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总想着玩手机怎么办
450
-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在生活中的作用愈加重要。与此同时,通讯、娱乐功能强大的手机对孩子也有着绝对的诱惑力,许多孩子总是想方设法的拿到家长的手机。家长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不要强硬的阻止孩子,而是要选择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引导。
孩子总想着玩手机怎么办:
1、家长要严格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限制了孩子玩游戏的时间并制订了超时规则后,孩子就会为了避免被惩罚而自己控制玩手机的时间。久而久之,这种意识在孩子的内心形成习惯,孩子的自制力也就相应的得到提升,不会沉迷于手机。所以家长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是改变孩子总想玩手机习惯的重要方式。
2、家长要学会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学习的压力增加,孩子就会寻找发泄压力的方式,这时在家中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手机便成为了理想的选择。把孩子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和体验之中,孩子有限的注意力在手机上自然会相应减少,对手机的兴趣也就逐渐降低。因此,转移孩子注意力是避免孩子沉迷于手机的有效途径。
3、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榜样以身作则。
家长的榜样力量是避免孩子沉迷手机的理想途径。总而言之,想让孩子改掉玩手机的习惯,家长的引导格外重要。一味的阻止对于正在成长过程中的孩子起不到任何的积极作用,而良性的引导才能让孩子从内心不再对手机过于沉迷。
4、和孩子提出合理玩手机的要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直接上来剥夺手机,不能用学习当做限制玩手机的理由。有的家长说:每天作业那么多,学习任务重,你的任务就是认真学习,不能玩手机。孩子会因为突然被限制而产生反抗心理,家长还告诉TA是因为学习才不让玩的,孩子容易对学习产生厌恶。允许孩子玩手机,但是和孩子共同协商时间,每天可以玩多长时间。医生建议小学生每天不超过20分钟。
5、协商时间后要执行
当你和孩子协商好时间后,这就是规则,制定好规则后,要严格执行,当孩子跟你说再玩一会或者耍闹你就让步,孩子就会知道:“限定玩手机的时间”这条规则是可以被破坏的,这条规则在你家就不再存在了。规则的有效性是制定之后要坚决执行。
6、当孩子做到遵守规则时,及时鼓励、表扬
当孩子做到自己到点放下手机,家长要及时鼓励:很好、很棒,咱们说好玩半个小时你就自己关上手机了,说到做到,真棒!每次准时放下手机时都及时表扬、鼓励,时间长了,孩子会增加使用手机的掌控感,会让孩子学会自己做计划。
手机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一种了解外界的重要渠道,家长应当正视手机的价值和作用,让孩子在使用手机的同时促进身心的同步发展。
2024-01-24 查看全文 -
任何新生事物、高科技产品都是双刃剑,他带给我们生活便利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困扰,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手机也不例外,孩子可以用来看游戏,可以查询知识,增进智慧,也可以深陷其中,玩物丧志,失去学习的动力,为了玩手机不写作业的孩子有很多,一些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解决。
孩子总想玩手机不想写作业怎么办?
一、孩子间歇性地不爱写作业。
这种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学习是一个长期性过程,长久做同一件事可能会出现暂时性疲态,那么这种情况要引导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又能缓解疲态的活动,比如听音乐会、去博物馆看展览、看教育片等等,千万不能放任孩子在疲态时玩手机休闲,一旦尝到了手机甜头,就很难收手。而对于较小的孩子,某一时间段不爱写作业,可能要分析下孩子那段时间是不是学校有内容没有听懂,一定要及时帮孩子查缺补漏,让孩子又爱上写作业。
二、没兴趣。
有些学生不喜欢某一科目,别的作业能兴致勃勃地完成,一到这一科目的作业,就忍不住拿出手机打发时间,本质上这不属于手机瘾,属于偏科的表现,那么家长要和科任老师多沟通,从而一起引导孩子提升对该科目的兴趣,兴趣上来了,自然愿意完成该科目的作业,不会再想到用手机寄托厌倦。
三、懒惰不爱写。
大多数孩子是因为本身的惰性,不爱写作业,爱玩手机。毕竟写作业需要手脑并用,确实不如玩手机来得轻松舒服。这种情况家长首先要解决孩子的思想问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孩子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同时要有意识地帮助孩子提升自制力,拒绝诱惑,毕竟将来面对的诱惑更多。再者多培养孩子积极的兴趣爱好,比如说篮球、钢琴、绘画等等,有了充实的课余生活,就不会时刻眷恋手机。当然,作为家长,也要给孩子作一个好的表率,以身作则,不要手机不离手。
四、制定使用手机时间表。
陪同儿童一起制定一张属于他们自己的时间表,包括看手机的时长以及所要观看的节目,保障孩子能够及时把学校布置的作业完成,也可以根据时间表让孩子更好地去自律。行使自己使用手机权利的同时也会受到家长们正常的管束。
五、适当的给孩子制造学习障碍。
孩子们都喜欢反着干,基于这一点,妈妈们便可以想出一些办法了,比如妈妈们可以设置学习时间,规定孩子们在某个时间必须睡觉。假如这个时候的孩子们还没有完成学习任务,他们一定会对自己还没有完成的东西念念不忘,如此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六、提升孩子们在学习上的成就感。
如果一个人在某件事情上获得了成就感,并得到了赞扬,那么他们便会在这件事情上更加努力,尤其是渴望家长夸赞的小孩子,家长的夸赞往往会让孩子们更加热爱学习。不过这里所说的夸赞可不是直接进行口头上的夸赞,父母们应当在孩子们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之后进行夸赞以及适当的鼓励,这样孩子便会获得在学习上的成就感。
七、经常改变孩子的学习环境。
如果经常待在一个环境中工作学习,人们难免会产生厌倦以及懈怠感,小孩子尤其是如此,经常让他们在家里做作业,他们便会觉得这很无聊,这时父母们可以考虑换个地方让孩子写作业,比如父母们可以带孩子去图书馆、公园等地方,如此孩子就会产生新鲜感,学习效率则会更高。
2024-03-09 查看全文 -
如今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越来越多,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都有,这些孩子没有心思做正事,每天消极的度过,不仅荒废了学业,还耽误了青春时光,得不偿失。
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手机怎么办?
1、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
首先,我们需要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为什么孩子更愿意沉迷于手机而非学习呢?也许是因为学习让他们感到压力重重,或者是因为手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和娱乐方式。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心理状态,是改变他们行为的第一步。
2、建立合理的规则和限制
在孩子过度沉迷于手机的问题上,建立合理的规则和限制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份家庭规定,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场合。同时,我们也要以身作则,自己也要遵守这些规定。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能够向孩子传达出学习和沉迷手机之间的平衡的重要性。
3、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
在家里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基础。为孩子提供一个安静、明亮、整洁的学习空间,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专注。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资料和互动方式,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
4、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让孩子学习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学习。可以通过阅读、观看视频等方式,让孩子了解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引导他们深入学习。
5、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一个详细的学习计划,让孩子知道每天需要学习什么内容,以及需要花费多少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更有目标感和计划性,从而更容易投入学习。
6、奖励孩子的学习成果
当孩子取得好成绩时,要及时给予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口头表扬。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学习的成果和快乐,从而更加热爱学习。
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在学习上没有成就感
如果孩子从来没有体会过优秀的感觉,就很难形成学习的动力。当一个人曾经获得过荣誉,他就会在意别人的看法,也会在内心给自己定下标准,以达到“优秀”来要求自己。反之,孩子就容易逃脱到手机这个虚拟世界中寻求成就感。
2、缺失陪伴
每天都是自己一个人,爸妈没时间,兄弟姐妹又没有,只能对着手机求安慰。有话想找人倾诉却找不到合适的人,只能在网上找人倾诉。不然就只能自己积压在心里,这是很难受的,所以用手机的频次也就越来越多了。
3、没有信心
孩子在学校里得不到信心,学习遭到打击,社交遭到打击。这些打击让自己的信心备受伤害,慢慢的就丧失了自信,只能在网上玩游戏找回信心。而游戏的关卡一般都比较容易通过,会让孩子信心倍增,因此,孩子就将越来越多的时间放在了游戏上。
4、释放压力
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天天都需要面对课业压力,很多时候没能及时释放,让孩子对学习产生一些反感。回家之后,自然不再喜欢读书,而选择手机,因为手机里面的短视频,还有游戏,都具有很好的解压模式。不需要通过大脑思考就可以直接接收,这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依恋,这是他们解压的方式。
孩子不爱学总想着玩手机的后果:
1、影响视力
孩子长时间玩手机,屏幕光线对眼睛造成刺激,可能会对眼部健康造成影响。长时间近距离盯着手机屏幕,会使眼轴延长,进而造成视力下降,出现近视等问题。
2、影响学习成绩
沉迷于手机中,注意力容易分散,自制能力变差,手机中的内容吸引大部分关注,会造成上课不注意听讲,对学习成绩造成影响,导致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3、影响与他人交流
总是玩手机,会减少和他人交流沟通的时间,影响和父母之间的关系,语言锻炼时间变短,时间久了之后,情感、心理等也可能发生不正常改变。
4、影响思维模式
长时间玩手机会剥夺孩子和同龄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机会,经常使用手机沟通,会导致做其他事情只追求速度,而忽略准确性,极大程度的影响思考方式。
5、滋生孤独感和自卑感
很多孩子一心扑在手机上,寸步不离,过分关注手机上的内容,接触到和自己相差较远的东西,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孤独感和自卑感。
2024-01-15 查看全文 -
进入初中之后,有些孩子还没有完全收心,总想着再玩一段时间,加上手机本身的吸引力,很容易让孩子沉迷其中,作为家长应该积极的引导,从而改善孩子的玩手机的行为。
孩子初一总想玩手机怎么办?
1、正常地引导而不是抑制
孩子自身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所以需要成年人来进行适度地指导,许多家长认为干脆没收、或完全不让孩子接触到手机,但这种强制的手段是非常错误的,反而激起了孩子的逆反心理,虽然从父母那接触不到手机,他可以从同学那借到手机,这样反而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2、转移孩子注意
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多带孩子出门运动,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世界。也可以带孩子出门旅游,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对自然和世界产生好奇。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能够被激发,他就会认识到真实世界比虚拟世界有趣的多了,从而渐渐摆脱手机的影响。
3、督促孩子日常生活
鼓励孩子规律地进行户外活动、进行一些体育锻炼,参与学校和社会团体的活动,充实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做好生活安排,让孩子不会因为过度沉迷手机而错过其他的有意义的事情。
4、家长要做出表率
如果家中孩子沉迷手机,家长更要给孩子做出表率,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同时自己的言行举止都会深刻影响孩子。如果孩子沉迷手机,家长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自己平时手机玩的太多从而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了好奇,所以家长要减少在孩子面前用手机玩游戏。但家长也要认识到手机不只是拿来玩游戏的,要有方法的对孩子做出引导。
孩子初一总想玩手机的原因:
1、孩子生活单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状态是宅:足不出户待在家。孩子足不出户,甚至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乖的表现。当孩子长期处在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时,必然会被手机各种诱惑填满。
2、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有一对“手机控”的父母,那多半孩子沉迷于手机,手机不离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3、手机本身的吸引力
手机因为自身具有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内容广泛等特点,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很多成人也对它爱不释手。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成年人身边也有一个时刻监督我们是不是在看手机的“监督员”,每当我们看手机超时的时候,他就会发出批评或警告的信号,或许我们每天被警告的次数不见得比孩子少。
哪些孩子容易玩手机?
1、父母陪伴少的孩子
因为没有时间陪孩子,许多父母都会习惯性地把手机当成“哄娃利器”。于是,一来二去的,手机就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朋友”。刷短视频、玩手游……孩子会渐渐发现,手机里的世界很精彩。如果不及时调整,孩子就会一直沉迷下去。
2、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
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会感觉学习很困难,在学习上找不到优越感,也不受老师的重视,就容易自暴自弃,自然就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地方,比如玩手机。
3、学习压力太大的孩子
有的孩子爱刷手机,是因为学习压力太大了。有调查研究,学习负担很重的孩子,喜欢刷短视频的比例在70%左右,而学习负担不重的还自己,刷短视频的比例在44%左右,相差了二十多个百分点。可见,学习压力太大,也是孩子爱上刷短视频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4-05-19 查看全文 -
现在随着互联网时代,网络内容渗透现实生活成为未成年人成长需要面临的问题,孩子在享受愉悦便利的同时,也面临着视力下降、网络依赖与受到不良信息侵蚀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家长需要辩证的看待,才能教育好孩子。
初中孩子总是偷偷看玩手机怎么办?
1、家长要以身作则
在孩子玩手机时,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自己不要只顾玩手机,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否则让孩子认为手机上有许多吸引人的东西,他们好奇心强,忍不住拿你的手机玩,时间长了玩起来就会痴迷。家长一定不要给孩子买手机,这个年龄的孩子充满着好奇心和玩心,一旦沉迷,想戒就难上加难了。
2、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既然孩子已经对玩手机沉迷了,作为家长就要有相应的手段给予制止。此时,如果让孩子继续玩下去,显然是错误的,这样只会加重孩子对手机的依赖。但是如果强行制止,也不可取,因为孩子必然会激烈的反抗。
3、懂得拒绝孩子
孩子虽小,但是也懂得接受父母所灌输、教育的道理。所以,父母可以适时的对孩子讲讲道理。当孩子提出要玩手机时,家长不要立马严词拒绝,可以先跟孩子讲讲玩手机的害处。让孩子明白,其实手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也有许多的坏处。比如会造成近视,戴眼镜,眼睛不舒服等,让孩子感受到“害怕”。如此一来,孩子自然不敢常提玩手机一事。
4、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在孩子面前尽量避免玩手机,就算工作需要用到手机的时候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玩;与孩子一起学习,当孩子有不会的问题时与孩子一起探讨,帮助孩子自己找到最佳解决问题的思路,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
5、强调规则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都会求家长给他们买手机,家长要了解清楚手机是否用作正确用途,要和孩子强调使用规则,比如方便联系,找学习资料等等,同时也强调使用时间,规定如果超出使用时长或者沉迷于手机游戏,将会被没收。
6、不要让孩子的生活过于单调
很多时候,父母因为工作太忙,根本就没多少时间管孩子,小孩的娱乐活动少了,自然很有可能就会喜欢玩游戏了。觉得这是打发时间的神器,可是玩的太多太沉迷,对小孩而言并非好事。所以作为家长,应该及早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这样孩子的注意力就会转移了。
初中孩子总是偷偷看玩手机的表现:
1、控制力会下降
孩子通常控制力下降。如果父母强行不让他们玩手机和游戏,他们可能会有一些不良表现。
2、对其他事情丧失兴趣
如果一个孩子过去很喜欢踢足球、与小伙伴们一起玩或者喜欢爬树,现在却对诸如此类的事情丧失兴趣,而只喜欢花上几个小时玩手机和游戏,说明孩子可能已经对手机和游戏沉迷了。
3、产生耐受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网会产生耐受性。最初,孩子可能玩10分钟就满足了,之后却需要越来越长的时间时,说明孩子可能已经对手机和游戏沉迷了。
初中孩子总是偷偷看玩手机的影响:
1、阻碍身体发育
孩子频繁玩手机,大量的电磁辐射对生长发育不利。另外,小孩经常玩手机,活动少了,容易引起身体发育推迟、运动功能低下、长不高等。长时间握着手机,手部保持同一姿势,也会影响手指的发育。如果小孩喜欢低头玩游戏,对颈椎伤害也很大,容易导致脊椎变形。
2、有盲目攀比的心理
孩子还小,有强烈的攀比心,当自己没有手机或手机没有其他同学的手机好时,他就会求家长给自己换手机,如果家长不同意,可能会偷家里的钱,甚至偷别人的钱来给自己买手机。
3、引起视力下降
孩子频繁玩手机对视力影响尤为明显。有数据显示,小孩连续玩手机20分钟,平均每分钟眨眼7.67次,视力平均下降到43.8度,接近近视状态。另外,泪膜破裂时间平均为5.3秒,而正常值是15-45秒,如果少于10秒,就会出现严重后果。
2024-05-17 查看全文 -
我们大人几乎手机都不离手,孩子不免会受到影响,帮助孩子脱离手机诱惑的方法有多种多样,采取正面的教育方法,让孩子不沉迷手机,合理使用手机。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解决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
孩子总玩手机怎么办?
1、合作解决
告诉孩子什么事情都要有个度,过度玩手机会让你做不了值得住,控制不住自己,还会伤害眼睛。那么我们可以对玩手机有一个规定,让孩子参与规定,规定玩手机的时间,时间快到了,家长要提前提醒孩子,如果时间到了,孩子还是不愿意关手机,我们就要“温和但坚定”地拿走手机。
2、家长要做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能力相当强,家长如果天天玩手机,孩子肯定也乐此不疲,孩子需要高质量的陪伴。试想孩子在做作业,而家长在一边刷着手机屏幕,那么,孩子还有心思写作业吗?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放下手机,拿本书看,或者在孩子写完作业之后一起亲自阅读,让孩子从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对于以后的做人和学习都是受益匪浅的。
3、引导孩子正确上网,趋利避害
平常时,父母要多余孩子进行交流沟通,面对面的向孩子讲述经常玩手机以及养成手机瘾,对自身学习对自身身心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及危害,帮助孩子清醒地认识到改掉玩手机坏毛病的必要性,从而打牢改正基础。
孩子总玩手机的原因:
1、自控能力不足
孩子其实明白父母讲的那些道理,他们也想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但是由于自己的自控力不足,往往会造成沉迷其中的局面,孩子努力过后发现并没有用,于是就放弃挣扎,放任自己沉迷在游戏当中,导致越陷越深。
2、纵容和溺爱
很多父母想对孩子好,把最好的都留给孩子,以致过度的纵容孩子,孩子喜欢什么就给他买什么,甚至很多父母为了耳光清净,直接把手机丢给孩子,啥也不管了。
3、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孩子总玩手机的危害:
一、影响视力:手机屏幕对孩子的眼睛产生很大的压力,容易导致近视。
二、影响学习:手机上的游戏和社交软件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导致学习效率下降。
三、导致孩子的睡眠障碍:因为如果经常玩手机,明亮的手机画面会影响孩子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孩子的睡眠。
四、身体发育问题:长期久坐玩手机可能导致缺乏运动,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
五、社交能力受损:过度沉迷于手机可能使孩子缺乏与他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社交能力受到影响。
六、心理健康问题:过度使用手机可能增加孩子焦虑、紧张和社交隔离等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
2024-05-16 查看全文 -
父母应该多关注和理解孩子,随时注意到孩子的变化,尽量给予孩子陪伴,少唠叨训斥孩子。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并多给孩子寻找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做,让他的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孩子总偷偷玩手机怎么办?
1、建立规则、与孩子沟通
制定使用手机的规则,并且在规则中明确说明手机使用的时间和限制,以及手机上允许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内容。
沟通、和孩子坦诚地交谈,询问他们为什么会偷玩手机,听取他们的想法和感受。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你的担心和担忧,以及这个行为的后果。
2、限制使用
你可以考虑暂时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直到孩子能够遵守规则并展示出负责任的行为。同时,可以对手机上的某些应用程序进行限制,以确保孩子不会访问不良内容。
3、帮孩子改变习惯
如果你的孩子现在已经沉迷手机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改变孩子玩手机的习惯,换句话说就是严格规定孩子合理地玩手机,比如一天只能玩一小时或者半小时,周末可以多一小时,而且玩游戏不能超过一小时,通过这种规则帮助孩子改掉长时间玩手机的习惯。
4、找到能替代电子产品的活动
实际上,孩子主要是因为手机上面的内容让孩子非常感兴趣,孩子才会一直着迷。因此,家长想要让孩子戒掉手机,不妨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
比如,让孩子学习画画、弹琴等,这些都需要长久地练习,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或者带孩子爬山、跑步等等,与孩子一起锻炼身体还是非常不错的,还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
5、家长要以身作则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若家长沉迷于手机,孩子就会吸收这种负能量。多关注和关心孩子。孩子喜欢玩手机主要是自己没有得到家长的关注,那么家长一定要适时的反省自己,和孩子在一起的就全心全意的用心的交流,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孩子总偷偷玩手机的危害:
1、影响孩子的视力
现今,近视越来越趋向低龄化,除了父母遗传,更多是因为长期看电视、玩手机造成的。18岁前的孩子身体机能还未发育成熟,眼睛晶状体还未定型,长时间地盯着电视画面使用眼睛会使孩子的睫状肌一直处于收缩状态,加上现在的孩子不喜欢户外运动,更减少了眼睛放松的机会,最终导致视力下降。
2、身体方面
长期玩手机会造成视觉疲劳、眼睛疲劳,可造成头疼、近视,对眼睛有影响;长期坐着或者躺着玩手机,姿势并不好,会造成骨骼发育畸形,影响颈椎发育、脊柱发育,对身体不好。
孩子总偷偷玩手机的原因:
1、生活很单调,每天重复着一件事,上学的每天从六点多学到下午五点多,晚上还有父母布置的课外作业,一点自由空间都没有,他身体的能量得不到释放,手机只是个导火索。
2、猎奇心理。不用说孩子了,看看我们自己的知识焦虑,我们每天都忍不住要去翻翻手机里的八卦新闻,各种知识,视频、小说,虚拟世界对我们有太多吸引力了。
3、逃避现实。学习的压力、竞争、挫败感,加上父母的指责、讲道理和唠叨,让孩子无处可逃,手机是最好的逃避空间。
2024-05-06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