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生气就不说话不沟通
621
-
当父母与孩子之间保持良性沟通,有更好的情感交流基础,亲子关系和谐,父母说的话孩子才会愿意听,家庭教育才能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和孩子沟通容易发火,控制不住的场景,却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我们还是要学习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与孩子进行良性的沟通。因为,语言是人类最伟大的工具,而一旦在情绪爆发时使用,也会变成杀伤力最强的工具。不经意间,就会转化成「语言暴力」。
孩子一生气就不说话不沟通怎么办:
一、观察而非评论。尽可能表达你看到的、听到的事实,而非基于事实之上的评论或者批评。人的大脑总是容易带着习惯性偏好看待事件,容易忽略客观事实。所以当父母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先放慢节奏,多观察。同时在心里掂量,即将说出去的这句话,是事实的观察还是对孩子行为的主观评价或者批评。
二、表达感受,而非想法。我们在情绪的影响下,容易把自己的感受夸大,语言给对方带来窒息感。这样就会让对方产生反抗心理,失去有效的沟通。很多父母会焦虑于孩子不愿意学习,沉迷于打游戏或者看电视,与其批评、吼叫孩子,不妨诚实坦率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三、说出需要。我们在说孩子的时候,如果常常使用「总是」、「永远」这样的词汇,试试将具体的情况表达出来,并描述自己的需求。比如「这么多天以来,我看你都在玩游戏,我真的很郁闷。因为我希望你能花多一点时间在学习上。」
四、提出具体的请求。这里需要搞清楚请求和命令的区别。人们听到命令,就会感到强迫,要么不甘心地服从,要么反抗。如果父母提出某种请求,孩子不答应,父母就大发雷霆,那这就不能算是请求,而是命令。
五、但有时候,家长们已经耐心做到上面的步骤,孩子还是不为所动,是为什么呢?例如,经常有家长说,即使自己已经很和善地提出建议,孩子还是很抗拒。在这些原则之上,还有很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去倾听。而不要急着表达自己的想法。倾听能够更加与孩子共情,安慰和鼓励不到位,是因为倾听的不够,没有挖掘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当家长与孩子对话时,就很需要注意挖掘孩子的需求,不要贸然下判断或者给建议与安慰。
2024-01-25 查看全文 -
从描述里就可以看出,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过于强硬,触犯了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这时期孩子需要家长给予尊重,哪怕孩子的想法确实有不妥之处,做父母的也不能直接否认,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思考,让孩子自己做决定。
叛逆期孩子不说话怎么沟通?
1、给予空间,尊重理解。
孩子进入叛逆期,开始有自己的小心思,有很小想法和小秘密,这些东西他们不想说,我们没有必要打破砂锅问到底,给予彼此一些空间,保留边界感,至少孩子不会心生抵触情绪,与我们的隔阂越来越深。
2、允许孩子有特殊情绪。
进入青春叛逆期,孩子情绪多变,一时难以捉摸,我们不必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变化,允许他有自己小脾气,不理我们就不理,也不是什么大事。
3、主动跟孩子交流。
家长假如想和孩子交流交流,就要用主动的情绪去和孩子说。孩子在叛逆期,不论家长提出什么样的主张,孩子都不会采用,孩子有自己的思维和知道。家长不要强求孩子去做工作,要告知孩子什么样的办法才能让自己坚持好的习惯。家长假如想让孩子和自己交流,就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会非常的美好。
4、渐渐引导孩子。
家长不要忙于和孩子交流,先触摸他,带他去旅游,几天的共处他的叛逆心理就减了一半,先从小事上说起,多听他讲,他讲的工作要仔细听,从他的话语中能听出孩子需求什么,小事能满意他就尽量满意他,要让他心里想着爸爸妈妈是爱他的,让他对家长有必定的信任,和他讲学习问题,家长要尊重孩子,要和孩子做朋友,别老想控制孩孑,渐渐的就会变得好交流了。
5、给予信任,求同存异。
信任是维系亲密关系的重要基础,孩子信任家长,会更愿意向家长倾诉,与家长分享,会更容易在家长面前吐露心事。同样,家长信任孩子,会更加从容,因为相信孩子,所以不会轻易给孩子贴标签,而会更加理解尊重。
6、坚持镇定。
孩子在叛逆期会非常叛逆,会非常逆反,我们觉得无法交流,这并不是什么非常罕见的现象,这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这时候我们要稳定自己的心态,沉着面临。
叛逆期孩子不说话的原因:
父母只关注成绩。
长久以来父母对孩子仅仅只是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去关注孩子这个人本身。孩子的内心就会形成一个观念,那就是爸爸妈妈只关心他的学习,从来不会关怀他的感受。
家长没有做好倾听工作。
所以如果家长能学会倾听,一定会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掌握孩子的内心动向。反之,如果家长不懂得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渐渐的孩子也就不会坦露自己真实想法,沟通就变少了。
孩子的期盼没有得到满足。
尊重需求包括自尊与个人价值。如果在父母处,孩子的尊重需求没法得到满足,自然就转向朋友、同学、老师等其他社会关系处寻求满足。所以说,当孩子在家长这里得不到期待的满足,就会慢慢的开始放弃和家长们沟通。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关注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多父母发现,自家小孩好像过于内向了。明明会开口讲话,可就是从来不跟人沟通,也从来不主动说话。有情绪就憋在心里,遇到问题也不会寻求帮助。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迟早会出问题。
孩子不沟通不说话不交流怎么办?
1、家长可以走进孩子的内心。
看看孩子究竟为什么不爱说话。作为家长都要把这些问题搞清楚,然后再帮助孩子,把孩子心中的畏惧慢慢消除。这个过程会很漫长,希望家长们能持之以恒的帮助孩子开口说话。
2、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
平时应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喜欢提问,喜欢模仿,喜欢做游戏,在行为上争着做事。这时候就让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去做,这样做的目的是逐渐增强孩子的自信。
3、主动和孩子交流。
平时要多和孩子沟通,让孩子感到父母在乎自己,孩子有了存在感,才能和父母朋友般交流;对孩子不要太过严厉,十句批评不如一句鼓励。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交流,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外向。
4、多带孩子去社交场合。
进入人群中,让孩子学着与人交流,多找年龄相仿的孩子玩,小伙伴一起沟通比较容易。让孩子逐渐适应在外面展示自己。慢慢过渡不要苛求,孩子都希望被家长关爱和尊重,父母的赏识是孩子变得积极外向的动力。
5、肯定孩子,让他敢于表达。
不要急于求成,想让孩子成为人前勇敢表达,且自信的模样,那家长就要耐得住“寂寞”。这个过程,要以鼓励和肯定为主,不要强迫孩子去表达,更不要把他推到人前。因为这样的举动,反而会让孩子产生胆怯心理,甚至惧怕人多。
6、认真倾听孩子的心声。
多与孩子沟通,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来提高孩子的安全感。父母的倾听,理解与肯定能给孩子莫大的安全感和成就感。与父母感情也会更加亲密,有什么心事也会给父母沟通,而不是一直憋在心里,郁郁寡欢或独自烦恼,渐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沟通。
2024-04-20 查看全文 -
当我们遇到孩子不愿和自己说话的情况时,不妨去反思自己在以往的沟通模式对不对,找到问题成因,更有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说到底,我们如果想要取得孩子的信任,首先我们要学会信任孩子!只有基于父母对孩子的这种高度信任,孩子才有可能愿意开口对父母说。
孩子不说话不跟大人沟通怎么办?
1、根据孩子目前状况进行沟通
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学习以外,还需要关注孩子的各项表现。父母通过及时与学校老师进行沟通,获得孩子在学校中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是否专心,与同学之间的交际是否和谐,以及可以了解到孩子都进行了哪些内容的学习。
2、及时掌握孩子的思想动态
帮助孩子正确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能通过语言把自己的经验方法、思想等,比较准确地传达给孩子。通过沟通交流,也能知道孩子的想法和做法,对他的错误想法和认识,应及时加以矫正,并引导他走上正确的轨道上来。
3、家长要多陪陪孩子
家长再忙,也要多陪陪孩子,陪孩子写作业,陪孩子逛超市、购物、到公园转转,或者陪孩子下下棋、打打球、唱唱歌,也或者带孩子外出旅行等。总之,父母多陪陪孩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这样,父母与孩子交流就变成了自然。
4、认真倾听孩子讲话
家长在听孩子说话时不要经常打断孩子,打骂孩子,可以在听完孩子所说的,再对孩子的话作出回应和解释。如若三番两次的打断孩子讲话,孩子会认为父母不尊重自己,孩子自然也不会尊重和信任父母。要想和孩子好好沟通,请认真听孩子讲话,多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5、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与他人多交流
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说话,不愿意大人沟通是因为她不知道如何说,不知道说什么。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特别是孩子在和你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听,给予回应,不要忙于否定。而且要在孩子与他人说话,沟通的情况下,给予她各种鼓励,让她不反感于自己的语言表达。
6、观察孩子的喜好,主动和孩子聊她喜欢的话题
家长要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孩子的喜好,从她感兴趣的话题开始,逐步让孩子打开话匣子。对于聊天的内容,作为家长不能一知半解,要深入地了解。这样你在孩子的心目中,就会大神级别的存在,孩子自然愿意跟你聊天,从你这里取经,或是切磋技艺。
2024-04-12 查看全文 -
每个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样,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们应该让孩子开朗起来,因为性格开朗的孩子,通常都不爱生气,而且即使生气了,也很少出现不说话的情况,这就可以让父母们知道孩子在想什么。
孩子生气不说话怎么引导?
1、等孩子先冷静
小孩爱生气不说话,父母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要对孩子大吼大叫,应该是等到孩子平静之后,再给孩子讲道理。如果孩子的行为没有防碍他人也不会给孩子的自身造成伤害的话,父母们可以采取冷处理,这样就能消退孩子生气的行为。
2、反思自己是不是对于孩子有忽视
家长对于自己的家庭教育要有所反思,回想下是不是对于孩子的教育存在一定的忽视。当孩子想要向自己倾诉时,自己是否对其进行过拒绝。如果存在这样的状况,家长是要纠正自己的行为的。
3、耐心沟通
在孩子生气不说话时,父母们应该耐心的沟通,最好不要对孩子发脾气,也不能动手打孩子,孩子还小容易打坏,影视是以说教的方式来沟通。父母可以通过沟通,找到孩子生气的原因,并且针对性的开导。
4、平时为孩子营造可以表达自己的环境
在家庭环境中,让孩子有发言权,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这样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健康的,可以表达自己的家庭环境。这对孩子的语言表达、情感表达是很有好处的。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家长的情绪不要被孩子的不良情绪所影响。同时也不要因为孩子生闷气不搭理自己,就放弃与孩子的沟通。聪明的父母是知道如何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而不是眼不见心烦的教育方式。
孩子生闷气的原因:
1、不明白如何表达自己
孩子的表达能力还没有完全的发育好,对于一些情绪的表达还不完全,即使是想要进行表达,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2、希望引起父母重视
当孩子生闷气时,很多父母会表现出超乎平常时候的关注,所以孩子会觉得自己生闷气的行为是可以引起父母的关注的,是会让父母更加的关心自己的。
3、害怕听到指责
当孩子在向父母的倾诉中受到了批评后,当孩子再一次遇到这种状况时,很有可能会选择自己默默的承受,而不愿意去找父母寻求帮助。
4、性格过于内向
部分孩子的性格是偏向于内向的,不善于与他人的交流和沟通,比起向他人求助来,自己独处似乎更加简单些。即使是内心承受着很大的痛苦,也更倾向于沉默的表达。
2024-03-11 查看全文 -
孩子出行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无法接受被批评的方式。孩子犯了错,家长要多分析原因,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问题,教会他改正的方法。
孩子一挨批评就不说话也不动怎么办?
一、批评前,先说说他的一些优点,这样,孩子对大人的批评会心悦诚服,乐于接受。批评的重点只对事不对人,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过失,重点应放在如何改正上。批评时切不可罗嗦,应简单扼要,对准错误的要害,严肃认真地进行教育。
二、更多的耐心和尊重。批评孩子不代表可以不尊重孩子。批评孩子原则:对事不对人,不夸大、不引申。孩子被批评产生的羞耻感是针对自身,所以行为的过错并不是说他本身有错,家长应该帮及时帮孩子转变认识,防止孩子因为错误行为而对本身进行否定进而对孩子自我意识和自尊心造成伤害。
三、在教育问题上,家长不妨采取民主的态度,注重赋予孩子自主权,经常听取孩子的观点,让孩子参与家庭的决策,并积极发挥作用,从而对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有负责任的意识,允许孩子取得主动,并树立与年龄相适配的责任感。
四、家长应该通过家庭中宽松氛围的营造,允许孩子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使孩子能够形成宽容、忍耐、客观和和谐的心态。通过不断的培养,愈艰愈挫,孩子才能面对挫折做到泰然处之,保持自信与乐观。
五、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做错事情,承担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只有适当承担责任才能让孩子学会自我反思和成长。例如,吃饭打翻了盘子要帮忙收拾,损坏了小朋友的玩具,要从零用钱里扣出并赔偿等。这是他孩子自己处理错误承担责任并学着掌控自己的开始。
六、尽量单独批评孩子。在批评孩子时,尽量单独批评,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批评教育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很难为情,很没有面子,容易让孩子产生叛逆,不服气等心理,所以还是找个安静的地方单独批评耗子,这样他也能听得下去。
七、批评和适度处罚相结合。在批评孩子的同时,要捎带着一些处罚,不能只是空口批评,否则起不了很大的作用的,比如法海子一天不能玩电脑等等,或做几个俯卧撑等等,让孩子感到犯错误的坏处,能加深他们的悔改处罚措施,不可过分,否则会伤到孩子。
八、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别看孩子年龄小,自尊心也很强,可以批评孩子,但是不能动不动就贬低孩子?尤其不能数落孩子的短处,否则会严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批评也起不到教育警醒的作用。
九、不要带粗口。在批评孩子时,家长要特别注意,不要带粗口一些,骂人的非常难听的话,不能用在孩子身上,这些过于脏的话会教坏孩子的,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适得其反让孩子学会骂人。
十、孩子一旦有错,要立即批评指正。如果错误发生已久,再进行批评,孩子会莫名其妙。同一错误,绝不可因父母情绪的关系,时而批评,时而放纵,这样会使孩子难辨是非。
2024-03-02 查看全文 -
孩子做错事情的时候,先不要着急的打骂,要不带情绪地和孩子交谈,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哪里做错了,下次不可以这样,平静地和孩子交流。家长越是大声训斥,孩子就容易有逆反的心理,就是要和家长对着干,要是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和孩子交流,孩子就会觉得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慢慢地孩子也就听进去了。
每次孩子犯错沟通不说话咋办?
第一,想要打开孩子的心扉,我们自己也要放低姿态,在他犯错误的时候,可以拿自己曾经经历过的事情来举例,让他来分析,让他感受到我们是要和他一起探讨,而不是一味的批评他。
第二,把握好时机,在大家都在气头上的时候,最好不要批评孩子,特别是孩子哭的稀里哗啦,上气不接下气,我们作为家长的也已经暴跳如雷了,这个时候先冷静下来,但决不摔门而去,静静地陪在他身边,等他哭完了,我们的气也消了一半,再来交流。
第三,对于不论是男孩的哭泣还是女孩的哭泣,我们都不要去阻止甚至批评,只要静静地陪着他们,或者抱着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与温暖就够了。
每次孩子犯错沟通不说话的原因:
1、第一种就是孩子知道错了,但是要面子,不好意思说出来,虽然心里已经承认错了,但是不想说出来。
2、孩子内向,不善表达。这类孩子比较头疼,因为他们心思重,却不善于表达。如果做错了事,可能你还没发飙他就委屈上了,这个就是沟通的重点。
3、可能是孩子不服气,他觉得你说的不对,但是他不敢反驳你。因为家长说孩子几句,孩子不反驳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他要是反驳父母吵起来了,可能还得挨顿打。不服气但是我也不吭声,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想法。
2024-02-24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