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爱思考问题怎么办
512
-
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差,并不是因为智商比别人低,而是懒,不仅不爱动手写作业,甚至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孩子年纪还小,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多思考能够锻炼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学习能力,如果长时间懒于动脑,必然会对孩子的未来造成影响。
孩子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怎么办?
一、多做益智类游戏。
现在有很多益智类的游戏,家长要多给孩子创造一些动脑筋的环境,比如可以领着孩子做一些数学类游戏,猜迷语,歇后语,等等,让孩子跟着我们一起动脑筋。
二、在日常生活中培养。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之中培养孩子多动脑筋,启发孩子,比如和孩子玩一些游戏的时候,我们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结果,而是多让孩子想问题,动脑筋。
三、让孩子做一些家务。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做家务是在浪费时间,其实,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孩子可以在家务中学会很多知识和技能,帮助孩子更多地了解科学知识,提高动脑能力。
四、多鼓励孩子动脑。
孩子动脑筋一定要随时给予关注,因为,孩子的动脑筋一旦有所收获,家长一定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孩子从中得到肯定和满足,才能保持孩子动脑筋的热情。
五、多带孩子外出观察。
我们应该多带着孩子到外面去,让孩子在大自然中去观察新鲜事物,对于孩子的疑问,及时给与解决,同时,要让孩子在社会中去感受周围的人和事。
六、不要急于求成。
家长对孩子的动脑筋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循序渐进来逐步提高孩子的动脑筋兴趣,给孩子的题目也可以逐渐增减难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困难,失去兴趣。
七、让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
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用自己固定的思维去评判孩子的想法,否定孩子的创造性,认为无法实现,其实这样只会扼杀孩子想象力、提问和思考能力。
因此,在孩子提出问题之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各种答案都是值得肯定的。越是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给予正确的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就越强。
孩子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1、与家庭与老师教育方法不当有关。
有些父母或老师,不适当地要孩子回答一些他们不感兴趣或不擅长的问题。这些问题要么孩子缺乏心理需求,要么确实超出了孩子的知识范围和认识程度,孩子只能说“不知道”或“不会”。他们却因此指责训斥孩子:“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也回答不出”、“又说错了”、“你可真笨”……使孩子倍受压抑,以后对能够回答出的问题,也说不出来。
2、与家庭过分溺爱和庇护孩子有关。
父母一切都替孩子包办,“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孩子形成了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成为吃饭穿衣的“机器”,思维上渐渐懒惰起来,遇事不爱动脑筋。一见问题自然有畏难情绪,懒于思索,遂简单地回答“不知道”了事。
3、与孩子不擅于人际交往有关。
有些孩子性格忧郁内向,或在成长过程中缺少与人交往的环境,缺乏与人交际的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差。这样的孩子,对他人的提问往往不擅表达,而采用较简单的方式,即回答“不知道”。
孩子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影响有哪些?
1、对于孩子独立能力和自我想象力的培养会造成影响
孩子在成长初期阶段时的自我想象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是比较重要的。但是,“思考能力”的缺乏,对于孩子这些方面的能力提升都会带来很大的阻碍,这些都是由于自我思考能力不足所带来的连带影响,是需要进行根源上的纠正才能达到最终能力提升目标的作用的。
2、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
不爱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孩子,没有足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不好的。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懒于思考是一种坏习惯,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能力,耽误孩子的学习。
3、缺乏“思考能力”会造成孩子陷入人云亦云的误区
孩子的思考能力对于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是比较重要的。而当孩子出现缺乏“思考能力”的这种情况时,便会逐渐对自己的想法感到不自信,其的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拖沓,独立自主的能力便会遭到限制。不仅如此,思考能力的缺乏,还会让孩子处于“人云亦云”的不良误区中,这对于孩子综合能力的提高和独立意识的产生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2024-02-01 查看全文 -
我们经常会说:大脑越用越灵活,对于孩子来说也是这样,多动脑能够让他们的大脑皮层更活跃,自然也会更聪明。然而在我们身边,真正愿意动脑的孩子却不多,很多孩子都不爱动脑,遇到一点困难就喊爸爸妈妈,根本不会尝试自己去解决,很多家长为此感到忧心又不知道如何去处理。
孩子不爱思考问题怎么办?
一、尊重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可以给孩子讲授一些相关的知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引导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这样会使孩子开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多引导孩子发现问题。
家长可以多引导孩子想出多个解决问题的方向,使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如果孩子不能立刻回答出来,家长不要着急,要耐心地引导、启发他。
三、多让孩子自己分析。
思考力的积累,可以说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
四、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家长首先就应该问孩子:“你该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勇敢的实践自己的想法,我们加以辅助和引导就好了。
五、多鼓励孩子。
孩子做什么事,家长都不应限制过多(不包括那些危险的事情和错误的事情)。如果孩子失败了,家长应该鼓励他,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克服困难,避免失败。
六、让孩子多应用与实践。
应用实践能力的核心思维过程是“迁移”。迁移在心理学中的解释是“将已有知识和经验运用在新的情境中”,中国古语中的“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等都是迁移这种思维过程的呈现。
七、适当的做个“懒爸妈”。
我们平时太习惯于照顾孩子,以至于常常忘记放手。如果把孩子的一切事物都安排的十分妥帖周到,从来就没有想到什么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虑、去想办法、去解决、去处理的。慢慢地,当孩子再遇上困难时,自己也不愿意思考,就指望父母的帮助。长此以往就扼杀了孩子的思考能力,更谈不上解决问题的能力了。
八、给孩子独处的空间。
给孩子独处的空间和时间,对孩子的思考是十分有帮助的。
九、给孩子提供民主的气氛。
家长不能压抑孩子,应该为孩子提供宽松的环境,多听孩子说话,让他说出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创造性和思考欲望。
十、和老师沟通。
孩子的学习状态仅仅靠家庭环境是远远不够的,和老师一起探讨,对孩子的帮助应该会更大。
孩子不爱思考问题的原因有哪些?
一、父母过于强势。
由于父母的过于强势,会让孩子在生活中的安全感不足,他们可能无法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所以就不愿意,也不敢去独立的探索世界。久而久之,这种恐惧就变成了一种习惯,让孩子放弃思考的一种习惯。
二、沉迷电子产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子产品也越来越普及,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都已经产生了非常大的依赖性。而对于孩子们来说,一旦他们沉迷于电子产品,很有可能就会养成思维惰性。因为孩子们的经历已经在虚拟世界中耗尽了,所以在现实世界孩子们往往不愿意去主动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三、父母的溺爱。
孩子思维惰性养成的原因中最重要也是影响最深的,就是来自于父母的溺爱。现在很多家庭都是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对于孩子也是百般的呵护,什么事都替孩子做好,生怕孩子受到一点伤害。殊不知这种来自父母百般的呵护渐渐地就会让孩子丧失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变得不愿意思考。虽然很多父母知道溺爱是不对的,但是往往在平时父母无法意识到自己对于孩子的溺爱,所以总是在无形之中导致了孩子的这些问题。
2024-01-31 查看全文 -
要调动孩子的自己动脑筋的积极性,重要的是帮助孩子获得成功感,在家里父母多和孩子互动,在互动过程中父母要有意让孩子提出自己见解,当孩子通过自己的力量解决了一些问题时,他就会感到快乐,也就会更爱独立思考了。
孩子不动脑筋思考问题怎么办?
1、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若对某件事有浓厚的兴趣,就会集中思想和注意力,就会想方设法克服种种困难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怎样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呢?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因此,父母要以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去感染和影响孩子,要用自己对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情趣去影响孩子。同时,父母还要常常给孩子提一些问题,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引导孩子动脑筋解决。
2、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动脑筋的兴趣
父母对不爱动脑筋的孩子不可提出太高的要求,而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从最直接、最容易思考的问题入手,如比较两事物的异同,然后逐渐加大难度,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遇到的困难。 孩子在工作中不但学习了做事的方法和良好的工作态度,同时也学会了动作协调的灵巧能力和空间关系的能力,这些都能促进他们思考能力的发展。家务事、工作、手艺和劳作,对孩子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3、不要急于求成
家长对孩子的动脑筋一定不要急于求成,而是应该循序渐进来逐步提高孩子的动脑筋兴趣,给孩子的题目也可以逐渐增减难度,不要让孩子感到困难,失去兴趣。
4、降低问题难度,引导孩子积极思考
当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孩子回答不上来时,父母和老师应及时调整所提问题深度,由简单到复杂。比如向孩子,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什么花?如果孩子回答不出,就可以有意识地带孩子到户外去观察当时的花、草、树、木的特点,让孩子去记住现在是什么季节,有哪些漂亮芳香的花卉。
5、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善于动脑筋、会动脑筋。父母和老师可以设法为孩子提供决策机会,如让他们自己决定怎样游戏、玩玩具,或表演节目,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具有决策能力,并懂得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可根据孩子的年龄,教会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收拾玩具、洗脸、穿衣服、扫地等。每当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及时给予表扬,帮助建立自信心。如果孩子失败了,可鼓励他们下次做好。这样不但可锻炼孩子动手能力,也增强了生活独立性,防止染上不肯动脑筋的坏毛病,为孩子形成健全人格创造条件。
6、运用激励的手段,让孩子尝到动脑筋的甜头,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哪怕孩子只取得微小的进步,父母也不要放过,要及时地给予肯定,热情地鼓励。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设有利于动脑筋的环境是,让家中充满求知气氛,通过积极地亲子互动,自然而然地促进孩子喜欢动脑筋,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2024-04-02 查看全文 -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一定要在日常小事中进行。父母可以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收拾玩具,整理自己床铺、拖地等,这些简单的小事都可以让他们自己去独立完成。
孩子不爱动脑思考怎么办?
1、孩子年龄小,遇到疑难问题时,不是告诉孩子答案,而是教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学会独立思考。
2、鼓励孩子发表自己的意见。父母要给孩子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压抑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不容易有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思想会受到父母的左右,只会盲从附和父母的意见,这样会影响孩子思考能力的发展。
3、平等对待,意味着不要训斥,也不要表扬,训斥中长大的孩子,只会变成一个没有自信,唯唯诺诺的人;表扬中长大的孩子,只有得到表扬,才会驱动他去做事情,本质上也是缺乏自立的。我们要做的事是谢谢你。如果我们能够对孩子做对的事表达谢谢的时候,孩子立刻就能够感知到,这件事作对了,并且孩子也获得了价值感。
4、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动手做。家长千万别总是溺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比如说孩子的玩具掉了,家长还不让孩子去捡,心疼孩子,还非得要自个亲自去捡,这样是溺爱。而若想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的话,首先让他学会为自己做事。
5、不要对孩子动手时给予过多干预。在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大人看不过去,总是在一旁指手画脚的话,那么孩子肯定是没办法好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事的。作为家长,其实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如若发现孩子有不对的地方,可以稍微提醒一下,但是别做得太过了。
6、给孩子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说明了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它强调了思考的重要性。翻开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几乎所有的科学人才都有超出常人的强烈好奇心,如居里夫人、爱迪生、达尔文等,他们都是从幼年时期即有相当强烈的好奇心。当孩子头脑中有疑问时,他们便开始一连串地问:“为什么?”父母亲如果正确引导,不压抑他的好奇心,孩子的求知欲必定会越来越旺,因为孩子的好奇正是探究新奇事物的开始。
2024-04-01 查看全文 -
上课不爱回答问题的孩子大多是胆小怕事,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在孩子成长的路上耐心陪伴,注意言传身教,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他们说话沟通。多给孩子一些关注和鼓励。
孩子不爱回答问题怎么办?
1、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孩子之所以不爱回答问题,其中很重要的就是很担心自己,回答问题错误之后,受到别人的一种歧视。所以不管是平时的家长,还是老师,尽量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就是说在问题回答了之后,不管孩子回答的正确与否,都要给孩子以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
2、接纳孩子目前的状态
父母作为孩子最亲近的人,无论孩子是美是丑,是高是矮;无论孩子有什么优点和缺点,都要去无条件接纳孩子。孩子只有被父母接纳了,自己才能接纳自己,才能去发扬自己身上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
3、给孩子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让他逐渐完成
可以事先和孩子约定,如果能够鼓起勇气举手的话,给孩子一定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
另外,在家里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进行模拟,由父母扮演老师,孩子先提前发言进行“预演”。
4、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锻炼,从其他事情上培养自信心
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是父母要相信孩子,让孩子通过做成大大小小的事情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他才会对做事情越来越有信心。“自信心都是在事儿上干出来的”,父母平时就要注意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能力的机会,让孩子不断获得美好体验,对自己也会越来越有信心。
孩子不爱回答问题的原因:
1、孩子天生生性懦弱,胆小怕事。这样的孩子一般都文文静静,话语不多。在特殊的场合下,一紧张着急,容易思维断挡说错话,把应该表达的意思说不完整。
2、自尊心很强的孩子。这一类的孩子虽然自尊心很强,但是性格比较郁闭,不愿意在人们面前敞开心扉。由于自尊心作祟,一般不轻易发言。害怕自己万一说错了,受到大家的耻笑,影响他在同学们心中的地位。
3、学习成绩较差的孩子。这一类的孩子自卑感较强。和学习好的同学相比,相形见绌。就是明知道这类问题的答案,也不敢轻易说出来。因为他们不确定自己说的是否正确。万一错了,怕同学们哄笑看不起他。所以,没有十足的把握,轻易不举手发言。
2024-02-26 查看全文 -
很多孩子都不爱动脑。但是多动脑能够让他们的大脑皮层更活跃,自然也会更聪明,作为父母应该培养孩子动脑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应该从孩子角度出发,自己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孩子思考。
孩子不爱动脑筋思考怎么办?
1、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每天抽出时间与孩交流,陪他读书,陪他作业,设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当目标达到时就给予奖励,让孩子体验学习的快乐,再设定新的目标,以此来激活孩子的学习动力,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一旦有了快乐的体验就会对学习产生兴趣,那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遇到问题就会问为什么?就会开动脑筋去思考,就会努力去寻找答案。
2、找到原因
对于孩子是不是真的不爱动脑筋,这个问题你可以心平气和的和他谈一谈,了解下他是真的不知道问题,还是说不知道从哪个方面去想,其实这还是有区别的!你不能简单的去定义孩子就是不愿意动脑筋。如果一味的去责备他,他可能以后有一些内心的想法,也不会再和你沟通,更会造成亲子关系的隔阂。
3、可以找老师了解情况
家长也可以积极主动地找学校老师,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然后结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只要孩子有点滴的进步,家长就及时地大力地表扬她,鼓励他,让他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也许他以后遇到了不会的题目,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动脑筋思考了!
4、给孩子独立思考机会
有些家长在孩子遇到难题之后,首先会帮孩子去解决,这样就少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过程,其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进行思考,而不是直接就帮孩子解决了问题,我们应该多给孩子创造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孩子自己体会独立解决问题的乐趣,这样他们就喜欢这种经过自己思考而得出结论的成就感,从而喜欢上了独立思考。
5、多夸奖孩子努力
很多家长也知道鼓励的重要性,所以说当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鼓励孩子,他们就会说“你那么聪明,一定会解答出来的”等话语,但其实这样说不合理,家长应该多让孩子努力,而不是强调孩子有多聪明。
因为如果家长夸奖孩子聪明,孩子可能就会产生骄傲的心理,更不想自己思考,但是如果鼓励孩子多努力的话,孩子就会有动力去解决问题,所以应该多夸奖孩子努力。
为什么孩子不爱动脑筋?
1、与父母及家庭成员的过分溺爱有关。父母替孩子包办了一切,使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事事依赖父母的不良习惯,思维也逐渐变得懒惰起来,以致不肯动脑筋思考,遇到问题就以“不知道”简单应付。
2、遭受别人的打击,如:这么简单,你怎么会不会做呢?你自己再想想,这题目不难,就是自己不动脑静。你上课听讲了吗?这都不会。……孩子碰壁和受打击之后就会不再求助,要么混沌,要么找别的渠道。
3、很大原因在于没有养成动脑的习惯,平时大人可能替孩子做主比较多,帮得太多了,一出现什么情况大人都给解决了,孩子自己动脑想问题的机会太少。时间长了,孩子遇事也不愿意自己动脑解决了,依赖习惯了,或者觉得自己做得不好,信心不足,不愿意自己面对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2024-02-23 查看全文 -
孩子天性就是玩,你说的问题我相信几乎所有的宝宝都是这样的,多少父母为此焦头烂额,煞费苦心,家长可以培养孩子兴趣,然后尝试着把孩子的兴趣慢慢的移动到孩子的思考能力上,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价值。
一年级孩子不爱思考怎么办?
1、孩子在尝试难题进行思考时是有阻力和困难的。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需要的是支持和陪伴,让自己觉得不孤单,不是势单力薄,就更有力量往前走。因此,在孩子尝试难题时,我们要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父母的鼓励是孩子最大的动力。
2、孩子不会或做错了,家长千万不要抱怨或责骂,如笨呀、蠢呀,看看人家谁谁等语言,给孩子以原谅、理解、关爱的语言,并陪伴或携助,鼓励以增强自信心,慢慢诱导其走上主动自信的轨道。孩子必竟年纪小阅历少,遇到问题肯定不知所措,这很正常,关键是家长要多启发引导,经常训练这种方式,包括知识语言类和行为动作类。
3、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难题时家长要多鼓励或首先鼓励他去思考或动手,做对了要给于鼓励和赞美;做错了,也要鼓励其主动的态度和精神,然后循循善诱,讲出错在什么地方,应如何纠正,耐心的给于引导示范。
4、好奇心是孩子与生俱来的可贵品质。可以给孩子讲授一些相关的知识,一些发明家的故事,引导孩子的兴趣,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这样会使孩子开动脑筋,学会思考,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思考力的积累,可以说是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础上。当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训斥,可以让他自己想一想什么地方做错了,为什么做错了,应该怎样做。
孩子不爱思考的原因:
1、可能是任务量太多,孩子为了快速完成而采取应付的状态,这种情况我们就要关注一下孩子的任务量,以及是否除了学校的作业我们给孩子安排了很多额外的作业,如果额外的作业过多孩子没有自己可以安排的的时间,我们可以跟孩子沟通适当减少。
2、智力状态与社会适应能力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但也有许多学习很好,社会交往能力差,遇事不动脑筋者,特别是在独生子女中很普遍,这是由于父母过分溺爱,一切都替孩子包办,导致了他们遇事不爱动脑筋,依赖性强的坏习惯。
3、与教育方法不当有关。有的父母、老师要求孩子回答一些他们不感兴趣或超出他们能力范围的问题,孩子只能以“不知道”回答。而父母或老师不仅不耐心讲解,反而加以责备,使孩子备受压抑,以后碰到能回答的问题也说不出来。
4、家长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了孩子,孩子慢慢感到疲劳和厌烦,加上孩子喜欢的事情一再被取消或者限制,他们的情绪就更不满了,采取这种消极对抗的行动表达抗议和不满。
2024-02-2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