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放弃学业怎么办
467
-
很多高三孩子明明非常努力学习,但成绩总是没有一点提升,这大大的打击了孩子,也让孩子慢慢的产生了消极情绪,导致孩子出现一种想学学不进去的情况。这个时候,作为家长,最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让孩子坚定自己的步伐。
高三孩子想学学不进去怎么办?
1、帮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
制定学习计划是解决高中学生学习压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学生应该为每天的学习任务制定计划,同时留出时间休息和放松。在制定计划时,学生应该考虑到自己的课程和考试时间表,并为每个主题分配足够的时间。学生应该确保计划合理,不会太过于严格,同时也不会过于宽松。
2、引导孩子寻求帮助
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应该向老师或同学寻求帮助。在课堂上,学生要时刻专心听讲,主动提问,以便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课后,想要快速提高成绩的学生可以寻求专业的补习辅导,或与同学一起参加自习班,以便分享经验和知识。
3、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时间
时间管理对高中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家长应应答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个人习惯,合理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使其达到最佳效果。同时,也要注意错时学习,利用课间休息时间和放学后的时间来学习,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的时间。
4、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
身心健康对于高中学生的学习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该让孩子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疲劳,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还应该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5、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非常重要,这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比如,学生可以每天复习所学知识,做笔记,加深印象。还应该多读书,多看报,扩大视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
6、鼓励孩子参加活动
除了学习外,孩子还有很多其他的方面可以发展自己的能力,比如体育、音乐、文学等。所以在孩子厌学时,家长们可以适当地鼓励孩子参加一些体育运动,或者是参加一些其他的课外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增加孩子的兴趣,可以让孩子在其他方面得到锻炼,间接地提高孩子在学习上的成绩。
为什么高三孩子想学学不进去?
1、孩子有畏难情绪
就是感觉很多事情要做,感觉有太多东西不会。往往一两道题做不进去,就感觉太难了,太不愿意做了,感觉到自己无法解决那么多的麻烦。
2、孩子的目标不明确
都是从中学走过来的 ,谁的青春不迷茫!要说真正的学习目的,中学阶段的我们有几个能够说清?每个人都不同,为这个问题困惑很正常,可是因不了解这个问题而产生厌学或者说读书无用的想法就不对了。
3、孩子学习基础太差
经过努力成绩没有任何进步,或者学习发展严重地不平衡。提前进入了考大学没有希望的误区。没有学习的劲头。
2024-05-17 查看全文 -
现在是我们离不开手机的时代,智能手机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给我们带来更多方便,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低头族越来越多,尤其是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性更大。孩子容易沉迷于手机中,家长要注意了。
初中孩子想要手机怎么办?
1、和孩子好好沟通一下
问一下孩子要手机的目的是什么,他用手机是干什么用,仅仅是满足虚荣心,或者是用手机上网,或者用手机联系他人,如果孩子理由不够充分不足以说服家长,家长给出你的理由,让他信服你,心甘情愿的决定不买手机。
2、允许孩子合理使用
手机是孩子们的需求,它能帮助他们获取信息,与他人交流,并且拥有手机也是孩子们的一种社会地位的体现。所以,家长应该让孩子合理使用手机,而不是完全禁止他们使用。
3、转移孩子注意注意力
孩子玩手机,家长可以通过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减少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比如多带孩子出门运动,让孩子感受真实的世界。也可以带孩子出门旅游,开阔孩子的眼界,让孩子对自然和世界产生好奇。如果孩子的好奇心能够被激发,他就会认识到真实世界比虚拟世界有趣的多了,从而渐渐摆脱手机的影响。
4、多陪伴孩子
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拿着手机不放,都是跟着父母学会的,因此不妨先反思一下自己。如今社会压力大,父母忙于赚钱很少陪伴孩子,而且回到家往往拿着手机看视频、玩游戏或者刷流量,忽视了孩子。对此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这样孩子会主动放下手机,与父母拉近距离。
5、家长需要管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孩子沉迷手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习惯,就像大人玩手机一样,没事就会掏出手机看看,而这种习惯就会让孩子对手机产生依赖,所以我们要解决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一定要先改变孩子这个不好的习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6、确认识教育的本质
家长教育、培养孩子更多的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家长需要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完成学业,小升初、初升高、高升大学,我们最终都会步入社会,面对社会。游戏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避风港,真正的避风港应该是家庭。要努力转变观念,转变认识,让孩子不要成为学业的奴隶,要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角,在自己的生活里健康、快乐地成长。
初中孩子为什么会想要手机?
1、手机本身的用途充满无限魅力
手机是孩子交友、学习的、娱乐的必需品。他们可以用各种联系方式跟朋友聊天;学习的时候翻阅资料,查询不会做的习题,快捷方便省事。闲暇时刷视频,打游戏,手机里各种娱乐方式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
2、手机可以释放内心压力
孩子到了青春期与父母之间沟通越来越难,一个想要更多的自由自主的空间,一个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利想要孩子去绝对的服从自己。两者之间冲突越来越多,孩子不愿再跟父母多交流,但心里的压抑又不被父母理解,这时候手机就是最好的解压工具。跟朋友或者陌生人聊天,诉说自己的苦闷委屈,通过打游戏释放压力。
3、家长喜欢看手机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网络生活越来越便,生活中就出现了很多的低头族,大部分父母也是这样,吃完饭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聊聊天看看视频,是很多成人放松身心的有效方式之一,自然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会学习这样的方式。
2024-05-17 查看全文 -
当一个孩子从某种学习上获得挫折感,他就不会喜欢这种学习。就会下意识地逃避学习。即使不逃避,他们面对学习也是压力重重的。家长对孩子要有同理心,把孩子的学习进行拆分,降低难度,陪孩子一个一个攻破。
孩子想学但是学不进去怎么办?
1、帮助孩子找到学习动机
作为学生来讲,生活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如果,在学习中他们能够满足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情绪。从行为主义的角度,如果在学习中,孩子能不断的得到鼓励或者其他各种形式的正强化,他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厌学也就无从谈起。
2、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当父母帮助不想上学的孩子找到原因以后,还要着重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孩子参与各种其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并从中品味到学习的成功感和趣味感。我们可以带孩子到外面参加短暂到旅游,也可以加强跟孩子沟通,只要是能树立孩子自信。
3、提高学习的快乐感
人是趋乐避苦的,能让我们开心的事情就会多做。所以你可以在睡前回想一下开心的事情,然后再想想明天的学习安排。因为你的孩子已经产生了条件性情绪反应,一到学习环境就会自动化地产生某种情绪,作出某种反应。
4、进行放松训练
比如按照一定节律进行深呼吸,或者紧绷身体再慢慢放松,又或者伸个懒腰、打个哈欠,通过这些动作进行放松,等放松了再进入学习。
5、多给孩子信心
常言道:充满信心做事能事半功倍。可见信心的作用是多么大。要给孩子信心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正确的评价、肯定与鼓励,以正面教育为主要手段,多表扬、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功感,愉悦感,看到自己的发光点。
孩子学习动机缺失的弊端:
1、会让孩子将学习当做达成其他目的的手段
孩子学习是为了获得好成绩,为了得到奖励,或为了避免惩罚。以此为前提,孩子往往以付出最小的努力得到最大的结果为荣,希望能找到学习的捷径,并会在达到目标后终止学习,缺乏学习的持久动机。
2、对学习渐渐失去兴趣
因为孩子如果自己不想专心学习的话,到时候如果家长强硬逼着他们学习,只会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项任务,他们渐渐的对学习失去兴趣,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
3、容易有很多小动作
如果孩子无法专注学习的时候,就非常爱搞一些小动作,比如说动不动就看一下自己的指甲或者是画画,这样很难以按时完成作业,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
4、知识铺垫少
当孩子本身的认知结构与学习内容非常好的融洽,那学习就毫不费力,自动吸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或者游戏玩乐中等,对孩子进行相关知识的铺垫就必不可少。接触得多,了解的多,就学得快。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的自控力?
1、以身作则: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自己要表现出良好的自控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这样孩子才会更容易学会自我控制。
2、建立规则和限制:制定明确的规则和限制,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这有助于孩子建立自我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3、帮助孩子建立目标:让孩子知道自己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且帮助他们制定达成目标的计划和方法。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坚持和自我控制。
4、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立刻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和延迟满足的能力。
5、给予奖励和惩罚: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自控力时,给予奖励,如表扬或小礼物。当孩子没有表现出自控力时,给予惩罚,如扣除一些奖励或让孩子面对自己的错误。
6、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在孩子有能力自主决策的时候,给予他们更多的选择权,这样可以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2024-05-16 查看全文 -
小孩子想去打工,不想去上学,多数是因为没有体验过社会的艰辛,被网上的一些错误言论所影响,觉得读书没有用。而且他们天性贪玩,对无聊的学习生活没兴趣,又被神秘的外面世界所吸引,就会冒出早早出去打工的念头。
孩子想打工不想上学怎么办?
1、建立信任。
建立和孩子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和支持。可以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和期望,同时也要听取孩子的建议和想法。通过建立信任关系,可以让孩子更加愿意和家长交流和合作。
2、倾听孩子的想法。
要与孩子坐下来倾听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了解他们为什么不喜欢上学以及为什么想去打工,这将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需求。
3、探索孩子的兴趣和激励。
帮助孩子找到他们的兴趣和激励点。通过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可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成绩和学习动力。
4、解释教育的重要性。
与孩子分享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未来成功的重要性。教育可以提供知识、技能和机会,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梦想并取得更好的职业和经济状况。
5、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家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孩子有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可以为孩子准备好学习用品和书籍,让他们有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同时,也要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社交能力。家长还可以为孩子制定一些学习计划,帮助他们规划好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孩子想打工不想上学的原因:
1、成绩一直上不去,没有成就感。
在学校里,看到别的同学成绩好,受到老师的赞赏,而自己成绩不好,很容易受到打击,时间一长,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会为自己找理由,觉得自己就像大人说的那样,不是一块读书的料,那还不如不学。
2、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值。
这一部分孩子曾经学习成绩不错,或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成绩有所提升,但由于父母期望值不断提升,结果不管孩子如何努力,带来的却总是挫败感。父母的标准随着自己的努力在不断提高,他们觉得自己永远无法达到,会因此开始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有条件的,进而产生厌学情绪。
3、与同学相处情况不太好。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融入集体的需求都不断增强,但每个孩子能力不同,可能现实没有和孩子自己预期中的感觉好,孩子会很失落。或是觉得自己在学校里有朋友,或是感觉跟同学们格格不入,甚至连中午饭也没有小朋友愿意跟他一起吃,那么孩子一整天呆在学校里确实会很没乐趣。
孩子想打工不想上学家长可以支持吗?
可以。
如果实在是特别厌学,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动力的话可以考虑出来打工,但是就建议至少把高中读完。不要小学都读完了就出来打工,那对孩子以后的生长,发育和社会的进程当中,肯定会有很大的影响的。
而且有条件的话,如果实在是不愿意继续读文化课的话,可以去读一些技校,学习一门技术本领在身,那么以后找工作呀,或者是生活都不用太难。
2024-05-13 查看全文 -
发现孩子厌学、不想上学的时候,家长肯定是非常着急的,担心孩子的成绩会受到影响。但即使这时候逼孩子回到学校,孩子的心思依旧不会放在学习上。因此,我们应该把教育的重点放在孩子的真实想法上,了解孩子为什么不想上学,并且对症下药,才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途径。
孩子想请假不想上学怎么办?
第一、理解孩子的状态。
家长应该跟孩子充分沟通,理解孩子目前面临的各种的压力和困难,支持、接纳,让孩子的负面情绪得到释放和宣泄。
第二、给缓冲期。
孩子情绪激动时,先想办法帮孩子请假,让孩子能休息一下,给孩子一个冷静的时间,待孩子的情绪稳定了,再跟孩子好好谈谈,共同找解决的办法。
第三、带孩子去吃点苦头。
可以选一个周末带孩子去捡捡垃圾,体验一下生活的不易。平时也不要让孩子太锦衣玉食和过渡的宠溺,让孩子多在家里做做家务,利用假期或是周末的时间参加社会劳动,还孩子懂得只有读书才能不这么辛苦。
第四、帮助孩子应对困难。
当孩子眼中已经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再告诉他要振作、不要逃避,大多是徒劳的。他更需要的是外界给予理解、接纳和共情。和孩子沟通知道问题所在,才能真正着手,与孩子共同解决问题。
第五、信任和鼓励。
给到孩子更多的鼓励,安慰,并找到能吸引他的点,对于孩子,我觉得的父母的陪伴,信任和鼓励是特别重要的,有些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后,回家又不被父母重视,时间久了就会产生厌学。
孩子想请假不想上学的原因:
第一:学校太拘束,请假后就自由多了。对于孩子来说,学校的规矩和限制太多了,不能自由自在。孩子的行为、语言都会被约束,自然就想找机会逃离。
第二:学习压力太大,想要寻求短暂的放松时间。孩子的压力不仅仅在学业上的,有事家长也会施压,像是一些:“你要是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会没有出息。”等等。孩子在上学时心理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就会产生厌学心理,但另一方面又害怕自己逃学,家长会批评自己,那么就自然想到用请假的方式让自己获得休息。
2024-05-04 查看全文 -
曾有家长这样反馈,我家孩子13岁,男孩,初一,整天不认真学习,不好好听课,就想着什么时候放假不上学,可以在家好好玩了,感觉孩子这心想有问题,于是我就用文章中说的方法,给孩子说了学习的意义,并告诉孩子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情,和我们没有关系,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带孩子去体验了下不上学人的生活,孩子觉得还是上学好,就正常去学校了,而且学习比之前更努力了。
孩子想放假不想上学就像我们大人不想上班想休息是一个道理,可能是孩子感觉这段时间压力太大,太累了,也可能是孩子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想逃避,也或者是孩子单纯的想出去玩,家长要了解原因,具体问题具体解决。
孩子想放假不想上学怎么办?
1、树立孩子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让孩子重新树立学习理念。父母要告诉孩子,学习不仅仅可以让自己认识广阔无垠的世界,探索未知的奥秘。学习可以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在森林里没有指南针怎么找到方向。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和信心
所有孩子都有自己的理想,长大以后想成为怎样的人,但是,那个理想可能比较遥远,对于孩子目前的学习没有足够的激励作用,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设定短期的学习目标,并让孩子明白只有不断实现一个个短期目标,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就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
当然,只有学习动力还不够,很多孩子没有自信心,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就是学不好,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就会退缩,这样的学习态度肯定不行,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认可自己的能力,这样就能让孩子拥有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只要采取长善救失、扬长避短的措施,就能以此为突破口,实现学习成绩的逆袭。
3、明确观念,告知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情
学习过程的很多环节,预习、复习、写作业、老师的表扬批评都是自己的事情,跟谁都无关。爸爸妈妈要观察孩子的变化,学会鼓励孩子。只有这样,孩子在鼓舞下,才会快乐地学习。
4、提前安排规律的作息时间
不管是假期还是上学的时候,让孩子养成有规律的作息习惯是很重要的,是一劳永逸的“收心术”。如果做不到在假期的时候也规律作息,那么在假期结束前两天,家长要提前调整孩子的时间表,逐步减少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和其他的游戏时间。让孩子尽快适应学习生活的规律,从慵懒的假期生活中走出来。
劳逸结合,在假期过程中也可以提前给孩子安排,比如不要过分劳累、去娱乐、去玩电游,恰当的保持一些学习的习惯等,安排好生活,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都能适应开学时候的情绪问题。
孩子想放假不想上学的原因:
第一,孩子在学校过得不开心。无非是孩子在假期有一些特别开心的体验,但在学校却体验不到了。
第二,孩子单纯的地想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有时候我们大人也会有“想玩想放假”的想法。
第三,孩子觉得在学校太受限制。有些父母比较惯孩子,基本都会满足孩子的需求。但孩子在学校就不一样了,他不仅不每个时间段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都得听老师的,连是最基本的吃饭睡觉都要按时按点,跟家里一比较,孩子当然觉得受限制了。
2024-05-03 查看全文 -
曾有家长这样反馈,我家孩子男孩,特别贪玩,现在上小学一年级,在家一个玩具自己能玩一天,有时候为了能在家玩,就找借口说自己不舒服,不去学校,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按照文章中说的方法,从孩子感兴趣的玩具开始,先是陪着他一起玩,然后慢慢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了学习上,孩子从学习中找到了乐趣,上学就变得很积极了。
孩子的天性都是爱玩的,面对枯燥的学习,很多孩子肯定都会选择玩而不愿意学习,家长要学会从孩子感兴趣的地方出发,引导孩子把兴趣转移到学习上,培养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孩子想玩不想上学怎么办?
1、先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方便对症下药
家长只有先了解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事情是什么,才能保证下一步计划的实行,这样才能吸引到孩子乖乖学习。不过,父母也要注意,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也会随着父母奖励次数的增加而变得没有兴趣,所以父母还是要多观察一些孩子感兴趣的事物。
2、培养孩子爱学习的方法
家长要告诉孩子,一定要努力,总结经验就行,但不要过度在乎考试成绩。在现在知识更新这么快的时代,你怎样学比你从书本学到什么更重要。我希望你能学到各种能力,比如时间管理能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寻找资源和自学的能力等等。
3、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环境能造就人,环境能改变人。若孩子在家做作业时,家长们要给她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孩子看书写字,家长也看书写字,就是孩子不看书写字时,家长也要看书学习,在家庭营造学习氛围,来影响孩子。家长们试想一下,孩子在学习,你们却在看电视,玩手机,她的心里能平衡吗?她能学得进去吗?
4、陪伴孩子一起学习
孩子的学习成长过程中是需要陪伴的,如果只是枯燥的学习生活,那么会让孩子变得非常难受的,从而也容易引起厌学的情绪。而家长在孩子学习上也应该多付出一些心思,这样不仅能陪伴孩子成长,也能帮助孩子解决一些问题。
孩子想玩不想上学的原因:
1、孩子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
父母教育孩子的关键就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孩子受益终生。
其实,很多孩子不愿意学习大都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无法保持专注,如果在孩子幼年时期,父母忽视了对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那么在进入校园后孩子的学习也很难有起色,甚至孩子会因此而受到影响。
2、父母教育失当
不少父母由于忙于工作,对孩子缺乏教育管束,孩子整日与其他小伙伴玩在一起,自然会沉溺于玩耍。其实学龄儿童贪玩大多与父母教育适当有关,正是由于父母的忽略,导致孩子习惯于在课堂走神做小动作。
3、过于在乎分数
尤其是在孩子的小学阶段,用分数高低来衡量学生的优劣,对于那些成绩考得不理想的孩子来讲,低分数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大多数父母不明白分数所赋予的真正含义,只是一味地在乎外在的分数,对孩子做出不公平的批评之后,很容易再次增加孩子内心的挫败感,从而不愿意学习。
2024-05-02 查看全文
最新专题
- 小孩子不听话怎么管教 12-16
- 孩子拿不舒服当借口不去上学 12-16
- 孩子成绩越来越差怎么办 12-16
- 孩子沉迷第五人格游戏怎么办 12-16
- 孩子办休学需要什么手续 12-16
- 儿子早恋妈妈怎么开导 12-16
- 偷东西的孩子怎么教育 12-16
- 青春期孩子的六大表现 12-16
- 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12-16
- 六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 12-16
最新问答
- 青岛十九中是重点高中吗 06-01
- 适合14岁男孩的书籍 05-31
- 小孩子几岁的时候最需要妈妈 05-31
- 适合高中生家长看的书 05-31
- 孩子读高中妈妈看什么书好 05-31
- 隔代亲教育的利与弊 05-31
- 适合小学看的地理类书籍 05-31
- 12岁孩子家长的教育书籍 05-31
- 家长溺爱孩子看什么书 05-31
- 奶奶带孩子的后果 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