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450
-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可能都会遇到一件比较头疼的事情,那就是自家的孩子随着的年龄的增长,慢慢变得自卑,往往表现为不爱说话,比较内向,语言表达较差,甚至有时候敏感多疑,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第一,教孩子正视自己。
真正自信到内心强大的孩子,家长上的最重要的一课就是,教孩子如何学会正视自己。幼年孩子对自身的认知都是来源于家长,无论是肯定的还是否定的。因此不管是鼓励也好,还是打击也好,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明白优势和缺点在一个人的身上是共存的。把优点和缺点都看作是平常,不因比别人强而自满,不因比别人弱而自卑,正视自身的价值这才是内心强大的表现。自信,正是因为对自身认同,对外界一视平等,给自己肯定,也给他人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认同感,内心坚定,就是自信。
第二,多用成功来激励孩子。
消极的家长,会一直记着孩子的糗事、失败,以此刺激孩子,实际却是打击孩子自信心。聪明积极的家长,都会重视孩子的成功事迹,每当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就用以往成功的例子来激励孩子。用这种方式来给孩子以积极的暗示,“你很棒”“你是做到过的”,唤起孩子的勇气和信心,让孩子重新对自己抱有希望。暗示的效果是很强的,负面暗示会产生负面效果,正面鼓励就会产生正面效果。对孩子在受挫时给予鼓励,就是在向孩子传达家长的信任和期待,那么孩子在这种期待下能量也会上涨。
第三,注重孩子的外貌形象。
谈起外貌形象,很多人会说太肤浅,一不小心以貌取人还很虚荣。但是要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小时候孩子第一次有了比较的意识出现,就肯定是从肤浅的层面开始。而外表就是很直观的表现方式,孩子被家长用心打理,不仅会让孩子觉得被家长看重,放在心上,还会通过好看的外表增强自信心。注重外表是在帮助孩子给自身增强认同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被珍视的小孩。孩子都喜欢美美的事物,看到自己以美好的一面示人,当然也会更加自信不胆怯。
第四,从容面对挫折。
人的一生中难免会遭遇各种各样的挫折,从小培养孩子面对挫折的从容自信的心态对以后的成长道路有很大的帮助,当孩子遭遇挫折时,父母一定要教会她如何去克服困难,应鼓励孩子面对失败的挑战愿意付出努力,久而久之,孩子才会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敢于面对挫折的良好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孩子的自信心缺乏的原因有哪些?
一、批评式教育。
很多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不注意方式方法,看到孩子犯错就大吼大叫,大声辱骂孩子、批评孩子,只顾自己发泄情绪,全然不顾孩子此时的内心感受,不知道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严重的心理阴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自己比较差劲,从而越发不相信自己,陷入自我怀疑,做事也会变得畏畏缩缩,因为怕受到家长的辱骂,所以做什么事都犹豫不决,不知所措。
二、家庭氛围不好。
很多家长性格暴躁,夫妻之间常常争吵不休,动不动就摔盘子摔碗,家庭氛围总是很紧张,很压抑。再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就会性格极度敏感脆弱,自卑孤僻,对自己不自信。他们会觉得家长生气、争吵是不是自己的问题?家长会不会不要自己了?孩子会不断地这样进行自我审视、自我怀疑,从而越发的对自己失去信心。
三、家长保护过度。
生活中,家长都害怕自己的孩子做错事、受伤害,所以会尽量多地帮孩子把各种事情都料理好,把各种隐患都排查掉,把各种困难都解决掉,以为这样就是为了孩子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只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孩子变得依赖家长,从而不懂得如何正确的处理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对自己也缺乏信心,觉得自己不行。
2024-01-23 查看全文 -
理解力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每个孩子资质不同,理解能力也是有快有慢的,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随便给孩子贴上理解力差的标签,这样容易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也会让自己失去教育的自信。
怎么样才能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1、先培养孩子阅读能力
其实阅读能力也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学习能力,决定着学习效率,尤其在这信息时代,阅读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于孩子来说,各门学科的学习都要依靠良好的阅读能力,没有了这一基础,孩子头脑再聪明也使不上力。
2、找到孩子的优缺点,把缺点补全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自己的擅长,有的孩子音乐功课较好,有的孩子美术功底比较好。但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短板,有的孩子不愿意大声说话,有的孩子不愿意与朋友们一起玩耍,有的孩子不敢在人面前发言,家长们应该找到短板,深度挖掘。
3、鼓励孩子多动手
父母想要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不能只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还要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实践。很多问题,只有孩子自己亲身经历过,他才能更好地理解。例如,孩子想知道鸡蛋是怎样从液体变成固体的,那么,父母不妨让他亲自煎一煎鸡蛋;孩子想知道被雨淋成“落汤鸡”是什么感觉,那么,父母可以让他去淋一次雨,体会体会。这样孩子自然会加深理解和认识了。
4、保护孩子的好奇心
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喜欢向父母提很多问题。对于孩子的这些问题,父母一定要耐心地倾听,而且,无论孩子的问题多幼稚,父母都要认真回答,不能敷衍孩子,也不要误导孩子,如果父母答不出来,可以告诉孩子,自己暂时回答不了,需要去查资料后再告诉他。父母平时即使再忙,也不要因为觉得不耐烦喝止孩子的提问,以免伤害孩子的好奇心。因为只有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才能提高孩子对新事物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5、引导孩子思考
无论成人还是孩子,只有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才能对事情进行深刻的理解。在家里,父母要利用各种时机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提出一些“为什么”,让孩子思考、动脑筋,去探索,养成从思考到理解、判断和推理的良好习惯。当孩子习惯思考的时候,他们的理解力、接受力就会不知不觉得到加强和提高。
6、扩大孩子的知识面与见识程度
孩子的理解水平与他们的知识面有很大的关系。我们都知道“见多识广”这个词语的意思,对于孩子来说也是一样的。为了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我们可以给孩子补充他们感兴趣的课外知识,带他们到社会生活中受教育,给他们提供机会参加一些活动。提高孩子见识的方式方法有很多,我们根据自身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
2024-04-20 查看全文 -
要经常鼓励孩子,赞扬孩子,少说打击挖苦的话,孩子胆小不自信和父母的语言要直接的关系。我认为你最棒,你肯定能行,孩子就会更加自信。增强自信心也可以让孩子学会自主思考,给孩子选择的机会。
如何才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1、让孩子关心身边的人
孩子很少会去关心身边的人,通常都是身边的人关心他们。但当家长引导孩子去主动关心身边人的时候,会让孩子产生一种被人信赖、被人需要的感觉,这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善良的同时,也更加有自信。
2、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没有得到发展,孩子的自信心得不到锻炼增强,自然就会表现出胆怯的心理。儿童教育研究表明,孩子在8个月至3岁的这段时间,是孩子发展独立自我能力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会抢着做一些事情,而且想按照自己的想法做,表现出顽皮、不听话的特点,这些都是因为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溺爱孩子,就会压制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发展,使得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形成胆怯的心理。所以父母要多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尽量满足孩子想要独立做事情的心愿。
3、父母要经常和孩子进行沟通
孩子犯错误了,父母要以比较温和的方式去对待,不要总是严厉的呵斥、责怪,甚至打骂孩子。如果孩子想要主动帮助父母做事,但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做错了。父母不要对孩子进行责怪、嘲讽,否则会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变得胆怯起来。
4、培养孩子一技之长
有不少人发现,自从上学之后生活中除了学习就只剩下各种游戏了,进入大学之后突然发现自己竟然没有什么一技之长。每当有什么节目演出,自己只能坐下台下欣赏台上的同学,对比着自己羡慕着别人。
所以不要让我们的“挫败”让孩子在“重蹈覆辙”,尽早帮助孩子培养一样一技之长,会让孩子更有自信,不论是什么特长,只要孩子喜欢就可以。
5、放手让孩子去做
多让孩子自己动手孩子虽小却具有巨大的学习和发展潜力,父母应相信每个孩子都有上进心,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让幼儿承担一些责任,如自己吃饭,自己整理房间等。 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获得自信。家长应更多地提供让幼儿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
6、经营好和孩子的关系
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加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良好关系。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如果孩子感到父母喜欢他,对他感兴趣,爱他并且尊重他。那么他就很可能自我感觉良好,有自信心。
2024-03-24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和缺点,作为切入点鼓励培养起来,这样去激活他的信任机制和自信,一定要有耐性。做家长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整天攀比孩子的不足。
怎样能提高孩子自信心?
1、赞美孩子聪明无意义,不如赞美孩子努力
有些孩子是天生就很聪明,做事学习的吸收效果就是比较好。对于这类孩子,要让孩子明白,这一切的结果,不是因为他聪明,而是需要努力的,如果你表扬他聪明,他会觉得自身就有优越感,就会忽视了去努力,最后也会骄傲自满,毫无作为。
2、把孩子当做大人一样去交流
不要把他当做小孩,当做大人去和他沟通交流,同时让孩子尝试着去参与家庭的建设中,不要一味的把他当做小孩,这样他永远也长不大!多把孩子当做大人一样去沟通交流,并适当的采纳孩子的意见,这样会使孩子得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自信心也会随之而来。
3、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
不要攀比,尤其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人家孩子的有点去比较,这样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长和缺点,做家长的我们应该多鼓励孩子的优点,而不是整天攀比孩子的不足。
4、让孩子养成微笑的习惯
绝大部分自信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笑。家长要先成为这样的人,记住时常把微笑挂在脸上,久而久之自然会感染孩子。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经常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早上起床时微笑着跟孩子打招呼,放学时微笑着拍拍孩子的肩膀或者给个拥抱,都是不错的主意。
5、经常鼓励孩子
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在平时生活中,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批评孩子,而是要正确的引导和换位思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他那里错了,错在哪里,给孩子做好表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做好孩子的思想。
6、多给孩子一些陪伴
尤其是内向孩子很容易因为与父母关系比较差、缺乏父母陪伴而引起过度自卑、容易焦虑、紧张等一系列问题,缺乏父母的支持和鼓励,很容易让孩子变得特别内向。
2024-03-26 查看全文 -
现在不少孩子,看到父母亲成天到晚的催促,慢慢就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甚至,有不少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就是学习动机出了问题,当孩子对学习没有动机的时候自然也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
怎么才能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1、找到孩子的兴趣点
兴趣是开启孩子智慧的一条捷径。其实对于学习来讲,各科目的课程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在。
如果能够正视并深度挖掘,那么孩子收获的绝不仅仅是课堂知识那么简单。所以能够找到孩子学习的兴趣点,是提升学习主动性的关键。
2、利用电脑和互联网,提高孩子的学习主动性
现在很多孩子很小就对电脑产生了兴趣,但其中更多的孩子是被一些小游戏、动画所吸引。但互联网上可不止这些东西。现在互联网的学习资料可丰富得很,针对各种年龄层的孩子都有。
作为家长的我们这时完全可以利用孩子们对电脑的兴趣,引导孩子上一些学习性的网站学习。而现在的很多学习网站都非常有创意,而且一点儿也不枯燥,比起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课有意思多了。
3、学会夸奖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所以作为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及时认可孩子,协同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自己的方法。
4、树立榜样
家长对学习要表现出兴趣来。如果孩子让家长读一个故事,家长表现出对书完全没兴趣的态度,甚至说:“我才没工夫看这些没用的东西呢!”这对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是一种沉重地打击。
爱看书,爱问为什么的家长,往往也能带动孩子去学习。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在任何时期都应该学习。
5、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在孩子遇到难题时要及时帮他解决,不然会让孩子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只有当他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时,才会更加主动地接受学习上的挑战!
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
一、拔苗助长
很多家长的过度担心、指责是导致孩子丧失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因为对孩子的学习期望值过高,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信条,很多家长在不了解孩子的认知和成长规律的情况下,错误地拔苗助长。
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包办
很多家长喜欢过多地参与孩子的学习过程,恨不得代替孩子包办一切。这种行为使孩子不能独自品尝学习成功的果实,久而久之,对学习的兴趣自然就下降了。
同时,还会让孩子对父母产生过多的依赖性,不利于孩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家长将焦虑传递给孩子
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学习出现问题就恐慌,过于担心,唯恐孩子学习出大娄子。因此,他们会把自己的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使孩子也出现紧张、焦虑的心理,学习自信心受挫。
2024-03-09 查看全文 -
好孩子都是鼓励出来的,在平时生活中,孩子做错了事情,不要一味的指责和批评孩子,而是要正确的引导和换位思考来教育孩子,让孩子知道他那里错了,错在哪里,给孩子做好表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断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做好孩子的思想。
怎么样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1、让孩子感觉到他是被需要的
认真倾听孩子说的话,往往父母说的话,孩子每一句孩子都记在心里,孩子说的话,父母却有点儿敷衍了事,没往心里去。孩子会非常敏感,认为自己不受重视,认真对待和孩子相处的时光,仔细倾听,让孩子感觉被需要,自信心满满。
2、培养一门特长
让孩子学习一门特长,即使不是才艺培训,读书也可以,博览群书,孩子的眼界和格局不一般;如果在业余爱好,琴棋书画、运动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孩子的自信心会大增,气质也会不一样。
3、换位思考
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要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在各方面是最棒的。平时多多鼓励孩子,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
4、培养孩子积极的状态
家长平时要注意提醒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不要塌胸缩背翘着二郎腿,要培养他们干净利落的说话方式,整齐大方的服装打扮等等。当一个孩子充满阳光,双目有神,精神饱满,那便是自信的稳定情绪状态。
5、让孩子拥有健康的身心
家长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锻炼身体的习惯,例如节假日带孩子去户外亲近大自然,适当进行能力范围内的体育活动,陪孩子看一些体育比赛,并鼓励孩子培养一项运动爱好,例如打篮球,跑步,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提高孩子自信心的好处:
一、自信心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性心理品质,是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二、自信是走向成功的起点,自信的孩子能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主动地与人交往,勇敢地面对困难,较快地适应环境,大胆地尝试新事物。
三、自信的孩子会充分肯定、认同自己,他们更容易有坚定的目标,不容易感到迷茫和彷徨。
2024-02-18 查看全文 -
在大家固有的印象当中,初中生的语文成绩似乎总体差距并不大,除去少数几个不及格的同学,大多数人的分数都能达到80分以上(满分150分)但是想要突破110分就比较困难了,但其实语文这一科目的提升空间是很大的。
孩子语文成绩差怎么才能提高?
1、打牢基础。
基础部分无非就是生字词的音、形、意的积累,文学常识、古诗词默写等的积累,打牢基础,才能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平时养成抄写生字词背诵文学常识的习惯。还要让学生学好课本基础知识。比如教材要求学习的掌握的生字词、成语、古诗词,还有现代文着名的段落等等。这些在语文考试中会有直接或间接的体现,因此我觉得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的学习,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重要基础。
2、重视语文课堂。
认真上好每一节语文课。我们所学到的语文知识主要也是在课堂上学到的,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知识都是很主要的,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节语文课。到了初中,语文学习的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这时候就有许多同学感到力不从心了,这也很正常。到了初中,语文课上,老师讲解的内容很多,所以要想提高语文成绩,首先就要上好每一节语文课,这是最重要的。
3、做好文言文阅读。
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凡是语文成绩差的,大都是文言文阅读或现代文阅读题答的不好。应让学生反复不断的做练习题。并且对照正确答案,让学生体会为什么错了,如何组织回答问题的语言。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根据问题在原文中寻找相应的语句,然后加以提炼,一般这个问题就能回答了。只要你好好训练,将来在考试中阅读练习题可以拿走2/3左右的分数。
4、多做多写。
读了以后要学会思考,然后再去做题,总结做题的方法与套路!慢慢你就会发现,其实,考试也就那样,知识点永远就那些,只不过他变着花样来考你而已。对于写作,要养成写日记或周记的习惯。把自己在日常生活的所见所闻所感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当然,考试作文,和平时我们写日记周记不一样,因为时间上有限制,所以我们在安排构思的过程中要想清楚再下笔。
孩子语文成绩差家长怎么办?
一、先去找孩子的优点,把优点和语文学科相结合。
首先在学习上,不能否定孩子,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可能孩子在语文学习上倍感吃力,但是在其他的生活方面中,是有闪光点的。如何去发现闪光点,家长要做有心人,不能一味地否定孩子,才能把优点和语文学科相结合。其次,找到孩子的优点,就去扩大孩子的优点。比如孩子很爱惜自己的文具,那么就扩大这个细节,让孩子在爱惜文具的时候,也对自己的作业保持一个爱护的心态,认真写好作业。最后,和语文学科相结合,一定是把优点建立在学习兴趣上,只有对语文学习有兴趣,才能再谈其他的进步。
二、孩子的进步,取决于他对语文学习的态度。
有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是天赋异禀,这是家长没有办法来安排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任何语文学习上的进步,都取决于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也就是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对语文学习也应该是主动适应的。家长不能强迫孩子来学习,这是家长的一厢情愿。而这种家长式学习态度,是很难达到家长的要求水平的。家长只有端正好孩子对语文学习的态度,循循善诱,才能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家长帮助孩子做好小事,从基础补起。
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好就放弃了,这是很不好的。家长放弃了孩子的语文学习,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付出了精力后,孩子没有进步,语文学习能力依然比较差。家长觉得学习无望了,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实际是对自己的辅导经验和能力失去了信心。
家长不妨多一些耐心,从基础知识的补习做起,给孩子降低一些难度,不要总和学霸来对比学习。把基础知识点抓好,一步步巩固,那么孩子还有进步的机会。否则对于家长来说,只是一场无用的辅导过程。
孩子语文成绩差的原因:
语文成绩差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不够,这可能是由于缺乏词汇量、语法掌握不良、阅读速度太慢或者对文章结构和意图理解不够深刻等原因导致的。
1、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一些同学在语文课上不认真听课,虽然不睡觉、不讲话,但是精神游离在课堂之外;作业敷衍了事,不认真对待;相对于其他学科,对语文学科投入的时间过少。
2、语文积累贫乏,语文视野狭窄。对新知识的理解,是以原有的知识结构为背景的。一些同学在文学、文化、甚至语言方面的积累都过于贫乏,这就使他们很难顺利、准确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新知识的往往是对这些原有知识的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没有对原有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就无形中加大了他们对新知识理解的难度。
3、缺乏积极思考的意识和习惯。课堂上一些同学很少主动思考问题,即使是对于老师明确提出的问题,同学们也不愿意去思考,或者刚想了一会就放弃了。他们更愿意听老师来帮他们分析,更愿意记录老师总结好的答案,而不愿意去思考老师问的问题。
4、理解分析和概括表达的能力差。在课堂上当老师抛出一些问题以后,在老师的不断鼓励和提示之下,也有一些同学希望能够回答老师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太差,他们很少能理解题目的内涵,即便个别同学在头脑中似乎理解了一些,他们又找不到准确、流畅的语句把它们表达出来。
2024-01-27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