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家长看孩子手机是否属侵犯孩子隐私

家长看孩子手机是否属侵犯孩子隐私

617

  •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趋向于成年,她们的隐私意识大多很强烈,会建立起只属于自己的空间,尤其抵触父母的试探。家长应该保护孩子的隐私权,如果实在担心孩子会学坏,也应该采取其他恰当的方式来了解孩子,引导孩子。

    孩子的手机不让家长看怎么办?

    1、首先要清楚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有秘密的,也都有保护隐私的权利。所以,不必为孩子的隐私而大惊小怪,也不能粗暴的干涉孩子的隐私。

    2、要承认孩子有独立人格,并充分的给予尊重。孩子大了,秘密也会越来越多。家长不能因此就把自己培养成‘间谍’,而要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朋友’自然是建立在平等关系之上。而这种平等和尊重也会让孩子愿意跟你敞开心扉。

    3、偷看,是因为自己养出的孩子自己都不信任。那就要重新审视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如何让孩子愿意跟着我们的指引前行,需要我们在耐心的观察和充分的尊重孩子的基础上用心去探索更有效的方法。

    家长偷看孩子的手机有哪些影响?

    家长们如果私自查看孩子的手机的话,是侵犯孩子隐私的行为。如果再被孩子发现,那么亲子间将会爆发很大的冲突,不管在孩子手机中有没有发现不良的信息,都会加剧孩子和父母的矛盾。

    孩子的手机不让家长看的原因:

    1、孩子的手机不让家长看,可能是因为孩子迫切希望有自己的隐私,而在以往的经历中,被父母查看过手机之后,必定爆发过不愉快。而这种经历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或者恐惧,他认为,自己手机里的某一项内容,或许被查看之后,又会爆发战争。所有干脆父母你还是别看了。

    2、还可能是因为父母管教太严,无时无刻不希望掌控孩子一切。孩子在QQ上和谁聊天,聊了什么话题;微博和谁互动,又给谁点了赞;入了哪个小鲜肉的后援团等等。父母居高临下掌控一切,甚至希望孩子和好朋友在QQ上的对话用词,必须符合自己的用词习惯。自以为运筹帷幄,一切逃不出自己的手掌心。

    3、最后,孩子和父母之间沟通存在问题。这是一个最棘手的问题,父母和孩子之间一旦存在不信任,沟通一定会出现问题。

    2024-05-12 查看全文
  • 育儿就是育己,父母痴迷于手机,会给孩子树立一个不好的榜样。教育就是影响,不是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你是什么样的人影响他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养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此可见,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至关重要。阅读,运动,亲子游戏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多好处,但是痴迷于手机根本没有时间或者根本无法专心的给孩子读故事,陪孩子户外运动,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又怎么给孩子培养良好的习惯,陪伴他更好的成长呢。

    家长看手机给孩子带来的危害?

    1、变成孩子的“坏榜样”。都说还在是家长的复印件,是白纸。孩子不管大小,模仿与学习能力超强,当看到爸爸妈妈天天手不离机,那么孩子也就对手机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也会天天闹着玩手机,最终把孩子也变成了“手机控”。

    2、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是对孩子感情上的冷漠。长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变得孤僻,内向,害怕等心理缺陷,严重影响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同时也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

    3、影响亲子关系。家长在孩子面前玩手机,自然就会对孩子变得冷淡,让孩子觉得自己不如手机重要,伤害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变得孤独冷漠,从而形成亲子关系之间的疏离。有些孩子为了弥补这种伤害,可能以哭闹、乱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的注意。而在父母眼里,这种行为就是孩子无理取闹,便会呵斥打骂,使得孩子身心受创,这样会严重影响亲子之间的关系。

    4、给孩子带来安全隐患。现在很多家长带孩子外出的时候,手里紧紧地握着不是孩子的手,而是自己的手机。手机时不时的拿起来刷一刷,给这个点个赞,给那个写个评论。也许家长们觉得刷一下下不碍事。但在车来车往的路边,在水深不见底的河边,在你推我挤的人群中,家长一个不留神,可能就会对孩子的安全造成威胁。既是在室内,也会发生很多不可挽回的安全事故。

    如何预防孩子沉迷手机?

    第一、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不玩手机。孩子有非常强大的模仿能力,家长玩手机的话,孩子也会模仿,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第二、平时经常跟孩子一起玩游戏,玩具,享受亲子时光。虽然平时都忙于工作,但是,还是需要抽点时间陪伴孩子,一起享受属于你们俩的亲子时光。

    第三、有条件的可以多带孩子出去旅游,丰富孩子的见识。孩子的天行都是爱玩的,带孩子出去旅游的话,孩子们会非常高兴,自然而然也就忘记要玩手机了。

    所以,为了不让孩子沉迷手机,父母作为榜样,应该少玩,或者不在孩子面试玩。多陪抱孩子,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所以,玩手机的父母,停一停吧!

    2024-02-03 查看全文
  • “棍棒之下出孝子”的时代已经过去,新时代的家庭教育更多的是引导和鼓励,这对于很多父母来说都是需要学习的,而看书则不失为一个好的学习途径。以下就推荐一些优秀的书籍,供各位父母参考!

    适合家长看的孩子教育方面的书籍

    1、《爱和⾃由》

    本书以爱和⾃由为的⽴⾜点,强调爱孩⼦要有科学的⽅法,即充分了解⼉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给孩⼦充分的爱、⾃由、选择。

    2、《父母的教养性格》

    斯坦利·塔查基的作品,是一本能够帮助家长发现自己性格优点与缺点的书籍。通过实际的例子,阐述了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如何让家庭和睦相处。

    3、《孩子,你慢慢来》

    这是一本非常流行的育儿经典书籍,作者是台湾著名的心理学家曾祥林。这本书通过讲述一些经典的故事和案例来引导家长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让孩子更加自信、坚韧、懂得感恩和理解别人。

    4、《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

    这是一本由斯坦利·福特斯曼和哈维·M.卡特撰写的作品,帮助家长找出孩子学习热情减退的原因,并提供了解决方法。

    5、《深度倾听》

    由高超等人撰写的育儿书籍,阐释了如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他们深度倾听、理解、支持和建议。此书还提供了许多实例。

    6、《正⾯管教》

    孩⼦只有在⼀种和善⽽坚定的⽓氛中,才能培养出⾃律、责任感、合作以及⾃⼰解决问题的能⼒,才能学会使他们受益终⾝的社会技能和⽣活技能,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如何运⽤正⾯管教⽅法使孩⼦获得这种能⼒,就是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7、《如何说孩⼦才会听怎么听孩⼦才肯说》

    这本书将帮助你学会⼀种让孩⼦听话的神奇语⾔,这种爱的语⾔使孩⼦很容易接受您的要求和忠告。

    8、《童年的秘密》 [意]蒙台梭利(著)

    在本书中,蒙台梭利博士详细而生动地描绘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作为家长,想了解孩子成长的秘密,走进孩子的心灵,此书不可不读!

    9、《爱弥儿》卢梭 (著)

    一本寓意深刻的成长小说,一部生动有趣的教育论著。卢梭根据儿童的年龄提出了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进行教育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它告诉我们,遵从孩子的天性,让他们自由成长更有助天才的培养。

    10、《习惯决定孩子一生》。

    这本书籍主要讲述的是要尊重孩子,也在告诫父母不要将孩子的特点当成缺点。提倡父母培养孩子好习惯上要使用加法,而在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的方面上要使用减法。

    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什么能力?

    第一、父母拥有美好思维

    好思维,好人生,父母的意识思维会影响孩子,所以父母需要有一个好思维。

    我们要假定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学会把人生困顿、挫折、苦难当做宝藏,转化为成长的台阶。遇事能够从“成长“、“感恩”里面找到事情的正面动机。这种知足并感恩的美好思维,确实能够帮助塑造乐观的积极心态。

    第二、父母拥有革新自己的意识

    健全的人格,首先要能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也要能常常反省自己。认识自己、革新自己,改掉自身的毛病和习气,克制物欲、私欲,排解各类烦恼,成就自己,达到人格的圆满和完善,待人处事的圆满。

    所以,当家长发现孩子有许多毛病,也是需要反思和观照自己;当家长教育孩子,也是需要教育自己;当家长想要孩子改变,也是需要改变自己,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养育孩子,无疑就是父母们完成健全人格的一场修炼!

    第三、健康的体魄必不可少

    人格健全,不仅是知识层面的,更是身心上的健全,身心相互影响,身体在影响情绪,所以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必不可少的,除了运动,还可以在生活注意饮食清淡,减少心中杂念和欲望,以此来调整身心健康。

    第四、给孩子一个乐观从容的榜样

    据心理学家表示,人的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父母的乐观或悲观对孩子的人格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因为“孩子就像海绵,他们不但吸收你所讲的话,也吸收你讲话的方式。”所以,帮助孩子塑造健全人格,父母在孩子面前须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五、教孩子做一个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美国塔夫斯大学教授理查德•勒纳尔的“5C”理论广为流传,他提出,在青少年身上有五个闪光点,分别是能力(competence)、自信(connection)、联系(connection)、品格(character)和关怀(caring),但勒纳尔又说:“其实用一个‘C’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奉献(contribution)。”

    也由此可见,“奉献”是我们发展人格健全必不可少的,也可以换句话来说,就是“奉献”精神将会帮助我们发展能力、自信、品格等等。

    第六、美好家庭生活从好习惯开始

    不要小看生活中细节之处的好习惯,它能够帮助我们提升生活质量,增进幸福感。在杂乱无章的空间中生活会产生压力,居住处适宜很有必要。物我不二,保持物理空间的有序同时也可以帮助保持心理空间的有序。

    终身学习力可以帮助我们家长:

    1、思维开阔,不固步自封。

    不能总拿我们小时候的情况来要求现在的孩子,比如我们那时候书包很轻,我们那时候作业很少,我们那时候怎样怎样。

    2、上进,给孩子做榜样。

    想要孩子成为怎样的人,自己先做那样的人。想要孩子爱学习,自己先学习起来。比如我除了关注育儿资讯,自己还看许多书,还学英语,甚至还付费学跟我专业不相关的各种有趣课程。

    3、做孩子成长路上的领路人和护航者。

    一个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家长,思维系统是不断更新的,他会关注社会发展趋势,关注孩子自身的优劣势,帮孩子掌握好大局,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长资源,同时内心因为有格局,会少盲目与焦虑。

    2024-05-31 查看全文
  • 在孩子的整个学习生涯当中,高中可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高考,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并且,高中孩子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家长在教育上也会面对许多棘手问题,有必要阅读一些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前做好准备,帮助孩子快乐顺利的度过高中三年。

    适合高中孩子家长看的书

    《陪孩子走过高中三年》

    对于这本书我想在座的各位家长有很多人读过,我接触这本书最先是在刘老师的博客中看的书的简介,然后再一个家长群里和刘老师的先生李岩老师偶遇,并和他们夫妻俩相约一起畅谈了一次,同时,得到他们赠予我的这本一看题目就想读的书。

    读了此书我自感有很多的共鸣,这本书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平和真实,咋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你把那些看似平淡的生活细节贯穿起来就会感到有些不平淡,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良好的亲子关系,家庭成员之间的彼此尊重和家长与孩子共同学习、携手进步、共同成长的点点滴滴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这本《最美的教育最简单》告诉人们在成为家长的时候不应该有太多的焦虑,更多的应该享受,想要教育出好孩子首先一定是要完善自己。

    《有吸收力的心灵》

    《有吸收力的心灵》出自于意大利一位医学女博士之手,她本人有提出一套非常完善的教育体系,此本书中认为教育绝不止停留在课程和时间之中,更多的应该因材施教。

    《最好的方法给孩子》

    在家长必读的10本书中《最好的方法给孩子》是国内市场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书,整本书用词非常的简洁干练,着重告诉家长应该如何给孩子最好的技巧和方法。

    《让孩子做主》

    做一个不规划自己孩子人生的家长,《让孩子做主》这本书有着最真实的案例,独到的想法很有实用的价值,如果慢慢品味可以说是会受益匪浅的。

    《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我们都知道,要解决问题,必须应用到提问才能找到根源。只是,更多的人的提问并不是把源头指向自己,而是指向对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为什么不好好反省自己?”等。

    而真正能解决问题的提问是反过来的:“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么我从中可以看到些什么问题?”“问题已经发生了,我能想到什么样的方法来改变现在的处境?”“我能为这个事件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等。

    在我引导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几乎都是在不断问自己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的:“我这么焦虑,那么应该阅读些什么书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孩子这么难过,是不是有很多我不知道的原因?我真的理解他了吗?我真正做到倾听他的想法了吗?”等。

    也就是说,其实我是在经历过不断提问的改变之后,才遇到这本书的,而且在读了这本书后,我才发现改变提问方式,还可以改变的东西有很多。

    进入高中后容易出现的四个问题,家长们注意了!

    问题一:成绩下降

    很多同学都有这样一种感受,经过几次考试后,发现学习中的问题越来越多,甚至都不知道该学哪科了,本来语文和外语还算可以,现在也掉下来,而且到高三之后成绩一落千丈,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问题二:家长对网络环境的认知具有片面性

    这一点主要是指家长由于年龄阶段和实践能力的限制,对网络平台的应用原理、优势与作用并没有一个充分、全面的了解,反而由于对子女管理和控制的敏感性,放大了网络平台的负面作用,从而在孩子利用网络资源和平台应用时一味地采取限制的方式进行管理。

    这实际上意味着家长放弃了一部分应用网络平台实施家庭教育和引导的优势,也容易引发亲子之间的矛盾,不利于优化家长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问题三:学生与家长之间缺乏对等交流

    高中生正处在一个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同时,这一成长阶段的教育和引导,也会对其个人的成长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家长和家庭环境作为高中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角色,其对高中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非常深刻的。但从现阶段高中生与家长沟通和交流的状态来看,家长对其与孩子关系的认知存在偏差,导致双方的沟通存在不平等现象。这种缺乏平等性的沟通会导致家长对学生的思维和心理状态缺乏准确了解,会进一步影响两者的后续关系建设。

    问题四:厌恶学习

    厌恶学习是目前大多数学生常见的普遍问题,也非常令家长感到困惑,尤其是一些薄弱学校的学生,面对低的学校升学率,很多同学会觉得前途渺茫,厌学情绪日益加重,表现为对任何科目内容都没有兴趣。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教育高中的孩子呢?

    一、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二、可以适当说反话

    叛逆期的孩子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跟家长作对,家长说走东,而孩子走西,不顺从大人的意愿。这种情况下,家长就可以小巧大用了,试着说反话,让孩子走西,这样叛逆的孩子就会走东,正好是家长的真正想法,这样减轻了管教的压力,也是让孩子少走了一次误区,结果是两全其美的。

    三、多理解和尊重孩子

    父母不要总是站在成年人的角度来评判孩子,其实孩子的很多叛逆行为都是成长道路上必经的阶段。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对孩子的想法多一些尊重,凡是先听听孩子的意见,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支持,这样亲子之间的沟通渠道才能打通,孩子才会愿意跟父母交流。

    四、鼓励肯定孩子

    人无完人,孩子也一样,有优点也有缺点。对于孩子的优点,父母要及时肯定,多表扬,那么这个优点就会一直保持下去。对于孩子的缺点,父母要给他改正的时间,同时多从正面引导他,慢慢督促他改正。千万不要给孩子贴上“坏孩子、不听话”等标签,因为这样孩子很容易自暴自弃,更难以改正缺点。

    五、适当期待

    望子成龙是每一个父母的期望,可是有的父母不了解孩子的情况就对孩子抱有太大的期望,对孩子的要求太严厉,把自己的实现不了的愿望加在孩子身上,如果孩子让自己不满意了,父母就责骂孩子,这样会让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对孩子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2024-05-31 查看全文
  • 智慧的家长应该再还没有开始幼儿教育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育儿的书籍。不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初期家庭教育的家长,虽然也在辛辛苦苦地带娃,但是由于他们不懂的得儿童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会走很多弯路。等你明白了这些规律的时候,孩子已经走过了他的成长成长期。

    家长看的教育孩子书籍:

    1、《幽微的人性》

    《幽微的人性》取材自李玫瑾在电视谈话节目中的访谈内容。她在书中以通俗的语言介绍了犯罪心理画像理论,并通过近年来国内外轰动一时的恶性犯罪案件剖析了犯罪人的心理成因,阐释了犯罪心理学在预防和惩治犯罪方面的重要性,呼吁全社会关爱青少年尤其是留守儿童,重视他们的成长环境,对他们加强心理教育 。

    2、《陪孩子度过青春期》

    《陪孩子度过青春期》是父母对青少年最常见的抱怨就是粗鲁以及不尊重父母。教育青少年尊重我们的最好方式,是尊重他们,尊重我们和他们的关系。

    3、《儿童人格形成及培养》

    主要内容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从优越、自卑、家庭、学校和青春期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孩子做出让人难以理解的言行的根本原因。

    4、《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相比许多家教图书,这《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5、《你好,小孩》

    这本《你好,小孩》中的讲述及其所呈现的“儿童友好与合作养育哲学”“儿童善意养育行动方案”能回答年轻父母们心中的许多疑问,也会鼓励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和孩子们携手走向未来,真正塑造全新的良性家庭模式。教育不是对抗与角逐,而是生长,自然的成长。数字时代的教育更是如此,亲子双方都需要学会互联网时代的沟通与生活模式。

    6、《孩子你慢慢来》

    这是作家龙应台探讨孩子与自我成长的一部生活感悟散文。这本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歌颂母爱,而是以比较客观、感恩生命、生活之美的角度,诠释了尊重孩子、珍惜生活之美。全书有许多金句,比如: “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都不要急功近利,有时候,慢慢体会亲子关系的初衷和本质,也许有不一样的感悟。

    家长怎么教育孩子?

    1、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如果家长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一问三不知、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和不孝敬老人等。不管家长的言行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对子女都有十分深刻的影响。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时时刻刻、处处检点自己的言行。

    2、对孩子的期望要符合孩子的实际水平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望,因为有时候家长的期望越大,最终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而且孩子也会为了满足家长的期望,自己不断努力,就在这个期间,很有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严重的话还会导致孩子出现心理疾病。

    3、劳逸结合,不剥夺孩子玩乐的权利

    很多父母都晓得劳逸结合的道理,但是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稍有下滑之后,整日就是给孩子提各种要求,或者强制他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和复习,而剥夺掉他们的玩乐时间。其实孩子也需要一些随性的玩耍时间,这样对他们的健康有益,对学习也更有效率。希望每位家长都能够意识并真正做到这一点。

    4、用心聆听,真正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

    没有什么方法比这个更容易表达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和呵护了。如果父母能够当一个很好的倾听者,不仅是用耳朵听,而是进一步用心听,在孩子跟你诉说时能够停下手边正在忙的工作,孩子会感觉到你对他的重视和尊重,也会在以后的日子里经常和你分享一些小秘密小心事的。所以父母要学会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认真去了解他们的真实世界,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5、接受孩子的缺点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相对的是每个孩子也有着自己的缺点,孩子的缺点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父母不应该否定孩子的缺点,要接受孩子的缺点。这才是接受孩子整个人,并且把孩子当成一个真正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能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尊重。并且只有充分接受了孩子的缺点,才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孩子。

    2024-05-25 查看全文
  • 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父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感到无可奈何的同时,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寻找答案。除了询问身边有经验的相关人士外,书籍阅读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种方法。父母可以在教育孩子的相关书籍当中获得更多的想法,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会在书中得到很大的改进。

    适合家长看的教育孩子的书籍:

    1、《非暴力沟通亲子篇》。

    不管是语言暴力还是行为暴力,对孩子来说都是不起作用的,还有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让孩子跟父母对着干。这本书告诉我们:只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步骤,我们就能与孩子顺畅沟通,打造父母与孩子间的亲密关系。

    书中提到父母要明白孩子的所有行为都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应该学会倾听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而引导孩子通过更好的方式满足自身的需要。再比如父母要学着与孩子合作,一起解决问题。放弃管理和控制的方式,让孩子参与进来,和孩子一起研究方案、出谋划策。为孩子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叛逆不是孩子的错》。

    你正在因为孩子的叛逆而抓狂吗?也许你试过唠叨、说教,也试过惩罚、打骂,但没有一种方法见效,只能把自己气个半死。怎么办?

    有20多年家庭教育咨询经验、成功帮助过1000多个与叛逆孩子相抗争的家庭的伯恩斯坦博士,将他改变叛逆孩子的神奇方法倾囊相授:想要改变孩子,先从改变自己开始。为父母设计的全新温暖教养术,你可以不打、不骂、不动气,十天重获掌控权,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让你的家庭回归安宁和温暖。

    3、《不吼不叫》。

    《不吼不叫》这本书对父母的吼叫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代入感非常的强,教你学会减少那些伤人且毫无用处地吼叫,平静地让孩子和你合作。

    4、《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反对专制惩罚的教育方式,也不赞同娇纵无底线的教育方式,提倡和善而坚定。这是一种有效而充满关爱、支持的养育方式,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

    作者认为:孩子的责任感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去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道的社会和人生技能时,才能培养出来。针对孩子的问题行为,书中提出要分析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原因,是为了寻求关注,还是争夺权利,或者是进行报复,又或者是自暴自弃,弄明白这点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办法,陪伴孩子成长。

    5、《聪明却混乱的孩子》。

    你家有一个聪明却混乱的孩子吗?经常丢三落四,做事拖拖拉拉,自制力差、没有计划性、经常分心 、情绪不稳定、三分钟热度;为什么你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就是上不去,生活也是一团乱麻?因为他的大脑缺乏一种关键能力,执行技能。这是一本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执行技能训练”,全面提升孩子的学习力和专注力。

    6、《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心理学研究者和临床实践者。这本书中用了《柳林风声》中几个可爱的主人公,将心理咨询和心理学知识娓娓道来,在得抑郁症的蛤蟆先生经过10次心理咨询后,逐渐拨开迷雾,认识自己,化解自己情绪的过程。读这本书,是一个寻找自我的过程,我们会逐渐明白自己现有的状态,以及现有状态的前因后果,深刻的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如何被影响的,而自己又是怎样影响我们的孩子,对教育很有启发。

    每一个人都会受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能力摆脱原生家庭的羁绊。“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有的人被童年治愈一生”。这本书在治愈你的同时,也能让你解开束缚,给你的孩子带去更多前行的力量。

    家长教育孩子的误区有哪些?

    1、错误的地点。

    如果孩子的错误发生在公众场所,人流很大。孩子任性的哭闹、甚至在地上打滚来抗议。这时候你会让步吗?当然不能,就算再多人围观,家长也不能放弃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让孩子拿住你的秉性,否则以后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

    2、心太软。

    很多孩子知道了撒泼耍赖不行后,就开始装委屈、卖乖,妈妈看到一副楚楚可怜的模样,心理防线马上被攻破了。很多妈妈就会吃软不吃硬,开始认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以后再说吧。建议父母不要心软,被孩子打乱你的立场和计划。如果你总是心软,孩子就会认为你说的话只是空话,没有任何约束力。

    3、错误的时间。

    很多家长可能想要教育孩子,但是孩子要上学,或者自己要上班了,没有足够的时间,这件事就过去了。建议家长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也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且告诉孩子哪些行为是你不能接受的。晚上等时间充裕了,再和孩子继续讨论。

    养育孩子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但却不是每个父母都能顺利地做好这份答卷。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且需要精心呵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父母,我们该如何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又该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帮助孩子学习和进步?相信,读完这些书以后,问题都会得到答案。

    2024-05-25 查看全文
  • 高二孩子放假老玩手机,一定是孩子非常喜欢玩手机,而这样长时间下去,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造成一些不好的影响。而面对这样的问题,很多父母的做法都很极端,要么蛮横地将手机没收,一看见孩子玩,劈头盖脸的一顿骂;要么就是没有立场,孩子胡搅蛮缠,就随他去了。这往往也会带来很多麻烦。因此,还是建议各位家长多学习一些专业的教育方法,给孩子一个科学的家庭教育。

    高二孩子放假老玩手机家长怎么办?

    1、良好的沟通

    让孩子远离手机,跟孩子良好的沟通是关键。家长不要看到孩子玩手机的时候,就暴跳如雷,怒骂孩子,这样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糕,而是要对孩子耐心地劝解和循序渐进的引导。

    2、了解手机“瘾”产生的原因

    要帮助孩子戒除手机瘾,就必须要了解手机“瘾”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手机中包含大量的游戏和社交应用,这些应用极易让孩子沉迷其中,导致不能自拔;另一方面,当孩子需要“逃避”现实或者放松自己的时候,手机愈发成为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习惯了使用手机之后,会觉得自己没有手机会感到无聊或者不知道该做什么。

    3、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是帮助孩子摆脱手机瘾的重要一步。家长们可以和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时间表,规定每天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使用手机,并在之外做其他种类的事情,例如运动、交友、阅读等,让孩子逐渐忘却手机的存在,找到其他的生活乐趣。

    4、明确目标并鼓励孩子

    在帮助孩子戒除手机瘾的过程中,家长需要给孩子树立目标,并不断鼓励他们前进。对于那些沉迷于游戏和社交软件的学生,家长们可以设定一个特殊的奖励,例如优秀的成绩或者参加某项活动,只有完成这些目标,才能得到丰厚的奖励。家长们还要时刻提醒孩子,无论在什么时间或者什么情境下都要坚持不使用手机,逐渐戒除手机瘾。

    高二孩子放假老玩手机的原因:

    1、自制力不足,由最初的一般性玩发展到无节制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玩乐方式,对于今天的孩子,玩手机是不可避免的,家长简单的制止也不理性。所以孩子们纷纷拿起了手机,大多数学生都能很好的控制自己,适当的玩,学习之余玩,起到放松的作用。然而有些同学过于投入,一味追求玩手机的刺激,特别是玩手游的成就感,置学习于不顾,不分场合的玩,不睡觉地玩,显然过了头。

    2、父母的影响

    现代移动生活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手机和其他电子生活设备已经是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想让孩子完全隔离手机,几乎不可能,也并不完全正确。既然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有它存在的合理价值,父母对手机的态度观点越正,孩子对手机的态度也才能越端正。而现实是,我们常常一边教管孩子不要玩手机,自己却抱着一个手机不放。

    3、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高二孩子放假老玩手机的危害:

    1、引发近视

    人在看手机时,由于精神力高度集中,眨眼的次数减少,很容易引起眼疲劳,长时间玩手机,还会造成头疼等。由于手机上的字和图片都很小,眼睛会不由自主地离手机屏幕越来越近,长此以往很容易引发近视,尤其是18周岁以下处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特别容易变成近视。

    2、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

    引起孩子成绩下降,玩手机会减弱孩子学习的兴趣,如果把手机带到学校,孩子上课想的都是手机中好玩的游戏,会导致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不能专心听课,时间长了,成绩也就慢慢的下降了。

    3、养成孩子不动脑筋的坏习惯

    现在手机非常发达,有不会的题一拍就能搜到答案,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一看到不会的题,根本不动脑筋,直接拍照搜答案就行了。慢慢的,有些学生连自己会做的题都不想动脑,直接拍照抄答案就行,应付了事。

    2024-05-2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