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自卑怎么办
462
-
家长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多注意一些方法,不能用不正当的方法来教育孩子。一旦父母发现孩子有自卑心理,要及时引导,正确引导,帮助孩子走出自卑,变得自信。
孩子太自卑内心脆弱该怎么办?
1、要培养孩子喜欢读书,喜欢阅读的习惯
读书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可以使人平静下来。读书对人的一生也很有帮助,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会让一个人受益终生。阅读也可以让孩子从书本中找到自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读书也是心灵的窗户。读书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可以让我们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大事。所以说一定要养成孩子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2、要帮助孩子自己认可自己
孩子的自卑心理很多都来自于不相信自己,什么事都不敢做,觉得别人会看不起自己,这时候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来自己认可自己,让他们知道自己是最棒的,最优秀的。然后我们家长也要相信他们只有家长先相信他们,他们才会自己相信自己,他们只有自己变自信,才能更有说服力,让别人也相信他们。
3、要适时的赞扬孩子,而不是一昧的表扬
对于自卑的孩子,我们要对孩子进行表扬,但是我们不能每件事都表扬孩子,因为如果这样,一旦以后遇到某件事,不表扬孩子,让孩子就会觉得不开心。而且他们还会对自己感到失望,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所以我们才会不表扬他们,所以我们要做到适时地表扬孩子,但是也不能一昧的表扬。
4、不要把你自卑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
自卑的孩子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怕和别人比较,因为他们本身就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够优秀,这时候如果我们拿他们和别人比较的话,他们就会更对自己也感到失望。虽说我们千万不能把自卑的孩子和别人进行比较,不要挫败他们,要让他们变得有信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孩子太自卑内心脆弱的原因:
1、孩子的先天个性的影响
心理学上,根据个性的特点,会把孩子分为乐天型、忧郁型、激进型与冷静型这四类。每个孩子不会是单纯某种气质,而哪类有60%以上表现的,就可以归为这类型的孩子。
2、缺乏安全感
父母早年陪伴的缺失,特别是在0-3岁内父母长期不在孩子身边,比如将孩子交由长辈照顾,父母在外地工作。这种陪伴的缺失,就会造成安全感的不足。不论长辈的照顾如何到位,父母的角色在孩子心中是无法动摇的。
3、夫妻感情不和
在夫妻感情不和的情况下,家庭环境就会不和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中的孩子会没有安全感,敏感且自卑。
2024-04-17 查看全文 -
自卑的孩子习惯于逃避生活、逃避困难,打心眼里认为自己事事都做不好,配不上别人。很多家长都对孩子的这种心态不以为然,认为并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生活。但其实,这种自卑的性格往往会让孩子将自己的心理世界彻底封闭,严重时甚至还会与社会脱节,做任何事都做不好。
孩子太自卑怎么办?
1、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引导孩子和其他同龄人进行交往。孩子在交朋友的过程中会渐渐找回表达自己的欲望,同时也能找回丢失已久的自信心。
2、家长要找出孩子自卑的原因。就好像医生看病,得什么病,吃什么样的药,对症下药才是最有效的。搞清楚孩子自卑的原因,才更有利于我们从根本解决问题。
3、家长要及时赞美孩子。在赞美孩子的时候,我们要寻找孩子值得赞许的理由,通过生活中的小事,来表扬、鼓励孩子,让孩子在点滴中,慢慢增加自信,摆脱自卑。
4、父母要善于去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帮助孩子去充分的发挥他的长处,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5、当孩子遭遇挫折时,我们要鼓励孩子正视挫折,并和他一起分享原因,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不再畏惧困难和挫折的时候,也是孩子彻底摆脱自卑的时候。
6、家长可以增加孩子的见识。多带孩子看些书、电影,或者带孩子去旅游,拓宽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丰富自己。孩子在拥有知识的过程中,会对世界重新燃起热情,也会产生自信心。
孩子太自卑的原因有哪些?
1、有些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如果家长总是指责孩子,孩子就会灰心丧气,产生自卑心理。
2、有的家长会忽视孩子的存在,很少去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当孩子被忽略时,就无法得到来自家长的爱和关怀,所以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过高地估计困难的程度,从而低估自己的能力。
3、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导致孩子养成“我的要求一定会被满足”的心理。当孩子进入集体生活,会发现老师或者小伙伴并不能像父母一样对自己有求必应。这时候,孩子会产生非常大的心理落差,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
2024-02-19 查看全文 -
孩子不会一生下来就自卑,多数是受身边环境影响导致的。有些家长习惯批评孩子,很少夸赞孩子,即使孩子取得了进步,也会打压孩子。这就会让孩子逐渐习惯自我否定,从而形成自卑的心理状态。我们常说自信的人最有魅力,自卑会对孩子的各方面造成影响。
孩子太自卑了怎么办?
1、保持良好的夫妻关系
好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自信的来源,父母总是在家争吵对孩子幼小的心理造成的伤害是难以预计的。对于孩子来说,稳定地家庭环境是他们坚实的依靠,会给他们心理上一个强烈地支撑,让他们更加自信、自强。
2、不要盲目攀比
自家的孩子为什么要和别人家的孩子去比较呢?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有些快,有些慢而已。尊重孩子的发展,多看到自家孩子的长处,帮助孩子弥补短处,教育孩子自信、自强,怎么都不会比“别人家孩子”差的。
3、多鼓励和赞扬孩子
合理地鼓励和赞扬孩子并不会导致孩子自满心态的出现,反而能够给孩子充分地自信心,更好地去探索这个世界。
4、与孩子平等相处
教育孩子不要总是给孩子“高高在上”的感觉,总是以“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这方式去压制孩子的想法和探索,只会让孩子变成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创造性的“定制人”,只能按照你给孩子制定的路线和方式生长。要多给孩子一些平等和自由,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太自卑的原因有哪些?
1、父母的不理解
在做错事,或者学习成绩考的很差的时候,老是会听到父母说:“你看看谁谁家的孩子,又乖又听话,成绩还好,再看看你,就知道给我找麻烦”。其实当父母说出这些话的时候,你就是在否定他,然后在孩子心里就种下了一颗我事事不如别人的种子,从而导致自己自卑。
2、父母对孩子情绪的忽视
如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压力都很大,尤其是那些有二胎的家庭。为了让孩子过上好日子,父母都是夜以继日的工作,很少陪伴孩子,以至于有些孩子表现出自卑,父母没有及时观察到,帮助他们及时处理遇到的问题,导致他们的自卑心理越来越严重。
3、父母对孩子的高标准
每个爸爸妈妈都有一种心态,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在学习上取得优异的成绩。为此,他们对孩子,尤其是学习方面,设定了很高的标准和严格的要求,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还会给孩子报各种班。一旦他们的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爸爸妈妈就会责怪他们的孩子。这样下去,孩子会有自卑感。
孩子太自卑的表现有哪些?
1、经常疑神疑鬼
自卑的孩子对家长、老师、朋友、同学等对自己的评价相当敏感,特别是对别人的批评更是难以接受,甚至一直放在心上,长期积压,变得疑神疑鬼,总怀疑他人不喜欢自己,在说自己的坏话等。
2、经常情绪低落
孩子常常无缘无故地郁郁寡欢,对很多事情都没有兴趣,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喜欢自己一个人发呆,很有可能就是自卑感使然。
3、注意力难以集中
自卑感常常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水平,导致其在学习时往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只能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4、过度害羞,拒绝交朋结友
孩子,尤其是女孩,有些害羞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不敢面对同学大声讲话,从来不愿抛头露面,从来不愿意接触陌生人,拒绝交朋友等,就属于害羞过度,是自卑的表现之一。
2024-01-07 查看全文 -
现代社会的很多家庭当中,很多父母因为工作忙碌,不得不将孩子交给老一辈人抚养,而老一辈人在教养方式上存在着某些普遍问题,又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缺乏自理能力的情况。这种隔代教育下,父母也面临着新的教育问题。
孩子太依赖奶奶怎么办
带孩子独立居住。
如果孩子长期与奶奶居住在一起,根本无法摆脱依赖性,家长可以找个房子,单独与孩子一起睡,这样孩子每天看到奶奶的时间有限,慢慢地就不会再那么依赖奶奶了,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主的性格。
孩子要独自睡。
如果分开住有一定的麻烦,那就要让孩子单独一个房间睡觉,不能让孩子晚上再跟着奶奶一起睡觉。
父母多与孩子相处。
平常下班、周末、节假日的时候,父母要多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存在,而不是都让奶奶陪着他。
多与孩子做游戏。
孩子天性是喜欢玩的,因此父母可以抽空多与孩子一起玩游戏,孩子感受到开心快乐之后,就会愿意与父母在一起玩游戏。
父母想要让孩子摆脱对奶奶的依赖,要从自身开始做起,自己花时间、花心思多与孩子一起相处。
为什么孩子更愿意亲近奶奶,而不愿意亲近爸爸妈妈呢?
1、长辈对孩子更加的溺爱。
现在的家庭很多都是6+1模式,即4个老人+父母+1个孩子,这种家庭结构必然的造成孩子成为家庭中心。
“隔代亲”这个概念就会完美的体现,爷爷奶奶对孩子无度的溺爱让孩子能够无条件的得到任何满足,自己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和代价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这种状况就会让孩子内心对爷爷奶奶更加的亲近和依赖。
2、父母对待孩子更加的严苛。
从父母的角度来看,想要给孩子从小树立规矩意识,让孩子能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就会不断的要求孩子按照父母的标准去行动。
这也就意味着孩子的任性和要求在父母这里不可能完全的被满足。这种行为会被孩子错误的解读,甚至认为爸爸妈妈很凶,爸爸妈妈不爱自己,爸爸妈妈总是爱训斥自己,从而孩子自动的选择远离、不亲近父母。
3、陪伴并非有效的。
职场中的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非常的有限。而这下班之后如何有效的陪伴成为了关键。
有些父母虽然回到家后面对着孩子,可是自己的手里离不开手机、心里想的是工作,对于孩子的要求和意愿完全没有给予及时的回应,久而久之孩子自然能够感受到父母的一心二用。
这种非有效的陪伴对于孩子来说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孩子自然也会回馈相应的情感。
另外,太依赖奶奶,也会对孩子造成一定影响:
首先,可能会导致孩子和爸爸妈妈关系不亲。
人的感情都是慢慢培养的,父母与孩子之间也是如此。孩子和谁相处的时间长,自然就更依赖他们。爷爷奶奶经常照顾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会对他们更加亲近,和父母的关系则会比较疏远,严重的甚至会有一种陌生感。
其次,可能会导致孩子性格不健全。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思想观念以及教育方式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发育。爷爷奶奶始终不能替代爸爸妈妈,孩子长期和爷爷奶奶生活,情感方面是缺失的,他们从爷爷奶奶身上感受到的爱和爸爸妈妈给予的爱是不同的。在长期缺爱的情况下,孩子的性格会受到影响。
2024-05-30 查看全文 -
十八岁孩子的叛逆是他们成长和迈向成人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叛逆的行为时,家长不要太过担心,摆正心态,跟孩子多沟通、多倾听孩子的想法,疏导好他们的心理,就可以帮助他们顺利的渡过这个阶段了。
十八岁孩子太叛逆怎么办?
一、摆正心态,多观察。
面对孩子突如其来的叛逆,家长必须先冷静下来,好好观察孩子的日常,找出孩子变化的原因。不要以强硬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反叛。这时候的孩子就像紧绷的橡皮筋,越是用力,反弹会越加厉害,因此家长首先要摆正心态,对孩子的行为不要以暴制暴,这是不可取的。
二、注意表达情绪和态度。
家长要想让孩子顺利地度过叛逆期,在沟通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情绪和表达态度,因为此时孩子的内心是比较敏感的,任何不耐烦或不满意的情绪都可能会使他们的心灵受伤,不能使他们平稳地度过叛逆期。
三、给孩子提供正确的引导。
在孩子叛逆的时期,他们常常不明白自己的行为有何后果,或者该如何正确地表达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建议,帮助他们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四、确定目标。
叛逆期的孩子内心很迷茫,不知道人生的方向。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很重要,家长这时一定要引导孩子找到正确的路。家长要好好地给孩子规划一下人生,给孩子找到一个目标。有了目标,孩子就有了动力,学习起来更有劲,也不会再想着叛逆。
五、给孩子适当减压。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多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周末和节假日最好能陪伴孩子做一些户外活动,这样做不仅能缓解孩子的学习压力,改善孩子的情绪,还能增加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机会,增进亲子感情。有了这些心理基础,孩子对父母的反抗情绪就会明显减弱,也能主动接受父母的教育,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六、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
青少年虽然已经不小了,但毕竟还没有成年,思想和品德都没有完全定型,所以家长应该抓紧时间实施鼓励教育,肯定孩子正确的行为。
七、给孩子犯错的空间。
孩子都是在一次次犯错中才能得到成长,父母不要因为害怕看到孩子犯错而总是限制孩子,要允许孩子犯错,并且让孩子懂得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才能使孩子学会更多的经验教训。比如快迟到了孩子仍然磨磨蹭蹭,父母就不要再继续催促,完全可以让孩子迟到一次,被老师批评还耽误了学习,孩子以后自然能学会管理时间。
2024-05-18 查看全文 -
孩子被起外号这件事,可大可小,关键看孩子的状态和反应,如果只是一般同学间的调侃,就不必让孩子放在心上。但是如果孩子因为同学起了不好听的外号,情绪低落、伤心难过,家长一定要重视起来,及时帮助孩子疏导,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鼓励、肯定和接纳孩子,让孩子树立自信心,敢于回击冒犯,敢于为自己发声。
孩子被起外号很自卑怎么办?
1、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
家长要懂得接纳孩子的情绪,并明确自己的态度,耐心倾听、理解孩子内心情绪,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重视与认可的,孩子才会慢慢摆脱被起外号的困扰。
2、教会孩子冷静处理
当孩子被起外号时,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正确向对方直言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外号,请他们尊重自己和别人,告诉对方自己的心理感受,从而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
当已经表示不喜欢这样的外号时,对方还一直强调,可以让孩子当作没听到,克制自己的情绪,摆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和对方发生肢体冲突。如果对方起的外号非常恶意并且伤人自尊,也不要一味地忍让,否则会让对方觉得自己好欺负,必要时可以告诉老师和家长,寻求大人的帮助。
3、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一般来说,被恶意起外号的孩子,是外表上看起来“好欺负”的孩子,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引导孩子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耐心倾听孩子的内心想法,培养孩子敢说、大胆说的能力,从而从小建立孩子的自信心。
4、教孩子反击的话术
别人给自己起外号后,如果自己不喜欢这个外号,就要勇敢、大声地告诉对方:"给别人起外号是错误的行为,请你立刻向我道歉!"如果对方嬉皮笑脸,不以为意,孩子可以整告对方:“你要是不道歉,继续给我起外号,我就告诉老师和家长,让你爸妈知道,你在学校就会说别人坏话。"对于一般的孩子,这样的话术可以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我们可以先在家和孩子进行情景演练,直到他能直视对方,勇敢地把上面的话说出来。
孩子被起外号受到的伤害:
1、让孩子开始自责和怀疑自我
很多时候孩子被嘲笑被欺负的时候会去向老师求助,但是却有老师这样想:"为什么别人就嘲笑你,给你取外号呢?你为什么不能改改呢?"
就好像《奇葩说》里的参赛者希瑞就分享过自己的幼年的事情,因为爱跳皮筋和女孩玩被其他人嘲笑为"太娘,娘炮"。可是年幼的他向老师救助,得到的就是上面那段冷冰冰的话。
2、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在成年人收到冷嘲热讽,被起外号时,相信内心也是五味陈杂,很难受。小孩子的自尊心可不比我们少,在年幼却强烈的自尊心受到伤害和打击,会委屈、烦恼、生气甚至是怨恨;要么变得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要么就是报复打击心理极强。无论是哪种情况都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3、性格变得自卑孤僻
被叫“侮辱性绰号”,很多时候大人的做法是让孩子不要理睬,远离那些给自己取绰号的人,但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会让孩子的性格变得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与人交流与相处。
孩子被起外号的原因:
1、虚荣心和优越感作祟
其实,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有一种追求优越的冲动,渴望站在众人的中心,希望获得来自不同方面的支持或崇拜,这就会刺激儿童用各种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给同伴取绰号就是想体现自己在语言上的“聪明劲儿”,还试图拉帮结派,“如果你不跟着叫,就反过来欺负你。”
若是出于这种优越虚荣的心理,则很容易将目标对准相对弱势的同伴,绰号也带有侮辱性,比如嘲笑性格温和的男同学是“娘娘腔”,欺辱体型偏胖的同学是“死肥猪”。
2、开玩笑
孩子们之间取外号,有时候真的只是玩笑,他们还小,并不懂得通过这种方式去嘲笑别人,他只是觉得这个名字有趣,所以他就想将名字送给他最喜欢的小朋友。他其实也并无心去伤害朋友的自尊心,他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的做法不对,自己的做法已经伤害到了别人的自尊心。
3、反击心理
孩子之所以会被别人取外号,可能是因为他也经常给别的小朋友起外号,别的小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它,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
2024-05-09 查看全文 -
自卑就是对自己消极评价后产生的情绪,这种评价来自两部分,一部分是(无)下意识,不自觉形成的,一部分是有意识地理性对照后形成的。其实摆脱自卑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孩子感觉自卑不自信怎么办?
1、接纳自己
接受、接纳、悦纳,是摆脱自卑,获得自信,变得强大的三部曲。首先接受自己的全部,承认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体。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一分为二的看待,而不是把自己的特点对立起来。从接受到接纳,由接纳到悦纳,完成人生的进阶,这才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一生,同样是一个人自信不断增长的一生,最后才会有“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的一日。
2、走出“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就是对自己或他人苛刻、过分的要求,凡事追求尽善尽美,不到最后一刻,总是在“修改”,总感觉不能让自己满意,完美主义有着自身的心理特质,其目的是为了掩饰内心的不确定性和自卑。也就是说完美主义是自卑的生存土壤,只要能走出完美主义的圈子,自卑也就会减少乃至消失。自卑和自信是此消彼长的两级,自卑减少的同时自信就会得到增长。
3、不能害怕他人议论自己
一般自卑羞涩的人最害怕他人议论自己,稍微受到评价就承担不起,尤其是怕别人否定自己,跟他人相处时总是战战兢兢,越是让自己害怕,越会自卑,容易获得负面评价,最终形成恶性循环。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会被他人评论,不管做得有多成功或失败,不能把他们的话放在心中,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不能因为他人的评价而怀疑自己。不妨化悲愤为力量,鼓励自己,不能把外界因素看得太重,这样才容易展示自己的能力。
孩子为什么会感到自卑?
1. 性格害羞、胆怯
羞怯的人很容易产生自卑,每当在公共场合,或与自己不熟悉的人在一起时,就特别放不开,也不喜欢主动和别人打招呼
2. 喜欢与别人进行比较
喜欢把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看到别人比自己做得好,心里产生落差,觉得自己哪儿都不如别人,因此越来越自卑。
3. 对自己太苛责
对自己近乎苛刻的标准,追求绝对的完美主义。一旦达不到预期,就会给自己扣上失败者的帽子,并因此看轻自己。
4. 有太多顾虑
大多数人的恐惧都源于内心有太多的顾虑:遇事总是爱思前想后、担心失败,这会给人的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然后,内心越胆怯,结果就越坏……
孩子自卑不自信的后果:
1、对学习方面的影响。有些学生在学习上出现问题,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自信,不相信自己能够学好,经常对自己进行消极的心理暗示,对自己进行自我否定,不认为自己有可以学好的能力。因此,当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选择退缩和放弃,不相信自己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影响成绩的提升。
2、对终生发展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产生的不自信心理会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的终生发展产生影响。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会形成一种持续的、恶性循环式的“自卑感”,因为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缺少足够的信心,因此在遇到新事物和挑战时,总觉得自己做不成,不敢尝试接触新事物。又因为遇到问题时总是没有办法解决,进而不断地对自身产生怀疑和否定,进一步加重自卑感,从而形成一种自卑感的恶性循环。
2024-05-09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