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不爱收拾自己的房间怎么办

孩子不爱收拾自己的房间怎么办

1115

  •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优秀,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时代,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现在的孩子们将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将会面对很大的竞争。然而,在生活中家长会发现:孩子比较胆小,羞于表达自己,怕与陌生人接触等现象。那么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不爱表现自己怎么办家长心得:

    1、给予孩子更多的耐心

    面对性格内向的孩子,爸妈应当给予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对于孩子的畏缩行为,家长也要尽量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做出太强烈的反应。对孩子提要求时注意循序渐进,不要对孩子一下子提出过高的要求。

    2、增长孩子的见识

    父母应有意识地扩大孩子的接触面,让孩子经常面对陌生的人与环境,逐渐减轻不安心理。随着见识的增长,孩子面对别人的目光时,便会多几分坦然,也更勇于表现自己。

    3、利用特长增强信心

    父母注意挖掘、培养孩子的特长。当孩子通过自我表现获得赞美,体会到被肯定的喜悦时,自信心便会随之增强。而自信心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使孩子勇于表现自己。

    4、克服孩子的恐惧情绪

    恐惧情绪越重,孩子就越不爱表达自我,自然会怯场。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对某一挑战时,在保护的范围内直接解释事件本身,尽量不要加以评判事件的结果。

    5、给孩子适当的鼓励

    家长在遇到孩子不愿意展示自己的时候,不要强势的要求孩子展示,甚至对拒绝展示的孩子做出批评、讽刺的行为,而是要找到合适的时机去鼓励孩子。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的作品表现出好奇,让孩子感到与爸爸妈妈讨论自己的学习经历是有意思的事情;对孩子学习的成果表示肯定,看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努力、克服困难时的勇气等,而不是仅仅看到孩子展示的行为和结果。

    6、看到孩子的情绪需求

    孩子不愿意展示自己,可能是因为以前的“展示”经历给孩子带来过不好的感受。比如做作业错了被家长批评,画画被说不好看等等。此时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拒绝背后实际上是负面的情绪体验,可以帮助孩子澄清他在此时的情绪,询问孩子“你是不是担心爸爸妈妈看了会挑错啊?”,引导孩子思考情绪发生的原因,正确地理解自己拒绝展示行为背后的动机,将现在的展示行为和以前的不愉快经历区分开,增强孩子对情绪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7、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家长要多创造可以让孩子表现自己的条件,带孩子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就是不错的方式。集体活动需要孩子们协同作战,在轻松快乐的活动氛围里,孩子的情绪会被身边的同学感染,一步步突破自己,使他们勇于在团体面前发表自己的观点。当孩子慢慢适应了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实则也是帮助孩子慢慢找回信心。

    8、对孩子做好心理预设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家长也要做好孩子的心理预设。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老师每提一个问题,都会有很多双小手同时举起。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明白,如果老师没有叫到他,那都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要丧气。家长应该不断鼓励孩子,只要他能勇于举手回答问题,他就是最棒的。对孩子做好心理预设,有助于帮助孩子始终保持积极回答问题的状态。

    2024-05-08 查看全文
  • 善于表达想法的人通常更有主见,在团队中也往往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这样的孩子思维活跃,更容易发展成人才。因此,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变得主动,想让他们多去表达想法。但有些孩子却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表现自我。

    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1、家里人用温和的方式说话。

    其实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表达自己,与害羞有着非常大的原因。如果我们觉得周围的人非常和气,而且这些人正在谈论比较有情绪的话题,并不怎么在意孩子的存在的话,那害羞的孩子会被这个话题吸引,渐渐变得放松,靠近周围的人。这个时候就已经可以跟我们的孩子交流了,因为交流的渠道已经打开了,这种环境下是最容易走进孩子内心的。

    2、父母可以经常和孩子聊天和争辩。

    让孩子介绍他们在学校的朋友,或者对电视剧里的某些角色评价一下,这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鼓励孩子们参加演讲兴趣小组,更系统的教孩子们如何表达自己。

    3、孩子说话的过程中,我们不要插话。

    哪怕再怎么不认可都不建议插话。我在咨询室的时候看到一些胆小的孩子,经常都不怎么表达,一旦说了一句话,他的父母可能会说上二十句。明显,这不是沟通,这是父母在教书。这个其实是很打击孩子继续表达的欲望的。

    4、正面的鼓励。

    给孩子信心和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说“不表达出来,憋在心里多难受了,说了就可能实现,千万不要自己先否定自己,即使没有实现,至少说出来之后心里会轻松愉悦一点吧”。

    5、接受有缺憾的自身。

    别忘记告知孩子,一定要接纳自己,就算有缺憾也没有关系。 一直自我否定,非常容易严厉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比不上先接受和毫无疑问。 父母要鼓励,让孩子先学好自我剖析和深入了解。

    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对孩子教育的问题。

    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严,经常指责和限制孩子;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或少言寡语,与孩子交流过少或缺乏交流,使孩子一生下来就生活在很寂静的环境中,而延迟了说话时间;家庭环境不和睦或者许多事情由父母包办代替,使孩子得不到锻炼。

    2、孩子心理原因所导致。

    由于孩子刚开始说话语音口齿不清,常把一些字、词说错或说得含糊不清,引起大人的笑话,牵制了孩子惧怕说话的心理。

    3、孩子不喜欢表达。

    孩子不爱说话,很多是由于不喜欢表达,尤其是性格内向、容易害羞或者性格孤僻的孩子。当爸爸妈妈不爱说话时,孩子得不到语言环境的刺激,没有说话的模仿对象,也就变得不爱说话。

    2024-04-20 查看全文
  • 表达情绪并不是一种天赋,而是一种能力。善于表达情绪的人往往心理更健康,性格也更加活泼开朗,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很少陷入到偏激冲动的状态中。家长想要培养孩子表达情绪的能力,更应该尽早抓起,从日常细节中训练孩子。

    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1、理解但不纵容。

    家长要平心静气地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表示理解孩子发脾气的出发点。同时要将孩子放在平等的位置帮助其分析事情的利弊,教会孩子如何多角度看待问题。不要纵容孩子随意乱发脾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2、关注但不溺爱。

    孩子情绪发生变化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具体情况,比如看孩子是否采取某些暴力的行为或者过激的行为等,但是不能溺爱孩子。要及时和孩子进行语言交流以及身体上的安慰,但是不能一味地满足孩子不当的要求,否则会造成孩子情绪变化更加剧烈。

    3、教孩子合理表达情绪。

    我们上面讲到,孩子有委屈、伤心、难过的情绪需要释放出来。但是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你想要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一定要用合理的方式,而不是打人这种暴力的方式。平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多看些情绪管理方面的绘本,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去表达情绪。

    4、允许孩子发脾气。

    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的不同情绪,有负面的情绪就需要释放出来。我们大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不也会流泪吗?所以说,家长要接受孩子有脾气这件事,同时也要接纳孩子发脾气。然后去找孩子生气、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是不舒服、想寻求关注还是没有被理解。

    5、做和蔼可亲的父母。

    当孩子对父母说话或者做出一些举动的时候,父母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和蔼可亲的状态,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表情和举动。即使是你不明白孩子他想说什么,也要全神贯注的听孩子说。如果是自己手头上正好在做着工作,也要用声音和孩子进行沟通。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关心,他也会更乐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6、父母要从自己做起。

    经常有一些父母会说,今天的心情非常不爽,那么这个不爽是什么呢?是愤怒?是委屈?是嫉妒?或者是忧伤?我们只有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什么的时候,才能知道如何去表达情绪,才能教孩子学会宣泄情绪。只有父母自己对情绪有了清楚的认识才会顺理成章帮助孩子去宣泄情绪,父母做好情绪管理能力的榜样。

    7、转移但不逃避。

    可以让孩子试着转移注意力,比如听一些舒缓的音乐、进行深呼吸等。等孩子情绪好转后,再给孩子讲乱发脾气会造成的不利后果,让孩子学会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而不是逃避问题、乱发脾气。

    2024-04-20 查看全文
  • 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良好习惯,不仅能让父母更轻松,也能让孩子更优秀。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是不爱收拾甚至拒绝收拾玩具的,此时就需要父母用恰当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孩子不爱收拾玩具怎么办?

    1、不要给孩子收捡玩具。

    不给孩子捡玩具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养成收拾玩具的习惯。如玩其扔得到处都是,家长可以提醒孩子别忘了把玩具收拾好。如果孩子不听,可以执行你和孩子间建立的协议,没收他的玩具。不管孩子收拾得多慢,都要让他自己做。家长可以在一旁提醒,加快孩子收拾的速度。

    2、准备一个固定的放玩具的容器。

    存放玩具的容器可以是一个大盒子、大筐子,或者孩子完全够得着的玩具柜。装玩具的容器开口最好比较大,这样孩子每次找玩具的时候,不至于要把所有的玩具都倒出来。家长一定要让孩子看见装玩具的容器放在哪里。然后明确地告诉孩子。

    玩具要统统放在这里面。存放玩具的容器要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如果经常变换地方,孩子很难把玩具和存放玩具的东西紧密地联系起来,记不住玩具只能从这里拿,而且必须放回这个地方去。

    3、用游戏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孩子天性都是爱玩的,把收拾玩具变成一种游戏,那么孩子便会积极地参与其中。比如,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将积木投入收纳箱里,看谁投得准,或和孩子一起比赛看谁收拾得更快等。这样的亲子游戏既增进了亲子感情,也顺便将玩具收拾好了。

    4、事后表扬。

    孩子刚开始收拾玩具的时候,肯定不知道应该怎么收拾,也没有这种意识,因此家长必须指导孩子,给他做示范。更可以和他一起收拾,每当孩子把玩具收拾完毕了,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他。比如说,今天你把玩具收拾得很干净这样的话,表扬要具体到孩子所做的事。这样就能够帮助孩子逐渐养成自己收拾玩具的习惯。

    孩子收拾玩具的好处有哪些?

    1、 孩子更独立,父母更轻松

    引导孩子形成主动收拾玩具的习惯会使孩子爱护自己的物品并学会将其归类,一方面直接减轻了父母的育儿负担,使家庭环境更舒适;另一方面,从小形成的好习惯也能让孩子上学后更独立。

    2、 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收拾玩具的过程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动手的美好,从而利于提高自主性、条理性;收拾的结果也能让孩子感受到秩序的美妙,更利于孩子秩序感的形成。

    2024-03-10 查看全文
  • 孩子不敢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内心深处存在自卑。而这种自卑又加剧了孩子的自我封闭,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怎么办?

    1、父母先敢于表达自己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孩子通过观察父母,就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父母说话的方式、做事的方式。所以,父母自身的行为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自己能大声表达、主动表达,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引导。

    2、引导并倾听孩子表达心声

    走进孩子的内心要从倾听和理解孩子的心声开始,尤其是那些让孩子与我们产生距离与隔阂的心声。比如,“宝贝,妈妈也是第一次做家长,很多地方做的也不一定全对,你说说,你觉得妈妈哪些地方做得比较好,哪些地方是有待改善的?”或者说“你觉得爸爸妈妈做过的最让你感动的事情是什么?做过的最让你伤心和难的事情是什么?”总之,当孩子能够跟我们倾诉心声,那么,我们与孩子的心理距离就会更近一步。

    3、建立一项共同的亲子爱好

    陪伴不只是待在一起,而是要共同完成一件孩子喜欢做的事,并且是非常认真和专注地陪孩子完成。因为在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时,孩子的心是比较容易打开的。所以,我们要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至少要与孩子建立一项共同的爱好和娱乐活动。

    4、创造丰富的生活环境

    对环境的陌生感也是孩子不敢表达的重要原因。所以父母不妨多带孩子去不同的场合,见不同的朋友,让孩子逐渐走出家庭,熟悉周围不同的环境。可以先从小范围的朋友圈开始,再逐渐过渡到大一点儿的范围,逐步降低孩子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孩子不敢表达自己,会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1.因害怕被拒绝,所以更加被动

    有孩子会将被拒绝的经历与自己的身份联系起来,从而创造出“我不受欢迎”的反面情绪。心理学称之为“内在归因”。然而,这些孩子往往伴随着这种明显的自卑倾向,他们特别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认可,一旦被别人的拒绝的话,他们就会感觉到非常痛苦,所以他们会无意识的避免这种情况。也正是因为不敢说出内心的想法,他们渐渐的开始不爱说话了。

    2.变得敏感了,同理心也变强了

    同理心是我们与他人同理心的能力,而有孩子太敏感,同理心太强。当孩子想要表达自己内心想法的时候,他们总会这样问自己有:“如果别人这样直接的表达出心里的想法,我也会感觉到很不舒服,所以我不应该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限制自己的表达,一旦遇到某些事情就会变得特别敏感,整个人的心理素质会直线下滑。

    3.恐惧感让孩子丧失一切

    这是出于成长期间的心理问题,当一些孩子向父母求助时,他们会被父母无情的拒绝,甚至是被惩罚。这段痛苦的经历给他留下了严重的心理创伤。为了避免伤害,他们会把真实的想法藏在心里,今后都不会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尽管未来的道路有多么艰辛,都要一个人应对。所以他们的生活会变得特别无助,甚至会特别沧桑。

    2024-02-12 查看全文
  •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完美的,乖巧懂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的行为却常常与父母的希望背道而驰,绝大部分的孩子,无法很好地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控制好自己的脾气。稍有不顺,就会又哭又闹,甚至大发雷霆。情绪管理的失控让父母总是感到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正确应对。

    孩子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怎么办?

    1、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能够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我们要在日常中教会孩子认识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我们经常会有意识地跟孩子共情,其实,共情的一个功能就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时的具体感觉。需要提醒的是,有时当孩子很生气时,他会对这种情绪识别也很反感,完全不听。我们可以先让他自己冷静下来,等孩子平静后,再回过头来跟他聊聊刚才的感受。只有孩子识别出的情绪越多,他才能清晰地表达出来,而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处理情绪的开端。能表达,他才能沟通,才能想办法。有时,只需表达出来,情绪就解决了。

    2、接受孩子的消极情绪,对于孩子的消极情绪,我们不要去否认、压制、贬低、怀疑,不要说“这有什么可怕的”“你不应该感到失望”“你没有理由生气”等等,而是要帮助孩子去接受、识别,然后再教他们处理办法。教给孩子管理消极情绪的前提是,我们自己要能从容去对待。

    3、给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机会,孩子发脾气,我们本能地想救火。如果能尽量给孩子多一些机会,让他感受、识别,同时自己学习平复下来。这样当他自己能够平复一次时,他的情绪控制能力就会得到了一次锻炼。

    孩子不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原因:

    1、心智发育不成熟

    孩子还在不断地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中,无论是身体的生长,还是心智的成长。他们对于很多事情的判断,还缺乏基本的能力,也还没有掌握足够的技巧。从根本上而言,孩子还是一个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小家伙。他们不会过多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对于他人或者环境的影响,只要他们觉得需要宣泄自己的情绪,就会毫无掩饰地表露出来。相较于他们的理性思维而言,感性思维总是占据着上风,所以,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这是孩子本性的自然流露而已。

    2、感到被忽视

    孩子总是脆弱的,这是身体条件的限制所决定的,技能的不足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所以,他们经常需要得到父母的安慰和保护。他们也会用各种方法去表达这种诉求,只是有些表达的方式相对隐晦,而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围着孩子转悠,当孩子感觉被忽视的时候,他们心理承受能力就会降低。如果一而再再而三的诉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很容易管不住情绪的闸门,让泪水喷涌而出。

    2024-02-11 查看全文
  • 这句话相信很多家长都不会陌生,很多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会因为不喜欢某一位老师而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心态。这时候要先控制住自己想法 ,认真倾听孩子的想法,站在他们的角度去理解背后的原因,引导孩子用事实说话,尝试全面的分析和认识这位老师和自己。

    孩子不喜欢自己的老师怎么办?

    1、倾听孩子,探询孩子的真实想法

    当孩子跟你说不喜欢某位老师的时候,先不要急于的去否定孩子,而是跟孩子站在统一战线,去倾听孩子为什么不喜欢老师。让孩子接受他“不喜欢”的老师前,关键就在于家长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成为他心目中真正的朋友,那么再讨论任何问题就容易得多了。只有当孩子愿意和你去交流,家长才有机深入了解孩子不喜欢老师的原因,找准原因后帮助孩子缓解这种“不喜欢”的情绪,与老师和孩子都进行良好的沟通。

    2、共情孩子,肯定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说出自己不喜欢老师的原因后,作为家长一方面要帮孩子想解决办法,一方面要肯定孩子的感受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帮助孩子调整心态。就像我们大人在工作单位会不喜欢某位领导,但是我们也不能单纯的因为这个原因就去辞职,而是要不断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不同的环境。

    3、引导孩子分析讨论老师的优缺点

    顺着孩子不喜欢老师的话匣子,我们可以往深处引导启发式地问下去,逐步引导孩子全面地评价老师。比如,孩子向你抱怨,他不喜欢这位老师一直凶巴巴的,甚至开口骂学生。家长可以借机跟孩子有一个比较深入的讨论,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有优缺点,可以一起来分析分析这位老师的优点和缺点,让孩子正确认识遇到的事情,让他放下心里的负面情绪。

    4、巧妙地维护老师的形象

    家长作为老师和孩子之间的一个桥梁,还是需要花心思维护他们的关系的。想让孩子对老师的印象有所改观,有时候得用点巧劲儿。完全可以编一些稍微合理的故事,跟孩子说:“你们老师说你这个学期虽然成绩不太理想,不过上课的时候比上学期认真多了。还说你其实挺聪明,就是有些时候比较皮。”这样一来,孩子对老师的印象可能就会有一些改观。

    5、多方了解事情的原委,摆明态度,进行正面引导

    一般情况下,学生是不会产生对一个老师不喜欢感受的,他充其量是不怎么认同或者无所谓罢了。真到了厌恶、不喜欢,背后必然有原因。作为父母,在知晓孩子的这个情况后,需要心平气和的了解事情的原委,而且是多方了解,不能局限于孩子的说法。可以先和班主任沟通,在班主任处求证,当然如果孩子不喜欢的正好就是班主任,家长最好到学校和班主任面对面交流,委婉的提出问题;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和孩子关系要好的同班同学那里了解情况。

    学生讨厌老师的心理怎么疏导?

    1、正向引导孩子

    家长要对孩子出现的这个问题,正面的引导。告诉孩子老师也是正常人,和我们没有什么区别,他只是会教会你很多东西,老师也可能不是特别完美的,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孩子。一定不要顺从孩子,孩子说什么是什么这样对于孩子教育问题有一定的影响。

    2、及时与老师沟通

    如果孩子不喜欢自己的老师,家长要和老师多沟通,多了解老师的长处,用这样的方法开导自己的孩子,同时要和老师沟通,要老师多关注一些自己的孩子都作出表扬,这样孩子很快就有所改变。

    3、多与孩子沟通,进行了解

    家长千万不要见孩子抱怨老师不好,就迎合孩子,说老师确实不公平之类的话,也不要怒发冲冠地去找老师理论。家长可以先安慰孩子,然后鼓励孩子多与老师接触,比如,遇到不懂的问题向老师请教,遵守班级纪律,团结同学等。当然,家长也可以向老师表达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情,让老师平时多关心、鼓励孩子,多叫孩子起来发言。

    4、反向激励孩子

    最体现家长智慧的一点就是反向激励。可以告诉孩子你越讨厌这个老师,就越要在这门课上超过老师,而不是让讨厌的老师影响了你的成绩。孩子的成绩上去了,老师的关注也会随之增加,孩子的负面情绪也会逐渐消解。

    2024-02-0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