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问答>孩子老是顶嘴怎么教育

孩子老是顶嘴怎么教育

481

  • 在生活中有些孩子特别喜欢和家长“顶嘴”,无论家长说是否正确,孩子总会找到话给顶回去,把家长搞得是苦不堪言。其实孩子爱顶嘴也算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家长不可一味地与其针锋相对或者威胁恐吓,但是也不可以一味迁就,或者放任不管,而是要冷静对待,找出合理的方法,才是解决之道。

    孩子老是顶嘴怎么教育?

    一、明确孩子顶嘴的成因。

    人无完人,孩子没有完美的孩子,父母也是一样,所以在孩子发生顶嘴时,父母先不要顾及到面子,而是要思考,孩子究竟是为什么会顶嘴,深查根源,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有些孩子根本就不是想挑衅父母,而是想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改变父母的想法。

    二、多和孩子交流。

    受传统因素影响,很多父母是非常专制的,他们包办孩子的一切,什么都喜欢管,而孩子逐渐长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一旦认为父母干涉太多,就会出现顶嘴的行为。所以父母要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不要过于专制。

    三、父母不要对孩子溺爱。

    有些孩子之所以有顶嘴的行为,完全是父母惯出来的,他们缺乏父母的管制,不懂礼貌,非常有个性,面对这类型的孩子,父母要严加管制,告诉孩子基本的礼貌及行为约束。

    四、注意孩子的同伴交往。

    不要小看孩子的同伴对他生活和行为的影响。民间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指的就是这一点。

    因此父母需要对于孩子的朋友进行了解和鉴别。当发现孩子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变得叛逆,开始没有理由地爱顶撞时,需要及时介入。

    孩子老是顶嘴家长怎么引导?

    1、对孩子的顶嘴表示肯定。

    是小孩子顶嘴,说明他有了自己的独立意识,认识到自我要有主张和想法了,也就是开始了人格的独立了,这是孩子长大的标志,也是人生的叛逆期来到了。

    2、要看小孩子顶嘴的原因。

    (1)是否家长控制孩子过多,导致孩子有束缚感。

    (2)是否孩子有想要表达的想法,家长没有给孩子机会,或者家长把自己的想法或要求强加在孩子身上,引发了孩子的抗议。

    (3)是否是家长教育过程中对于孩子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个性容易彰显,稍有不顺就顶嘴。

    3、对症下药。

    (1)如果是家长控制过多,那么家长要转变个视角看待孩子,他不是家长的附属品,不是小木偶,家长需要尊重孩子,给他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允许他有自由维度的释放自己的个性。不要过于担心孩子不听自己的会出现什么不可控的问题,总是想把手攥得紧紧的,让孩子感觉到压力,那么就容易激发孩子爆发个性,以致于顶嘴。

    (2)要和孩子平等相对,多和孩子聊天,知道他的好恶,包容他的成长中出现的小叛逆,允许他的小张扬,这正好又是一个倾听孩子的过程,等孩子说完再把家长的想法说出来,对于孩子的想法正确的要支持,不正确的要引导。

    (3)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要过度放纵溺爱,如果是溺爱造成的,家长要适时给孩子制定规则,懂得尊重家长、学习用平缓的声音、平和的态度、建设性的和家长说话。

    4、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庭成员之间要相亲相爱,互相关怀,使家庭洋溢在和睦、互助、自由、快乐的气氛之中。即使家庭中存在分歧,也尽量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而是通过协商解决。

    2024-02-01 查看全文
  • 随着孩子逐渐的长大,不少做父母的发现, 孩子竟然学会了顶嘴,尤其是在四五岁的时候,简直就是一个“小杠精”,成天把“不”挂在嘴边,只要父母要求他做事,就会被“怼”,面对孩子喜欢顶嘴的问题,有些父母选择放任不管,有些父母则选择了“教育”一下,奈何也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孩子喜欢“顶嘴”呢?

    1、“顶嘴”是孩子表达的方式

    生活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周末孩子想要出去玩的时候,父母却为孩子安排了别的事情,此时孩子就会出现“顶嘴”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也很好理解,就是孩子对父母的安排很不满意,以通过“顶嘴”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这也是孩子长大的一种表现,是好的结果,不过在现实中,很多父母往往会把孩子“顶嘴”误认为是孩子对自己的挑战,因而给孩子打上“不听话”的标签,这完全是错误的决定。

    2、“顶嘴”是孩子在试探父母

    上述说道,顶嘴是孩子在表达自己的诉求和意见,确实,大多数的孩子顶嘴,都是这个原因所造成的,但是,有个别孩子的“顶嘴”却不属于顶嘴,例如下面这种:孩子想吃辣条,妈妈却不准,孩子质问妈妈“为什么别的小朋友都可以吃,而我却不可以”,这个时候,孩子并没有在顶嘴,反而是在试探。

    现实中很多妈妈会将孩子的反抗误认为孩子是在“钻空子”,这是不对的想法,孩子的“试探”,不仅代表着孩子长大了,而且还代表着孩子开始慢慢学习这个世界的规则了。

    父母怎么教育顶嘴的孩子

    1、少命令,多耐心,很多父母在面对孩子“顶嘴”的问题上,喜欢命令孩子,只要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执行,就是好孩子,这完全是不对的做法,这样做,往往只会让孩子觉得不公平、委屈,长此以往,很容易给孩子造成身心上的伤害,因此,父母们一定要杜绝这种做法,以后若是遇到孩子“顶嘴”,不妨耐心的给听听孩子的意见和诉求,商量着来,结果一定不会差。

    2、引导,孩子试探父母是一种成长的表现,是好的现象,不过这也不代表着父母们完全可以不管孩子,放任为之,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因此,父母们要学会引导孩子,在孩子出现这些现象时,多表明自己的底线,让孩子明白边界在哪里,什么范围内你可以和我商量,从而达到引导孩子的目的。

    2024-01-06 查看全文
  • 无论是中学生还是成年人,现在几乎都是手机控,没事的时候把手机摸出来看一眼,家长都这样做了,孩子怎么可能有好的习惯,所以,当发现孩子沉迷手机的时候,家长还是要从自身做起,给孩子做个榜样的同时,给予孩子正确的教导。

    小孩子老是玩手机怎么教育?

    1、不能暴力纠正孩子

    沉迷于手机的孩子,父母千万不要用暴力的方式纠正孩子,否则会让孩子产生抵抗情绪,恶化亲子关系。家长要耐心教育引导,多带孩子参加社交活动,转移注意力。

    2、鼓励孩子合理使用网络

    手机作为现代生活的常用工具,让孩子完全禁止是不可能的,关键是家长如何引导,如果孩子利用好了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如果利用不好,也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家长可以给孩子屏蔽掉一些对孩子不利的部分,尽量陪孩子关注和学习有关的事情,或者看一些正能量的视频,增加孩子的课外信息。

    3、多培养孩子一些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可以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培养他们的爱好,但前提必须是他们喜欢的。可以是户外徒步旅行,也可以是棋艺书法。只要孩子喜欢,没有不良影响,父母可以全力支持。所以,当一个孩子有了其他的爱好,他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兴趣上,花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而减少玩手机的时间。

    4、鼓励孩子参与家庭活动

    家庭活动是与家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方式,可以减少孩子对手机的依赖和需要。我们可以与孩子一起做家务,玩游戏或者看电视,增强亲子关系。

    小孩子老是玩手机的原因:

    1、生长的环境影响

    孩子生的环境包括所交的朋友、学校的学生、家庭的父母。如果父母不做“表率”玩手机,也可能他的朋友喜欢玩,在学校的同学喜欢玩,自然容易受到诱惑影响到你的孩子一起玩手机。

    2、手机本身的吸引力

    手机因为自身具有色彩丰富、画面生动、内容广泛等特点,不仅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很多成人也对它爱不释手。换位思考,如果我们成年人身边也有一个时刻监督我们是不是在看手机的"监督员",每当我们看手机超时的时候,他就会发出批评或警告的信号,或许我们每天被警告的次数不见得比孩子少。

    小孩子老是玩手机的表现:

    1、睡眠不足。晚上不睡觉,抱着手机玩到凌晨一两点,造成睡眠不足,影响第二天的生活安排。

    2、厌学情绪突出。拒绝上学,沉迷于手机中的虚拟世界,不愿上学,不愿做功课。

    3、容易冲动、控制力差。手机成瘾会更容易伴随冲动情绪、行为,控制力也会降低,不利于孩子学习、生活中对自己的规则意识的约束。

    4、蛮横不讲理,任何道理他都听不进去。

    5、手机不离身,吃饭睡觉,上厕所都拿着,一分钟一秒钟,都舍不得离开屏幕。

    6、拒绝一切社交,约他出门,他也无动于衷,敏感自卑内向没朝气。

    2024-05-05 查看全文
  • 孩子偷钱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时候,这也是一个探索和解决事情的过程,只是方法用错了。就孩子偷钱这一个问题来说,我们要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他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感受。不要去过激的责怪打骂孩子。

    孩子老是偷家里的钱怎么教育?

    1、让孩子树立良好的金钱观

    对于孩子偷钱这种行为,父母需要做好生活中的教育工作,首先要让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金钱观。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更好的支配自己的金钱,慢慢的孩子就有了金钱观,而不是只学会去偷父母的钱。

    2、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孩子年纪较小,并未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因此家长不要过早地对孩子“下定义、贴标签”,特别是不要说:“你从小就偷东西,长大一定是个小偷!”不经意的一句话很可能种下了一颗种子。有一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3、父母的言传身教很重要

    家长要了解孩子为什么要偷钱,不要出手就对孩子打骂,或者随便就给孩子贴上小偷和贼的标签。要告诉孩子偷钱的这种做法是不道德的,如果成年后这样的行为是违法的,后果非常严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保证一定要改正。

    4、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过错之处

    当家长把这整件事情都处理明白后就可以和孩子细细地讲明道理了。在这个时候,您一定要让孩子明白这样行为在别人看来是小偷,而小偷带来的后果有多严重,“贼”这个词在当今社会有多肮脏,只有让他明白这一点,日后他才能不再犯,您的整个处理才能行之有道。

    5、给孩子改正的机会

    “偷”并不是十恶不赦的行为,家长们不要反应过激。有很多粗线条的父母,面对孩子“偷”,常常会大声的斥责孩子,让孩子下不来台,甚至有些父母在人前反复提起这件事,想要加深对孩子的教训,这样的做法都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让孩子自暴自弃。

    6、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2024-04-17 查看全文
  • 孩子偷钱去完成自己的事情时候,这也是一个探索和解决事情的过程,只是方法用错了。但是也可以从这个事情上看出孩子是在成长的,所以说父母在教育孩子偷钱问题的时候,不要太过暴力。应该是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让孩子真正的知道自己不应该这样做。

    男孩子老是偷钱怎么教育?

    1、保持冷静,了解孩子的想法

    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偷”了钱之后,首先的反应是大吃一惊:小小年纪就“偷”,长大了还了得?接着的行为可能不是骂便是打,以示教育。其实偷拿家里的钱是每个孩子都可能犯的错,作为父母,不能把孩子的这种行为等同于大人的偷窃行为,以免让孩子觉得自己不是好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个时候,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持冷静,问问自己:他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的行为向我们传达了什么?

    2、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加强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告诉孩子要自力更生,别人的东西我们不要拿,同时我们要告诉孩子不要和有偷窃习惯的孩子在一起,让他成为一个诚实守信自尊自爱的好孩子,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他。

    3、帮助孩子形成所有权概念

    平时一定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拿,需要得到别人的同意才能拿,如果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就拿走他们的东西,必须还回去,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同样,孩子的东西我们一样需要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我们也不能随意地拿取。孩子恰恰是透过我们对他的物品的尊重来体验到尊重感、界限感,进而才能够去尊重别人的东西,不拿别人的东西。

    4、及时消除诱因

    要杜绝孩子偷拿钱的行为,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以身作则,把家里的钱放置妥当,同时避免在孩子面前大手大脚地花钱,以及经常用钱作为哄孩子的手段或对孩子的奖励。另外还要多在情感和心理上关注孩子,以免孩子因内心虚弱、孤独而通过“偷”来补偿自己。

    5、不能棍棒相加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偷窃行为时,有的父母姑息不管,有的父母棍棒相见,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会使孩子走向极端,滑得更远。应该说,孩子偷窃,父母是有责任的。所以,父母有责任用耐心去教育孩子,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

    6、帮助孩子制定花钱计划

    家长也可以帮孩子制定计划,让孩子对零花钱有一定的安排和规划,可以培养孩子合理花销的习惯,培养孩子一定的理财意识。

    7、学会正确的情感表达

    平常可以多和孩子表达一些爱的语言:妈妈很爱你!你真是妈妈的骄傲!。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偶尔翻翻老相片,说说你刚刚得知孩子要降生到这个家庭,你感受到了什么好感觉。多陪着孩子聊聊他们刚出生时候的状态,都能快速拉近亲子之间的距离。

    2024-04-11 查看全文
  • 家长应多创造孩子参与的机会,留下部分空间给孩子去完成。他或许做得不完美,但肯定会减少“反叛”的机会。家长最好也同时做到,这样才有说服力,孩子也更愿意配合。单方面的要求只会激起孩子更大的叛逆行为。

    小孩子老是唱反调要怎么教育?

    1、提供更多的选择

    当孩子只有一个选择时,你让他舍弃是很困难的,在“要”与“不要”间,他选择“要”的概率是极大的。相反,如果家长能同时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问孩子“要哪个”,当他拥有了自主选择权后,配合度会很高。

    2、给娃参与的机会

    无论是孩子抢着撒洗衣服洗衣服,还是强调自己使用筷子、叉子来吃饭,都是他自主意识萌芽的表现。不少家长为了图省事,干脆禁止孩子的这些行为,几乎包办了孩子的一切,反过来却指责孩子总抢这抢那。

    3、少使用反问、否定句

    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逻辑思维还不是很完善,家长使用反问、否定这样的句式,会让孩子产生误解,因而行为也会出现偏差。比如家长以反问的口气说:“你觉得不把饭吃完就去睡觉好吗?”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却是“不要吃饭了,直接去睡觉”,于是扔下碗筷就躺下了。

    4、放手让娃“疯”一回

    有的时候父母提醒了一百遍,但是孩子还是油盐不进,左耳听右耳冒,那家长不妨就“放纵”孩子一回,让孩子自己体会后果,他反而能“认清现实”,主动放弃抵抗。

    小孩子老是唱反调的原因:

    1、 引起家长关注

    在孩子的世界里,对与错的观念还比较陌生,而“有效”就是他们要达到的终极目标。如果父母禁止的事情他们去做了,能吸引父母强烈的注意,哪怕是责备,孩子也会觉得目标达成了。当“责备变成另一种关注”时,家长要尤其注意看是否冷落了孩子,孩子做这些在发出怎样的信号。

    2、受好奇心驱使

    或许孩子本来的想法并不是那么强烈,但是家长的一再阻止却点燃了他的好奇心,对禁止事物的饥渴让娃一次次地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好奇心加叛逆,所以家长才会越说越无效,越说孩子做的事情越离谱。

    3、孩子自我意识的表达

    很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观念,他们会觉得自己作为孩子的家长,所以所说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自家宝宝好,因此他们会习惯性的将自己的想法与行为贯彻在孩子的身上。

    2024-04-07 查看全文
  • 如果孩子说谎的话,家长需要及时给予批评,否则惯着孩子之后还会养成不好的习惯,容易经常说谎。之后如果孩子比较诚实,家长可以给予奖励,这样孩子就会逐渐的改变,也会克制自己的行为,家长需要帮助孩子改掉不说谎的习惯才行。

    青春期孩子老是撒谎怎么教育?

    1、父母树立好榜样

    要想让孩子改掉说谎的坏习惯,父母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切实行动告诉孩子,说谎是不对的行为。父母多跟孩子交流沟通,要让孩子明白,说谎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告诉孩子,假如因为一些难以开口的原因,而对父母说谎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要诚实守信,无论结果如何,父母都会体谅。孩子如果有爱说谎的习惯,父母先不要着急,善用方法去教育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2、直接指出,不拐弯抹角

    对大人而言,识破孩子的谎言是非常容易的。当你知道孩子已经撒了谎,比起试探他,更好的做法是直接指出。你可以对他说“你今天没有练琴,你不应该欺骗妈妈”,但是如果你说“我怎么觉得今天的琴没有被动过呀”之类的话,一方面孩子可能会通过继续撒谎来圆最初的谎言,另一方面这种试探反而会破坏彼此的信任。

    3、尊重孩子的隐私

    导致父母与子女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是孩子日渐增强的独立性与家长对孩子的约束,不幸的是,许多家长很少想到应当了解孩子生活中的哪些内容,如孩子的闲暇在哪儿消磨,作业完成没有,在校表现如何等。随着孩子的长大,家长应帮助孩子发展独立性,给孩子提供一块属于他的小天地,如房间、电话、信件。

    4、不轻易给孩子贴“不诚实”的标签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说了谎,那么一定要了解清楚事实的真相。不要随便给孩子贴不诚实的标签。在儿童时代,孩子经常会试探父母的底线,撒谎只是孩子的一种测试方法。所以当你察觉孩子第一次对自己撒了谎,可能事情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严重。但是假如孩子撒谎成性,那么作为父母就要重视起这个问题了。

    5、理解和原则并存

    有些规则可以适当调整,但有些原则一定要遵守。让孩子知道,你能够体会到他现在的感受和心情,但撒谎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你希望他做到的是能诚实勇敢的直接说出来。不管是自己有什么愿望还是做错了什么事情,都应该直接表达出来。

    6、将计就计,将谎言转化为智慧

    可能家长们没有想到,在孩子的谎言背后还孕育着智慧种子吧?对孩子而言,说谎,尤其是幻想性说谎是他们想象力发展的最好见证。只要家长根据孩子说谎的情况分别对待,并进行恰当引导,孩子的说谎就不再是令家长头痛的问题。

    7、态度严肃

    让孩子清楚地认识到讲谎话的严重后果。很多孩子说了谎话后,你去问他,他会极力地否认。所以,家长绕过那些开导诱导的过程,直接严肃地处理事情。用你严肃的态度,让孩子强烈地意识到这种错误的行为。

    2024-03-30 查看全文