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
443
-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夙愿,所以总是要求孩子能够自律,严格管束自身。大多数人生来都是有惰性的,特别是对孩子而言,大脑前额皮质还没发育好,自我控制能力差,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会相对懒散,追求安逸,就需要父母后天的培养。
自律性差孩子家长如何引导?
1、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
要让孩子知道自律的好处,通过一些小故事和一些名人的事例让孩子知道“自律能让人更成功”这个道理。甚至可以跟孩子来一些情境互动,告诉孩子自律的好处,让孩子也体会到自律的人有什么不一样,能获得什么不一样的经历和成果。
2、让孩子学会管理时间,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父母教会孩子调校闹钟,让孩子自己设定某个时段做某件事,做事有规划。这时大人不要直接给孩子唯一的行为后果,而是给他提供两个以上的选项,提高他的自我管理能力。
3、大脑神经训练法。
自律与大脑神经有密切的关系。自律的大脑神经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训练的。即一个人的自律能力也可以跟肌肉一样被训练好。所以可以从小事小习惯开始训练,例如:坚持训练孩子睡觉前把自己的鞋子摆放整齐,衣服叠放在固定的地方,慢慢地孩子会习惯性地整理好自己的书包、文具、书桌。
4、消除诱惑条件。
作为家长应该适当地引导孩子远离那些容易诱惑沉迷的玩具和游戏,学习之余家长有时间尽可能带孩子一起外出游玩,体育锻炼,一起做手工,一起打扫房间……这些都能有效减少孩子被诱惑的机会,帮助孩子建立自我约束。
5、番茄—苹果工作法。
自律性中专注力最重要。一个孩子自律,就是做事专注。可以用番茄苹果工作法。
刚开始,番茄时间可以短一点,10分钟,15分钟,20分钟,随着孩子年龄增大,番茄时间可以不断加长。这个方法告诉家长:先提出低要求,孩子完成后,肯定表扬奖励,然后提出高要求,慢慢孩子的自律能力也逐渐定型和提高起来。
6、家长须坚持以身作则。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
孩子自律性差的原因有哪些?
1、缺乏自律训练。
孩子可能没有得到足够的自律训练和指导,不知道如何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
2、性格特征。
孩子的个体差异和性格也会影响到孩子的自制力发展。有些孩子可能比较内向,不太善于表达自己,也不太愿意接受规则。
3、父母溺爱,把孩子视为家庭的中心。
有的父母可能盼来盼去好不容易盼到一个孩子,所以格外溺爱孩子,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甚至不小心绊倒都是路不平的原因。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格外自大,而且目中无人。想做什么做什么,何谈专注力,何谈控制力。
孩子自律性差的危害有哪些?
1、无法克服困难。
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往往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容易放弃,缺乏坚持和克服困难的毅力。
2、学习成绩下降。
缺乏自律意味着学生无法有效地管理时间和精力,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降。
3、影响团队合作。
在团队合作中,缺乏自律的学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自己的任务,给团队带来困扰和不公平。
4、错失机会。
自律能力差的学生可能错过重要的学习机会和活动,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2024-02-07 查看全文 -
身教重于言传,再好的教育理念都离不开“身教”二字,与其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以身作则,但也要拒绝面对孩子哭闹的“豆腐心”,有助于让孩子懂得规则感。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培养自律性?
1、让孩子自己做主
在德国父母的眼中,孩子既不附属于家长,也不依赖于家长,他们有自己独立的空间,也具备独立的思维。父母要给予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学会对自己负责,如果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事情,要鼓励孩子去做,不要打破孩子的自我管理意识。
2、家长要深思熟虑,目的明确
家长要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纪律,部分家长想改掉孩子晚上吃零食的习惯,但觉得这样做似乎对孩子太严厉,就把纪律变更为晚上要少吃零食。对孩子来讲这种规定很宽容,最后可能会使得孩子还是像以前一样爱吃零食。因此家长最好把纪律列出来,让孩子明白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
3、孩子自律性的培育要首先从他喜欢的事情入手
给孩子设置三件他都喜欢的事情。每件事坐半个小时之后。然后就要求换做下一件事情。这就叫做阶梯性的转移训练自己的自律性。
4、用角色互换法训练孩子的自律性
比如说跟孩子签订一个心理契约。要求孩子帮你戒烟。或者帮你完成对自己习惯的每一个改变训练。孩子在训练的过程中就会慢慢形成对自律性的自我意识和新的理解。然后再转移成孩子对自己的要求就更容易了。
5、制定合理的目标
比如你们家孩子平时写作业要写到两点三点,你突然就要求孩子每天十点之前写完作业,这有点是天方夜谭。我们要了解孩子的情况,然后制定合适孩子的目标。
6、帮孩子找到感兴趣的事
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绪,他们在面对诱惑时能更好地审时度势,懂得拒绝,成就更好的人生。相信很多人面对诱人的美食、华丽的服装、神奇的化妆品都会有冲动。可当很多宝妈有娃后,知道省钱养家,这些冲动也就小了。
7、自律要有代替性
如果孩子不可以在墙上乱画,但作为替代,家长需要为孩子专门准备磁性白板并告诉孩子;如果孩子不可以在晚上吃零食,但家长可以规定某一个时间是可以吃零食的。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很多事不是不可以,而是需要正确的途径进行。这样孩子对家长定的规定可能就会没那么排斥了。
2024-03-30 查看全文 -
要想取得好的成绩,上课认真听讲是基础。众所周知,上课、写作业、读书是件“费神、费劲”的事情,它需要孩子主动、持续的保持注意力在孩子并不感兴趣的地方,而越小的孩子注意力持续集中的的时间就越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走神容易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下滑,日后越学越吃力。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家长该如何引导?
1、与孩子沟通,了解其中的原因。建议家长不要打骂孩子,应该耐心教导孩子。家长应该先询问一下孩子上课不听讲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自己在偷玩儿还是因为其他原因。
2、提高孩子专注力。
家长可以选择让孩子读书,在阅读之前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孩子带着问题去看书,这样更容易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在孩子全部答对问题之后家长可以给孩子适当性的鼓励,让孩子觉得集中注意力去做一件事是非常有好处的,也是会更有动力的。
3、以身作则,树立好的榜样。
家长的一言一行,其实都是孩子看在眼里无意记在心里的!因此在家长们除了告诫孩子做事不要三心二意之外,还需要培养自身专注力,才能给孩子在孩子面前树立好的形象,让孩子更有动力和信念去改变自己。
4、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不要让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受到一些其它因素上的影响,帮助孩子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像是书桌上的相关学习用品一定要整洁干净,和学习无关的东西不玩放在孩子书桌上。
5、逐渐迁移注意能力。
孩子现在能认真看书一小时了,就将这个能力迁移到写作业。孩子能认真写完作业了,不再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一会儿抠笔,那么就将这个能力迁移到课堂中,培养认真听课的能力。
6、训练孩子良好的听力。
“听”是人们获得信息、丰富知识的重要途径,这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家长可以让孩子适量听听音乐,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所听到的信息,努力培养孩子专心听讲的好习惯。
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原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方面是教和管的问题,孩子是注意力和理解力问题。若是短期现象,可能是情绪问题,若一直如此,应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
首先,可能是孩子缺乏兴趣或集中注意力困难。
如果孩子对课程内容没有兴趣或觉得无聊,他们可能会分心或不专心听讲。此外,孩子可能也面临集中注意力困难的挑战。一些孩子可能很难保持长时间的注意力,特别是在需要静坐和集中精力的情况下。
其次,孩子没有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专注力不够集中,对学习不感兴趣,只愿意玩手机,打游戏,这就须要家长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开导教育,认识到学习重要性,改变孩子好玩的习惯,这是很重要的。
第三,孩子个人学习方法、策略上的问题。比如,课前没有养成预习习惯,课堂不做笔记,等等。
第四,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有关。可能有的老师教学能力不足,课堂教学管理混乱,不过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专注度?
1、理智选择学习用品
首先在家里找一个安静明亮的学习地点,形成一个固定的学习场所。干扰因素要尽量少,远离电视、手机等容易让孩子分心的电子产品。(所谓“适合”的文具就是应力求简单实用。越花俏的文具,越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哦。)
2、给孩子自主的机会
家长安排的时刻表孩子未必喜欢。什么时候整理玩具箱、什么时候看书、什么时候运动……这些事情都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这样能提高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3、让孩子自己定下目标。一个人做事情的专注力是靠动力来推动的。如果有一个目标来指引孩子做事情,孩子会非常积极,但是这个目标让孩子自己来定。只有在一段时间里给自己定下一些目标,然后自己去实现,这样才能让自己专注力更好的去做好,这样慢慢的就培养了孩子的专注力。
4、不要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因为人的注意力有限的,如果同时做多件事情会分散专注力,尤其是孩子的专注力正在发展当中,会损害专注力的有效集中。
5、多让孩子自主读书。一个人的习惯要养成,是需要时间和自身的意志力的。因此要让孩子自主做一些事情,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专注力。比如读书,如果他自己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读书时间,并且能按时完成,这样孩子就能学习到很多知识,这对于孩子的专注力是有很大的帮助。
6、给予适当的奖励。有鼓励才能让孩子更有动力,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能推动孩子向前一步的话都是好的。因此要给予孩子适当的奖励,每个时期都可以进行改变,这样也是能很好的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能让孩子做任何事情都做得非常好。
7、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
8、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他是时间的主人。
2024-05-16 查看全文 -
经常看到有父母在处理孩子的早恋问题时,丝毫不顾孩子感受,直接“棒打鸳鸯”,甚至出言诋毁侮辱孩子。青春期孩子自尊心极强,父母这种所作所为,会对孩子稚嫩的心灵造成巨大伤害,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会因此拉开鸿沟。
孩子早恋怎么办家长如何正确引导?
1、用平常心去面对。
当发现孩子早恋时,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毕竟我们家长自己都来自这个时期,谁的心中没有美好的向往?对于孩子的早恋行为,父母不用太过于干涉,而是要帮助孩子正确的引导恋爱的心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恋爱观,让孩子对恋爱不会太过于失望,从而封心,这样都是不对的行为。
2、给孩子有点时间缓冲。
许多家长在发现孩子早恋后,总会快刀斩乱麻,将孩子之间的所谓恋情给斩得一干二净。但其实,这样的做法往往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阴影。家长不妨给孩子留有一定的缓冲时间,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去看看这段感情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3、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如果两个孩子互相喜欢,且共同进步努力,这并不是坏事,我们应借此引导孩子树立积极且健康的恋爱观,好的恋爱关系应该是互相进步的,我们要鼓励孩子有责任心,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平衡学习和恋爱,更要尝试维护人际关系。
孩子早恋家长千万不要这么做:
1、盯梢。有些家长总是不放心,采用跟踪的办法,孩子走到哪里就尾随到哪里。这三种手法,都是不够光明正大的,也是不可取的,它都有可能把事情弄僵,甚至直接损害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
2、隔离。有些家长发现孩子有早恋的迹象,就不让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接异性打来的电话,这种行为反而会导致孩子逆反。
3、搜查。有些家长乘孩子不注意时搜查孩子的书包、衣服和抽屉之类,把有关照片、书信、贺卡等统统没收,一旦搜查到所谓“证据”就对孩子强硬教育。
孩子早恋的原因有哪些?
1、同龄人的影响。
青少年虽然心理有一定的成熟,但还是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容易有从众心理。当校园里的早恋现象没有受到及时控制,开始变得越来越普遍时,会导致其他学生对于早恋的接受程度变高,从而自己也有可能走向早恋。
2、孩子心理的成熟。
青春期的孩子随着年纪的慢慢增长,心理也会慢慢成熟。小男生和小女生在每天朝夕相处的过程中,因为对方的优秀而逐渐产生爱慕之情,这是十分自然且正常的现象。这里的优秀既包括外貌与性格方面,又包括学习成绩方面。
3、影视剧和网络的影响。
现在的影视剧多以男女爱情主题为主,剧中的俊男靓女的美好爱情会对每天观看电视的孩子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而网络的普及,网络上各种信息、网络小说、图片等也会充斥着大量诱导青少年早恋的元素,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小孩子接触这种信息多了,发生早恋的概率自然会变大。
2024-05-13 查看全文 -
一提起青春期,很多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孩子叛逆、不听话,对孩子的青春期特别警惕,教育上也会严格许多。但其实,青春期只不过是孩子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家长过于夸张的反应,可能反而会成为导致孩子逆反的原因。
家长如何正确引导青春期孩子?
第一:家长需要了解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和需求。
青春期孩子的情绪波动较大,常常会出现情绪失控、冲动或自闭等问题。此时,家长需要多一份耐心和理解,以及给予足够的爱和支持。同时,家长还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了解孩子的朋友、兴趣爱好等情况,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交流。
第二:不能粗暴干涉孩子。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的尊重,如果父母只会粗暴的干涉孩子,孩子会变得更加不听话,父母可以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不能通过不讲理的方式,刺激孩子。
第三: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
面对青春期孩子,家长注意要平等的和他交流,不要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应该放下做父母的架子,多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可能了解孩子真正的需求,凡事多和孩子商量,不要以“爱”的名义强行给予,例如,不要给孩子报名太多的培训班、辅导班等,应该注意和孩子商量好,否则给孩子过多压力会让孩子很难受。
第四:了解孩子的社交圈。
父母要主动去了解孩子的社交圈,这样父母才能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慢慢的,孩子也会愿意与父母沟通,向父母介绍自己的朋友,这样父母才能给孩子更好的引导。
第五: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青春期的孩子还小,没有经历过社会上的险恶,所以,多让孩子去读一些名人自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不是看一些没有营养的书籍,去树立错误的价值观。
第六:和孩子共同成长,为他们做榜样。
如今,互联网时代,孩子们不出门便知天下事,但我们父母往往“跟不上时代”,依旧用老一套方法教育孩子,是无法和当今的孩子平等交流的。而想要“跟上时代”,就需要为人父母的我们多读书、不断完善自己。要想将来我们的孩子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中的一份子,我们应以身作则,和孩子们一起读书、共同进步,努力成为他们的榜样。
家长引导青春期孩子时容易犯的错:
错误一:不承认自己的错误。
孩子们希望父母能承认自己错,以便他们从心头擦去这个污点,重新建立对父母的信心与尊重。遗憾的是,很多父母总是觉得只有自己永远是对的,才能在孩子面前建立威信。只是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做父母的.不必把自己当成圣人,孩子也会因此明白认错并不可耻,才能体会饶恕、原谅别人的心情。
错误二:不能坦诚回答孩子的疑问。
当孩子问“为什么”时,我们若无法给他们满意的答复,他们通常会退缩不再多问,将怨恨藏在心中,总有一天,这些怨恨会演变成对父母的叛逆。
错误三:家长自己的情绪管控很差。
孩子就有样学样,家暴问题的研究现在都有显示,如果家里面父亲对母亲有产生肢体的暴力行为,那孩子有样学样,等他长大了也容易使用暴力对待别人。
错误四:言行不一。
孩子们有雪亮的眼睛,能够察验是与非、对与错。身为父母,给青少年阶段的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做人真真实实,言行一致。父母若是斤斤计较,凡事只争取自己的利益,孩子就会气量狭小;父母若是常存感恩心,懂得施与和分享,孩子也会心胸开阔。为孩子树立一个言行一致的好榜样,如此,孩子便不会有错误的领受,过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2024-05-12 查看全文 -
许多父母嘴上说要培养孩子的自律性,但每次孩子试图自己完成某件事时,父母都会迫不及待的插手,要么嫌孩子慢,帮孩子完成;要么就对孩子指手画脚,把孩子安排的明明白白。在这种环境下,孩子又如何学会独立?更不可能学会自律。
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律性?
1、循序渐进。
不要逼迫孩子短时间内有所改变。坏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好习惯也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给孩子一个周期,循序渐进式地帮助孩子改变,让孩子不断地体会到自律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和好处,长此以往,自律就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孩子的心里。
2、多对孩子进行正面管教。
家长在管教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要采取积极正面的态度,多用温柔的语气,和坚定的鼓励,但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责任和担当。在这样的管教方式下,孩子更能体会到自己一言一行所包涵的价值,也会更倾向于做那些更有意义的事情,而不用等着父母来催促。
3、多激发少命令。
孩子自律性的培养需要孩子成为主导,家长不要总试图去命令或者孩子完成某些事,更不要用威逼利诱的方式。当这些外在驱动力消失时,孩子很可能更加的放纵自己。孩子的成长不是一场比赛,不需要比快慢,更不需要比做事的效率,培养孩子的自律性格时,不要将功利的心态掺杂进去。
4、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对孩子而言,自律最开始源于家庭规则建立,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规定后,就要严格监督孩子认真执行了。比如孩子想要玩手机,那么就规定时间,和孩子讲好,每次只玩15分钟。规定的时间到了,就立刻停止,并且在孩子能够遵守规则的情况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5、让孩子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
父母不要什么事情都替孩子承担。为了让孩子的成绩优异,父母不惜代价,使出浑身解数,甚至帮他们做功课。父母为了帮助孩子做模型、赶作业,熬夜赶工,这一点都不夸张。孩子忘了带作业本,只要打个电话,父母就乖乖送来,这样怎么能培养孩子自律的品格呢。
6、家长的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方式对孩子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原则、注重自我约束,并体现在行动上,就会对孩子起到强有力的模范作用。家长的行为是孩子模仿的对象,如果家长喜怒无常、做事随心所欲,不考虑后果,孩子就会学到同样的行为风格。
7、多鼓励孩子。
自律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也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孩子很有可能会有想要放弃的想法,这种时候要多鼓励孩子去坚持。
提高孩子自律性的好处:
好处一:自律可以提高孩子的执行力。
很多学生说起学习目标也是侃侃而谈,学习计划也做一大推,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就是虚荣心作怪,喜欢做表面文章,都是“假努力”,更缺乏严格的执行力。
好处二:自律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律的学生生活和学习都有适合自己的规律,包括学习计划安排,按时作息,饮食起居等,能把自己的学习生活打理的井井有条,快乐而充实。
好处三:自律是很多成功人士必备的优良品质。
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家长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难免有疏忽的时候。此时孩子的自律性就尤为关键,也是同龄人拉开差距的重点所在。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孩子自律性的培养,不要放任孩子不管,导致孩子行为散漫。
2024-05-12 查看全文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人手中必备的必需品。家长千防万防,也防不住孩子接触手机。手机里的世界自然是精彩的,有游戏、网聊、短视频等,这些娱乐连大人都难以抵住诱惑,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更有着巨大吸引力。
14岁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1、时间填充法。
如果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是因为无聊才用手机消磨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2、亲子互动法。
家长可以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多陪一陪孩子,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激发孩子对手机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也让孩子能从其他途径发泄学习压力。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爬山、运动、骑单车等等。
3、家长以身作则法。
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玩手机,这样的习惯容易被孩子效仿。只有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远离手机。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2、亲子教育的缺失。
有研究表明,家庭内部的冲突越是频发、越是激烈、越是无法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当父母发生冲突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时,孩子的心理痛苦会更深,也就更有可能把长时间玩手机作为应对痛苦的解决办法。
3、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有“手机控”的父母,那多半孩子沉迷于手机,手机不离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影响:
1、影响家庭关系。
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着急上火,批评责骂。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2、影响记忆力。
玩手机对大脑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玩手机长期一个姿势不动,会对大脑产生固定刺激,而使人体的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间长了会对人的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3、影响视力。
孩子自从有手机后,每天都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熬夜玩手机,熬夜本就对孩子的身体不好,玩手机就更不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视力受到影响。
2024-05-11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