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依赖性强要怎么培养

孩子依赖性强要怎么培养

372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之所以会出现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的情况,大多数时候是因为,妈妈缺席了孩子自小以来的成长,一直以来都是奶奶陪伴孩子,孩子自然和奶奶更亲。这样的情况多出现在“隔代教育”的家庭当中,最近也受到了许多父母的关注。

    孩子依赖奶奶不要妈妈怎么办

    1、经常陪着睡觉,能与孩子更亲近

    对宝宝来说最好的选择是从小跟着妈妈睡。宝宝出生后在妈妈周围能感觉到胎儿时期熟悉的气息,这能帮助孩子重新获得安全感。

    尤其是在晚上睡觉,是心理防线最低的时候,在妈妈身边能够充分消除宝宝内心的不安与恐惧。

    反之,比如小娟的女儿在奶奶的长时间陪伴下,不管是体感还是体味,宝宝最熟悉的已经发生变化,她的安全感已经转移到了老人家身上,并产生了依赖,自然在宝宝心中的排序就会升高。

    2、陪孩子好好玩耍,也可以更好地亲近孩子

    小娟后来问过小姑子,为什么女儿从小都和她很亲近。小姑子不假思索地问答:“每次见到她,我就切换到小朋友模式,陪她玩,我们一起都玩得很开心呀!”

    随着感官功能逐渐发展,宝宝对周围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小小年纪的他们变得好动,通过“玩”来认识这个世界,也在玩的过程中长大,玩就是他们最大的生活主题。

    经常跟孩子一起玩,把孩子当成朋友相处,会增加孩子跟自己的共同语言,让孩子感觉到彼此之间有共同的爱好,当然孩子容易记住自己,跟自己更亲昵了。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无论是大人还是幼儿,我们的心中有杆秤:高质量的陪伴,是培养感情的重要一环。

    3、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判断

    “孩子不要妈妈”不是犯错,妈妈不应该责备孩子,更不要打骂孩子。

    威逼利诱也不是好办法,“你不要妈妈,妈妈就去做别的小孩的妈妈”、“快说要妈妈,妈妈这里有好吃的”。这么一来,你和孩子之间就只剩下算计与交易。

    更别情感绑架,“妈妈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还这么讨厌妈妈,你对得起妈妈吗?”负罪感强烈的孩子将来更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

    朋友芬芬家的小孩圆圆属于“没有礼貌”且“慢热”型,但芬芬从没有责备孩子一次几个朋友带小孩出游,芬芬也把圆圆带出来了,当别人家的小孩都纷纷嘴甜得叫“叔叔阿姨”的时候,圆圆叫了其他人,唯独没有叫于莉,一时场面尴尬。

    于莉使劲浑身解数讨好圆圆,她就是不叫人。

    直到最后告别的时候,她才甜甜地叫了句“于阿姨”。

    后来,我们才弄清楚, 圆圆讨厌大声说话的人,因为在她看来说话声音大就是不友好,而于莉恰巧是我们这几个朋友里说话属于“炮仗”型—又响又快。

    后来,我问芬芬:“圆圆这样,你也能忍住不管管?你是怎样做到淡定的啊?”

    芬芬很骄傲地说:“当妈的啊,得惊喜孩子有自己的主见与判断,圆圆这样做,说明她在观察和思考,我不仅淡定我还开心”。

    是啊,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什么都要臣服于你的权威,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情绪和判断。

    当他情绪反映强烈的时候,那就让他和他想要的人在一起吧。

    也许是因为当妈的最近比较严格,也许是因为和奶奶在一起意味着可以多玩一会儿再睡觉,也许是因为爸爸更有趣,能和他一起“疯”。

    当他感觉更好的时候,他会成长得更好。

    那么孩子跟老人生活,到底会影响孩子哪些方面呢?

    1、独立性差。

    说到独立性的培养,家长必须要让孩子们自己的事情亲自动手,甚至还要让孩子帮助家长做一些事情,然而老人带孩子,多半会给孩子打理好一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们习惯了这种生活,到了幼儿园以后,他们会缺乏动手能力,根本没有独立性可言!

    2、孩子容易缺乏安全感。

    父母经常不在身边,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加上爷爷奶奶对孩子的过度溺爱,会让孩子过度依赖,当爷爷奶奶突然不在身边的时候,会让孩子产生焦虑的心理,很容易缺乏安全感,因此就会出现焦虑不安,大哭大闹的现象,对孩子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不利的。

    3、体质变弱,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

    大家都知道,孩子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才有利于身体的正常发育,不管是身高、身体素质、还有抵抗能力,都跟充足的睡眠有一定的关系,然而老人的睡眠时间却很短,孩子长期跟着老人就会和老人养成一样的作息规律,很难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久而久之,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发育。

    那么,隔代教育真的没有办法解决吗?

    答案是:并不。

    首先,寻找合适的平衡点。

    祖辈在养育宝宝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父辈也是如此,要权衡自由与规则之间的界限,不能给了自由而缺乏规则。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宝宝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宝宝更多的不安全感。此外,祖辈和父辈之间很容易争抢宝宝的爱,出现亲子嫉妒的现象。宝宝本质上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因此,无论祖辈还是父辈都要冷静地看待宝宝,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有更多的机会尽可能多接触家庭里其他的成员,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家庭教育的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

    其次,承担必要的责任。

    年轻父母不管多忙都要尽量多抽时间与宝宝在一起,不要以忙为借口,把对宝宝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如果父母长期忽视宝宝渴望跟父母在一起的这种心理需求,他的心理健康就会受到影响,比如,宝宝可能变得非常缺乏安全感,对周围环境和人群缺乏信任,并且,为了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他也可能出现更多的问题行为,让父母头痛不已。

    最重要的是两代人统一思想认识。

    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宝宝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宝宝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宝宝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祖辈们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宝宝更多的约束。在教育宝宝的事情上,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宝宝面前暴露分歧,防止他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父母们最好尽量多向祖辈请教,多一些温和的沟通,而祖辈们最好利用各种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学习新知识,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自己。

    无论是陪睡、陪玩,还是其他的陪伴方法,良好的亲子关系就在于这些生活细节的累积。

    爸爸妈妈们,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放下繁琐的世事,真正的陪伴不一定是要长时间的相处,而是哪怕只是睡前十分钟的一次交流,认真地关注眼前的孩子,真诚地接纳和赞赏,全心地融入他的世界。当孩子重新感受到你真诚的关爱时,你才能走进了孩子的心。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说明和奶奶的关系亲密。亲密关系的建立,需要陪伴和互动,孩子过度依赖奶奶不要妈妈,因为奶奶陪的多,妈妈陪伴太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建议妈妈一定要每天抽时间全心全意陪伴孩子,增加和孩子的互动。

    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怎么办?

    1、适当地拉开孩子与奶奶的距离

    既然孩子过度依赖奶奶是因为与奶奶接触过多,那我们就要适当拉开两人的距离,让孩子适应没有奶奶的生活,让他自己独立去做一些事情。可能一开始这种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只有让孩子挺过这段时间,他才有可能真正地成长。

    2、尽量选择母乳喂养

    虽然刚开始婴儿还不会认人,但是在初步依恋关系形成时,母乳喂养的妈妈在孩子心里的分量会更重,依赖性会更高一些。就像孩子饿了下意识就是爬到妈妈身边一样,这时孩子的依赖心慢慢就产生了。

    3、多抚摸孩子,多跟孩子互动

    在宝宝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对外界的认识主要来自观察、味觉和触觉。所以妈妈们可以多与孩子互动,多抚摸孩子,尤其是小手,脸颊,小肚子等敏感的部位,可以多逗逗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存在。

    4、高质量的陪伴

    多多陪陪孩子肯定对孩子依恋的形成很重要。但很多家长虽然天天在孩子身边,但不是玩手机就是看电视,其实这就是无效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能让孩子感受到温暖,感受到你在身边。所以不妨试着陪孩子做一些小游戏,陪孩子读一些漫画,给孩子讲一些故事等,让孩子依恋跟妈妈在一起的感觉。

    5、多鼓励孩子

    宝宝慢慢长大后,会有选择的意识,这时妈妈一定要跟孩子好好说话,不可表现得不耐烦。要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安全感和舒适。即使孩子犯错之后也不可以上来就斥责或者打骂孩子,而是应该尝试先跟孩子讲道理,培养孩子正确的认知。这样才能让孩子对妈妈更信任,更愿意依赖。

    宝宝会和谁更亲近呢?

    1、谁带的多就和谁更亲

    陪伴是体现爱的最好方式,只要我们经常陪伴宝宝,跟他一起做游戏、给他讲绘本、给宝宝喂饭、洗澡……宝宝会自然会跟我们很亲,因为在宝宝心里,我们是完全能够依靠、完全能够信任、有时间陪伴自己的人。

    2、跟谁睡就跟谁亲

    有些父母白天工作较繁忙,宝宝是爷爷奶奶或是保姆照看,到了晚上父母一定要把宝宝接过来跟自己睡觉,这样做宝宝也会跟父母亲近。

    宝宝都害怕黑暗,睡在身边人会让宝宝摆脱恐惧和不安,有我们陪在宝宝身边,宝宝特别有安全感,睡觉更安稳,渐渐的宝宝也会对我们产生很强的依赖感。

    孩子依赖奶奶,这种血脉的关系和人类天生的基本需求一样无法被替代。孩子本能地通过很快融入、提出自己的物质需要来印证这一点,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方面的无限渴求。

    首先,是情感依赖的需求。人和动物都有一种本能,就是出生后对身边人会产生情感依赖。依赖的人越多、越稳定,孩子就感觉越安全。而孩子内心早期的安全感就像一口深井,需要身边这些人往井里源源不断地“输送爱”。

    能给孩子“输送爱”的人越多,他的情感就越饱满、越充盈,安全感就越足。单亲家庭的孩子,更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满足情感依赖的空缺。

    其次,是归属感的需求。归属感是一种身份认同,比如“我是爸爸的好女儿”“我是妈妈的漂亮宝宝”“我是奶奶的乖孙女”等。角色越多的孩子,身份认同就越全面,被身边人需要的“归属感”就越足,性格发展就会越稳定。

    最后,是被关注的需求。孩子不停地提出买这买那,是在通过物质的满足来确定自己是被关注、被认可甚至是被爱的。为什么是物质?这也和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通过满足孩子物质需求来表达爱有关。

    所以,孩子的这些行为是发自本心,并无不当之处。妈妈需要反思的,是如何与奶奶沟通彼此的关系,以及对待孩子的态度等问题。至于就不纠正,不需要征求孩子意见,而是妈妈自己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想让孩子跟自己更亲并不难,一定更在孩子依恋期形成时熟悉习惯喜欢上妈妈的陪伴,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要有耐心,不要把自己的不舒服发在孩子身上,这样的话,孩子还是会跟妈妈更亲一些哦。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初一正是孩子为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正式进入中学阶段,学习内容、学习科目增多,学习节奏加快,可能有一段适应期,由于初一学习的内容在中考中占的比例较少,也是为了让孩子们有适应期,这个期间,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一学生家长应该怎么培养孩子?

    1、要给孩子做好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初中这个孩子心智还不成熟的阶段,家长的引导示范对孩子的行为举止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孩子初中成绩很差跟家长也有一定的关系。

    2、明确的学习计划

    实际上找到了问题所在,问题基本上就已经解决了一半了,剩下就是如何去把一些具体的问题有效地解决掉而已。如果这个过程中能够有计划、有目的性的去做,那么效率自然会提高很大的。而孩子也会因此而较快的感受到努力之后的回报,并且提高自信,进而促进了良性循环。

    3、多沟通少唠叨

    要学会倾听子女,学习与子女平等交流。如果子女到了中学阶段还愿意有什么事都与家长交流,那家长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只要子女愿意与家长交流,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得到比较妥善地解决。许多家长忙于工作,忙于赚钱,不想听子女的倾吐,认为那是毛孩子鸡毛蒜皮的事。这样就丧失了了解子女、引导子女最重要的一个渠道。

    4、让孩子养成做笔记的习惯

    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孩子学会记忆笔记,记笔记的好习惯是一定要养成的,因为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很多知识点不是一下子就都能记住的,要整理一个笔记本,把日常的知识点和总是错的题型给整理到笔记上,这样方便提高数学成绩。

    5、建立自信心

    克服学习的畏惧心理,建立自信心。正确对待恐惧心理。作为家长,应认识到孩子学习时的各种心理,充分利用各种有益因素引导孩子正视其恐惧心理。对孩子成绩提高的每一小步都要进行精神或物质表扬,通过激励措施逐步消除其畏惧心理,同时告诉孩子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使孩子少走弯路。

    6、与老师们保持联系

    家长可以加老师的QQ群或者微信群,经常与老师们互动,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当然,只能听取老师们陈述孩子在学校的具体事实,不要被老师们的主观评价所左右。

    7、奖惩结合

    只奖励不惩罚孩子,孩子就不知道什么叫规矩,长大以后就没有法律意识,容易酿成犯罪。如果只惩罚孩子而不奖励孩子,孩子就会缺乏动力,长大以后容易迷失自己,也容易丧失人生的意义,他们会经常的反问自己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奖惩结合,是最佳的教育方式,在奖惩结合的基础上要更加的强调奖励。

    2024-05-19 查看全文
  • 简而言之,内驱力就是孩子做一件事所获取的内部动力。内驱力强的孩子自觉主动,勇于迎战困难,往往也更加自律。作为父母,应该在孩子年纪还小的时候,学习家庭教育知识,为孩子培养这一影响未来人生的重要能力。

    怎么培养孩子内驱力?

    1、无条件接纳的归属感。

    父母需要放低姿态与孩子站在平等的位置上看待事情。发生的结果,而不是利用父母的权威来指责孩子。比如孩子成绩不够理想,要看见孩子的情绪,让他感觉到自己是被父母接纳和包容的,不会因为分数而改变对孩子的爱。

    2、小步放权逐步自主。

    父母要相信孩子有自主决策的能力,避免在生活中对孩子进行过多的管控。然后再给孩子写作业时可以问孩子,“你是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作业。”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作业的先后顺序。

    3、启发式提问。

    父母要学会聆听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打孩子,自己可以做什么,事后就会有更多的责任,更愿意去付出。在交谈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表达情绪表达想法的举动。同时加以对孩子的启发,让孩子深入思考后,再去做决定。

    4、家长要及时反馈孩子,肯定孩子的成长。

    家长要明白教育孩子是会有“滞后效应”的,就像今天栽下的果树不可能明天就能结果。家长正面的及时反馈不仅是给孩子的,同样也是给自己的,只有父母和孩子双方都感觉到了日积月累的进步,把过程中的点滴放大,才会产生更多的动力去改变。

    5、让孩子懂得要有责任感。

    家长要认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就如同一潭死水,什么样的人生他都无法过得好。有些父母因为疼爱孩子而不愿意孩子承担太多的责任,然而,没有责任感孩子就离开了线的风筝,没有目的地漂浮在空中,没有着力点。

    6、家长要做榜样。

    要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家长要自己有能量和动力,这样才能唤醒和带领孩子去探寻自己生命的根源,寻找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启动内在智慧,绽放生命光芒。

    培养孩子内驱力的好处:

    好处一:培养孩子自主学习能力。

    内驱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是密切相关的。孩子如果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很难有内驱力,所以我们要为孩子提供适时、适当的的学习资源和拓展孩子学习的兴趣范围,让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样孩子在学习中就能体会和收获喜悦,从而激发内驱力。

    好处二:内驱力增强毅力。

    毅力是孩子实现目标和成功的重要特质。内驱力能够帮助孩子坚持自己的目标和决定,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能不断前进。相反,缺乏内驱力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难以坚持自己的目标和计划。

    好处三: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内驱力的培养需要孩子有正确的价值观。孩子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什么是值得追求的目标。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的交流,教育孩子正确的价值观,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和社会有意义的事情。这样,孩子会更有动力去追求正确的目标。

    2024-05-14 查看全文
  • 我们经常在身边见到许多成年人,情商低而不自知,说话难听,还打着耿直的幌子,最后一个朋友都没有,在任何环境下都很难生存。当情商低的孩子长大后,就会变成这些人,而情商问题也会成为孩子事业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怎么培养情商高的孩子?

    1、教会孩子说话要真诚。

    有的人可能认为,情商高就是会说话。这要看怎么说了。如果一个人只是专说别人喜欢听的、想听的话,那就有讨好的嫌疑了。这也根本不是高情商。只有用你的真诚表达,别人方能感受到真诚。

    2、只看别人的优点。

    事实上,人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喜欢看别人的缺点。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还好,倘若讨厌一个人时,那他哪哪都是毛病,怎么看怎么都不顺眼了。因此,只看别人的优点,并把别人的优点用恰当的方式说出来,这对培养自己的高情商很有用。

    3、给孩子做榜样。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要以身作则,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把负面情绪爆发在孩子面前,否则孩子也会有学有样,慢慢地也会变得很暴躁。

    培养情商高的孩子有哪些重要性?

    1、首先,从人生发展的角度来看,孩子情商的培养关系到他们的长远发展。情商高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情绪,避免过分情绪化导致的行为问题,有助于学业和职业的成功。能够抵抗压力和不确定性的能力,也会为他们在成年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2、其次,从社会关系的角度来看,情商高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他们更容易展现出情感的共鸣和关怀,能够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这对于孩子的朋友交往、家庭关系、学校环境等方面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他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加稳定、健康的关系。

    3、最后,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看,孩子情商的培养也影响到他们的心理。情商高的孩子能够更好地处理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和困难。他们更容易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心态,减轻心理上的痛苦和焦虑。

    情商高的孩子有哪些特征?

    1、遇事有主见。

    如果一个人自己心里有主意,懂得权衡各种利弊,就能在大事上拿定主意,有利于自身发展。如果一个孩子情商高,就会出于内心去做出选择。

    2、责任心强,靠得住。

    如果一个人做事有始有终,值得他人依靠,那也是一种情商高的表现。这样的人往往做事更出色,更靠得住,将来在事业上也容易得人帮助,有所成就。

    3、懂得管理自己的情绪。

    如果一个人一遇事就知道哭,一到陌生环境就紧张不已,遇到喜欢的东西而得不到时就会大哭大闹,这样的孩子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情商低的一种表现。情商高的孩子通常具备淡定、冷静、乐观、积极、善良等情绪。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的高情商都是家长用方法训练出来的。高情商的孩子擅长交际,能和人共情,懂得说话的艺术,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都会收获很多朋友。反之,低情商也会对孩子的人际关系造成很大影响,甚至危害孩子心理健康。

    情商低的孩子怎么培养?

    第一、培养孩子的同情心。

    一个有同情心的人,可以敏锐的感受到他人的快乐与悲伤,他会为别人着想,因此他会有很好的人际关系。父母可以多和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要武断的认为孩子无法理解成人的世界,和孩子处于平等的地位,产生更多的共情。

    第二、培养孩子管理情绪的能力。

    情绪管理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压抑自己的情绪;二是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情绪的方法。要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允许他表达不满,充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家长要接纳孩子情绪的多元化。

    第三、营造有爱的家庭氛围。

    在有爱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为人处世能力强,情商也会高一些。这种和谐的家庭氛围需要家长共同努力。父母平时在家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吵,要尊重彼此,等到节假日的时候可以一起外出吃饭、或者互送小礼物等等,都能让家庭氛围更浓厚。

    情商低的孩子有哪些表现?

    第一、心直口快,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如果你带孩子去扶贫,孩子下了车就嫌脏、嫌弃差,还说三道四,说自己不喜欢这里,这就是低情商的表现,必须要改。这说明孩子没有礼貌,心里没有别人,说话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种刷存在感的人没人喜欢,所以必须要给他改正过来。否则没有未来。

    第二、习惯打断别人说话。

    情商高的孩子懂得尊重他人,更懂得察言观色。而情商低的孩子刚好相反,他们总是“高调”地彰显自己,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老爱打断别人说话。这样的孩子,在别人要论一个话题时,他总时不时打断别人,不是提出反对意见,就是说自己比别人懂得多。这种不懂得倾听的行为,很不礼貌,也很不尊重人。

    第三、任性、不懂规则。

    如果孩子在公共场所表现得比较任性,家长谁说也不行,任凭自己胡闹,甚至已经叨扰到了别人,那就是低情商的一种表现。

    情商低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第一、情商低的孩子以后工作不如意。

    实际上不仅仅是工作不如意,在许多方面,在许多领域,情商低的人都难以得到他人的认可,同事关系相处不好,领导也不会看重他们,只知道沉醉在自身的“玩笑话”中窃喜。

    第二、情商低的孩子社交圈太小。

    不会聊天的孩子说话不近人情,性格自私自利。时间久了便会人神共愤,不容易有亲朋好友。这便会严重伤害小孩的社交圈子。

    第三、情商低的小孩难以得到幸福感。

    相对于一个孩子而言,理应比大人更能发现世界美好的一面。可是在情商低的小孩眼里,这世界的不完美成为了可以说笑的谈资,伤害他人变成作乐的方式。这种小孩很难感受到真正的快乐,只会用伤害别人来获得短暂的开心。

    2024-05-13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