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如何改变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

如何改变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

579

  • 现在很多家长都头疼孩子不想上学的问题,问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孩子就会说害怕老师,家长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孩子为什么害怕老师呢?孩子害怕老师该怎么办呢?

    如何改变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

    1、由家长出面直接跟老师沟通

    告诉老师,孩子有点害怕你,这几天还总是说不想上学了,希望老师可以跟孩子聊一聊,多接触一下,互相之间加深了解。

    家长也可以主动把孩子的一些能力,特长,告诉老师,让老师多给孩子一些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慢慢地,孩子跟老师之间接触的多了,孩子的恐惧心理就会减少很多。

    2、不要拿老师当“杀手锏”

    有的父母把孩子怕老师当成管教孩子的利器,当孩子不听话,或者有情绪的时候,为了让孩子平静下来,总是把老师搬出来吓唬、威胁孩子。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讨厌老师,在自己的心里会将老师“丑化”,让孩子对老师更加地抵触与抗拒,更加地不喜欢老师,更加地厌恶学习,永远也别指望孩子会同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

    3、引导孩子多观察老师,主动了解老师

    可以跟孩子玩一个观察老师的游戏,让孩子每天发现这个老师身上的两个优点,什么样的优点都可以。让孩子主动观察,了解老师,也可以有效缓解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

    4、多给孩子呈现老师的优点,以及和善的一面

    家长要深入挖掘老师的优点,告诉孩子,老师虽然严厉,但是教学能力很高,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很有爱心。老师严厉也是为了孩子们好,并不是出于私心,并不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并不是对你存有偏见,老师是一视同仁的。

    5、画画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自由创作,把自己想象的老师的各种样子都画出来,生气的,搞笑的,温柔的样子,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在画的过程中,孩子对老师的恐惧感就会一点一点的排解掉。

    6、不要对老师有负面的评价

    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让老师这个人物在孩子的世界中变成恐怖、威胁的代名词,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误解。同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老师的不是,孩子肯定是站在父母这边的,父母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会让孩子不自觉站在老师对立面,对老师产生抗拒心理。

    2024-02-01 查看全文
  • 孩子从小长到大,在学校的时间比在家还长,尤其是初中生,大部分学生都开始住校了,这个时候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和老师的全力配合,共同努力。这段特殊时期,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孩子的教育就越成功。所以,希望家长们多和老师沟通,共同教育出一个优秀的孩子。

    初中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1、要注意维护老师的威信

    不随便在孩子面前议论老师,特别是老师的不足,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评价老师,要让孩子看到老师的优点,把老师的优点放大再放大,缺点缩小再缩小。当然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的缺点还要指出来,要讲究方法,这就是最好的配合,不给老师树立威信,再好的配合也无从谈起。

    2、家长言传身教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身为父母要以身作则,用律己正己的思想行为制来影响孩子、鼓励孩子,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还要充分尊重孩子,学会循循善诱,讲究方式方法,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更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积极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孩子,这样孩子们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3、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家长和孩子在协商的基础上制定一些规矩或计划,并自始至终地执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特别是父母双方的教育观点和态度要一致,不要一紧一松,使孩子形成双重人格。

    4、对孩子多表扬

    当孩子在做好一件事情时,应说:“孩子,你真棒”,又或者孩子在对要完成的某件事情中途遇到些许的困难时,作为家长的你应对孩子说:“你是行的,你可以再考虑,肯定可以完成”。孩子是通过父母的眼睛看自己,如果父母能用鼓励、欣赏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孩子,那么孩子的潜能将得到最好的发挥。

    5、和孩子一起学习

    现在,一个学习型的社会已经到来,不仅孩子要学习,父母也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读书明理,读书能够让孩子明白做人的道理,也能培养孩子的综合素养,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道理。

    6、要求及时走访教师

    当孩子上学时,学期一开始就得抽空去学校拜访教师,最好花上一些时间观察一下孩子所在的班级。对一学期开设的课程、教师有何要求、要读哪些书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保证孩子不缺课,不要自作主张地安排孩子的日程表。

    7、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

    家长应积极地支持学校的教育活动,密切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好孩子。不要认为孩子小,就无关紧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正面引导,教育孩子不要气馁,寻找原因,使孩子有信心在下次活动中,为班级争取荣誉,否则孩子将会变得麻木不仁,不求上进,丧失集体荣誉感。

    初中家长配合老师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的技巧:

    1、对老师抱以充分的信任

    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必须充分信任老师。你可能会遇到老师找你告状,在你看来这些“告状”有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况,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他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2、沟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师沟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时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时间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学校找老师,老师正好有空是万幸,刚好有课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处理,不仅会破坏沟通的气氛,恐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3、沟通内容上要做到老师能接受

    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跟老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师的兴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师无能为力的那些事,其实家长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去请教。

    2024-05-09 查看全文
  • 要跟一个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沟通有些难度。但如果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再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沟通起来会比较有效。可以问问老师跟青春叛逆期的孩子怎么更好地沟通,也拜托老师对孩子多些引导。

    孩子不听话如何跟老师交谈?

    1、找出原因对症下药

    重要的在于与老师沟通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不听话,总有些内在的特殊原因,此时父母就注意观察分析,找对原因,比如说,孩子心里不了什么委屈,心里不痛快,又说不出来,无法释怀,就借机向父母发泄事事和父母对看干。这时候就要想办法让孩子将内心委屈释放出来。再比如,孩子生了病,身体不舒服,心里难受,但大人没有发现,还按照常规来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特别的“犟”。

    2、及时沟通

    家长在送孩子去学校之后,不要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是老师的事情,然后置之不理,其实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特别是小学生都是在家里,受到父母的影响比较多,所以当孩子去学校之后,要保持和老师的沟通。

    3、配合老师

    如果老师主动提出需要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进行配合,那么家长能达到要求还是可以尽量配合,毕竟这也是为了帮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4、跟老师商量对策

    家长听完老师反映的事情经过以后要主动请老师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因为孩子在学校发生的事情交由老师处理比较合适,家长需要做的就是支持并配合老师开展工作。当然,如果家长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不满意,或者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也可以向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只要家长本着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与老师进行协商,就能与老师达成共识

    5、不要太溺爱你的孩子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已经超出了孩子在那个年龄所能承受的。这样做只会导致孩子更无知,甚至超出父母在许多事情上的预期想象。

    孩子不听话的原因:

    1、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不听话,就是对爸妈所“指示”的方向不服从,有违抗之意。他为什么要这样表现呢?通常是因为好奇心使然吧。尤其对小孩来说,那么多新奇的东西摆在眼前,不去亲身经验实在是件很难过的事。但是,偏偏在尝试的过程里,又不免会不小心触犯了家长的禁忌,因此而又被冠上了“不听话”的标签。但实际上,小孩子根本还不清楚左哪些事是允许的,而哪些又不被允许,所以,也只能硬着头皮多试试了!

    2、孩子的反抗心

    孩子不听话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他要反抗——而且是不分青红皂白的反抗!而孩子会有这样激烈的反应,也大多与家长长期的教养方式有关!怎么说呢?通常家长会因为自己心情不好,而将孩子骂得臭头,或因为自己心情好的不了,而大大的赞赏孩子的情绪化教养方式,会逐渐模糊孩子的是非观念。因为这样不一致、又过于情绪化的教养态度,只会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一切都不被理解、也不被支持;长久下来,孩子的不信任,孩子的委屈,便反应在他的反抗行为里了。

    3、在孩子面前没有树立威信

    做爸爸妈妈的在与孩子建立亲密关系的同时,还要在孩子面前树立自己的威信,平时可以在孩子面前嘻嘻哈哈的,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一定要严肃起来。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听从爸爸妈妈的管教,总之爸爸妈妈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孩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除此之外,爸爸妈妈还要在孩子面前做到说话算数,不能出尔反尔。

    2024-05-06 查看全文
  • 学生进入初高中后,学习变的越发紧张,学习压力剧增,很容易导致青少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会对青少年成长造成严重影响。当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家长通常会感到一种焦虑和不安,不知道如何去解决这种问题。

    如何改变孩子厌学情绪?

    第一:对孩子表示同理心

    其实孩子向父母吐露心声,往往是希望能够获得安慰和鼓励,从而推动他们重拾信心。如果爸爸妈妈没有听懂他的言外之意,就一通数落或者打骂,反而令孩子不知所措,从此怕被责罚而不敢说心里话。当孩子向爸妈吐露心声的时候,爸爸妈妈不妨放下架子,表示理解,跟孩子产生共鸣。

    第二:跟孩子一起找出原因,协商解决办法

    当你听到孩子主动谈及某个话题时,不妨把谈话的主动权交给他,引导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来对症下药。比如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有的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好,有的是因为老师喜欢体罚学……只有找准了源头,爸妈才能“对症下药”,跟孩子协商解决办法。

    第三:家长要有耐心

    孩子在成长的各个阶段多多少少都会出现厌学的情况,而且厌学的原因很多,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正确,甚至有可能是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导致的。

    所以,当孩子出现厌学问题的时候就不要动不动就打骂孩子逼迫她学习,请耐心的了解具体原因,再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第四:不以成绩的好坏去点评孩子

    有的家长特别在乎孩子的每一次考试成绩,稍不如意,孩子面临的可能就是严厉的责备和惩罚。对于正在成长期的他们来说,这是特别不好的。有很多聪明的人,小时候的成绩都是不太如意。所以,家长们应该多看到孩子身上其它的闪光点和优秀之处,不以成绩的好坏就来判断这个是好孩子,那个是坏孩子,是不可取的。

    孩子有厌学情绪的几种原因:

    一、焦虑

    孩子厌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一与家人分开就焦虑不安。这中情况最常发生于家庭气氛紧张期间,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学校就读的时候。 父母如果反应不当, 可能也会令孩子焦虑加深。孩子如果是刚开始上学,家长须注意头几天上学前和孩子道别的方式。

    家长必须多鼓励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学业成绩。只要子女已尽了力,即使考试成绩不好,也不应苛责,父母要求不过高,子女便无须承受过大压力,于是焦虑减少,念书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二、人际困扰

    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是因为没有朋友。如果小孩总是自己-个人,或者假装生病逃避课外活动,又或以送贵重礼物来找朋友,很可能就会在学校没有朋友。父母要传授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技巧, 同时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

    三、外界环境

    校外对孩子的吸引力太大,以至于很多孩子逃课去上网玩游戏;也有的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逼着孩子去学习,不给孩子休息和娱乐的时间,造成孩子的负担过重,没有是时间放松,使得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倦心理。

    孩子有厌学情绪的表现:

    表现一:作业拖拉,抵触写作业

    写作业是孩子在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也是复习的一种方式,如果孩子开始抵触学习以外的内容,特别是抵触写作业,说明开始抵触学习,有厌学心理。

    表现二:撒谎

    为了逃避学习经常撒谎,编织谎言,让父母相信学习任务已经完成。

    表现三:厌倦读书

    读书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会让孩子学习信心下降,开始有厌学感的孩子一看到书或者一提到学习就会感觉厌烦,不想读书。

    表现四:情绪不稳定

    每个人在面对自己不擅长或者不想做的事情时都会容易发怒,情绪不稳定,孩子在面对读书上学时会有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定的现象,大部分跟厌学有关。

    2024-04-30 查看全文
  • 孩子对老师抵触与不满,带着这种情绪学习,不但学不好,还对孩子身心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作为家长,那肯定得尽快解决才好,追究原因没有益处。如果要让孩子继续在那儿读书,请首先要尊重老师并引导孩子尊重老师。

    如何开导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

    1、及时沟通,耐心聆听

    在孩子相对平静的时候,找个合适的时机,与孩子坐下来好好聊聊,倾听孩子的声音,不责怪孩子,也不附和孩子的情绪,以中立的态度了解事情的缘由与经过。也许事情只要得到倾诉就能解决了呢?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克制自己,不要立即否定孩子的情感体验和判断用成人的眼光去指点教训孩子,以免吓到孩子,以后不敢再吐露自己的真是想法。

    2、咨询老师

    带着诚恳的态度咨询老师,比如说“老师您好,我的孩子最近表现出厌学倾向,老师能帮忙分析指导一下吗?”。

    通常这种情况下,老师也会诚恳的把他所了解的情况或所持有的态度表达给家长,如果老师有说到孩子不对或不好的地方,家长也要淡定从容,不责怪更不能谩骂老师,因为任何不理智的言行都不利于事情的解决,更容易把矛盾激化扩大。

    3、不要对老师有负面的评价

    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让老师这个人物在孩子的世界中变成恐怖、威胁的代名词,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误解。同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老师的不是,父母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会让孩子不自觉地站在老师的对立面,对老师产生抗拒心理。

    4、立场要正确

    不能把老师放在你和孩子的对立面。家长也好,老师也罢,都是为了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所以,家长和老师要统一、要团结。我们坚信,真正的仇视学生、想毁掉孩子前程的老师很少。

    5、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同理心,让孩子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创造情景让孩子亲身体会老师的难处,并在这个过程中改善师生间的关系,减轻或避免孩子对老师的抵触情绪。切忌在没搞清事实真相之前就简单粗暴地批评孩子或对老师表示不满。

    2024-04-29 查看全文
  • 孩子怕老师就像是小兵怕将军一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在孩子进入班级后,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小社会,老师就是权利的代表,受到所有小朋友的尊重和拥护,孩子对他有所畏惧是理所当然的。

    孩子恐惧上学和怕老师怎么办?

    1、告诉孩子每个人的面相都不一样

    告诉孩子,不是每一个人的面相都很和蔼。以爸爸妈妈为例,妈妈看起来和蔼一些,而爸爸看起来就严肃一点。小学的老师,更多的是成家后的妈妈,当过妈妈的人都知道,工作要做,孩子要带,家事要理,可能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对孩子们展现笑颜。

    2、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她

    心理暗示的力量是巨大的,告诉孩子,家长私下和老师沟通过,老师说孩子上课很认真,作业完成得也很细心等等,就是说老师表扬孩子的话。一个孩子当她知道老师表扬她,喜欢她的时候,她才会从心里喜欢老师,认可老师,才会对学习认真。

    3、教孩子主动帮助老师、感谢老师

    向老师提供帮助。老师每天很忙,你能不能帮助老师呢?比如帮老师接开水,维护教室清洁等。向老师表达感谢。老师教我们很负责,也很辛苦,我们可以用礼物去表达谢意,你愿不愿意把你的巧克力或水果多带一个送给老师呢?

    4、教孩子主动欣赏老师、宽容老师

    教孩子欣赏、赞扬老师。“老师,你今天讲的课文我听懂了,我觉得你讲得非常好。”“老师,手机里小妹妹是你的女儿吗?她看起来好可爱。”教孩子宽容老师的不足。老师也是人,也可以犯错,教孩子原谅老师的错误,就像原谅爸爸妈妈的错误一样。

    5、帮孩子在老师前面树立好形象

    比如上学一段时间后,就可以故意和孩子讨论老师有哪些优点,孩子想不到的,家长一起想,比如老师讲课很细心;老师要求大家认真完成作业,说明老师很负责;老师的身材很好;头发很漂亮等等。我们要提前和孩子一起找老师的优点,既是让孩子从心里认可老师,也是为了以防万一老师和孩子聊起家长说过的话,不至于说家长在瞎编。

    6、不要对老师有负面的评价

    在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中,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让老师这个人物在孩子的世界中变成恐怖、威胁的代名词,让孩子对老师产生误解。同时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数落老师的不是,孩子肯定是站在父母这边的,父母表达对老师的不满会让孩子不自觉站在老师对立面,对老师产生抗拒心理。

    2024-04-26 查看全文
  • 其实身边有很多类似情况:一些父母总想让孩子变听话,让孩子对自己唯命是从,还把孩子的这种“听话”当做是好事。可等孩子长大以后,家长就会发现,孩子已经形成了所谓的“讨好型人格”,简直是听所有人的话,完全没有自己的想法。

    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的孩子?

    1、多和孩子交流内心。

    家长应该多和孩子交流孩子内心的想法,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也应该多抽出时间来陪陪孩子,不能总是关注孩子的物质条件,要知道光给孩子优渥的生活条件是不够的,孩子还需要你对他的关爱和关心。

    2、教会孩子底线。

    家长应该教会孩子即使是善良,也应该有底线,要教会孩子什么事情可以善良,什么事情没有必要善良。要教会孩子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帮助朋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展现出自己乐于助人的一面,但是千万不要没有底线,没有尊严的去帮助朋友。要知道,朋友之所以被称作为朋友,就是建立在平等互助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连尊重都没有,又怎么会称作为朋友呢?

    3、乐于接受孩子的意见。

    孩子年纪虽小,但也是有自己想法的。家长不要以孩子不懂事为由,总是不认真听取孩子的意见。积极地接受孩子的意见,让孩子在家长面前畅所欲言,孩子就敢于表达自己。

    4、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认可他本真的样子。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人性本来就是不完整的,他会犯各种各样的错,也会有无理取闹,耍小性子的时刻。家长要做到的就是,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然后去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让孩子和自己的情绪和解。孩子就会成为一个自然,本真的人。

    5、不要让孩子通过达到家长的期望值来获取爱。

    家长要鼓励孩子成为他想要成为的样子。不要让他按照家长的想法成长。只有这样,孩子长大以后,才能自尊自强。

    讨好型人格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1、本能的去讨好别人。

    正是因为希望别人快乐,所以这样的孩子不懂得如何去拒绝别人,把所有的事情都往自己身上压,他们往往站在不起眼的位置,在别人有需要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去帮助其他人,去讨好其他人,可是其实这样的他们是不快乐的。

    2、什么都不拒绝。

    一般来说,老好人就是一直在为别人服务。因为他们不知道要怎么拒绝别人,害怕拒绝别人之后会失去对方,所以尽管他们心里是不愿意接受做这件事情,但是口头上他们仍然会答应,长期这样下来,会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他们乐于助人,可是他们的内心并不会快乐。

    3、没有主见。

    这样的孩子长期充当老好人的角色,最终会导致他们没有主见。他们害怕别人的质疑和否定,所以在有和别人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会人云亦云,会附和其他人的看法和观点,默默地把自己的看法消化掉,时间久了,这样他们就会失去自我。

    2024-04-25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