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怎样疏导孩子心理压力

怎样疏导孩子心理压力

591

  • 高中的孩子面临的是高考,有的家长担心自家孩子学习不用心没有紧迫感,还有的家长感到自家孩子压力过大,严重影响了身心发展,也是各有各的烦恼。

    高中孩子心理压力大怎样疏导?

    1、家长要多和孩子沟通,帮孩子舒缓心情

    进入高三,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压力,会焦虑、急躁,这个时候,切不可见面就谈学习,一味追问成绩与排名。家长要把握时机,多和孩子聊聊天,话题以轻松愉悦的内容为主,多说些孩子感兴趣的事,最好能谈到孩子喜笑颜开,这样也许能让孩子把一天来紧张的情绪释放出来,以便在心理上得到缓冲。

    2、主动帮助孩子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一定会发现孩子的情绪变化,这是父母可以主动找孩子交流,因为孩子可能不好意思想父母请求帮助。父母要注意在沟通中多倾听孩子的烦恼,减少说教。

    3、父母要减少把孩子和其他人进行比较

    一些家长以为这样能够激发孩子的积极性,但是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对家长逐渐感到厌烦,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是非常注重自己的自尊的。如果父母经常拿孩子和别人作比较,那么就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还有可能让孩子养成和人攀比的不良习惯,加强攀比心理。

    4、多关注孩子的异常表现

    平常要多关注孩子日常行为,看看孩子有没有出现异常表现,比如总是沉默不语,不开心或者喜欢一个人独处等等,这时候家长要重视了,孩子的异常表现,往往是孩子内心变化的反应。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长要多去了解孩子变化的原因,如果能够及早发现并且加以正确引导,就能够帮助孩子消除心理压力。

    高中孩子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是学习压力大。由学业带来的心理压力。一听说考试等,心里就紧张。

    二是偏执。偏于固执,总觉得大多数人不可信任,自以为是。

    三是适应不良。对学校的生活不适应。不习惯教师的教学方式:或者不喜欢学校的各项活动。九是情绪不稳定,忽高忽低。

    四是人际关系敏感。与人相处,感到别人对自己不友善,不喜欢自己;和异性在一起,非常不自在,说话脸红。

    五是心理不平衡性。他人比自己强或获得了高于自己的荣誉而感到不平。

    2024-01-27 查看全文
  • 适当的压力可以激励孩子努力向上,没有压力会使孩子疲乏、懒散,但压力太大会使孩子身心无法承受而出现心理问题。有研究表明,在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厌学、考试焦虑的问题,有不少学生还有性格狭隘、孤僻、懒惰和任性等问题。作为父母有责任帮助孩子克服压力。

    怎样疏导孩子的心理压力?

    1、认真聆听他们的心声。

    要缓解孩子们的压力,首先就要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压力,而这压力又来源何处。因此,身为父母我们要多抽点时间出来和孩子进行一次谈话,耐心地听他们诉说,做一个最忠诚的倾听者。

    2、培养孩子的自尊。

    培养孩子的自尊可以加强他们抗拒各种不良诱惑的能力,比如让孩子发表一些建议,把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的事情交给他自己去做,并且重视孩子的想法和言行。这是培养孩子自尊的好方法。孩子有较强的自尊就会有勇气、胆量和辨别力,不会同流合污,孩子也会去结交那些品质好、正能量的朋友。

    3、家长要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父母的心理健康是维持孩子心理健康的最佳方式之一,当你这样做时,你不仅可以成为建立孩子情感能力的好例子,而且还可以为你的家人创造一个有趣的氛围,特别是为你的孩子,相反,如果父母有心理健康问题,孩子也有极大的可能会有心理方面的问题。

    4、关心孩子的成长。

    鼓励孩子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课外活动,这对缓解孩子的心理压力是大有裨益的。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去学这个、学那个,应该多听听孩子自己的意愿。

    5、塑造积极的学习环境。

    学业压力是孩子心理压力的主要来源之一。家长们可以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来减轻孩子的压力。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帮助他们规划学习时间和任务。鼓励孩子与同学互相合作学习,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避免给孩子过多的学业压力,给予他们适当的休息和放松的时间。

    孩子的心理压力大的原因有哪些?

    1、家庭期望。

    一些家庭对孩子的期望过高,希望他们在学业、兴趣爱好等方面表现出色。家长的期望可能给孩子带来额外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必须要不断努力以达到家庭的期望。

    2、同辈关系。

    孩子们在同辈之间可能面临着群体压力和人际关系的挑战。与同学的关系、社交困难等问题都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压力。

    3、教育系统的变化。

    现代社会对教育的期望不断提高,家长和学校都希望孩子能够取得卓越的学术成绩。因此,学生们被迫在学业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加各种额外的补习班、培训课程和考试,以获得更好的成绩。这种过度的学业负担给孩子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4、忙碌的日程安排。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孩子们的日程安排通常被塞满了各种课程、课外活动和兴趣班。孩子们经常感到时间紧迫,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放松和享受自己的生活。这种忙碌的生活方式使孩子们感到压力山大。

    家长给孩子的压力太大对孩子的影响:

    1、给孩子构成心思压力。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给孩子过高的期望往往会给孩子构成很大的心思压力,家长受自己期望的影响会不断地敦促孩子去做作业,去极力,有的孩子调度的好,会舒缓自己心里的压力,有的孩子调度的欠好就会走上岔道,并且一旦到了青春期,孩子会发作很激烈的逆反心思,和家长的亲子关系也面对危机。

    2、让孩子没有自己的主见。

    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具有自己的思想,对每一件作业都有自己的主见,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过于把自己的期望放在孩子身上,孩子很可能会丧失掉自己心里的主见,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家长关于孩子过高的期望失败时,可能会发作许多的失望心境,无论是体现出来的,仍是没有体现出来的,都会让孩子的自尊心遭到极大的损害,变得自卑。

    2024-01-20 查看全文
  •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肯定是有厌学心理了,作为家长,要去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看是因为什么才产生的这种不良心理,然后着手去引导孩子,通过一些鼓励和引导,帮助孩子慢慢摆脱这种烦恼,疏导好孩子的心理状态,让孩子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去完成自己的学业。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心理怎样疏导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心理怎样疏导?

    1、了解孩子的情况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了解孩子的情况。问问孩子为什么厌学,是否有学习上的难题,是否有人际关系上的烦恼等等。只有了解真正的情况,我们才能给出恰当的建议和帮助。

    2、引导孩子寻找学习的目标

    让孩子知道学习的必要性和价值,引导他们寻找学习的目标。例如,让他们了解学习的知识可以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职业、提升自己的社交技能、增强自信等等。让他们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找到自己的学习动力。

    3、多给予孩子称赞和鼓励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他们称赞和鼓励。无论孩子在学习上取得怎样的成绩,都应该给予他们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力,鼓励他们坚持下去。

    4、鼓励孩子运动和参加课外活动

    除了学习和上课之外,高中孩子跑步、自由运动或参加职业训练等其他课外活动,也非常重要。这些活动可以让孩子们放松身心,远离书本、电脑等学习工具,感受身体的自由和自然。休息是学习的好方法,帮助学生缓解压力,提高注意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在参加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分享和了解不同的观点,这对他们的成长是极为重要的。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有哪些?

    1、学习负担和压力过大

    现在的高中生,学习压力和负担之大是无须讳言的,一个认真的高中生,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12小时,这种压力和负担,对于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生来讲,确实是不适当的。

    2、缺乏动机

    高中生可能会因为缺少动机而对学校感到不感兴趣。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或对学习的意义感到困惑。

    3、家长期望值太高

    当前的高中学生的家长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于子女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目标,致使不少学生“跳起来也摘不到桃子”,甚至“搭起梯子也摘不到桃子”,久而久之,难免不灰心气馁,产生厌学情绪,甚而逃避或放弃。

    高中孩子不想上学的表现有哪些?

    1、孩子的情绪异常

    比如孩子本来是很喜欢上学,但近来却十分抵触;平时孩子脾气温和,近来表现异常暴躁;孩子原本活泼好动,近来变得异常沉默。

    2、学习兴趣不浓

    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缺少主动性,穷于应付学习任务,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但也是经常旷课、迟到,甚至逃学,屡次挑战老师和父母的底线。

    3、信心不足,自暴自弃

    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耻笑等,使之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

    2024-05-19 查看全文
  •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孩子们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情绪也越来越普遍。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绩,很多孩子就是焦虑过度连学校都不想去了,因此家长要尽早解决孩子焦虑的问题。

    焦虑的孩子怎样做心理疏导?

    1、正确看待孩子的焦虑情绪。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正确看待孩子的焦虑情绪。焦虑情绪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孩子们在面对各种压力时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孩子的焦虑情绪而责备他们,更不能忽视他们的情绪。我们需要尊重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让他们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面对焦虑情绪时,往往不知道如何应对。因此,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是缓解焦虑情绪的重要一步。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予他们支持和理解。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

    3、全家人陪同孩子一起运动。

    比如在晚饭后陪同孩子一起去散步或者打球,如果孩子不想出门,可以在家里一起看部搞笑的电影或者听一些积极向上的音乐,尽量关掉电视、电脑和少用手机,因为手机上可能有很多负面的新闻,一旦被孩子接收到,会影响到孩子的心情。

    4、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有一部分孩子可能因为父母严格的要求而产生焦虑,家长不应该过于关注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孩子的内心感受。一个和谐轻松的家庭氛围可以带给孩子安全感,减轻孩子的焦虑情况。

    焦虑的孩子会有哪些表现?

    1、失眠。

    他们入睡困难,总是在睡觉前对一些未知的事情加以悲观的猜测,即使睡着了,半夜醒来也会难以平静下来。

    2、社交恐惧。

    这里说的社交恐惧不是一般的认生,而是在陌生场合,或者是已熟悉的同学们面前,他们也会感觉到非常不舒服,不自在,他们排斥且拒绝社交。

    3、自我怀疑。

    他们经常否定自己,对自己已经说出口的话、做过的行为感到后悔,总觉得自己是错误的。

    孩子焦虑的原因有哪些?

    1、社交压力。

    孩子在和同伴之间的交往和实践中建立自我的认同,如果管理不当,就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孩子们往往对社交圈、团队活动、人际交往方面比较敏感。被排挤、被欺负、感到孤独和逐渐被孤立,这些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情绪的产生。

    2、健康问题。

    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可能影响到心理健康。例如,患有慢性疾病、过敏等问题的孩子可能会感到孤独和无助,可能会出现焦虑情绪。

    2024-05-15 查看全文
  • 青春期孩子的思想还未成熟,容易被网络上的“读书无用论”所影响,盲目追求金钱和地位,忽视了读书的真正意义所在,这就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问题,影响到孩子的人生道路。父母除了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外,更要关注孩子的内心。

    孩子不想上学心理怎样疏导?

    第一: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

    过高的期望值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他们产生厌学情绪。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设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期望值。同时,要让孩子明白努力的重要性,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目标。

    第二:调整学习方法。

    如果孩子厌学是因为学习方法不当,我们可以引导他们尝试不同的学习方法。例如,使用图表、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知识点;利用课外时间参加兴趣班或社团活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阅读书籍,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第三:表扬和鼓励。

    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孩子取得进步时,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同时,要避免过度批评和指责,以免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孩子不想上学的原因:

    原因一:没有目标感

    孩子不知道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认为是受父母、老师逼迫才学习的,同时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没有思路和方向,得过且过,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原因二:知识基础太差,导致厌学。

    有些孩子早期学习态度不好,突然幡然醒悟,要努力学习,可由于早期知识基础薄弱,之前学的旧知识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吸收,又要学新知识,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学不明白,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原因三:学习能力弱。

    孩子之所以厌学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弱、学习方法不当,导致课堂上听不懂、作业做不完、考试分数低。由于学习效率低,这类孩子在学习上付出更多的时间,却收获甚微,尤其是看到其他同学都比较轻松就能完成学习任务并取得更好成绩后,就会感到焦虑和自卑,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孩子不想上学的表现:

    表现一:减少学习时间。

    厌学的学生通常会减少学习时间。这种行为可能因为缺乏动力和前途感,或者觉得自己永远也没办法从学习中获得收获而产生。这将导致学业成绩的下降,也可能会使学生之后的生活方向发生更多的负面影响。当一个人减少了学习时间,他们开始花更多时间去玩游戏或消磨时间。

    表现二:失去兴趣。

    另一个表现出厌学的心理状态的迹象是一个人对学习内容失去兴趣。当一个人无法理解学习的内容时,他不会对这些内容感兴趣。这种情况下,学生可能会避免学习,放弃关键的功课和家庭作业,影响他的学术表现。

    表现三:孩子用各种理由频繁请假。

    家长们注意了,如果孩子用各种各样的理由频繁的请假,一定要早点制止孩子,尤其是用病假当理由来请假的时候,很多孩子为了达到生病的目的,不惜吃过期的药品,或者吃一些不知道有什么作用的药,从而造成难受的假象。

    2024-05-11 查看全文
  • 大多数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都会出现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厌学、早恋、叛逆、沉溺网络或手机……这阶段孩子的身心都在飞快成长,他们会通过模仿学习身边的环境,来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这个过程中孩子很容易走上歪路,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叛逆玩手机厌学怎样心理疏导?

    1、先不要限制孩子手机。

    对于孩子玩手机这个问题,有的家长会直接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和机会。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孩子感到不满和压抑,进而导致情绪更加不稳定。

    2、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不要一味要求孩子听话,而是应该建立一种平等的沟通方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意见和需求被尊重。家长可以试着了解孩子的想法和看法,然后与孩子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3、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在引导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自主权和独立性,给孩子一些空间和机会来独立思考和行动。家长可以提供一些支持和帮助,但不要完全替代孩子的管理和决策。这样能够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和生活。

    孩子叛逆玩手机厌学的原因:

    1、没有做到及时、正确的引导。

    当孩子玩手机的时候,有些家长就认为孩子玩手机没有关系。因此,没有意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性,也没有及时的引导孩子,以至于孩子越玩越上瘾,等家长发现孩子学习成绩因为玩物丧志而退步的时候已经晚了,孩子已经出现问题了。

    2、家长的溺爱。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可以用娇生惯养来形容了,再加上是独生子女,真的是说不得,打不得,骂不得,有的孩子从小就惯的没边了,真的是小霸王,再加上家长在教育方面不妥当,而孩子又有自己的独立想法,情绪不稳定,故而出现了逆反心理,所以孩子叛逆贪玩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家长的疏忽和冷漠。

    孩子放假在家,孩子如果想要出去玩或者有什么问题提出,有些家长没时间解答,就丢给孩子一部手机让孩子自己去玩,然后家长就忙着自己的事情了。最后,等孩子完全沉迷到手机世界的时候,出现了一些问题,才想起手机的坏处。

    孩子叛逆玩手机厌学的影响:

    1、影响学习,造成成绩下滑。

    智能手机因其丰富的内容、绚丽的画面、功能多样、操作方便,即便是大人也爱不释手,更别说孩子了。众多的动画片、益智小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是巨大的,一旦被吸引,一有时间就会玩儿。什么家庭作业、什么课外练习的都被抛到脑后。时间一长,学习成绩自然下滑。

    2、甘愿平庸。

    相对于其他获得快乐的方式,手机带来的愉悦感是十分易得的。它不用流汗、不用花费精力、也不用花费金钱,仅仅用手指上下左右滑动屏幕就可以轻松获得。这种低成本的快乐,很容易让孩子失去斗志。

    3、封闭自我,性格逐渐孤僻、叛逆、暴力。

    玩手机时,全神贯注的孩子会隔绝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思维空间,完全沉浸在手机的动画、聊天、游戏里。时间一长,失去了社交的兴趣和能力,开始逐渐孤僻。孩子在成年前,大多是依靠模仿获得各种能力的。种类繁多、依靠暴力过关升级的网络游戏更是让孩子逐渐的走向叛逆、暴力。

    2024-05-11 查看全文
  • 青少年叛逆期是绝大多数父母都要面临的问题,有的孩子叛逆期表现比较温和,更多的则表现为激烈对抗。作为父母,你一定要知道如何应对一个叛逆期的孩子,尤其是当他们失去控制的时候。

    怎样疏导孩子的逆反心理?

    1、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是成功引导叛逆期的关键。家长应该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并尊重他们的观点。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空间,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2、建立稳定的家庭环境

    在这个时期,孩子可能会对家庭环境产生消极情绪,因此家长需要建立一个稳定的家庭环境,尽量减少家庭冲突和紧张气氛。同时,家长也应该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爱和关注,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感基础。

    3、适当充当弱者

    不要一直让孩子觉得你是靠山,遇到什么事都要找你去解决,偶尔家长也可以充当一次弱者,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对他的依赖,让他建立起责任感,有保护他人的意识,渐渐成长起来。孩子不能老惯着,也不能管的太严,要用一件件小事和行动让他去感受和成长,慢慢体会家长的不易和难处,甚至可以从他人嘴里得知父母的艰辛。

    4、父母以身作则

    孩子叛逆一般都是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时做家长的说教用处不大,应该循循善诱,多加引导,尤其是以自身为榜样,让孩子去学习和模仿,慢慢走上正途。家长某件事情做错了,就要当场道歉,这样孩子看在眼里也会有所感触,一次两次可能觉得难为情,但时间久了他自然就被熏陶的敢作敢当了,这样良好的品行就会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

    孩子逆反心理的产生原因:

    1、寻求关注

    青少年喜欢获得关注,并且可能会不遗余力地获得关注。他们喜欢人们注意到他们的行为、生活方式或外表,并且愿意做任何事情来引起人们的注意。缺乏父母关注的青少年可能会开始从错误的人那里寻求关注和安慰。这些人可能会让他们走上错误的道路,导致他们行为不端。

    2、分歧加剧

    他们从小遵循的规则,在这个阶段看起来却是令人窒息的。他们质疑这些规则背后的理由,认为这些规则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更喜欢对他们这一代人来说“很酷”的事物,但这些事物可能并不被父母认可。

    3、荷尔蒙变化

    青少年在青春期会经历大量的身体变化。它可能导致轻率的决策和冲动的行为。虽然激增的荷尔蒙不能单独归咎于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但它们也有一定的作用。

    孩子逆反心理的表现:

    1、 性格较倔强,行为会有偏激表现。表现在反驳他人意见和看法,觉得只有自己是对的,厌学情绪较重。

    2、 消极抵抗意识特别强。表现在不愿意被老师与家长管教和约束,容易冲动、发火,在校不尊重老师,反而以违反校规制度为乐。

    3、认为大人的话有漏洞,大人的批评常常引起他们反感,反应激烈。

    4、和父母唱反调,不理睬父母,喜欢和父母对着干。

    5、如果家长再三叮嘱同一件事会使他感到厌烦,甚至发脾气。

    2024-05-06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