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545

  • 当孩子处于一个身心飞速发展的时期时,孩子的心理会发生一定得变化。比如出现虚荣心、攀比心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环境是控制不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也在变化,不同的环境接触不同的人,孩子的世界观也就慢慢的形成了。请看以下的内容。

    孩子有了攀比心理怎么办?

    1、规矩很重要

    现在很多家庭中,对孩子教育方面投入的是非常多的,尤其是在金钱方面,孩子想要啥就有啥。但是各位家长在这么溺爱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如果孩子的金钱观教育不好的话,很容易会让孩子有攀比心的。所以关于孩子的金钱问题,一定要有一个规矩,比如每个月能有多少零花钱,让孩子自己写出来要用在什么地方等。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很重要。

    2、沟通方法要正确

    孩子小时候花钱大手大脚是肯定的,因为不知道金钱的来之不易,所以也就不会在意那么多了。而家长也不要一味地责骂,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的逆反,攀比心也会越来越严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很重要的,一个好的沟通方式能让很多问题顺利解决。比如让孩子知道金钱来之不易,或者让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吃点苦之后就会明白,挣钱好难。

    3、父母应当是孩子的榜样

    父母的教育将决定孩子走什么路,虽然有些夸张,但是确实如此。孩子的启蒙教育是很关键的,父母的言行举止都在默默地影响着孩子。很多原因都是家庭教育的问题。而攀比心也是如此,只要家长不要成天抱怨家里穷,或者说把奢侈品挂到嘴边,孩子也就不会对这方面有太多的需求了。

    4、进行多维度攀比

    要让孩子认识到寸有所长,尺有所短,我们每一个人世间的每一件事,都是多样性、多维度、差异性的,引导孩子去积极思考,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在哪里,应该如何最大可能去发扬优势和弥补不足。

    5、进行未来式攀比

    很多人攀比,一般都会以过去和当下为时间点进行攀比,这是非常不健康的攀比方式。应该引导孩子以未来某个时间为时间点,用未来的自己与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进行未来式攀比,这样不但能树立孩子的自信,而且能够激发孩子的活力和动力,从而产生更多的积极、有效的行为。

    6、家长不能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

    随着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孩子的精神世界却变得贫瘠。之所以会这样,与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孩子的需求,父母采取了什么样的态度,对于孩子而言,至关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父母对孩子倾注自己的关心和爱,这是无可厚非的。

    7、正确对待攀比心理

    攀比心理是人人都会有的心理,父母要正视这一点。家长注意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攀比心,不要一下子拒绝孩子,会让孩子心凉,感觉比较失落,做事情往往容易失去信心等等。要搞清楚孩子攀比心的起因。

    2024-05-08 查看全文
  • 攀比虽然是一件不足以挂齿的小事,却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年幼的孩子而言,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扭曲的攀比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甚至渗入他们的每个行为中。孩子攀比成性并非无药可救,只要爸妈能够掌握教育技巧,很快就能纠正孩子攀比的心理。

    小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怎么教育?

    1、非常明确的告诉孩子,攀比是不对的

    首先,攀比是不对的,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个是非观念;其次,人要学会知足,自己有好大的能力,就做好大的消费,家庭条件很好,那是可以吃得更高级穿得更高端,但如果家庭条件一般,那就只能过大众的生活,因为富人的消费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支付的。

    2、给孩子营造一个不攀比的环境

    环境造就人。家长要给孩子营造不攀比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审视自己的一个机会。我们自己不去攀比,孩子也不会养成这种坏习惯。另外,不要溺爱孩子,予取予求只会养成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直接进行满足,只会让孩子的攀比不断升级,多陪伴孩子,不要以金钱来满足他们。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会孩子什么值得去比较,也是修正攀比心理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教会孩子对比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而非盯着别人不放。多跟自己比较,我成长了吗?我跟去年有什么不同?我有什么样的收获和进步?不仅可以促进孩子形成正向的比较,还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反思能力。

    4、家长要以身作则

    很多家长就有爱攀比的现象,见别人买了什么好看衣服她也要买;别人家换了车,自己也要嚷嚷着换车。如果家长就是这种人的话,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形成攀比的心理。所以要不想让孩子有这种心理的话,家长就要做到以身作则。

    5、语言上不做比较

    大多数的家长为了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你同学多聪明,你怎么那么笨呢?”,“人家邻居家的孩子考了100分,你才考这么点分数”。殊不知,这样的语言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负面作用,容易让孩子有一种挫败感,而且在无形中就形成了攀比的心理。

    6、灌输知足常乐的思想

    我们经常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就是告诫人们应该学会知足常乐。如果家长在生活中可以给孩子灌输这个思想的话,那么孩子也就不容易产生攀比的心理。人的欲望是没有穷尽的,如果不懂得知足的话很容易误入歧途。

    7、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及理财观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金钱,了解不同商品的价格;逐步让他管理零花钱,学会正确支配。当孩子对物品的价格有个基本的概念,就会明白想要换取这些物质需要自己攒多久零花钱,而父母又需要工作多久,为此便能体会父母的不易、学会理财,也是给孩子定下了一个花钱的规矩。

    2024-04-21 查看全文
  • 当孩子与身边其他同龄人的交际越来越频繁的时候,孩子难免会产生一些比较心理,毕竟没有哪个人不希望自己处处比别人强。孩子一开始可能只是比较,后来发现自己的东西不如别人好,可能就会产生嫉妒心理,从而导致孩子开始攀比。攀比心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很正常的现象,重要的是,家长在面对孩子攀比时的处理方式。

    十岁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1、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家长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要教会孩子把钱花在自己最需要的地方,孩子才会远离攀比心理,进入合理消费的正规上。只有把钱花在刀刃上,孩子才有慢慢存钱的意识,才不至于永远不够花。

    2、正确引导孩子的攀比心理。

    父母要利用好孩子的攀比心理,做好孩子的引导,学会对孩子坦诚,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答案。

    3、适当让孩子了解家庭的真实情况。

    父母应当让孩子了解到自己真实的家庭环境,不应该盲目满足孩子到要求。父母告诉孩子真正的家境后,孩子才会知道不是什么要求都可以被满足。

    4、适当的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父母要适当的告诉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种缺点和不如意,父母应当让了解孩子自己是有各种不完美的,要让孩子接受自己有不完美之处。这样,孩子才不会固执于自己事事都要比别人强,事事都要和别人攀比。

    5、接纳并分析,找准原因。

    面对孩子的攀比心理,作为父母首先要学会接纳,在情感上共情和认同,然后引导孩子,帮助孩子分析这个东西是否是他们真的需要,要知道接纳并不代表默认购买,找准原因是关键。

    6、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自己刚需的。

    哪些是刚需的产品,哪些是可以不买的产品,家长要教会孩子合理区分。我们只有让孩子意识到两者的区别,孩子才会理性的去消费和规划自己的开支。能够理性控制自己消费的孩子是不会产生攀比心理的。

    十岁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影响有哪些?

    1、孩子会以自我为中心。

    有攀比心理的孩子往往在家中也是掌中宝,所有的家长都围绕在孩子中间,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赞美孩子、在公众场合炫耀孩子,孩子会认为自己是最好的,会认为自己理应获得大家的关注,成为焦点人物。孩子就会形成自我为中心的心理。

    2、孩子会无法接受挫折。

    拥有攀比心理的孩子通常都很自傲,面对攀比时的落差、竞赛中的失败以及自己普通平淡的表现会接受不了,无法面对自己的不如意,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

    3、引发孩子的恶劣行为。

    盲目的攀比心理会让孩子失去自我,一味羡慕别人,并且强烈想占有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久而久之,就会在痛苦的情绪里轮回,很难产生满足感和幸福感。如果父母责骂自己,或是坚决不满足自己的话,就会对父母产生愤恨的感觉,甚至会进行偷盗行为。

    2024-03-02 查看全文
  • 攀比虽然是一件不足以挂齿的小事,却渗透在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对于年幼的他们而言,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扭曲的攀比则会影响孩子的价值判断,甚至渗入他们的每个行为中。

    小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办?

    1、接纳和理解孩子

    肯定孩子的审美观念,你想要的东西是挺不错的,可是我们可以欣赏它,并不一定要拥有它。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很多,我们不可能都揽为己有。

    先肯定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的情绪得以安放,父母再提建议,会更有利于接受,直接拒绝说不行,孩子一时扭过弯来,会据理力争。

    2、辨析是否有要的价值

    和孩子讨论,是否真正地需要拥有,如果家里已经有了类似的物品,我们还用得不错,买了只是浪费,那么可以不买。如果没有,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

    如果孩子所要的物品太过昂贵,不是普通家庭所能承担的,就坦诚相告:“如果买了你想要的,咱家的生活就要受到影响,甚至进入财政赤字状态,入不敷出。”顺便给孩子普及一下理财观念,做到理性消费。

    3、树立正确的攀比心理

    把攀比心理正确引导到理性竞争方面,不是在物质上比享受,比阔气,而是在其它精神方面,比如心灵的富足,学业的优秀,有句话讲“不比新衣比志气,”内心的富足要比单纯物质上的享受更富有。

    同时告诉孩子即使我们现在没有足够强大的经济能力,希望通过未来的努力和奋斗,可以创造更好的幸福,也拥有助人的能力,有时给予比接受更幸福。

    4、多带孩子见识世界

    孩子的眼界宽了 就不会只着眼于眼前的东西,除了玩具,我们还有其他可以炫耀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经历。

    2024-02-12 查看全文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当的攀比心确实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但是,家长也不要为了纠正孩子的攀比心,就对孩子严厉责骂,粗暴镇压,家长可以利用孩子的攀比心对孩子正确引导,让孩子懂得,如果想减少差距,那么孩子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进行改善。

    如果孩子有攀比的心理应该怎么办?

    1、理解孩子当前的心理需求

    保持以接纳的心态,当孩子提出不必要的物质要求时,稳定情绪是前提,微笑面对。您可以这样对孩子说:“嗯,你希望买一双新的运动鞋,是因为其他同学都有,妈妈看到你开始注意自己的形象了,首先恭喜你长大了。”当我们做到第一步理解孩子感受的时候,孩子才能继续和我们进行沟通。

    2、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优越感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攀比,是因为周围环境的影响。当别人家有的时候,自己没有,孩子慢慢会感到自卑,这种自卑会激起孩子追求卓越感的需求。

    所以,家长平常要和孩子多沟通,将孩子的优越感,建立在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上。并不是要在物质上的攀比,而是在基本的经济基础下,追求更高的层次。

    3、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

    平时,父母要教孩子学会合理消费,如果孩子因为想与别人攀比,而提出要买一些并不需要的东西,那么,父母可以拒绝他,并且教他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购物。

    另外,平时如果父母因为孩子的表现,而给孩子奖励的时候,要选购一些有意义的东西,例如学习用品、书籍等等。尽量避免给孩子买那些不是必要的,而且很贵的东西,以免孩子受到物质的刺激,而欲望膨胀。

    4、让孩子正确与人比较

    在生活中,孩子产生和别人比较的心理,这是很正常的,父母可以引导孩子多些从社会价值的角度,去和别人进行对比,而不要从物质角度去与人进行对比。例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可以和别人去比成绩、比勤劳、比贡献,而不是与别人比穿、比吃、比玩。

    5、家长要往正面方向引导

    其实,每个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点攀比心理,只是看孩子把攀比心理表现在那个方面,如果是物质方面,那么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如果孩子的攀比心理是用在学习上面,这反而是自律的一种表现。

    所以,当孩子出现攀比心理的时候,家长要引导孩子进行正向的攀比,这样做不仅能够提升孩子,同时也有助于孩子形成自我学习的好习惯。

    孩子攀比的原因:

    ① 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对孩子来说,他们的心智不够成熟,理解也不全面,很多时候儿童时期的攀比并非是为了攀比而攀比,而是希望得到更多关注。

    ② 享受被羡慕的感觉

    很多时候,孩子希望成为集体中的焦点,就下意识有了攀比行为,对他们而言,被人羡慕的感觉很美好,他们很享受这种感觉。

    ③ 虚荣心作祟

    人都有虚荣心,孩子也不例外,当攀比的过程中,孩子的心理得到极大的满足,极大的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让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2024-04-28 查看全文
  • 随着每个家庭的物质条件不断上升,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稍不注意就会让孩子产生“攀比心态”。适当的攀比能增加孩子的动力。但是过多的攀比就不太好了,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比如金钱上的攀比,会让孩子走上弯路的。

    孩子有攀比心和虚荣心怎么办?

    1、给孩子营造一个不攀比的环境

    环境造就人。家长要做的,就是要给孩子营造不攀比的环境,这也是我们审视自己的一个机会。我们自己不去攀比,孩子也不会养成这种坏习惯。另外,不要溺爱孩子,予取予求只会养成一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没准还会回过头咬你一口。直接进行满足,只会让孩子的攀比不断升级,直到你支付不起的那一刻才知道没有教育好他,纠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还有,多去陪伴孩子、多倾听他们的声音,不要以金钱来满足他们。每次亏欠了孩子就买件礼物送给他,无疑是给他了一个错误信号:物质可以填补的。这并非我们教育孩子的初衷。

    2、适当的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

    父母要适当的告诉孩子,没有人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各种缺点和不如意,父母应当让了解孩子自己是有各种不完美的,要让孩子接受自己有不完美之处。

    3、多带孩子见识世界

    孩子的眼界宽了 就不会只着眼于眼前的东西,除了玩具,我们还有其他可以炫耀的,我们的努力、我们的经历。

    4、周围的环境也很重要

    如果身边的小朋友就是爱攀比的,那么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不和他玩耍,多和有正确价值观的小朋友玩耍。积极而乐观。

    5、言传身教,家庭合理消费树榜样

    随着家庭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有些父母看到别的家长给孩子“买买买”时,自己也忍不住种草,收到的快递堆成“小山”,结果很多东西很快就闲置了;逛商场时,看到衣服、鞋子、玩具也总是忍不住冲动消费……为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无可厚非,但家长也应意识到:更好的生活条件并不等于更好的物质条件,而且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孩子的消费习惯、消费观念等都会受到家长行为习惯的影响。

    孩子有攀比心和虚荣心的原因:

    1、家长攀比心理严重

    许多家长喜欢在身边朋友面前夸奖孩子,喜欢打扮孩子或是让孩子在公众场合表现自己。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差,会主动给孩子买名牌、给孩子报名兴趣班,让孩子参加比赛获得胜利、会让孩子在公众场合表演节目夸奖孩子、让孩子在人群中闪耀。长此以往,孩子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也会随之而来。

    2、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在如今的很多家庭中,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中宝,家长总是喜欢过分的溺爱孩子,尤其是隔代亲,爷爷奶奶对于孩子的要求都会尽量满足。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他们在家是焦点,同样也应该成为同学中的焦点。

    3、家长过分夸奖孩子

    家长通过赞美,让孩子自信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家长往往会过分夸奖孩子,孩子会从自信逐渐转变为自傲,对于无法赢得比赛、得不到赞赏是无法接受的,他们认为自己才是最好的,会无法接受其他孩子比他们条件好、比他们优秀、比他们表现好的事实。

    2024-02-08 查看全文
  • 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满足于现状、不甘落后于他人甚至超越他人的心理意识,适当的攀比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但是攀比过了头,处处想着这个比别人强、那个比别人高,就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孩子有攀比心理怎么教育?

    一、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要因为觉得经济上承受得起就答应孩子的所有物质要求。当孩子对你提出要求时,要先分析这样东西对于孩子来说是不是必须的,如果不是,就要对孩子说“不”,并给他讲清道理。如果孩子因此哭闹,不要去哄他,也不要轻易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意识到只有合理要求才能被满足,并因此学会克制。

    二、父母要以身作则,不要给孩子树立坏榜样。很多孩子的攀比习惯都来源于自己的父母:妈妈总是三五不时地说起单位的女同事又换了几款名牌女包,爸爸总是对楼下邻居家换车的速度羡慕不已,这些都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孩子潜意识里形成“物质高于一切”的印象。因此,父母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杜绝攀比从自己做起。

    三、父母要和孩子共同面对攀比带来的失落感。当孩子面临一些无法弥合的落差感时,思维可能会进入极端,会埋怨自己的出身,抱怨社会。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和孩子站在一块,尝试着让孩子去理解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正是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勾勒成了多彩的世界,幸福感取决于个人对自己所拥有事物的珍惜程度,可以不停追求,但是要跟随内心的声音,而不是别人的追逐。

    四、从小培养孩子有金钱的意识。家长在孩子小学的阶段就可以多给孩子培养金钱方面的教育,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孩子出门想要买什么东西要让他自己知道价格,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干家务,给零发钱,让他想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用自己的零花钱买,这样他的金钱观也会慢慢的树立起来,同时也可以让孩子从小多做一些家务,也减少孩子在物质上攀比的意识。

    孩子有攀比心理的原因有哪些?

    一、外部环境的影响。

    我们听过“孟母三迁”的故事,这就是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大。当一个孩子身边的同学都在攀比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学会攀比的概率达到了8成以上。这样的外部环境,常常让家长们防不胜防。

    二、孩子的天真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孩子是单纯、天真、好奇心强、喜欢模仿。孩子年纪比较小还没有辨别是非好坏的能力,只知道模仿别人这样做我也这样做,别人买什么我就买什么,这种现象常常会被父母所忽视,其实这种幼稚,喜欢模仿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

    三、家长自身的不自信。

    现在的家长对于“再穷不能穷孩子”这句话有很严重的误解,于是当孩子提出来要某种东西的时候,家长只要听到“别家的孩子有”,那么就会想方设法的帮孩子弄到手。在这样的家长看来,如果自己孩子没有的话,会被别的同学笑话,甚至连自己也会被嘲笑。

    四、家长对孩子过度的宠爱。

    现在每家每户最多也就两个孩子,而一个孩子的家庭居多,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家长有足够的物质条件去满足孩子的愿望和需求,甚至在不经意间还会将自己给予孩子的物质去和别人做比较,从而抬高自己孩子的地位,增加孩子的自信心。其实这样做只会增长孩子的攀比心。

    五、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

    现在每家每户的生活条件都提高了,孩子提出来的一些物质需求家长基本上可以解决,以为这样孩子就可以安心的读书学习。其实这样“良好”的物质基础所带来的只会是增长孩子的攀比心理,让孩子们之间有足够的东西去攀比。

    2024-01-27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