。

    有一些爸爸在家很大男子主义,觉得自己为这个家里赚钱就很了不起,认为家里人就要必须对自己毕恭毕敬,要全听自己的指挥,这种的爸爸不仅孩子会反感,成年人也会很讨厌。这样的父亲会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差的榜样,会对孩子产生不好的影响。对于控制欲很强的爸爸,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待孩子和家人不要瞪大眼睛的大声讲话。

    第二、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很多父亲在孩子的教育工作中总是缺席,对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够了解,偶尔教育孩子还用陈旧的思想观念和过去的标准来严格要求孩子,这样的教育方式自然会和孩子产生矛盾。所以爸爸也要与时俱进学习更新观念,多向年轻人学习,这样才能减少彼此隔阂。

    第三、对待丈夫的态度好一点。

    孩子虽然小,但是却是非常的聪明的,对爸爸妈妈的关系好不好是非常的敏感的。孩子和妈妈待在一起的时间长,如果妈妈不喜欢爸爸,孩子就会偏向于妈妈,和妈妈一起不喜欢爸爸。所以,妈妈们对待丈夫态度要好一些。父母和睦的关系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能让孩子安心地去做一个孩子。

    第四、告诉孩子爸爸的辛苦和付出。

    由于家庭分工的不同,爸爸在外赚钱养家,妈妈陪孩子的时间会比爸爸多一些,孩子对爸爸的亲密度自然不如妈妈。爸爸也在为家庭付出,但是却得不到孩子的喜欢,这对于爸爸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妈妈们就可以多跟孩子讲一些爸爸在外面工作赚钱养家的辛苦和付出,在孩子的心理给爸爸树立一个好的形象。

    第五、让爸爸戒掉一些坏习惯,多花点时间陪孩子。

    爸爸的一些小毛病是孩子不喜欢的,比如抽烟、洗澡、刮胡子等等,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经常提醒爸爸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样子。孩子们是烦人的小妖精。爸爸们带着孩子难免会不耐烦或脾气暴躁。告诉爸爸要更有耐心和陪伴。孩子们撒娇,生你的气。事实上,你需要你的表现。

    第六、让父亲加入家庭劳动,让孩子明白父亲的重要性。

    有的爸爸下班后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让孩子觉得家里有没有爸爸都一样。其实妈妈可以请爸爸做点家务,然后告诉孩子:“你看爸爸,他很好,他不仅在外面给我们赚钱,我们还帮我们收拾屋子。孩子们会认识到父亲的重要,更易于接近他,并且向他学习,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

    孩子特别讨厌爸爸的原因:

    爸爸缺乏陪伴。

    父亲通常比母亲更容易外出工作或出差,因此缺乏陪伴。如果父亲长期不在家,孩子们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即使父亲在家,但如果他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孩子们也会对父亲产生不满和抵触。

    爸爸过于严格。

    父亲通常比母亲更加严格,他们更可能要求孩子遵守规矩和纪律。然而,如果父亲的要求过于严格,孩子们可能会感到压力和不满。如果父亲过于强调规矩和纪律,而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孩子们会对父亲产生反感和抵触。

    爸爸缺乏关心。

    父亲通常较少参与孩子的生活,缺乏关心。他们更可能专注于工作和事业,而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和需求。由于缺乏关心,孩子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被忽视,因此对父亲产生不满和厌恶。

    2024-05-12 查看全文
  • 孩子被起外号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看孩子的状态和反应,如果只是一般同学间的调侃,就不必让孩子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同学起了不好听的外号,情绪低落、伤心难过,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肯定和接纳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敢于回击冒犯,敢于为自己发声。

    孩子被起外号很自卑怎么办?

    1、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

    家长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明确自己的态度,耐心倾听、理解孩子内心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与认可的,孩子才会慢慢摆脱被起外号的困扰。

    2、教会孩子冷静处理

    当孩子被起外号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向对方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外号,请他们尊重自己和别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当已经表示不喜欢这样的外号时,对方还一直强调,可以让孩子当作没听到,克制自己的情绪,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和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如果对方起的外号非常恶意并且伤人自尊,也不要一味地忍让,否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好欺负,必要时可以告诉老师和家长,寻求大人的帮助。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一般来说,被恶意起外号的孩子,是外表上看起来“好欺负”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培养孩子敢说、大胆说的能力,从而从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4、教孩子反击的话术

    别人给自己起外号后,如果自己不喜欢这个外号,就要勇敢、大声地告诉对方:"给别人起外号是错误的行为,请你立刻向我道歉!"如果对方嬉皮笑脸,不以为意,孩子可以整告对方:“你要是不道歉,继续给我起外号,我就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你爸妈知道,你在学校就会说别人坏话。"对于一般的孩子,这样的话术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我们可以先在家和孩子进行情景演练,直到他能直视对方,勇敢地把上面的话说出来。

    孩子被起外号受到的伤害:

    1、让孩子开始自责和怀疑自我

    很多时候孩子被嘲笑被欺负的时候会去向老师求助,但是却有老师这样想:"为什么别人就嘲笑你,给你取外号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

    就好像《奇葩说》里的参赛者希瑞就分享过自己的幼年的事情,因为爱跳皮筋和女孩玩被其他人嘲笑为"太娘,娘炮"。可是年幼的他向老师救助,得到的就是上面那段冷冰冰的话。

    2、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成年人收到冷嘲热讽,被起外号时,相信内心也是五味陈杂,很难受。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比我们少,在年幼却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和打击,会委屈、烦恼、生气甚至是怨恨;要么变得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要么就是报复打击心理极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3、性格变得自卑孤僻

    被叫“侮辱性绰号”,很多时候大人的做法是让孩子不要理睬,远离那些给自己取绰号的人,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与相处。

    孩子被起外号的原因:

    1、虚荣心和优越感作祟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冲动,渴望站在众人的中心,希望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或崇拜,这就会刺激儿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给同伴取绰号就是想体现自己在语言上的“聪明劲儿”,还试图拉帮结派,“如果你不跟着叫,就反过来欺负你。”

    若是出于这种优越虚荣的心理,则很容易将目标对准相对弱势的同伴,绰号也带有侮辱性,比如嘲笑性格温和的男同学是“娘娘腔”,欺辱体型偏胖的同学是“死肥猪”。

    2、开玩笑

    孩子们之间取外号,有时候真的只是玩笑,他们还小,并不懂得通过这种方式去嘲笑别人,他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趣,所以他就想将名字送给他最喜欢的小朋友。他其实也并无心去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不对,自己的做法已经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心。

    3、反击心理

    孩子之所以会被别人取外号,可能是因为他也经常给别的小朋友起外号,别的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它,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2024-05-09 查看全文
  • 自卑就是对自己消极评价后产生的情绪,这种评价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无)下意识,不自觉形成的,一部分是有意识地理性对照后形成的。其实摆脱自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孩子感觉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1、接纳自己

    接受、接纳、悦纳,是摆脱自卑,获得自信,变得强大的三部曲。首先接受自己的全部,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而不是把自己的特点对立起来。从接受到接纳,由接纳到悦纳,完成人生的进阶,这才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一生,同样是一个人自信不断增长的一生,最后才会有“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一日。

    2、走出“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就是对自己或他人苛刻、过分的要求,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不到最后一刻,总是在“修改”,总感觉不能让自己满意,完美主义有着自身的心理特质,其目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确定性和自卑。也就是说完美主义是自卑的生存土壤,只要能走出完美主义的圈子,自卑也就会减少乃至消失。自卑和自信是此消彼长的两级,自卑减少的同时自信就会得到增长。

    3、不能害怕他人议论自己

    一般自卑羞涩的人最害怕他人议论自己,稍微受到评价就承担不起,尤其是怕别人否定自己,跟他人相处时总是战战兢兢,越是让自己害怕,越会自卑,容易获得负面评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被他人评论,不管做得有多成功或失败,不能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中,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不妨化悲愤为力量,鼓励自己,不能把外界因素看得太重,这样才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感到自卑?

    1. 性格害羞、胆怯

    羞怯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卑,每当在公共场合,或与自己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特别放不开,也不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2. 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

    喜欢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心里产生落差,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因此越来越自卑。

    3. 对自己太苛责

    对自己近乎苛刻的标准,追求绝对的完美主义。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给自己扣上失败者的帽子,并因此看轻自己。

    4. 有太多顾虑

    大多数人的恐惧都源于内心有太多的顾虑:遇事总是爱思前想后、担心失败,这会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然后,内心越胆怯,结果就越坏……

    孩子自卑不自信的后果:

    1、对学习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经常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不认为自己有可以学好的能力。因此,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选择退缩和放弃,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成绩的提升。

    2、对终生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产生的不自信心理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终生发展产生影响。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会形成一种持续的、恶性循环式的“自卑感”,因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少足够的信心,因此在遇到新事物和挑战时,总觉得自己做不成,不敢尝试接触新事物。又因为遇到问题时总是没有办法解决,进而不断地对自身产生怀疑和否定,进一步加重自卑感,从而形成一种自卑感的恶性循环。

    2024-05-09 查看全文
  • 由于一直生活在完整的家庭里,面对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无法接受眼前的现实,无法适应无父或无母的环境。因此会有一定的自卑感。在这种情况下,父母可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怎么办?

    1、关注孩子的情绪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孩子的自卑情绪。当孩子表现出沮丧、失落、自卑等情绪时,我们应该及时关注,并适当引导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

    2、给予孩子支持和认可

    单亲家庭的孩子常常缺乏父母的关注和认可,因此,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多关注孩子的表现,多表达对孩子的认可和支持,让孩子感到被关注和被重视。

    3、向孩子说明父母离婚的真相

    这点其实挺重要的,目的是打消孩子心理的疑问,为什么我没有爸爸或者没有妈妈?所以选择恰当的时机,根据孩子的承受能力、年龄和特点,向孩子耐心说明白造成不完整家庭的原因?离异单亲家庭,不要刻意隐瞒。应该平静地告诉孩子关于父母离异的事实,鼓励孩子勇敢地面对现实。

    4、尊重孩子意愿

    再婚莫牵强对某些家庭来说,单亲只是一个过程。当父亲(或母亲)打算再婚时,孩子能否接纳新的母亲(或父亲)往往是个难题。如果父母全然不理睬孩子的意见,家庭危机也就在所难免;反之,如果能耐心地引导,代际间得到共鸣和信任,重建新家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5、培养孩子的自信

    单亲家长和孩子都要勇敢的面对现实,正确、理智地从变化中寻找方向,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明白,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要忍受各种各样的缺失。我们要学着接受他,改变自己,我们是勇敢的强者。

    单亲家庭的孩子自卑的原因:

    1、父(母)的遗弃和冷落

    夫妻离婚时,有的对孩子关心不够,不愿承担子女的监护义务甚至,把孩子“推来推去”。

    有的父(母)虽然接纳了孩子,但没有真正承担起责任来,不关心,甚至打骂。这样的“抛弃”和冷待,使孩子体味不到父母的关爱,“我是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没人疼的孩子”这使青少年的人格、自尊严重受挫,极易产生自卑心理。

    2、情感的缺陷

    青少年不仅需要物质享受,同时还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单亲家庭中不管是没有父爱,还是没有母爱,都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家庭情感体验。当听到别的同学谈论自己的父母如何关心和疼爱自己时,他们心里充满痛苦和沮丧。自己是另一类人,无法同他人相比,很自卑。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单亲家庭孩子可能会因为出生环境的不同而受到外界的歧视和不公平待遇,这些经历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2024-05-09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