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孩子不沉迷集卡
444
-
面对孩子沉迷集卡,家长应该理性看待,正确引导:乐在其中,贵在参与。毕竟小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容易陷入无端的事里面不能自拔,重要的是父母要如何引导他,不让他太过于沉迷。现在别说小孩子了,就是成人喜欢游戏,如果自己不加以控制,也会沉迷,无法自拔。所以父母一定要和他约定好,什么时间可以玩,什么时间要把卡片放下。
如何引导孩子不沉迷集卡?
第一、“疏”而不“堵”。从成人的角度来说,要理解孩子集卡的理由,虽然会有一些攀比的心理,但也是社交的一种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可以让孩子有某种归属感。同时,在孩子集卡这件事情上,不能只看到负面作用,也要学会借力打力,发挥其正面作用。比如,让孩子讲一讲卡牌中的情节,除了复述动漫中已有情节之外,还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节并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口语表达,也锻炼了书面表达。
第二、耐心与孩子沟通,听听孩子为什么去迷恋,然后采取奖罚措施,比如成绩好奖励,帮忙做什么事,奖励一下,在孩子还未涉世前,教他一个道理,奖罚分明。
第三、进行有效的引导教育了,比如透过个别“集卡”现象所导致的成绩下滑等本质性结构,以此来构建学生对待“集卡”现象的消极印象,就好比爱国教育,从小引导开始……
第四、多陪孩子,爱和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有的孩子沉迷其中,更大可能并不是卡牌的吸引力,而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紧张,成就感的缺失,找不到归属感等。这时候,就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卡牌上,而是要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第五、平时多带孩子去户外游玩,增长见闻,多与其他孩子交流,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用户外的新鲜事物转移孩子沉迷卡片的注意力,不能一放假就去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或者总让孩子待在室内。
2024-01-25 查看全文 -
咱们要学会走进孩子的内心,跟孩子做好情感联结,用更大的耐心和更多的理解来温暖孩子,家长们要明白,当孩子玩手机玩到一定程度之后,你强行把手机夺走,或者强迫孩子关掉手机,孩子内心是非常痛苦难受的。
如何引导孩子不沉迷手机游戏?
1、父母尽量不在孩子面前玩手机
比如咱们下班回到家,千万不要第一时间就躺在沙发上床上玩手机,尽可能在孩子面前多看书,多阅读,给孩子制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要帮助孩子看透游戏的套路,提升孩子自身的觉悟
其实孩子玩的很多游戏,都是被一些专业人士,包括心理学专家们精心设计出来的,这些专家们深谙人性,非常懂得什么样的东西能吸引人,什么样的东西能让人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没有分辨和控制能力,很容易就会在游戏中得到成就感,满足感,这些感觉会促使孩子深陷其中,沉迷游戏不能自拔。
3、给孩子设置玩手机的规则
小学生家长要格外注意如果老师在手机上布置了作业,家长可以采用手抄或者是口头转达的方式来告诉孩子。如果孩子需要手机来查询资料,那也要注意不要直接把手机塞给孩子让他自己查,而是要辅助帮助和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手机。
4、用正确的爱,给到孩子归属感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一切教育的本质,当你跟孩子亲子关系融洽时,你跟孩子的沟通引导都会非常顺畅,反之,孩子完全不会把你当回事,更不会把你的建议和嘱咐放在心上,甚至还会觉得你很烦。
5、父母多跟孩子游戏互动,丰富孩子的日常生活
其实最大的原因就是,现实生活太过枯燥无聊,孩子不得已才回去手机中寻找快乐和满足。换句话说:孩子沉迷手机大多数都是因为父母太无趣,家庭缺少温暖。
所以最好的方法呢,就是父母多抽时间陪孩子互动游戏,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生活的乐趣。
6、帮助孩子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奶油妈妈经常说:每一个孩子都站在父母的舌尖上舞蹈。父母怎么评价孩子,孩子最终就会成长为父母所描述的样子。咱们做家长,千万不要一直盯着孩子身上的缺点,我们要练就一双慧眼,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亮点,并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
7、培养孩子运动爱好
运动对于一个人来说十分重要,不但可以强身健体,还能从中领会到合作以及技巧等。因此要注意从小培养孩子个人运
2024-04-02 查看全文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此家长在孩子面前首先要做榜样示范。要想孩子不玩手机,那就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多陪孩子去户外,让孩子接近大自然,让他喜欢上大自然。其实每个孩子从呱呱落地时,都是好孩子。只不过这种纯真无邪的本性,让父母不经意间给破坏了。父母如果在教育的过程,偏离了方向,孩子就会养成不好的习惯。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游戏?
第一、作为家长以身作则,在孩子面前,尽量克制。
第二、培养孩子阅读的习惯,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远离手机。
第三、多和孩子交流,多参与亲子活动,很多孩子玩手机,究其原因是家长忙于自己的是,就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了手机,这样他们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情中。
第四、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爱好,尤其是户外运动,这样,转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能从手机以外的事物获得快乐。
第五、多陪孩子。孩子也需要有玩伴的,孩子也怕孤单和寂寞的。家长尽量多的抽时间,挤时间陪孩子。孩子有家长陪着玩,一般是不会再去玩游戏的。经常组织家庭活动,带孩子多做室外活动。往往这点很容易被家长忽略。
第六、改变孩子的兴趣爱好。征求孩子意见,可以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什么的,这样孩子的空闲时间有事情做,就不觉得无聊了。具体是什么样的兴趣班,要根据家庭的经济情况和孩子的选择。
第七、疏而不赌,从益智的角度去看孩子玩游戏。规定玩游戏时间长度,适当的玩游戏可以锻炼大脑的成长。还可以用福利的形式奖励给孩子,促动孩子好好学习,带动孩子自觉学习。比方说成绩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准?就可以玩游戏多长时间。当然这个成绩不要设置的太高,让他能看到希望。但切记不要主动提出和孩子玩游戏,或是什么交流游戏心得体会。正确的引导不代表认可,不代表鼓励。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有哪些?
1、成就感: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完成任务、升级和获得奖励来获得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可能会让他们更加投入游戏,从而产生沉迷现象。
2、寻求心理满足:游戏中的成就感和社交满足感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的重要原因之一。游戏中的胜利和成长可以让孩子感到被认可和有价值,同时,通过与游戏中的其他玩家互动,可以满足孩子的社交需求。
3、缺乏兴趣爱好:一些孩子可能没有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爱好或者活动,从而感到无聊和空虚,转而寻求游戏来填补空闲时间。
4、逃避现实:当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压力、挫折或困难时,他们可能会选择逃避现实,通过游戏来寻求慰藉。
5、父母陪伴不足:如果父母缺乏陪伴和关注,孩子可能会通过游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和孤独感。
孩子沉迷游戏以后怎么教育?
1、与孩子一起制定计划
家长可以与孩子和孩子一起制定计划,比如,今天完成作业之后,就可以玩多长时间的游戏。和孩子一起商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在尊重他,而且也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兴趣。计划一旦制定,就要严格遵守,如果孩子能够很好地执行下去,可以给予孩子一些奖励;如果孩子没有执行,家长也要对孩子做出惩罚。
2、为孩子创造多样化的兴趣爱好
孩子沉迷游戏往往是因为缺乏其他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发现并培养其他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音乐等。多样化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丰富孩子的生活,还能帮助他们摆脱游戏的诱惑。
3、创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
家长多和孩子一起活动,或者鼓励孩子多交朋友,这些朋友自然不能是网友。需要强调的是,家长一定要对孩子有信心,也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如此,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4、合理对待游戏,让孩子玩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游戏
家长们不要一概而论,并不是所有的手机,电脑游戏都是不好的。有些游戏对孩子学英语是有帮助的。还有一些游戏是考验孩子的智力和反应能力的。家长们让孩子玩玩这些游戏,并没有什么坏处。
5、家长要以身作则
现在有不少年轻的家长也存在玩游戏的习惯,生活中家长往往忽视了自己对于孩子的影响,导致孩子出现沉迷游戏的情况。家长需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要一回家就开始玩游戏,更不能在孩子写作业、学习的时候去玩游戏,要学会以身作则,给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2024-05-16 查看全文 -
手机从最初的通讯工具,发展到现在,已经越来越具有娱乐性,确实很容易让人机不离手。孩子好奇心重,天不怕地不怕,随便拨弄手机,用着用着自学成才,掌握了让自己快乐的密码,从而一发不可收拾,不少家长都在为孩子沉迷手机的问题焦头烂额,怎么样合理引导孩子玩手机?
如何让孩子不再沉迷手机?
1. 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制定合理的手机使用规定,例如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手机的场合等,让孩子知道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什么情况下不可以使用手机。
2. 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例如阅读、运动、绘画等,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3. 与孩子进行沟通: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手机的看法和使用习惯,帮助他们认识到手机的负面影响,例如影响视力、影响学习等。
4. 给孩子提供其他娱乐方式:给孩子提供其他娱乐方式,例如玩具、游戏等,让他们有更多选择,减少对手机的依赖。
5. 鼓励孩子:给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价值的。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认同感。
6. 保持积极的心态: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轻易放弃,也不要过于苛刻。这是一个需要耐心和持久努力的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协作,才能最终达成目标。
孩子沉迷手机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玩游戏
这是孩子玩手机的主要内容,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普遍。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容易让孩子上瘾的。很多大人玩游戏都上瘾,更别说孩子了,而玩游戏也是相对来说比较难戒除的习惯。
二、娱乐
有些孩子上网主要是娱乐,比如看影视剧、听歌、看动漫或者小说等。这样的孩子也有上瘾的情况,但没有玩游戏严重,相对来说好戒除一点。
三、社交
这些孩子上网主要是聊天或者和同学联络,尤其对那些刚学会使用QQ或者微信的孩子。有些大一点的孩子因为早恋,玩手机主要是和对方联络比较方便,从而始终离不开手机。
孩子沉迷手机的危害是什么?
1、引发很多眼部疾病,导致近视成灾,影响就业;
2、孩子经常玩手机到深夜,上课睡觉不听课,学习成绩下降;
3、上网会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孤僻,不愿与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差;
4、玩手机替代了孩子的玩耍,导致孩子活动减少,进而影响到孩子的身体发育;
5、玩手机限制了孩子的感觉体验,易使孩子分不清虚幻和现实;
6、游戏里打打杀杀,容易使孩子性格暴躁。
2024-05-15 查看全文 -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手机如今已经成为人人手中必备的必需品。家长千防万防,也防不住孩子接触手机。手机里的世界自然是精彩的,有游戏、网聊、短视频等,这些娱乐连大人都难以抵住诱惑,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更有着巨大吸引力。
14岁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如何引导?
1、时间填充法。
如果平时工作繁忙没时间陪伴孩子,孩子是因为无聊才用手机消磨时间,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报一些兴趣班,让孩子的生活充实起来。
2、亲子互动法。
家长可以利用平时空闲时间多陪一陪孩子,定期组织一些家庭活动,激发孩子对手机之外其他事物的兴趣,也让孩子能从其他途径发泄学习压力。比如周末带孩子去公园爬山、运动、骑单车等等。
3、家长以身作则法。
作为家长,应该避免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玩手机,这样的习惯容易被孩子效仿。只有放下手机,多陪伴孩子,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远离手机。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
1、孩子缺少陪伴。
缺少父母的陪伴,孩子感到孤独又无处诉求,而手机里丰富的有声有色的内容信息,冲击着孩子的视觉和大脑,孩子更容易对此感兴趣,沉浸其中而忘掉孤独、无聊和烦闷。手机成了代替父母陪伴孩子的另一个娱乐伙伴。
2、亲子教育的缺失。
有研究表明,家庭内部的冲突越是频发、越是激烈、越是无法解决,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的负面影响就越大。当父母发生冲突的内容与孩子有关时,孩子的心理痛苦会更深,也就更有可能把长时间玩手机作为应对痛苦的解决办法。
3、父母的言传身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将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孩子有“手机控”的父母,那多半孩子沉迷于手机,手机不离手也就不难理解了。
14岁孩子沉迷手机的影响:
1、影响家庭关系。
孩子一旦爱玩手机,父母必然着急上火,批评责骂。处在压力之下的学生,不管在手机中获得多少乐趣,一旦面对现实,立马觉得压力特别大。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自己意愿与家长的矛盾,使他们处在一个不和谐的关系中。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快乐,也不可能在被逼学习的高压环境下获得真正的进步。
2、影响记忆力。
玩手机对大脑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玩手机长期一个姿势不动,会对大脑产生固定刺激,而使人体的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时间长了会对人的记忆力以及认知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3、影响视力。
孩子自从有手机后,每天都会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熬夜玩手机,熬夜本就对孩子的身体不好,玩手机就更不好了,首当其冲的就是视力受到影响。
2024-05-11 查看全文 -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开展家庭教育的基础,尤其是在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能冲动,要先和孩子展开沟通,关注孩子厌学背后的原因。初中阶段的孩子多少都有些叛逆,家长在教育过程中需要保持耐心,缓慢推进。
孩子不去上学厌学如何正确引导?
第一、尝试走进孩子内心。
家长可以和孩子找到共同的爱好,比如和孩子一起打打篮球,和孩子聊聊好看的漫画,在与孩子共同追求热爱的事物时,是最容易打开孩子心扉的时刻。家长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和孩子好好谈谈为什么会有厌学心理,相信孩子也很乐意倾诉。
第二、了解原因。
孩子不想读书自然是有原因的,尤其在叛逆期,生理与心理变化迅速,孩子心中情绪不好发泄,且难以做出正确抉择,很容易就会出现厌学的情况。因此我们要深入了解孩子的厌学原因,比如学习压力太大,对读书这件事没有成就感,人际交往出现问题,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等等。找到厌学的根源,才能去解决厌学的问题。
第三、要使孩子看到学习的进步。
把孩子的学习情况做出简要纪录,并把孩子做过的作业本收藏起来,过一段时间就拿出来让孩子比较一下,经常告诉孩子学习上有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这样,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心里有数,信心足,动力强。当孩子在学习时自然地产生一种喜悦的心情,得到莫大乐趣时,学习也自然变得容易而有趣了。
孩子不去上学厌学有哪些表现?
表现一:失败合理化。
他们不愿意主动承认自己的不足,常常会寻求目前的失败趋于合理化,自己欺骗着自己。 这道题不会做一些不是因为我不会,是他太难了,我不擅长。每次达不到要求的时候,没有从自身找问题,而是反复找借口。
表现二:不愿意完成作业。
由于缺乏学习兴趣,厌学孩子不愿意完成作业。即使完成了,也不会认真思考,随便草草了事。这种情况容易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学习和未来的生活发展。
表现三:不想去学校。
不愿去学校是厌学最常见的表现之一。孩子会想尽办法找借口逃学,或者以假病真的不去上学。这种情况如果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会对孩子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影响。
孩子不去上学厌学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一:孩子的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方法不科学,不会合理安排时间,思维呆板,听不懂,学不懂,慢慢地就会对学习失去兴趣,当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时,学习的动力,学习的效果会变得更差,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当父母老师都用成绩那一套来衡量孩子“好坏”的时候,孩子自尊心也会受挫,最后越来越厌恶学习。
原因二:孩子的家庭学习环境不好,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对孩子的教育各执一词,或者家庭人际关系冷漠,这些都会让孩子无心学习。
原因三:有的家长害怕孩子会落后于他人,便总拿孩子与别人作比较,对各种课外辅导班格外热衷,经常告诉孩子学习就是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孩子考好了就特别开心,考差了就发大火,这些做法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厌学情绪。
2024-05-11 查看全文 -
现在许多孩子都喜欢玩游戏,很多父母都想阻止,但是又担心会引起父母和孩子之间更大的矛盾,所以很多家长都很苦恼,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下面就来介绍不让孩子沉迷游戏的方法。
如何让孩子不沉迷于手机游戏?
1、学会了解孩子。现在的孩子的聪明程度决不亚于父母,他们熟知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对他们的影响程度,因此不需要每天啰嗦说教,只需要倾听,倾听孩子的需求,缺失和想法。
2、学会有效沟通。不要和孩子讲所谓的大道理,也不要说教沉迷游戏有什么害处,这些他们都懂,也都不爱听,找些他感兴趣的话题聊,比如他的特长、成果、喜好、向往等。只要聊到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才能促进顺利的沟通,有效的沟通,增进情感。
3、找到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孩子为什么会沉迷于手机游戏?肯定有他的原因,大部分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孩子非常孤独,他们缺少家人朋友的陪伴,只能这样情感寄托于虚拟的网游中。还有一部分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是因为他们喜欢战斗胜利的成就感。
只有了解孩子喜欢打游戏的动机,才能对症下药。比如说孩子是因为缺少家人陪伴而沉迷打游戏,家长就应该及时反省自己,多留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帮助孩子摆脱手机游戏。
4、开始制定作战计划。在家长与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后,开始制定短期计划,暂定为期一周的计划作试验。制定计划时,家长要和孩子们一起协商,让孩子全程参与进来,比如这周有多少课余时间可以玩手机。何时起床,何时做作业,何时玩游戏,何时睡觉,明确设定作息时间表。
孩子沉迷游戏的原因:
1. 游戏对孩子来说很吸引人。游戏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孩子可以体验很多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获得的经历和成就感。
2. 游戏可以提供社交交互。很多游戏有在线社区,让孩子可以与其他玩家互动、结交新朋友。
3. 游戏可以让孩子逃避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有些孩子可能会选择沉迷游戏来逃避学业、人际关系等问题。
4. 家庭环境和亲子关系也可能影响孩子是否沉迷游戏。孩子可能会选择游戏来填补家庭、社交和情感需求的空缺。
孩子沉迷游戏的危害:
1、腐蚀孩子的心灵
通过手机可以接触到的东西很多,可谓是鱼龙混杂。对于孩子来说,如果他们一不小心接触到了不好的东西,那么他们的纯真的心灵就会受到腐蚀,自然而然也就失去了本该有的童真,思想意识上多了一些不好的东西。
2、依赖心理
现在很多青少年沉溺网络游戏,因此自然而然的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使青少年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而对于生活和学习,却失去兴趣,缺乏毅力,自控能力下降,导致学业荒废。
3、虚拟世界
网络游戏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很多人人都是虚假的身份,在这种虚假的身份之下,网络人际关系很少有真实可言,时时充斥着不信任感,使青少年们在"网下"变得更加内向和自我闭锁。
2024-05-10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